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启言;杨天鸿;于庆磊;唐春安;冷雪峰;
根据杨村煤矿17煤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渗流与损伤耦合作用分析系统(FRFPA2D),建立了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的数值模型,模拟了采动条件下底板的破断失稳、裂隙扩展和突水过程,探讨了底板突水的机理,并对底板的易发生突水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26.8m时,在隔水层的两个约束端产生拉剪破坏区。该破坏区和12灰贯通形成突水通道。突水后通道处的位移、流量都发生突变增加,并形成连锁反应,使12灰到13灰及其之间的隔水层依次发生破坏,最大破坏深度达13m,但未勾通和14灰、奥灰之间的水力联系,在底板没有断层的地段不会发生突水。两个工作面采前和采后压水试验结果表明,采动后底板破坏深度在9.96~12.35m,同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2006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995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21 ] - 王宝兴;经建生;龚允怡;
分析产生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指出在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75m3/min或更大的轻度瓦斯突出的异常情况下,风筒送入的风与突出的瓦斯混合,会在较长巷道内形成大量的瓦斯浓度处于爆炸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可爆混气。风量越大,形成的可爆混气体积越大,如400m3/min的风量在2min内就可形成≥842m3的可爆混气。遇火源可发生强烈的爆炸甚至爆轰,造成较大的伤亡甚至整个矿井内大部分人员死亡。这表明,加大加强的风量对防止煤矿瓦斯爆炸起副(反)作用。这种副作用已在试验巷道用天然气爆炸试验中得到证明。目前煤炭界采取的各种措施不能有效地消除加大加强风量引起的副(反)作用。提出了2种消除副作用的措施,即瓦斯传感器断电与复电方法和抽吸方法,并经试验证明是有效的。
2006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 ] - 王晶晶;马晓茜;
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过程中受热侵袭造成储罐压力升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用范德华方程描述具有一定过热度的LNG汽化相变过程,引入微分同胚项对其进行变换,发现其形式符合尖点突变平衡点方程,揭示了突变机理是储罐内LNG大规模蒸发现象的本质特征。选取过热区内的LNG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和突变动力学方法对势函数及其微商曲线进行研究,得到了极限过热度、失稳过热度及储罐内部压力增量和系统内液化天然气汽化量之间的关系。
2006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 ] - 刘贵应;李正川;潘方贵;何义峰;熊冠军;
基于强度折减系数的有限单元法不但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考虑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合理。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紧急实施项目———学堂湾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描述边坡破坏模式,而且通过研究边坡稳定分析所计算的安全系数以及通过最大剪切变形率的相关等值线可以查看破坏形态,更有助于理解滑体破坏机制。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为滑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
2006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 ] - 陈庚;刘茂;李丽芬;
为了研究有毒重气泄漏后在平面和斜面上的扩散情况,根据Kunsch和Webber提出的重气在倾斜表面上的扩散模型,在没有考虑有风的情况下,对氯气气云在倾斜表面上的等温扩散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氯气气云扩散时间、扩散范围与浓度的相互关系,评估了氯气扩散的危害程度。对计算结果与平面盒子模型结果比较发现,氯气在不同角度的斜面上和平面上的扩散速度和浓度变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得到的氯气在不同倾斜角度坡面的扩散状况查询图,对评估倾斜表面的重气扩散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能够为管理和应急工作提供依据。
2006年03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 ] - 程健;金菊良;张礼兵;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中存在早熟收敛、后期收敛速度慢以及解精度低的问题,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加速并行遗传算法(APGA)。APG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较好的初始种群,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固有的并行计算能力设计并行遗传算法,借助元胞信息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实现正交加速过程。该方法不仅能加快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而且能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效率和解的精度,适用于求解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APGA用于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优化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2006年0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 ] - 张青松;刘茂;赵国敏;
体育赛场历史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出口堵塞为导致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滞留人群是疏散过程最常见的一种人流形式,同时也是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的主要承载体。基于人群流量与人群密度关系建立了体育赛场时间维变量的滞留人数定量模型。体育赛场看台不同宽度出口人群疏散计算结果表明,滞留人数不仅对人群疏散时间有直接影响,而且与事故发生概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该模型可用于指导体育赛场出口设计,疏散路线选择及应急预案的编制等。
2006年03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76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 ] - 游宇航;李元洲;孙晓乾;王浩波;霍然;
