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用催化转化器起燃温度的数值模拟

    冯长根,陶明涛,王丽琼,王务林

    车用催化转化器是降低汽车排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装置。起燃温度是催化转化器的重要特性之一 ,它表明催化器在多高的温度下有较高转化率。数值模拟研究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可以减少实验量 ,指导和优化催化器的设计。建立了催化转化器一维稳态转化率的数学模型 ,对起燃温度特性曲线进行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较吻合。这说明 ,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起燃温度特性曲线。用该模型考察了空速、载体长度、催化剂比表面积、载体导热系数以及壁厚等因素对起燃温度特性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 ,空速越大 ,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越高 ;增大载体长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有利于降低起燃温度 ;载体导热系数和壁厚的大小对起燃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2004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Cu-Ag/海泡石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李丽,邬晓梅,杨维峰,王道

    以天然海泡石为原料 ,对其进行酸改性并与活性氧化铝混合后作为催化剂载体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用于 CO还原 NO的 Cu- Ag复合金属催化剂。对不同 Ag负载量催化剂催化还原 NO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考察了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用 BET、XRD、SEM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当 Ag负载量不超过 5%时 ,复合金属催化剂性能好于单一金属催化剂 ;Ag负载量为 2 %时催化剂性能最好 ;采用海泡石 -氧化铝混合物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得到改善 ,对 NO催化还原反应有更高的活性。

    2004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催化活性炭纤维脱硫除汞性能试验研究

    许绿丝,钟毅,金峰,曾汉才

    采用活化后的活性炭纤维 (ACFs)作为吸附剂以脱除 SO2 和Hg。为增加其吸附效果 ,对 ACFs进行氨水溶液活化处理 ,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氨水溶液 (8%和 1 3% ) ,利用 XPS和软件计算处理得到 ACFs表面元素分析和基本官能团的变化 ,通过动态脱除 SO2 和 Hg吸附试验 ,证明氨水溶液活化 ACFs是一种增加 SO2 和 Hg吸附的有效措施。试验表明 ,氨水浓度并非越浓越好 ,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

    2004年02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含苯环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性研究

    秦正龙

    定义表征成键原子生物活性的特征值 Ei,由 Ei 建构新的连接性指数 n K,并用 0阶指数 0 K、1阶指数 1 K研究了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辛醇 /水分配系数及取代苯胺、苯酚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 ,给出了相关的方程。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简单 ,使用方便 ,所有 QSAR模型的估算结果均明显优于相应的文献方法 ,为定量评估和预测同类型其他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提供了参考依据。n K有望在 QSAR/QSPR研究中作为一个新的参数而获得推广应用。

    2004年02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V2O_5/TiO_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NO_x的研究

    曲虹霞,钟秦

    通过浸渍法制备 V2 O5/ Ti O2 催化剂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NH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 NOx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 1 0 0 / 1 4 0目催化剂 ,NOx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线性增加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反应为一级反应 ,反应活化能为 98.2 3 k J· mol- 1。对于片状催化剂 ,气体流量和催化剂的厚度对脱氮反应有较大的影响 ,气体流量增加 ,NOx转化率提高 ,当流量增至 1 2 0 L· h- 1后 ,NOx转化率趋于稳定 ;催化剂厚度由0 .1 cm增至 0 .2 cm,NOx转化率从 83%降至 40 % ,催化剂有效因子从0 .2 54降至 0 .1 2 7。对于 0 .1 cm厚的片状催化剂 ,在 573 K和空速 1 .4s- 1 条件下 ,NOx 转化率可达 92 %。

    2004年02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Cd和Cr(VI)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贾秀英,董爱华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 Cd和 Cr(VI)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d、Cr(VI)中毒浓度的升高 ,Cd对肝 POD同工酶起激活作用 ,对肾、脑则起抑制作用 ;Cr(VI)对肝 POD同工酶和肾 POD同工酶起激活作用 ,对脑 POD同工酶影响不明显 ;Cd、Cr(VI)复合污染则均显示出协同效应的趋势。另外 ,Cd、Cr(VI)对鲫鱼主要器官 POD同工酶的影响具有组织差异性。

