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曲霉对弱酸性艳兰RAWL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辛宝平;陈桂淋;郑文钗;

    借助吸附等温线比较了不同pH以及完整细胞与单细胞壁染料生物的吸附性能差异,化学修饰研究了菌体表面不同官能团对染料吸附的贡献,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染料生物的吸附动力学,并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黑曲霉的染料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9),低pH值有利于染料吸附;染料吸附不仅发生在细胞壁,细胞内部也可发生;表面氨基作为主要的吸附官能团,其质子化导致的菌体正电荷和染料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作用是染料吸附的重要机理;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R2=0.9999);吸附活化能Ea=5.21kJ/mol,表明吸附具一定的活化性。

    2006年0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0 ]
  • 产絮凝剂细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刘桂萍;潘多涛;刘长风;

    从活性污泥、农药厂土壤中分离筛选到8株产絮凝剂细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NT-1。该菌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H值7.0~8.0,装液量45~75mL/150mL,接种量3%~6%,摇床转数为150r/min,32℃培养36~72h;产生具有高效稳定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均在90%以上。

    2006年05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7 ]
  •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作用

    陈红歌;杜国营;胡元森;吴坤;贾新成;

    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P.chrysosporium)对香草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300μg/mL的上述3种酚酸物质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共培养2d后,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3.48%、99.09%和54.74%。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上清液对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能力较弱,作用2d后,降解率分别为13.28%,4.47%和5.43%,而该菌菌丝体降解能力很强,作用2d后3种酚酸物质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5%,98.37%和48.69%。研究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这3种酚酸的降解主要在菌体表面或体内进行。

    2006年05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 ]
  • 超声波树脂联用法提取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

    李绍峰;王宏杰;王雪芹;董文艺;崔崇威;

    考察了超声波树脂联用法提取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树脂量为60g/gVSS,在摇床振摇强度250r/min下处理4h,再进行超声处理2min,EPS提取量接近理论含量,即污泥干重的15%,与阳离子树脂法相比,EPS提取物中DNA的百分含量较低,即对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小,说明超声波树脂联用法稳定、高效,是一种较佳的提取方法。

    2006年05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 ]
  • 热改性膨润土对氨氮废水的处理

    王代芝;

    通过分析热改性膨润土的种类、搅拌时间、膨润土用量、废水pH值、废水温度、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研究了热改性膨润土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情况。实验结果表明,5g、300℃热改性膨润土,在搅拌时间为40min时,对100mL质量浓度为160mg/L的氨氮废水的吸附效果较好,且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5mg/L)。废水pH值越高处理效果越好,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差。

    2006年05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5 ]
  • 利用丝光沸石吸附高浓度氨氮的研究

    张冬娜;宋永会;弓爱君;袁鹏;彭剑峰;

    实验研究了丝光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沸石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氨氮浓度、溶液pH值以及Ca2+、Mg2+竞争阳离子对丝光沸石吸附高浓度氨氮的影响,绘制了丝光沸石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投加250g/L丝光沸石,pH值6.5,温度25℃,吸附时间3h的条件下,丝光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Ca2+、Mg2+竞争阳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丝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丝光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线。丝光沸石对实际养猪污水中800mg/L的高浓度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

    2006年05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1 ]
  • 电喷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排放及催化转化特性研究

    祁东辉;刘圣华;李晖;吕胜春;

    研究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用不同掺混比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排放及催化器的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与汽油机相比,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汽油机催化器之前的CO排放降低,降幅接近15%;HC排放在大负荷时略有升高;NOx排放基本相同;乙醇对排放物催化转换效率的影响与电喷汽油机的转速、负荷和空燃比控制策略有关。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录的未燃乙醇排放在大负荷时略有升高,甲醇排放量变化不大,乙醛排放量随乙醇含量增大而增大,经三效催化转化器后,可以被控制在接近零排放的水平。在怠速工况,随乙醇含量增加,CO、HC和NOx的排放与汽油机相比略有降低。

    2006年05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 ]
  • 炼厂液化石油气(高含烯烃LPG)作为车用燃料的试验研究

    张纪鹏;张洪信;张铁柱;殷乃勋;聂起耕;