采用全尺寸实验对夏季大空间内火灾机械排烟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主要测量了火源功率和大空间内的烟气温度两个参数。通过分析大空间内烟气温度的分布规律,得到了机械排烟控制下不同火源功率的大空间内稳定的烟气层高度。根据Heskestad羽流模型计算了烟气生成速率,与机械排烟速率比较得到了夏季大空间内火灾机械排烟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夏季大空间中,当火源功率不是很大时,大空间内外的温差使得外界补充进来的空气和火灾生成的烟气更加容易发生掺混,导致机械排烟的效率大大降低;按照规范规定的6次换气率进行排烟,在实验的300~1000kW的火源功率范围内,夏季大空间内火灾机械排烟的效率约为30%。火源功率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气与烟气的掺混,机械排烟的效率略有提高,但是提高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2006年03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 ] - 陈鹏;孙金华;
选用厚度为2mm与3mm的木材,研究了可碳化固体可燃物在静止氛围中不同角度下的火蔓延特性。研究表明,在不同角度范围内火蔓延经历着熄灭、稳定燃烧、加速燃烧以及快速燃烧等变化过程。对两种厚度的木材火蔓延行为对比分析发现,在自然对流条件下,两种厚度木材的火蔓延极限角度分别为-5°,5°。另外,研究了试样上下表面火焰参数与火蔓延速度之间的关系。在10°<α<60°范围内,火蔓延速度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拟合。
2006年03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3 ] - 钟委;霍然;王浩波;
现阶段地铁火灾研究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模拟,而模拟计算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灾场景选取得是否恰当。本文通过对地铁站内的可燃物状况和已发生地铁火灾情况的仔细调查与分析,设定出了几种典型的地铁火灾场景,为地铁火灾模拟计算提供了依据。
2006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1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4 ] - 李钰;王洪德;
依据经建生等人的观点,在商场营业厅人员换算系数及百人疏散指标这两个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商场营业厅疏散楼梯总宽度设计值取决于营业厅的面积折算值,并建议地上商业建筑的取值为0.5~0.7。研究表明,将营业厅面积折算值应用于商业建筑设计得出的楼梯间总宽度偏大。本文基于安全且经济地完成防火设计任务的理念,首先从调整商场营业厅面积折算值和将自动扶梯宽度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大型商场营业厅疏散楼梯总宽度设计,使其更趋于合理;然后应用火灾模拟软件及人员疏散时间公式进行验算,证明人员疏散是安全的,即本文提供的两种方法是可行的,从而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修编提供参考。
2006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6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 ] - 李开源;霍然;刘洋;
根据Boussinesq相似性,利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建立隧道火灾羽流三维模型,并借助量纲分析方法,推导了触顶区温升公式。在假设的隧道模型下,通过改变火源功率和纵向风速设计了多个算例,利用温升公式进行计算,并与场模拟结果比较,归纳了触顶区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火源功率下,触顶区温度随纵向风速增加而降低,并趋于一稳定值,其大小约为最高温度的1/3。还对温降过程中的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中心低温区及不同羽流对温度的影响。最后对火灾救援的通风策略提出了建议。
2006年03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12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5 ] - 王荣辉;黄友文;宾雄由;邢剑白;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EVA/CSM复合材料。系统地研究了EVA与CSM的混合比率、CSM交联及不同阻燃体系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阻燃剂之后,复合材料都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其中使用Sb2O3/氯乙醇混合阻燃体系,阻燃效果最好,且复合材料交联后,阻燃性能会进一步增强。同时研究了各种因素,如交联、混合比率和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收缩率的影响。当CSM含量较高或拉伸温度处于室温,收缩率都较好;而交联前,加入阻燃剂会使复合材料收缩性能降低;反之,交联后使之增加。
2006年03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夏永旭;王永东;邓念兵;赵峰;
我国目前的公路隧道既没有安全等级划分,也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标准,设计者只能根据经验和认识程度进行设计,运营安全隐患较多。提出了影响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的5个因素和4种关系。认为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的划分必须同时考虑隧道长度和交通量,隧道长度是一个基础分界指标,交通量是一个可变的动态指标。根据目前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实际状况和技术水平,选取隧道的特征长度分别为0.5km、1.0km、3.0km、5.0km、10.0km,隧道的断面交通量按照高速公路的最低要求取为10000辆/d,将公路隧道安全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等级,并提出了进行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标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006年03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67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7 ] - 赵国敏;刘茂;张青松;杨洋;王丽;
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地铁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地铁车站恐怖袭击可以看作博弈双方即袭击者和防御者之间的零和博弈。本文以某地铁线路上的22个车站为例,应用目标损失概率模型定量分析了恐怖袭击风险,通过防御资源变化得到了不同的目标损失概率。研究结果可以为地铁车站防御资源优化配置、防恐反恐预案编制等提供量化依据。
2006年03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69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6 ] - 张毅;郭晓汾;王笑风;