    2004年02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辽东湾潮间带底质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

    周秀艳,王恩德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辽东湾潮间带采集的底质样品的 Cd、Pb、Cu和 Zn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辽东湾潮间带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 Cd,其次是 Zn、Pb和 Cu。各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分布在河口区 ,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葫芦岛五里河桥下、大凌河口处、辽河口处、双台子河口处、永宁河口、熊岳河口、六股河口、石河口及芷锚湾。

    2004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95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自来水中金属离子

    张少君,丁永生,李大志,孙立,王刚,林炳承

    介绍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技术 ,并对大连市自来水中Ca2 + 、 Na+ 和 Mg2 + 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分别为 (59.4± 5.6)mg/ L、 (2 1 .0± 0 .1 ) mg/ L和 (1 8.6± 0 .7) mg/ L,最低检测限依次为0 .0 1 mg/ L、0 .0 4 mg/ L和 0 .0 2 mg/ L。实验条件为 :石英毛细管柱 50μm(i.d.)× 50 cm;运行电压 1 6 k V(+→ - ) ;紫外检测波长 2 1 4 nm;缓冲液为 p H=4.75的乙酸溶液 ,含有浓度为 8.0 mmol/ L的背景吸收物质咪唑 ;采用虹吸进样法 ,高度差为 9.8cm,进样时间为 1 0 s;应用内标法对 Ca2 +、Na+和 Mg2 + 3种离子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测得 Ca2 + 的质量浓度为 54 mg/ L,验证了毛细管电泳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004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1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投影寻踪和阶梯型曲线的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模型

    杨晓华,杨志峰,夏星辉,沈珍瑶,郦建强

    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阶梯型曲线和水体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 ,为水体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遗传投影寻踪方法 (GPPM)。GPPM可把水体水质恢复能力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指标值。根据该投影指标值的大小就可以对该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 ,从而解决了各单项水体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 ,提高了水体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辩力。文中给出了 GPPM实施的详细步骤 ,并在各等级中分别产生建模样本 50个、1 0 0个、50 0个、1 0 0 0个、1 50 0个和 2 0 0 0个 ,对评价模型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稳定的。根据黄河干流三类主要污染物 BOD、氨氮和挥发酚的浓度对黄河干流的水质恢复能力进行了评价 ,发现整体上黄河干流的水质恢复能力较弱。 GPPM不仅可以对水体水质恢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还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GPP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质综合评价问题中。

    2004年0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紫外光锰矿协同催化臭氧化水中4-氯苯酚

    李海燕,施银桃,曾庆福

    以水中 4-氯苯酚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紫外光、天然锰矿催化臭氧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 ,与单独臭氧化相比 ,单一光催化臭氧化和单一锰矿催化臭氧化的 TOC去除率分别提高 5.6%和 2 6.5% ;而紫外光锰矿协同催化臭氧化的 TOC去除率则增加了 47% ,高于前两者的加和 ,其 TOC去除率可达 85%。紫外光锰矿的协同提高了催化臭氧的能力。

    2004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铬渣毒性对环境的影响与产出量分析

    杜良,王金生

    铬渣是铬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工固体废弃物 ,长期露天堆放 ,将导致含 Cr6 +溶液不断下渗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综述了以往铬毒性的研究成果 ,收集、整理和分析了我国铬盐生产的数据 ,在计算铬盐的排渣系数基础上 ,得到了铬渣的产出量。结果表明 ,在环境中迁移的铬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阻滞作物对其它元素的吸收 ;铬能使动物细胞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对动物体具有明显的“三致”作用。目前我国已跨入世界铬盐生产大国行列 ,铬盐每年实际产量已经超过 1 6万 T,通过计算排渣系数和铬渣产量表明 ,我国每年排放的铬渣量约为 35万~ 42万T。

    2004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96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Y型沸石膜的制备及在二氯乙烷和氮气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郑彤,李邦民,鲁金明,王金渠