    炼厂液化石油气成分复杂,主体成分包含大量的烯烃,且含有硫、水及其他杂质。将其直接作为汽车燃料,对车辆以及燃料供给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通过试验研究除杂等精制工艺过程,得到了高含烯烃精制液化石油气,消除了杂质对燃料供给系统和发动机的影响。并研究了高含烯烃液化石油气在车辆上的使用性能。试验表明,高含烯烃液化石油气可使车辆的动力性有所提高,排放性能与标准车用液化石油气接近。由于炼厂液化石油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车辆燃料费用大大降低,得到了包括出租车辆在内的广大用户的认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06年05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 ]
  • 酚类化合物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毒性的构效相关研究

    赵丽;王明仕;刘征涛;冯流;孔志明;

    应用彗星实验技术,测定了12种酚类化合物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水平。应用Hansch法和量子化学MOPAC-PM3方法计算了12种酚类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分子折射率、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和分子中最正原子电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率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QSAR)。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的亲脂性参数和分子折射率能有效地表征它们所引起的DNA的损伤程度。由化合物的电性效应引起的细胞毒性可忽略。

    2006年05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 ]
  • 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

    冷春梅;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陈家长;

    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来分析和评价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6能检测出3μg/L以上浓度溴氰菊酯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而小于2.0μg/L的低浓度溴氰菊酯对罗非鱼基因组DNA没有影响。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后,2.0μg/L以下浓度组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3μg/L以上浓度组可诱导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对鱼类DNA产生影响。

    2006年05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8 ]
  • 水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检测与分析质量控制

    董丽娴;陈玲;李竺;郜洪文;李建华;

    三嗪类除草剂作为预防农田杂草生长的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水中农药残留浓度属痕量级,建立高效富集与分析方法非常重要。选取了6种三嗪类物质,建立了对水中痕量三嗪类物质的SPE-HPLC分析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三嗪类物质的回收率在94%~116%之间,方法检测限在0.08~0.18μg.L-1之间,方法重复性和检测限均能满足痕量分析及其质量控制的要求。3种水样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某河水中测得莠去津和扑草净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28±0.43)μg.L-1和(7.12±0.54)μg.L-1。这说明该水体三嗪类农药的污染需受到重视。

    2006年05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 ]
  • 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干爱华;于斌;刘军;李鑫钢;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质量比,评估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定量确定了其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综合污染程度海河干流比大沽排污河严重。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沉积物当中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Cd分别达到20.89和12.47。海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Cu、Pb、Cr、Cd,其中Zn的污染最为严重,平均污染指数Cif达到11.24。而大沽排污河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Cr、Cu、Cd、Pb,其中Zn污染较高,Cu、Cr、Cd均为中等污染。大沽排污河比海河潜在生态风险严重,除Cd在两条河流中均具有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均具有低等潜在生态风险。

    2006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0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5 ]
  • 多功能水质分析仪中COD替代试剂的研制

    赵庆良;徐飞;王建芳;金文标;林佶侃;

    为了降低COD测定成本,减小试剂污染,介绍了一种测定量程为0~1500mg/L的HACH-COD替代试剂。重点讨论了组分配比、标准曲线、消解管磨损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提高测定质量,减少测定误差的措施。该替代试剂配比为0.5mL1/6K2Cr2O7(1.00mol/L)+2.5mL1%H2SO4-Ag2SO4+0.04gHgSO4,在组成上接近于HACH原装试剂,使用内置程序测定的误差介于2.79%~5%之间,使用对应的程序测定误差为0.23%~2.64%。实验证明,与HACH原装试剂、传统重铬酸钾法相比,该替代试剂在测定准确度方面无明显差异,3种方法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87%、2.37%和3.71%,测定精密度满足要求,t均小于t0.95,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经济技术比较显示替代试剂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污染小,适合批量测定等优势。单个样品的平均测定成本仅为0.78元。

    2006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某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

    王淑娟;刘操;蒲俊文;

    采用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及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某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以研究该湿地水中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及湿地对它们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检出19种,以二环为主,萘及其同系物约占总量的71%;有机氯农药只检出HCH的4种异构体和七氯;多氯联苯检出5种,以二氯代为主。这3类物质的浓度水平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且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于持久性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水源水,湿地对以上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2006年05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63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 ]
  • 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在Cd污染土壤上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