为了给紧急救援物资支持保障中心的物资调度人员提供科学的车辆路线调度决策方法,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响应能力,基于应急条件下物资运输调度的时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特征,运用旅行商理论,对上述3个决策属性分量进行了数学描述,构造了它们的目标函数,并进行了无量纲和权重聚合处理,继而按照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用来评价备选线路决策效用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期望效用属性合并所搜集的信息,将多属性决策问题转化成单属性决策问题,确立了选择具有最高期望效用方案的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急救援条件下的运输调度与正常环境下的企业运输调度决策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虽然本质上属于图论中最短路线问题的范畴,但由于多个决策目标的存在,不能直接运用最短路线模型和Dijkstra算法求解。运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的评价备选线路决策效用函数,是有关人员进行车辆路线安排的有效方法,但其相对优越性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006年03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09 ] |[引用频次:125 ] |[阅读次数:25 ] - 巩航军;李百川;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推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是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运用Delphi法和AHP法建立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层次分析模型,构建了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1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安全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对陕西省一家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了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此企业的安全状况。
2006年03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43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5 ] - 仪美芹;于彩虹;杨明;姜辉;林荣华;高希武;
鲫鱼(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是重要的淡水鱼类,也是重要的食用鱼种。鱼体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降低是水体环境抗胆碱酯酶类药剂污染的重要生物化学标记。本文研究了鲫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及其对灭多威、硫双灭多威、克百威以及丁硫克百威等4种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的敏感度。AChE主要分布在鲫鱼的脑部,提取液中含有TritonX100时,AChE的比活力要比无Triton100时大,说明AChE是膜结合的。鲫鱼中肌肉、胰脏、肝脏、肠道中BuChE比活力较高。灭多威、硫双灭多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对鱼脑中的AChE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9.47×10-7mol/L,1.34×10-6mol/L,2.40×10-7mol/L,2.75×10-6mol/L。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鱼脑中的AChE的抑制具有很好的剂量关系,表明鲫鱼脑AChE可以作为水体环境中氨基甲酸酯类药污染的生物化学标记。
2006年03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6 ] - 闫建国;汝少国;王蔚;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对黄鳝脑乙酰胆碱酯酶及肝脏、肾脏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2)℃条件下,经0.25mg·L-1、0.50mg·L-1、1.00mg·L-1和2.00mg·L-1的久效磷暴露96h,黄鳝肝脏、肾脏羧酸酯酶和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但两者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模式。随着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脏和肾脏羧酸酯酶活性的下降幅度逐渐变小,而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幅度却由小变大。久效磷暴露黄鳝96h,肝脏、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肾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久效磷暴露质量浓度与脑乙酰胆碱酯酶和肝脏、肾脏羧酸酯酶活性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可能在鱼体抵御有机磷农药毒性作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有机磷农药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羧酸酯酶、磷酸酶之间的相关性。
2006年03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24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5 ] - 马建军;于凤鸣;朱京涛;张淑霞;刘永军;
研究潮土施Ni对盆栽蔬菜的生态效应,并通过小白菜生物量的变化、地上部茎叶Ni质量比及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来表征土壤Ni污染的毒性临界值。结果表明,潮土施Ni对蔬菜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Ni量低于25mg/kg,其生物产量无明显降低。随施Ni量的增加,生物产量呈显著下降,生物量变化与Ni质量比呈高度负相关。潮土施Ni增加茎叶和根系中Fe,Mn,Ca,Mg元素质量比,降低Cu,Zn元素质量比。4种性质不同的提取试剂提取的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与植物Ni吸收均呈高度正相关,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的危害状况,且以DTPA提取效果最佳。以生物减产量突变点为依据,确定潮土施Ni毒害临界值为:土壤全量Ni为41.86mg/kg,有效态Ni质量比为2.55mg/kg(DTPA)和茎叶Ni质量比为22.39mg/kg。
2006年03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1 ] - 马明广;周敏;蒋煜峰;吴应琴;张媛;陈慧;
