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铁矿及腐殖质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王丹丽,王恩德

    采用针铁矿、腐殖质、针铁矿 -腐殖质复合微粒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吸附 -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Cu2 + 、Zn2 + 有强烈的吸附作用。针铁矿对 Cu2 + 和 Zn2 + 的吸附边界 p H值分别为 4 .3和 5 .8,且吸附率可达 95 %以上。腐殖质对 Cu2 +和 Zn2 +的吸附边界 p H值分别为 4 .1和 5 .6 ,且在 p H值为 8时 ,吸附率可达 96 %以上。针铁矿与腐殖质形成的稳定复合微粒不仅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还具有均匀性好和沉降稳定的特点 ,可用于土壤修复和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的处理

    2001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58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15 ]
  • 战略环境评价中的战略缺陷分析

    包存宽,尚金城,陆雍森

    战略环境评价的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因战略缺陷造成的环境影响 ,从战略决策源头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战略缺陷将通过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的改变而产生环境影响 ,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根源。战略缺陷分析是战略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 ,是制定战略环境影响控制、减缓措施或战略替代方案的主要依据。分析了战略缺陷的两种类型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未充分考虑其环境影响以及环境与资源战略不符合社会经济实际。重点研究了导致战略缺陷产生的原因 ,即内部性、决策失误、低效率、权力分配不均及政府寻租行为。提出从战略内容失误、战略执行失真和战略组织失效 3个维度进行战略缺陷分析的方法。最后结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进行实例研究 ,发现该战略缺陷表现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不对称、投资导向政策考虑当地资源及国家有关政策不充分、产业布局规划与开发建设行动不一致以及土地利用优惠政策导致的效率偏低 4个方面 ,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影响

    2001年04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8 ]
  • 砷污染防治与含砷木材防腐剂的开发应用

    彭长宏,唐谟堂

    综述了有色金属工业中的砷污染以及砷资源的综合利用。砷品主要用于木材防腐和防治白蚁。大力发展木材防腐剂对消除砷害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以及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01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4 ]
  • 气浮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及其进展

    魏在山,徐晓军,宁平,徐金球

    介绍了气浮法净水技术。对气浮理论、气浮设备的发展作了简单介绍。对气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包括处理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业中的含油废水、处理造纸废水、处理电镀废水和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和洗毛废水、处理制革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富营养化的前驱物等。最后展望了气浮法的发展前景。

    2001年04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999 ] |[引用频次:173 ] |[阅读次数:47 ]
  • 气候变化下中国粮食和水资源的风险分析

    王铮,郑一萍,冯皓洁

    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影响的复杂性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模型 ,给出了用这些模型对中国经济安全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 ,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 ,若不考虑不确定性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可以保证的 ;若考虑不确定性 ,则在最严重的情况下 ,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存在 7%~ 8%的缺口。采用最大强度开源的方法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持原有产业结构的条件下 ,要实现我国 2 0 30年的经济目标是不行的。但是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降低单位产出水耗 ,在保证水资源安全的条件下则是可行的

    2001年04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 ]
  • 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

    邓南圣,吴峰

    生态工业园是人类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的产物 ,它可使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达到平衡 ,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对丹麦卡隆堡工业共生体、生态工业园的定义、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国外一些生态工业园的特征及研究情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

    2001年04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30 ] |[引用频次:240 ] |[阅读次数:35 ]
  • 闪火灾害的后果分析

    刘茂,余素林,李学良,薄文广,师立晨

    闪火是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泄漏到空气中并与之混合后被点燃而发生的一种非爆炸性的蒸气云燃烧。其主要危害是热辐射和火焰直接灼烧。闪火的热辐射计算包括闪火动力特性及热通量计算。热辐射的大小由火焰的辐射能、视角系数和大气传输率所决定。运用 Pietersen(1990 )热辐射的伤害 -破坏理论 ,分析计算了一起闪火灾害热辐射造成人的伤害后果和对建筑物的破坏后果

    2001年04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46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8 ]
  • 水电工程建设伤亡事故宏观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王先华

    根据水电工程建设过程的特点 ,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和系统辨识小子样建模新技术以及现代统计信息技术 ,建立了伤亡事故预测数学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水电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预测 ,还可以用于危险控制的定量管理

    2001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 ]
  • 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和抗火设计的特点

    韩林海

    简要论述了按 ISO- 834和 GB 9978- 88规定的标准升温曲线升温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的特点 ,分析了影响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因素。说明了由于钢管和混凝土的共同工作且核心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吸热性能 ,从而使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进行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设计时 ,柱子外围只需进行适当的防火涂料保护 ,即可达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 0 4 5 - 95 )》对柱结构所要求的耐火极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 0 4 5 - 95 )》中对钢结构柱防火保护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不适合于钢管混凝土

    2001年0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4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5 ]
  • 机械装备故障预测系统分析

    黄景德,池光旭,胡世荣

    针对机械装备复杂多变的服役状态 ,分析了机械装备的故障预测系统。阐述了机械装备故障预测系统的研制目的、系统特性 ,提出了系统的设计原则 ,建立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及系统的预测模型 ,并探讨了故障预测系统的评价指标

    2001年04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 地下弹药库爆炸产生的地面空气冲击波的估算与数值模拟

    段卓平,黄风雷

    对某地下弹药库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得到了弹药爆炸时地面空气冲击波的等效经验计算公式。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距离的冲击波超压值基本一致

    2001年04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 ]
  • 定向致裂爆破法在煤矿瓦斯抽放中的应用研究

    王汉军,付跃升,蓝成仁

    通过对定向致裂爆破机理的分析和研究 ,推导出了切缝管装药的爆破参数。经现场应用证明 ,这种爆破方法可以在煤层中产生定向裂隙 ,达到提高瓦斯抽放率的目的 ,对预防煤矿瓦斯爆炸 ,保证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2001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7 ]
  • 群孔爆扩中的安全问题

    张建华,梁锐

    探索提高深孔药壶爆破中群孔爆扩安全的技术途径。根据深孔药壶爆破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结合技术分析和现场实践进行分析。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了群孔爆扩最小爆扩安全间距的校核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对减少壶腔坍塌、贯通及其他事故隐患、提高群孔药壶爆扩施工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2001年4—7月国内安全事故数据

    王亚军,刘霞,黄平

    统计了发生在 2 0 0 1年 4— 7月的国内安全事故 4 0 8起 ,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和中毒、建筑事故等。统计分析表明 ,在这些事故中 ,矿业事故 2 4 5起 ,占 6 0 .0 % ,平均每天 2起 ,其次是交通事故(16 .4 % )、爆炸事故 (10 .8% )、毒物泄漏和中毒 (4.4 % )、建筑事故 (3.9% )、火灾 (3.2 % )。 4 0 8起事故共死亡 1735人 ,伤 2 32 0人 ,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矿业事故 6 0 .3%、交通事故 18.3%、爆炸事故 8.4 %、其他事故 5 .8%、建筑事故 4 .2 %、火灾 2 .8%、泄漏中毒 0 .2 % ;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泄漏中毒 2 8.1%、交通事故 19.8%、矿业事故 17.2 %、火灾 14 .1%、爆炸事故 13.9%、建筑事故 5 .8%、其他事故 1.1%。

    2001年04期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