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张砺彦;

    好氧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的不同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水平分别适合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脱氮体系。DO水平对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好氧区域的构成有影响,改变DO可以研究氧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反应系统在一定DO参与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各种条件下均能达到90%左右;高DO(≥3.0 mg/L)提高硝化速率,但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O2-和NO3-的积累;低DO(≤2.0 mg/L)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在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中适当控制供氧,可减少运行过程中N2O的排放。实验条件下,控制DO在1~2 mg/L为佳;在低DO情况下,NO2-通过短程反硝化反应直接还原为气态的N2O和N2;高DO情况下,大部分NO2-以全程反硝化方式还原为气态氮。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而DO对硝化反硝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且低DO更有利于氮的去除和N2O排放量的降低。

    2006年06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8 ]
  • 污水厂污泥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热分析动力学特性研究

    孙兰军;李爱民;张天仪;

    为了解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污泥的热解燃烧行为和动力学机理,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对经过不同干燥温度干燥的污泥样品进行热重差热实验。通过分析氧气浓度和干燥温度对样品热分析曲线的影响发现,干燥温度对污泥样品热分析的影响很小,但氧气浓度对其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热分析曲线有规律的向左偏移。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泥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3种物质独立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在该模型中,3个阶段分别对应3种不同的物质独立反应。在各种氧气浓度条件下,这3种物质的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模型。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3个阶段对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呈现上升趋势。

    2006年06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 ]
  • 低繁殖量蚯蚓养殖法处理剩余污泥的可行性研究

    白春节;

    针对城市剩余污泥饲养蚯蚓需要发酵预处理,以及繁殖的含重金属的蚯蚓利用难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种类污泥直接饲养蚯蚓实验,并考察了投料方式、投料厚度对蚯蚓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新鲜的城市剩余污泥直接饲养蚯蚓可行,与投料方式无关。发臭污泥块状投放适宜蚯蚓生长,密实投放不适宜蚯蚓生存。采用定时引出成蚓,改变泥中蚓卵的生存环境,控制卵发育的养殖方法,对污泥中重金属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饲养过程中蚯蚓体内的重金属质量比随饲养时间上升。饲养120 d左右,蚯蚓体内质量比达到极限,且处理后的污泥中重金属质量比明显下降。该养殖法处理剩余污泥是方法可行,且具有蚯蚓产量低,利于蚯蚓处理和处置的优点。

    2006年06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5 ]
  • 蛋鸡粪便理化指标与其肥料成分含量相关关系研究

    兴丽;韩鲁佳;

    为了寻找快速、简便、精确地测量液体蛋鸡粪便中总氮(TN)、总磷(TP)、有机物(OM)、铵态氮(AN)和总钾(TK)含量的方法,研究了采样前将样品搅拌或静置对所取样品代表性的影响,并用75份生长期为4~6月龄蛋鸡的液体粪便样本建立了密度(SG)与TN、TP、OM,电导率(EC)与AN和TK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SG、EC、pH与TN、TP、OM、AN和TK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于TN、TP、OM、AN,采样前将样品充分搅拌是获得代表性样本的前提条件,而搅拌与否并不影响TK代表性样本的获得。SG与TN、TP、OM,EC与AN和TK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01),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高,分别为0.94,0.94,0.95,0.94和0.94,多元线性模型的决定系数高于一元线性模型的决定系数。用另外15份样本对5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并对模型系数b和常数项a进行t检验,得出在显著水平α=0.05上,假设Ha0:^a=0和Hb0:^b=1全部接受。由此认为,SG与TN、TP和OM,EC与AN和TK所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2006年06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蜂窝状微量贵金属催化剂对几种典型VOCs的催化氧化性能

    唐秋萍;陈泽智;王先鹏;刘鹏;许雪松;刘可卿;

    研制出了用于催化氧化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蜂窝状微量贵金属催化剂。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Pt-Ce-La-Zr/Al2O3,并在自行设计的活性检测系统上,对用该催化剂净化含有苯、甲苯、乙醇、正己烷的模拟废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空速、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上述几种典型的VOCs气体都具有较低的起燃温度,其催化转化活性较好。

    2006年06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 ]
  • 五元联系数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王国平;杨洁;王洪光;

    五元联系数μ=a+bi+cj+dk+el是集对分析理论中同异反联系数μ=a+bi+cj的一种拓广。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五元联系数中a、b、c、d、e的大小关系,总结提出了五元联系数同异反态势新表,并将其应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其中的a、b、c、d、e分别对应于Ⅰ、Ⅱ、Ⅲ、Ⅳ、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实例研究表明,集对分析中的五元联系数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在给出优劣排序的同时,还给出优劣的水平。

    2006年06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35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13 ]
  • A/DAT-IAT生物膜法处理高含盐废水