    在多孔 α- Al2 O3陶瓷管的外表面水热合成 Na Y型沸石膜 ,用XRD及 SEM表征所合成的膜。并将合成出的膜用于分离二氯乙烷和氮气的混合物 ,考察了不同压力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将渗透压差控制在 50 k Pa,既可保证有较高的渗透率 ,又有一定的分离因数。

    2004年02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改性沸石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的研究

    江喆,宁平,普红平,邓春玲,黄小凤

    分别利用无机盐、无机酸和稀土对天然沸石进行了改性处理 ,并从理论上阐述了不同方法对沸石进行改性的机理 ,提出了改性沸石的最佳制备方法 ,并采用 X衍射的分析手段观察化学处理对载体的影响 ,探讨了改性沸石对 NH4 +吸附动力学以及再生实验。研究表明 ,3种方法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沸石去除氨氮的能力 ,其中利用无机盐改性的沸石的效果最佳 ,对 NH4 +的吸附动态符合 Freundlich方程 ,与传统的化学凝聚法和生物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高效、经济等优点。无机盐改性沸石制备最佳条件是 :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0 .8mol/ L,在水浴温度 70~75℃时 ,按固液比 1∶ 50投加沸石 ,浸渍时间为 2 h,过滤后滤饼在 1 0 0℃下干燥 1 h。

    2004年02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05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军用危险品进箱基本条件研究

    田润良,赵世宜,杨金展

    为了保证进藏军用危险品安全开展集装箱运输 ,在青藏线的格尔木和川藏线的成都地区对集装箱内部环境条件温、湿度进行了测试 ,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意在找出其内部环境条件变化规律 ,为军用危险品安全进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04年0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与开裂

    郑建岚,罗素蓉,郑翥鹏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 ,砂率较大 ,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 ,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通过圆环法试验 ,研究分析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易于开裂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 ,对商品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提出了建议。同时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公式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 ,探讨了适合于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实用计算公式。

    2004年02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微波辐射烟杆氯化锌法制造活性炭工艺

    张利波,彭金辉,张世敏,范兴祥,郭胜惠

    提出了利用烟杆废料制造活性炭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 ,如微波辐射的功率、辐射时间、氯化锌浓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微波辐射功率 750 W,辐射时间 7min,氯化锌浓度为 50 % ,利用该工艺条件所制备活性炭的产率为 34.7% ,亚甲蓝脱色力为 1 7m L / 0 .1 g,碘吸附值为 1 0 93.4 mg/ g。对比该活性炭与市售一级活性炭的微观结构 ,发现其具有更发达的微观孔隙结构。同传统方法相比 ,微波辐射法缩短了工艺时间 ,提高了产品性能。

    2004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研究

    蔡成功,景国勋

    依据统计数据和专家经验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对突出强度的贡献度权重 ,采用定性数据定量化方法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度 ,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加权平均型”评判数学模型 ,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定量预测。

    2004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arkov过程理论的矿用通风机系统可靠性研究

    王洪德,马云东

    结合矿井通风系统中通风机分支系统实际 ,依据可靠性工程理论中 Markov过程理论及相关知识 ,探讨了矿井通风机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 ;推导出了通风机系统的可靠度及首次故障前平均寿命的计算公式 ;结合现场实际 ,进行了实例验证 ;根据通风机系统可靠性各项主要指标数据 ,分析了影响通风机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为现场通风技术管理人员进一步掌握矿井通风机的可靠性运行状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4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编制及应用技术研究(Ⅱ)—应用软件系统构成

    韩新,汪永明

    在已建立的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制定模式与编制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确立预案应用软件的系统构成 ,深入分析预案应用软件系统构成的具体内容 ,并简要介绍了金茂大厦灭火救援预案应用软件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

    2004年02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漂流旅游重大危险源及其评价

    林香民,李剑峰

    依据工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害设施 )定义 ,引申定义漂流旅游重大危险源。以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规定为漂流旅游重大危险源辨识基础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 ,综合考虑人、机、环境、管理等因素 ,对系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由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各因素对总体——漂流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的影响 ,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构造判断矩阵 ,进行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从而建立漂流旅游重大危险源风险综合安全评价体系。

    2004年02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最优指标法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张苗云,张迎,钱益跃

