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洪钟,姚新胜
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象征与主要运输机械 ,在建筑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工作特点是 ,根据建筑需要将物品在很大空间内升降和搬运 ,属危险作业。因此 ,如果在塔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等环节上略有疏忽 ,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事故。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提高塔式起重机的本质安全 ,如何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好塔式起重机 ,让塔式起重机更好地发挥作用 ,是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简述了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史 ,分析了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现状 ,提出了塔式起重机安全问题的对策 ,展望了塔式起重机安全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1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26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21 ] - 李百川,孙建宏,肖利军
本文利用先进的心理、生理仪器 ,巡回 14个省 (市 ) ,检测了 30 0 0余名汽车运输驾驶员的心理、生理素质状况 ,并调查了被检测驾驶员连续 5年的事故记录。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数据处理 ,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驾驶员适宜性检测体系 ,并制订出检测标准
2001年03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97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13 ] - 沈玉玲,宁建国,卢捷
为了研究煤气、瓦斯之类易爆品的爆炸机理以及怎样进行类似的灾害预防 ,本文采用气体爆炸理论 ,对煤气爆炸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不考虑外力、外源和热交换的影响 ,得到了可压缩流体的偏微分守恒方程 ;基于多流体网格法 (MMIC) ,给出了该问题的计算格式 ;最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且运用可视化软件进行处理后获得了煤气二维爆炸场的动画模拟结果 ,从动画中可以比较直观且清晰地看到煤气的爆炸过程
2001年03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5 ] - 沈兆武,卢平,皮爱如
本文对合肥“10· 2 8”特大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本次爆炸事故的爆炸位置和类型 ,分析了爆炸混合气体来源及本次爆炸的特点。提出了今后为防止类似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布置、施工和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1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 ] - 傅智敏,冯宏图,冯长根,钱新明
使用加速量热仪 (ARC)研究了一种新型乳化炸药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乳化炸药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自热速率、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分析了其热分解过程 ,计算了表观活化能 Ea 和指前因子 A。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试的乳化炸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001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7 ] - 王战
陕甘宁地块上广泛分布的黄土地层的破坏是黄河水患的主要原因。黄土地层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 ,但当被开垦时 ,其抗侵蚀能力会大幅降低。在陕甘宁黄土地层分布区减少、以至最终基本停止农耕而逐步代之以林草 ,确系治黄的根本方略。陕北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是黄河泥沙最主要的来源地。但区内黄土地层受侵蚀的状况却具有分带性。北东和北西两组基底断裂构造对其有重要影响 ,并对毛乌素沙漠的位置以及无定河环形构造的活动状况有一定控制作用。这些都是在陕北开展山川秀美工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素。由此得到启迪 :在开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减灾工作中 ,必须首先认识环境的自然属性
2001年03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 ] - 赵全升,杨天行,邹建峰,吴国宏
本文在黄河下游地区应用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通过改进 BP算法 ,建立下游枯季径流预测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使用花园口 -利津水文站 2 6年的完整序列测流资料训练和检验网络并用于预测。结果表明 ,通过本次研究建立的 BP网络模型是合理的、可靠的 ,它较好地反映了黄河下游的枯季径流规律 ,可为今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 ,尤其是预防黄河下游再次出现断流提供科学依据。
2001年03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 ] - 汤顺林,王世杰,冯新斌,程鸿德
本文建立了广西西北部喀斯特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并用 DYNAMO程序预测了未来2 0年桂西北地区的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社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等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 ,该地区由于人口、工业资产增加使物质和能源消耗增长太快 ,而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又太少 ,导致桂西北地区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因此应当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这是实现息烽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特点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形成演化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01年03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 ] - 张兴容
论述了厨房油烟气产生和原因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提出了除油烟气的方法。并且介绍了一种既除油又降噪的净化装置。这种装置在厨房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1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 ] - 金保升,董长青,仲兆平,兰计香,肖睿
氧化亚氮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不良影响 ,这促使世界各国对燃煤系统的 N2 O排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针对我国垃圾特性 ,在 0 .2 MWth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垃圾与煤混烧实验 ,研究了在混烧过程中垃圾与煤掺烧比例及床层温度变化对 N2 O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掺烧比例较低时 ,N2 O排放浓度迅速降低 ,随着掺烧比例增加 ,N2 O排放浓度略有升高 ;当垃圾与煤掺烧比例恒定时 ,随床温增加 ,N2 O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
2001年03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 ] - 周启星,宋玉芳
植物修复是一类治理土壤污染且对环境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 ,有待全面开发利用。基于特异植物根及特异根圈效应、植物对污染物的同化能力与植物根圈的生物降解作用过程、植物修复技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环境安全性能的保证、植物修复今后的动向等对该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 ,对其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促进植物修复技术从小试到中试的发展甚至进入到实际运行的阶段 ,使它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复合环境污染的安全治理方面发挥切实重要的作用。
2001年03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958 ] |[引用频次:304 ] |[阅读次数:27 ] - 白军红,余国营,王庆改
在剖析石家庄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 ,采用 W污染分级法对地表各水域断面进行污染程度分级 ,并运用污染负荷比对其地表各水域的各种污染物的贡献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 ,地表多数水域水质污染相当严重 ,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总磷和三氮类为其主要污染物 ,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2001年03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 ] - 王亚军,王大祥,刘振翼,杨海燕,陶明涛,黄平
简要介绍了 2 0 0 0年~ 2 0 0 1年 5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 ,包括沙尘天气、赤潮、污染事件、山体滑坡、虫害、自然灾害等 ,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001年03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