    王发珍;陈晞;蒋进元;周岳溪;解强;

    以含盐量为60 000 mg/L(以NaCl计)的模拟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A/DAT-IAT生物膜反应器,研究A/DAT-IAT工艺对投加悬浮填料后高含盐废水的处理,并以CODCr、NH4+-N、PO43--P等作为指标评价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3 h、pH=7.5、25℃条件下,进水ρ(CODCr)、ρ(NH4+-N)和ρ(PO43--P)分别为907.4~1 210.0 mg/L、86.2~99.7 mg/L和3.6~5.1 mg/L。CODCr、NH4+-N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9%、38.6%和93.5%,平均出水SS为198 mg/L,其中CODCr和PO43--P的去除效果较好。研究表明,A/DAT-IAT生物膜法较其他活性污泥法有了较大的提高。

    2006年06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 ]
  • 银川地区地下水矿物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孙亚乔;钱会;吴学华;

    以银川地区为例,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存在形式和矿物的存在形态。通过对银川地区144组水化学常量组分的计算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计算,系统研究了地下水化学组分和矿物饱和指数的变化。研究表明,1)在银川地区,山前洪积扇→冲洪积平原→河湖积平原→河漫滩,矿化度从西向东不断增高,由淡水向盐化水转化,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向SO4.Cl-Na.Mg过渡;2)地下水从山前洪积扇到黄河漫滩,SO42-的存在对Ca2+和Mg2+的存在形式有很大影响,随着SO42-含量和矿化度的上升,络合组分CaSO40和MgSO40分别相对Ca2+和Mg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之对应的是游离Ca2+和Mg2+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CaSO40和MgSO40在黄河漫滩相对含量皆超过20%;3)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指数在整个地下水流动范围内均呈现过饱和状态,并从冲洪积平原和河湖积平原分别向山前洪积扇和河漫滩降低,石膏饱和指数小于0,从山前洪积扇向河漫滩逐渐升高,表明石膏处于不断溶解的状态。

    2006年06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 ]
  • 粉煤灰堆放场灰水与基底灰岩的水—岩作用

    尹国勋;余功耀;王亮;

    以焦作市某电厂粉煤灰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探讨灰场灰水入渗过程中,氟化物及总硬度与基底灰岩发生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在灰水入渗过程中,发生了溶滤及吸附等水—岩作用;灰岩中Ca2+、Mg2+的淋溶,可能会造成地下水硬度超标;吸附作用表明,石灰岩对灰水中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吸附达到饱和后,灰场灰水中的氟继续下渗,导致氟对地下水污染。研究表明,该粉煤灰堆放场对焦作市饮用水水源构成了潜在威胁。

    2006年06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 ]
  • TiO_2催化超声降解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溶液

    夏良树;邓昌爱;傅仕福;陈仲清;

    表面活性剂随废水、废物的排放进入水体或土壤等环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有必要在其排放之前采用既安全可靠又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本文采用经过600℃高温处理的锐钛矿型TiO2作为催化剂,以超声催化降解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反应为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催化剂作用下超声降解AEO9是可行的,且效果明显。在超声波功率为600 W,经600℃活化的TiO2催化剂用量为0.5~0.7 g/L,AEO9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60 mg/L,初始pH值为4.0的条件下,降解2 h后,AEO9降解率可达99%以上。

    2006年06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理化因子对多变鱼腥藻溶血素活性的影响

    宋秀凯;王蔚;刘云章;赵媛媛;汝少国;

    采用对兔血红细胞的溶血实验,测定和分析了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OL S1)培养液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溶血活性以及温度、pH和金属离子等理化因子对其溶血素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中期多变鱼腥藻开始向胞外分泌活性较高的溶血性毒素,在稳定期溶血活性达到最高。4℃低温几乎完全抑制了溶血素活性;在溶血反应最初的30 min内,溶血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强;但在反应持续60 min后,16~37℃温度下溶血素活性趋于一致;溶血素在偏酸性条件下活性较高,而pH为7.2~9.0时活性无明显差异;Mg2+、Ca2+能显著增加其溶血活性,Cu2+、Mn2+则显著抑制其活性,Ge2+、Fe3+、Zn2+对其影响不大。红细胞膜组分胆固醇、鞘磷脂和卵磷脂均能竞争性结合溶血素,显著抑制溶血反应,因此可能是溶血素在红细胞膜上的作用受体。

    2006年06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 ]
  • 毒死蜱在韭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陈振德;袁玉伟;陈雪辉;冯明祥;连之新;