    采用最优指标法对郑州市 1 7个大气环境采样点的监测数据进行优选 ,得到的优化点位基本能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的总体情况 ,可以达到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目的。

    2004年02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带乘员及约束系统汽车正面碰撞的有限元法仿真研究

    王宏雁,肖凡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对国产某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时 ,乘员在佩带三点式安全带的约束状态下的运动响应进行研究 ,从乘员的运动响应情况、乘员舱的变形情况、假人的 HIC值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车型的乘员保护安全性能。模拟结果表明 ,该车达到了安全法规的要求。并探讨了运用有限元法对带乘员及约束系统的整车正面碰撞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2004年0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小波变换理论在炸药装药安全性检验中的应用

    宋正刚,郑波

    工业 CT探测炸药时 ,存在的严重噪声使得信号难以识别 ,严重影响了炸药探测的可靠度和精确度。为提高工业 CT探测炸药的信噪比和可靠性 ,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降低信号噪声以实现有效的炸药探测。结果显示 ,小波变换可以实际地进行工业 CT探测炸药得到的信号的分析 ,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和提高信噪比 ,并且利用小波变换可以检测出药柱的裂纹以及裂纹的位置。

    2004年02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测控系统及组态软件在危险环境中的应用

    崔中杰,李国新

    为了及时有效地监测与控制危险环境中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设计并组建了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监控应用系统 ,通过组态软件完成实时监测与控制。对模拟试验中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设计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2004年02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弹药库房密闭期间有害气体的分析

    孙贵之,安振涛,高欣宝,李勇

    弹药在长期储存过程中 ,受储存环境影响 ,其装药会发生缓慢的分解、水解反应 ,产生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为深入研究弹药在密闭过程中有害气体对弹药库房及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 ,对弹药库房密闭期间产生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成分作定性和定量检测 ,深入分析影响弹药安全和人员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的测试结果。

    2004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杨帅英,郝芳华,宁大同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和减灾管理的基础 ,其成果可以为救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对干旱灾害系统的复杂性与非线性以及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程序、方法模型与研究内容等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 ,展望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综合性、动态性等发展趋势 ,并预测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2004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58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姜安玺,夏冰,李亚选

    概述了目前处理表面活性剂 L AS废水的几种常用方法。以L AS的最终去向将处理方法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两大类。对各类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认为处理该类废水可以从回收和彻底氧化分解两种途径选择处理方法及工艺。

    2004年0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95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反应性液体紧急泄放面积设计进展

    蒋慧灵,钱新明,傅智敏

    为防止反应失控造成爆炸事故 ,减少事故损失 ,在介绍模拟反应失控的实验装置 ARC、VSP以及 RSST等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紧急泄放类型 ,如气相系统、蒸气系统和混合系统的紧急泄放研究进展 ,进行了分析论述 ,旨在发现解决反应失控紧急泄放问题的更好方法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反应失控的紧急泄放问题打下基础。

    2004年02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与定量风险评价

    刘铁民

    论述应用定量风险评价 (QRA)对评价、控制低概率重大事故风险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低概率重大风险范畴与主要来源 ,QRA技术的主要用途与基本方法 ,研发与使用 QRA计算重大风险的主要技术程序。提出了在应用 QRA评价重大风险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2004年0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64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黄平,王亚军,李生才

    统计了 2 0 0 3年 1 1月 - 2 0 0 4年 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856起 ,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 ,在这些事故中 ,矿业事故最多 ,占 57.7% ,平均每天4.1起事故 ,其次是交通事故 (31 .1 % )、其他事故 (5.0 % )、爆炸事故 (2 .9% )、火灾 (2 .0 % )、毒物泄露和中毒 (1 .3% )。 856起事故共死亡 3 0 2 1人 ,伤 2 671人 ,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 43.8%、矿业事故38.6%、其他事故 6.2 %、火灾 6.1 %、爆炸事故 4.6%、泄露中毒 0 .8% ;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 71 .5%、矿业事故 8.1 %、泄露中毒7.7%、火灾 5.8%、爆炸事故 3.4%、其他事故 3.4%。

    2004年02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