    张丽娜;宗良纲;付世景;沈振国;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旱作、不同生育期烤田和全生育期淹水等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栽培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水稻产量较低,与全生育期淹水栽培相比,产量下降了28.74%。全生育期淹水栽培具有一定的产量水平,但不是最高,分蘖期和灌浆期烤田比其产量提高14.58%和10.27%。在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方式下,水稻糙米中Cd含量最低,旱作和不同生育期烤田,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会增加,其中水稻旱作的增加最多,达166.31%,而灌浆乳熟期增加较少。研究表明,被Cd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采用旱作方式应慎重,以避免水稻旱作所带来的粮食品质的安全风险。

    2006年05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01 ] |[引用频次:130 ] |[阅读次数:19 ]
  • 官厅水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微囊藻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张娟;梁前进;周云龙;包智泓;李启军;

    2004—2005年对连年发生比较严重水华的官厅水库进行了2a的浮游植物动态监测,并在2005年6—8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藻毒素质量浓度及其季节变化,初步探讨了微囊藻毒素质量浓度与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库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高,2004年平均值为1308.35×104cells/L,2005年达1599.49×104cells/L,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末秋初形成高峰。产毒的铜绿微囊藻为夏季最主要的优势水华种类,其细胞密度在7月达到最高,为4748.58×104cells/L;微囊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在7月亦达到最高值,为20μg/L,都显著高于6月和8月(p<0.05)。水体中微囊藻毒素质量浓度与微囊藻细胞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0.926)。其结果为全面了解官厅水库水质状况以及对水污染进行治理,恢复其饮用水源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05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6 ]
  • 琯溪蜜柚施用漳州城市污泥堆肥的研究

    丁文;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漳州城市污泥堆肥对溪蜜柚产量、品质及蜜柚、叶片、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污泥堆肥可显著提高蜜柚产量、改善蜜柚品质;施用污泥堆肥的蜜柚果肉中Hg、As、Pb、Cd、Cr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水果)标准;蜜柚不同器官或组织的重金属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总体趋势为叶片>果皮>果肉,但铬含量为果肉>果皮;在保证污泥质量指标安全的前提下,长期施用漳州城市污泥堆肥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

    2006年05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 ]
  • 太湖地区某地农田土壤及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刘洪莲;李艳慧;李恋卿;金亮;潘根兴;

    对江苏省太湖地区某冶炼厂周围的稻田、菜地土壤及水稻等17种农产品中的Pb、Cd、Hg、As、Cu、Zn、Ni、Cr、Se等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采样分析,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同时,依据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推荐的RfD值和我国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评估了农产品对当地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供试稻田土和菜地土中的重金属Cd、Pb污染严重;农产品样品中Cd、Pb含量全部超过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且Cd、Pb、As对人群的暴露风险系数甚高。17种农产品中,对重金属富集能力最强的是茼蒿、空心菜、菠菜等茎叶类蔬菜,它们不适宜在该地种植。研究表明,在局部范围内,点源污染可能带来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及农产品重金属食物安全问题。

    2006年05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466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21 ]
  • 渭河流域陕西段的生态安全分析

    刘燕;李佩成;

    流域生态安全的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重要,而水资源的安全则是实现流域生态安全的基本途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以河川径流显著减少,河流水质急剧恶化及下游洪水频发,泥沙淤积为主要表现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废污水的无序排放以及潼关高程不断抬升,行洪能力降低等是诱发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流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入手点,提出了解决渭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可能对策。

    2006年05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 ]
  •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天然草地分类中的应用

    倪长健;王顺久;崔鹏;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在多因素聚类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然而,该模型还存在如密度窗宽参数取值由经验确定等不足,有待改进提高。本文针对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不足,首次把投影寻踪的思想和动态聚类方法结合起来,构造投影指标,提出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新模型。新模型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需人为给定参数,聚类结果客观、明确,而且它还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天然草地分类的实际应用表明,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切实可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多因素聚类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6年05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 ]
  • 操作条件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杨小丽;王世和;

    以运行费用作为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经济性的考核指标,建立了MBR运行费用的计算模型,重点考察了膜通量、曝气强度、抽停时间、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等操作条件对MBR运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通量在临界值5L/(m2.h)时运行费用处于最低值;曝气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系统运行费用增加,而经济曝气强度(气水比)为30∶1;当抽吸时间≤12min、停抽时间≥3min时,运行费用变化缓慢,但抽吸时间或停抽时间超过临界值后,运行费用迅速上升;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高于5.0g/L时,运行费用随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增加迅速递增。工程运行表明,运行费用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指数0.03