讨论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水中重金属Pb、Cd、Cu的吸附去除作用。将可溶性腐殖酸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不溶性腐殖酸,并应用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热性能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对水溶液中的Pb、Cd、Cu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分别以Linear,Frendl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吸附的最佳模型为Frendlich方程。利用该方程拟合的数据,由ClausiusClaperyon’s方程计算出的Pb2+、Cd2+、Cu2+吸附焓变值说明,重金属在不溶性腐殖酸上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考察了温度、酸度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增大,不溶性腐殖酸对Pb2+、Cd2+、Cu2+的吸附量增加。随着pH的增加,在近中性条件下不溶性腐殖酸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高且稳定。当pH=7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Pb2+、Cd2+、Cu2+在不溶性腐殖酸中的吸附率分别为98.73%,97.86%,99.25%。吸附进行12h以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不溶性腐殖酸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且吸附率稳定,可以广泛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2006年03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112 ] |[引用频次:148 ] |[阅读次数:80 ] - 王英英;温华;史小云;魏世强;
通过等温吸附解吸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土壤胶体对镉的吸持特性。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拟合以Freundlich方程最优,其次是Langmuir方程。按对镉的吸附量由大到小顺序胶体依次是:紫色土矿质胶体(8216.34mg/kg)、黄壤矿质胶体(6468.11mg/kg)、紫色土去铁矿质胶体(4963.13mg/kg)和黄壤去铁矿质胶体(2342.83mg/kg)。而吸附强度则相反,按解吸率大小胶体依次是:紫色土去铁矿质胶体(8.7%~33.9%)、黄壤去铁矿质胶体(2.2%~25.4%)、紫色土矿质胶体(6.8%~18.9%)和黄壤矿质胶体(0.6%~17.7%)。由动力学实验得出:土壤矿质胶体对镉的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分为开始时的快速反应阶段和随后的慢速反应阶段,吸附和解吸过程中两阶段划分时间点分别为4h和12h,动力学过程以双常数方程描述最佳。
2006年03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66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2 ] - 罗松年;张迎梅;任培丽;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能诱导酿酒酵母的氧化损伤。为了研究低剂量镉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通过有葡萄糖和无葡萄糖的酵母培养基,用浓度2μmol/L和10μmol/L的CdCl2染毒酿酒酵母10h后,统计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并用HPLC EC法测定酿酒酵母线粒体DNA中8OH dG/105dG比值。结果表明:无葡萄糖条件下,10μmol/L的CdCl2染毒时酿酒酵母对Cd2+的耐受性比有葡萄糖时明显高(P<0.01),而且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程度也明显低(P<0.01);但2μmol/L的CdCl2染毒时,酿酒酵母对Cd2+的耐受性和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程度与有葡萄糖条件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文认为低浓度Cr主要对酿酒酵母细胞质中蛋白造成氧化损伤,浓度升高时则对线粒体DNA也产生氧化损伤。
2006年03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曹坳程;芮昌辉;郭美霞;袁会珠;杨代斌;陈耕;曾溢曦;张育森;林代全;吴学昌;魏英;王华强;张文吉;
紫茎泽兰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侵,就排挤当地物种,很快成为优势种群,在西南地区已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2年的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磺酰脲类除草剂嘧磺隆187.5~375g/hm2(有效成分,下同)、噻吩磺隆375g/hm2、氯嘧磺隆375g/hm2和吡啶类除草剂氨氯吡啶酸1080g/hm2对紫茎泽兰均有优异的防除效果。而2,4滴1500g/hm2、乙羧氟草醚150g/hm2、氟磺胺草醚500g/hm2、咪唑乙烟酸1500g/hm2、嗪草酸甲酯50g/hm2、环嗪酮2500g/hm2、氯草定750~1500g/hm2不能完全杀死紫茎泽兰。针对山区水源短缺,运水不便的的问题,通过在除草剂中加入2L/hm2机油乳油,采用很低容量喷雾法,用水量可由常量喷雾的900~1200L/hm2减少到30~40L/hm2,施药效率较常量喷雾提高8~10倍。此外,还可将除草剂制成颗粒剂或采用毒土法撒施,不需施药器械,且可以节省大量水运输费用。紫茎泽兰用上述除草剂防除后,能选择性地促进非靶标植物的生长。大面积防除2年后,生态恢复率为40%~90%。
2006年03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2 ] - 吴宇峰;李利荣;时庭锐;杨家凤;崔永胜;
采用超声萃取技术提取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膜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浓缩净化后,将1μL试样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大气中64种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包括苯酚类、苯胺类、硝基芳香烃类、多环芳烃类和酞酸酯类物质的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限。实验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且部分测定指标优于美国环境标准方法EPA8270c。
2006年03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2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 ] - 俞成丙;刘伟平;
为解决某研究所排放废气中NOx超标的问题,试验比较了碱液、氨水和碱性高锰酸钾溶液3种吸收液对氮氧化物的去除效果,选用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湿法脱硝法进行废气处理。设计了一套脱氮装置系统,脱氮装置系统的运转实践表明,废气中NOx去除率达到80%以上。本文研究可为其他相关企业的废气处理提供借鉴。
2006年03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6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9 ] - 王毅力;刘杰;石宝友;王东升;
