安全评估

  • 直列式安全起爆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吴琼;袁士伟;

    介绍了评价直列式起爆系统安全性的方法。从3个不同的侧面依次采用系统结构分析、FTA 及系统仿真的方法分析其设计安全性、使用时可预见的安全性以及不可预见的危险性。

    2000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安全技术

安全管理

  • 我国军工企业实施ISO14000的对策

    陈文辉;孙翔;

    通过对我国军工企业环境管理现状的剖析,阐明了军工企业实施 ISO14000标准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并根据 ISO14000标准,详细论证了军工企业通过实施 ISO14000,克服不利因素,改善环境管理的基本对策和意义。

    2000年06期 23-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科研项目安全性评审

    邱国敏;

    阐述了科研项目安全性评审方法的重要性、内容、组织和实践效果等,以便在科研中做到预防为主。

    2000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火工弹药企业如何科学合理确定定员定量

    李良宏;

    <正> 1 引言火工弹药企业只要生产,就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火工弹药企业的设备、设施都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人员操作必须执行特殊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有效地保障火工弹药企业科研生产、贮存和运输的安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从设备、设施和工艺技术上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处于受控状态,即使如此,由于影响火工弹药生产的综合因素较多,为防万一,必须严格实

    2000年0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做到“十防”

    张强;

    <正> 江泽民总书记曾以"责任重于泰山"要求各级干部做好安全工作,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事实证明,安全工作是件大事,天天与人和物打交道,稍不留意就会发生事故。笔者通过分析一些事故隐患和安全事故通报案例及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认为要做到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做到"十防"。

    2000年06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开展临时工安全教育工作的探讨

    傅定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多种用工形式并存,其中临时工的用工人数呈上升趋势,临时工的安全生产提到议事日程,采用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加强安全管理等多项安全措施,确保临时工安全生产。

    2000年06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安全探讨

  • 安全的本质、规律和定理

    刘国财;尹国维;

    安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之中,具有与客观事物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是人与物在其置于系统的变化过程中规律运动的形式,并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变成了合于客观事物规律的产物,又具有了社会属性,能促进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按照客观规律可持续发展。

    2000年06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安全预测

  • 安全领域未来预测

    葛晓军;

    <正> 美国《SAFETY+HEALTH》杂志就安全领域的未来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JerryScannell 进行了采访。问:在未来5~10年内安全领域的主要问题将会是什么?答:在传动工程中,工效学(人机工程学)在解决安全问题中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有关危险物品的暴露问题需要得到更好的解释与证明。同时在我们文明中暴力程度的不断上升,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此类及相关问题。

    2000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利技术

  • 高可靠性安全环保型电接插装置技术

    <正> 1.概述目前,常用的弱电或强电的连接方法和接插装置均是直接插入式,即插入(接通)、拔出(断开)。此种电连接方法以及电接插装置比较简单、方便,但因其是"靠金属触点自身的回弹性和退拔度以及导电性能,增大其摩擦系数和接触面积"的理论来完成电连接(即金属触点须同时具备既有导电功能又有卡紧功能的双重功能),故不能确保电连接的可靠性,经常出现松动或虚接;亦不能保证同步插入,经常"起弧",浪费电能,甚至酿成事故;此种电连接方法和接插装置危险性较大,人们(特别是小孩)常因不小心将手或导电物通入插孔而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故在

    2000年06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