    2006年05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 ]
  • 烧结法提取沸腾炉渣中的铝和铁

    李进平;侯浩波;甘金华;周旻;朱书景;

    近年来,热电厂和钢厂产生了大量的沸腾炉渣。这些炉渣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污染了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由于该沸腾炉渣中氧化铝的含量很高,因此,评估其氧化铝提取的可利用性是必要的。本文对内蒙古包头钢铁厂的沸腾炉渣进行了粒径分布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X-荧光分析显示,该炉渣中SiO2含量为42.60%,Al2O3含量为32.60%,Fe2O3含量为2.43%,CaO含量为2.16%,K2O含量为0.74%,MgO含量为0.44%,Na2O含量为0.16%,TiO2含量为0.88%,还有一些其他痕量元素。将沸腾炉渣和石灰及精煤混合制成小球,然后在约1000℃下烧结。取不同烧结时间的样品,用硫酸浸取,得到含铝离子和铁离子的溶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浓度为4mol.L-1的硫酸,在80℃下浸取烧结球样品(质量比为50%沸腾炉渣∶40%精煤∶10%石灰),24h可以得到铝和铁的最大提取率,分别为86.50%和94.60%。滤渣可以作为固化材料用于高速公路的路基建设或水泥生产中的添加剂。

    2006年05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 ]
  • 燃放烟花爆竹对北京城区气溶胶细粒子的影响

    徐敬;丁国安;颜鹏;章建成;王淑凤;孟昭阳;张养梅;刘玉彻;张小玲;

    为了研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中气溶胶细粒子污染的影响,采用TEOM于2003年1月31日—2月25日对PM2.5和PM10质量浓度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春节期间北京城区气溶胶细粒子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空气中PM2.5在短时间内上升到很高的水平,最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达549μg/m3,平均每小时质量浓度增加100μg/m3左右。并且随着PM2.5质量浓度的上升,PM2.5在PM10中的比例也明显上升,两者质量浓度小时平均值的比值最大可达0.9。稳定天气条件下,燃放高峰期过后随着粒径在2.5~10μm之间的较粗粒子的沉降(约需3~4h),PM10的质量浓度下降,但PM2.5/PM10的比值仍持续偏高。燃放烟花爆竹导致PM2.5中以燃烧为代表的元素(S、P、As)、部分金属元素(Al、Fe、Ti、Se、K)、可溶性离子成分以及OC的升高。这些成分与烟花爆竹的金属粉末、无机盐类,以及复杂的S、P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吻合。

    2006年05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763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11 ]
  • 区域污染对北京市采暖期SO_2污染的影响分析

    孙雪丽;程水源;陈东升;郭秀锐;王海燕;

    结合调查统计的2002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污染源排放资料,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污染源数据库的可视化载体,利用美国EPA最新发展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CMAQ,对2002年1月北京市SO2区域污染情况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污染对北京市采暖期SO2污染的影响。对比模拟结果和同期地面监测资料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模式较好地反映了2002年1月北京市SO2污染的变化趋势。周边影响结果显示,2002年1月周边污染对北京市SO2月平均贡献率为9.8%,日均浓度超标(大于150μg/m3)天数内周边贡献平均为11.0%。采暖期北京SO2浓度周边地区贡献较少,主要来源于北京本地污染源。周边省市对北京SO2的月平均贡献率存在季节差异,分别为春22.3%、夏12.9%、秋17.2%、冬9.8%。但就总体而言,周边省市对北京市SO2浓度的贡献率普遍较低,这是因为SO2在大气中的生命周期较短,在长距离传输及扩散过程中不断发生化学转化,并通过干、湿沉降过程不断被清除。但考虑到周边省市SO2排放可能造成气溶胶粒子以及酸雨等二次污染问题,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存在潜在危害,因此对外地源也应给予一定重视。

    2006年05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4 ]
  •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王中英;王礼茂;

    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581)。进一步研究认为,由于中国投资率在35%~40%以上,且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因此中国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增长可转变为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的改进,因此,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可以在保持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碳排放强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006年05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719 ] |[引用频次:492 ] |[阅读次数:74 ]
  • 城市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刘芳文;韩保新;颜文;