采用N2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前后表面特征的变化,运用表面分形维数表征了表面屏蔽效应和表面粗糙性等性质。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的孔结构是倾斜板交错重叠而形成四面开放的缝隙,桃红、绿色、天蓝、耐晒黑可以撑开颗粒活性炭的孔隙,增大平均孔径;耐晒翠蓝具有降低孔径的能力;大红却有些微孔阻塞作用。FHH理论计算出的相应的7个颗粒活性炭样品吸附6种染料前后的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s很接近,为2.97左右,证明颗粒活性炭上吸附的染料并没有发生表面屏蔽效应,也没有使颗粒活性炭表面的粗糙性降低。分形吸附等温线法与基于N2吸附脱附的FHH理论法计算出的Ds相差较大,这与两种算法的理论基础和码尺大小有关。而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D远大于3,与Sahouli等的研究不符。
2006年03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2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 ] - 冯军会;邵立明;何品晶;
通过浸出柱实验,研究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动态浸出规律。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各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均随浸取剂与飞灰比值(L/S)增大而减小,并在L/S>2后趋于稳定。除Pb外,浸出质量浓度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值。对比原灰与浸出残留物重金属多级提取结果表明,飞灰的重金属在浸出柱实验中释放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d、Ni、Cu、Pb、Zn和Cr。受浸取剂pH值和固液接触方式影响,浸出柱重金属累计浸出量都小于国家标准(GB5086.2—1997)浸出量(Cd除外),尤其Cr、Hg和Pb的浸出柱累计浸出量分别是国标浸出量的23.25%、1.29%和14.29%
2006年03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 ] - 陈祖云;杨胜强;邬长福;石崇明;
常规电除尘器体积大,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除尘器———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通试验,比较了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和常规电除尘器的一些影响因素,即极板电流密度的大小和均匀性,流场分布均匀性,不同电压和不同电场风速下的除尘效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纵横复合收尘极板电除尘器的极板电流密度及流场分布更均匀,除尘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电除尘器。本研究对减小电除尘器体积、降低电除尘器成本和推进电除尘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006年03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 ] - 刘大钧;周岳溪;蒋进元;王海燕;
为解决某稀土精矿分解厂在废水处理工艺中,NH3N吹脱效率低(40%),吹脱塔内经常结垢的问题,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再进一步考察吹脱法对NH3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沉淀试验中,在尽量不增加PO43-污染物的前提下,当pH=9.0、n(Mg2+)∶n(PO43-)=10.975时,NH3N浓度减少到2148mg·L-1,处理效率为74%,Mg2+浓度减少到33.6mg·L-1;吹脱试验中,当pH=11时,吹脱后NH3N浓度进一步减少到420mg·L-1,总去除率为95.3%,且结垢问题大为改善。本研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
2006年03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 ] - 夏良树;陈仲清;
日化厂废水成分复杂,其中表面活性剂、含P化合物、油脂、色素等严重污染生态环镜,较难处理。本文采用小规模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反应器降解处理日化厂废水,分析了废水降解过程中污泥体积指数、污泥负荷、容积负荷等微生物学的特性变化,并讨论了曝气时间、污泥负荷、容积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普通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利用SBR工艺降解处理日化厂废水是可行的。当曝气时间为4.5h,污泥负荷为1.2kg/(kg·d)(以MLSS计的COD),容积负荷为2.1~2.3g/(L·d)时,COD、油脂、总磷、表面活性剂(SAA)、SO42-等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3%,99.1%,99.3%,99.3%,99.0%和98.9%。
2006年03期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 ] - 张亦飞;杨晓兰;张健;
现有水质监测点优化布设方法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只考虑水质随空间的变化,没有考虑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二是引入了相关水质标准作为参考点进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近度物理意义不够明确为此,本文提出了新的水质监测点优化布设模型—动态贴近度法。该模型同时利用了水质监测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信息,使优化布点的信息更加合理、全面;避免了不同水质标准值作为参考点带来的排序不一致问题。一个城市水质监测点优化布设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贴近度优化模型的放大作用,使得聚类效果明显提高,易于进行水质监测点的分类和排序。
2006年03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4 ] - 吴梅;钱翌;
旨在调查水磨河的污染状况及成因,对水磨河1986—2003年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磨河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水磨河4个监测断面每个年份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水磨河的水污染主要表现为线污染,从上游至下游,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加大,污染程度非常严重,水磨河的调控治理已是当务之急。