    结合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天然气工程情况,对城市天然气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进行了讨论,并采用穆尔哈斯(Moorhowse)和普里恰特(Prichard)提出的热辐射预测模式和爆炸冲击波预测模式对城市天然气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如果发生天然气泄漏并引起火灾,假设在10min以内,城市门站、调压站和城市高中压管道的火球对建筑物和设备的严重损害范围(A级)最远距离分别为35.8m、18.0m和28.7m,爆炸冲击波严重损害范围(C1级)分别为距事故处54.8m、27.8m和44.4m。最后从城市门站、调压站选址及输气管道选线、安全防范距离、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事故应急对策四方面提出了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2006年05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 ]
  • 氢化物诱致金属稳态裂纹扩展数学模型的应用

    冯吉利;何满潮;刘赵淼;杨庆生;

    在温度和裂尖速度恒定、平面应变和小规模屈服、小规模氢化物沉淀条件下,应用有限元法研究氢化物诱致金属稳态裂纹扩展的信息。在考虑氢扩散、氢化物沉淀、非机械能量流和氢化物/固溶变形等多物理的耦合现象条件下,有限元结果和导出的分析表达式给出的结果都证实应力平稳平台的存在,且两种计算结果相当一致。分析关系式基于氢化学平衡并明确表明了温度、远端氢浓度和氢化物弹性性态效应。裂纹尖端场特性用于发展断裂准则和估计应力强度因子阈值。当归一化应力强度因子趋于零时,临近应力强度因子阈值的裂尖场产生,表现为氢化物沉淀区出现常静水应力。随着归一化应力强度因子值增加,裂纹扩展裂尖场从阶段I演化到阶段II,氢化物沉淀区域实际尺寸减小并偏离平台水平,裂尖场附近的力学响应基本和金属中不含有氢的工况一致,此时裂尖场强烈依赖于远离裂尖场的氢浓度。

    2006年05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 ]
  •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在弹药安全性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刘晓飞;王树山;

    为找出某122mm加农炮爆破榴弹膛炸和某105mm无坐力炮破甲弹早发火的原因,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装药存在空洞是造成该膛炸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造成该122mm加农炮爆破榴弹的膛炸机理和半爆机理,制定了避免卡壳弹流入生产线、对装药弹体进行X光透视检查等应对措施;早发火是由于发射药被烘燃和明火点燃造成的。根据造成该105mm无坐力炮破甲弹早发火的机理分析,制定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改善塑料袋的高温燃烧性能,使之在发射后不留下残片和底座套管,进一步比较了塑料布和牛皮纸在无坐力炮药筒装药上的燃烧性能,选取了最优方案。

    2006年05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 ]
  •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袁用文;李爱民;张天仪;

    利用岛津DTG-60H型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升温速率为15℃/min条件下,对自行配制的一种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防火涂料的热解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用Coats-Redfern积分方法分阶段对TG曲线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用常见的12种反应机理方程进行拟合,发现各阶段反应机理不尽相同:第一阶段属于一维扩散反应机理D1,第二、第三阶段为1.5级化学反应模型RO(1.5),第四阶段为二级化学反应模型RO(2),第五阶段为一级化学反应模型RO(1)。同时,求解出了各阶段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动力学方程。

    2006年05期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爆炸性恐怖袭击后果与人群聚集状态的关系研究

    王振;刘茂;冉丽君;

    在自杀性爆炸中,当爆炸负荷较小时,所产生的人员伤亡主要由爆炸碎片造成。从几何及概率理论的角度对自杀式恐怖袭击中爆炸碎片产生的伤亡后果进行了数学建模。人群聚集状态不同,爆炸后产生的伤亡后果不同。在爆炸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以场所中的人数,爆炸气流扩散角为变量对伤亡后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伤亡人数的变化随场所中人数的增加呈单峰式变化。当场所中总人数超过某一阙值后,期望伤亡人数会减小。伤亡人数随爆炸气流扩散角度的增大而下降。场所中人数及爆炸负荷确定的情况下,当场所面积在m=6~50之间变化时,伤亡后果先增加,然后缓慢下降,最大伤亡在m=25左右时出现。

    2006年05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 ]
  • 公共场所人群聚集个人风险的研究

    李剑峰;刘茂;冉丽君;

    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风险影响因素众多,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强,对风险进行定量比较困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事故进行分类,并根据事故发生概率和与其相应的概率分布,通过数学推导和参数补偿,提出了个人风险定量计算模型。最后以公共场所的部分事故统计资料为参考数据,阐述了该模型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同时指出使用该模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建议一般公共场所个人风险的推荐值为4.50×10-7。