2006年03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 ] - 龚建周;夏北成;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亚系统的23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数模型构建,测算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再选取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福州、深圳等9城市,分析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3项目对我国城市生态安全影响大小。结果表明,3项目的权重分配差异不大,反映这3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程度相似。按评价指数大小排序结果显示,福州、深圳两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态势居所有城市之首;有7个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安全等级;其余26城市为生态临界安全或不安全状态。我国城市环境状态对于决定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城市压力指数值差异不大,人文环境响应指标值相对较低,反映我国城市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贡献的差异,其中人文环境响应项目的贡献最小。
2006年03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83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15 ] - 王耕;吴伟;
生态安全建设是协调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充分研究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上,选取东辽河流域11个县市区,借助GIS格网赋值技术,讨论了基于GIS的东辽河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评价方法。首先,拟定“压力-状态-响应”(P S R)指标体系,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然后,数字化流域,运用模糊AHP法赋权并量化计算;最后,建立东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GRID数据库,进行GIS的空间Interpolate运算和Assembly分析。结果表明,公主岭市是生态安全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10.78%;西丰市和东辽县是生态不安全区,约占流域面积的13.07%;其余8个地区为生态安全中等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76.15%。评价结果与各地区现状生态环境评价基本一致。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建议。
2006年03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5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0 ] - 王洪翠;吴承祯;洪伟;何东进;林琴琴;王萍兰;陈灿;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 S- R指标体系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942,属于很安全状态。其中,景区生态环境状态对于维持景区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贡献率为51.99%,而生态环境响应的贡献率相对较低。结果表明,必须重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安全建设。
2006年03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35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17 ] - 王娜;何苗;施汉昌;
大肠杆菌作为水质卫生学指标,在环境水质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近年来为了克服大肠杆菌常规监测方法的不足,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原理展开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环境介质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等的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肠杆菌的仪器化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并结合现代仪器技术的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技术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应向操作简单、快速、高灵敏度以及低成本方向发展。
2006年03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2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3 ] - 黄清辉;王子健;
磷在水体中含量较低,但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却是十分活跃的生源要素之一,其生物有效性往往是藻类水华的驱动力。本文对水环境中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目前发展了很多生物有效磷估算方法,但是没有完全认同的标准方法。从实验操作角度来看,藻类培养分析法最适于水样;化学提取法适于沉积物;而氧化铁材料等磷汇方法在水样及沉积物上均比较方便。事实上,生物有效磷概念含糊,是不可准确定量的。然而,为了更有效地评估磷的生物有效性,估算生物有效磷含量又是很有必要的。
2006年03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 ] - 李生才;王亚军;黄平;
简要统计了2006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25起,包括沙尘天气13起,污染事件64起,地震13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7起,虫害3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25起。对沙尘和污染进行了讨论。
2006年03期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7 ] -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
统计了2006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260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5.38%,其次是矿业事故(21.54%)、其他事故(11.54%)、爆炸事故(6.92%)、火灾(3.08%)、毒物泄露和中毒(1.54%)。260起事故共死亡1128人,伤91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7.00%、矿业事故21.99%、爆炸事故9.22%、其他事故8.24%、泄露中毒2.04%、火灾1.51%;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9.50%、矿业事故19.06%、其他事故6.43%、爆炸事故3.81%、火灾0.98%、泄露中毒0.22%。
2006年03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