    2006年05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9 ]
  • 对火灾综合评价体系中4项火灾指标合理性的探讨

    周白霞;

    火灾发生起数、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是目前评价一个地区火灾形势和消防安全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以火灾发生的4项指标来评定消防工作成效的高低已显得不合理。分析了中国火灾统计数据,对比了经济发展与火灾多发的关系,参考了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火灾形势评价指标,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每10万人口每年发生火灾的平均起数,每万亿元GDP每年发生火灾的平均起数,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与GDP的比例,每10万人口火灾导致人员伤、亡情况的火灾评价体系,以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火灾形势和消防工作成效,为各级政府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006年05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 ]
  • LNG供气站重大事故风险及定量评价

    王海蓉;马晓茜;

    为对LNG供气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LNG站的事故因素及其来源。根据事故特征,采用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评估模型。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Monte-Carlo)确定模型中源项的数据分布及概率。编制事故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围的计算程序,并对某LNG站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价(QRA)计算。计算确定了空间各点的事故概率分布、风险等级及LNG供气站的综合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某LNG站的死亡事故率为6.94人,平均个人风险为0.609×10-3人.次/a,符合风险标准。

    2006年05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 ]
  • 安全综合评价结果的信度考察

    巩航军;李百川;

    综合评价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其结果信度考察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考察安全评价结果的信度,验证综合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选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和克伦巴赫系数(Cronbach)分别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的评价主体信度和评价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考察。最后,通过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结果的实际验证,其信度均符合要求,说明此企业的安全综合评价是可靠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此方法可广泛用于安全工程的各个领域,如化工、煤炭工业和环境工程等。

    2006年05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 ]
  • 同异反向量模型在电厂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周家红;许开立;

    根据集对分析理论,针对安全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特点,采用了同异反向量模型对某电厂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与原文献吻合。该方法数学表达式简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在安全评价过程中,差异度系数i的不同取值,反映了该电厂安全状况的变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晴雨表”,可以使安全状况受到“增益”或“惩罚”,映射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种方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量化分析,使管理者对企业的安全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了更确切的了解,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006年05期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 ]
  • 废显像管玻璃循环经济模式系统分析研究

    高松;

    近年来,我国CRT显像管制造行业迅速发展,但制造显像管所需的大量优质矿石和化工原料的开采和合成过程却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大量被淘汰和不合格的显像管被简单处理,造成巨大的优质资源浪费。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废显像管玻璃再利用进行环境分析,从而找出适合我国的废显像管玻璃循环经济模式,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废显像管玻璃循环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

    2006年05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 ]
  • 中国建筑火灾引起坍塌事故的统计与分析

    李耀庄;李昀晖;

    为了研究火灾引起的建筑结构坍塌的机理,便于已有建筑的抗火防护和新建建筑的抗火设计,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新闻媒体报道,对我国建筑火灾坍塌事例进行了调查,对火灾坍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层数和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列出了部分我国火灾史上1960—2005年所发生的火灾坍塌事例。调查结果显示,钢结构、特别是工业厂房钢屋架在火灾下较其他形式的建筑易发生坍塌;4~8层的民用建筑发生火灾坍塌的比例较高;工业厂房,仓库和商业建筑发生火灾坍塌的比例较高;民用建筑多发生局部坍塌;发生坍塌的建筑一般存在设计和施工不规范以及防火设施不合格等情况。

    2006年05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746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34 ]
  • 2006年7—8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

    统计了2006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279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5.91%,其次是矿业事故(22.22%)、爆炸事故(9.32%)、其他事故(5.73%)、毒物泄露和中毒(4.66%)、火灾(2.15%)。279起事故共死亡1253人,伤1519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2.27%、矿业事故26.74%、爆炸事故11.65%、其他事故4.79%、火灾2.39%、泄露中毒2.15%;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3.59%、泄露中毒17.38%、爆炸事故14.42%、矿业事故10.73%、其他事故2.63%、火灾1.25%。

    2006年05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 ]
  • 2006年7—8月国内环境事件

    李生才;毛志宏;王亚军;黄平;

    简要统计了2006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218起,包括污染事件46起,地震2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41起,虫害12起,旱灾10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89起。对污染和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2006年05期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