    韭菜是中国消费者比较喜爱的一种蔬菜,其食用安全性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毒死蜱在韭菜生产中经常采用叶面喷洒和灌根方式进行害虫防治。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研究了毒死蜱在韭菜生产中灌根和叶面喷洒时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和加倍用量灌根处理条件下,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3.81 d和3.42 d;在推荐用量和加倍用量叶面喷洒处理条件下,毒死蜱的半衰期分别为2.42 d和2.38 d。不同的用药方式对韭菜中毒死蜱残留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若严格按照良好农业操作(GAP)生产,可以符合无公害韭菜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要求。

    2006年06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2 ]
  • 污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张彦;张惠文;苏振成;张成刚;

    以沈阳张士灌区长期污灌的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重金属、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群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数与土壤重金属和土壤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已停止污灌十余年,张士灌区农田土壤仍存在Cd、Zn、Cu等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Cd污染最严重,含量达1.75~3.89 mg.kg-1。土壤耕作层(0~30cm)Zn、Cu、Pb总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而Cd元素的垂直分布呈向下迁移的趋势。Cd、Zn、Cu、Pb等4种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均为1号样地>2号样地>3号样地>4号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张士灌区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种群分布受重金属污染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N、P、K)对微生物的正面效应大于重金属对微生物的负面效应。土壤全量Cd和速效K对微生物参数的影响最为明显,Cd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Cmi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K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可培养微生物种群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2006年06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94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6 ]
  • 大石桥地区与镁相关元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刘宇英;王恩德;李勇;付建飞;

    大石桥地区以丰富的菱镁矿资源而著称,但资源的开采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以大石桥地区为研究背景,分析研究菱镁矿开采对当地地球化学环境造成的影响。采用数学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10种元素在不同生态环境因子中的相互关系及土壤试样中的含量变化曲线;重点分析了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大石桥地区的菱镁矿开采严重影响了研究区域内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元素在不同生态环境因子中的含量;Mg在土壤中的含量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土壤对其他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吸收;土壤中一部分地球化学性质相近元素的相关性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相互关系与其外部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镁元素对动植物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但高镁环境不利于动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威胁到了人类健康,容易产生一些地方性疾病。

    2006年06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 ]
  • 海南香蕉园土壤中重金属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林电;王丽华;张永发;

    为了解香蕉种植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及香蕉种植尤其是施肥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集海南岛5大香蕉种植区(儋州、临高、东方、乐东、昌江)各大香蕉基地的共计49个蕉园土壤样品及与之对应的18个对照样品,分析了Zn、Cu、Hg、Cd、Pb及Ni的含量。研究表明,相对于对照土壤,全区蕉园土壤Zn、Cu、Ni含量增加(Cu上升0.02~24.24 mg/kg,Zn上升6.3~58.2 mg/kg,Ni上升2.81~6.40 mg/kg);Cd、Hg含量增加较少(Cd上升0.09~0.45 mg/kg,Hg上升0.01~0.04mg/kg);Pb有下降趋势(下降0.32~7.88 mg/kg)。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蕉园土壤中Cu、Zn、Hg、Pb含量为二级,而79.6%土壤样品的镉含量和24.3%土壤样品的镍含量高于相应二级标准。

    2006年06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 ]
  • 聚类因子分析在太湖水质参数评价中的应用

    张绪美;董元华;石浚哲;王辉;

    为明确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2005年太湖常规监测数据,通过聚类因子分析法对太湖水质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太湖按其污染程度分为4个湖区,这4个湖区在污染状况上的空间分布与太湖富营养化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对4个湖区因子分析发现,湖区Ⅰ、Ⅱ、Ⅲ的第一主成分都含有营养盐,表明营养盐与水质关系密切,是控制这3个湖区水质的主导因素。由于各湖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主导因素营养盐的种类也不同。湖区Ⅰ主要受磷营养盐控制;湖区Ⅱ主要受氮营养盐控制;湖区Ⅲ主要受氮、磷营养盐的共同控制,属于全湖营养盐富集区,富营养化水平较高;湖区Ⅳ主要受叶绿素、温度和砷的控制。由此判断,先对太湖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分类湖区进行因子分析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太湖水质恶化一方面受营养盐与叶绿素的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砷化合物的影响也很大,由于砷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对太湖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2006年06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8 ]
  • 沉淀酵母菌对Pb(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朱一民;苏秀娟;魏德洲;贾春云;刘文刚;包迎春;

    应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沉淀酵母菌对Pb(Ⅱ)的吸附机理。从扫描电镜图片可以看出,吸附Pb(Ⅱ)后沉淀酵母菌细胞发生变形,细胞之间相互粘连;能量分析谱证实Pb(Ⅱ)与细胞表面的K进行了交换吸附;比较吸附Pb(Ⅱ)前后沉淀酵母菌的红外光谱可以发现,糖醛酸COOH基团C—O伸缩振动蓝移了13.59 cm-1,C=O伸缩振动红移了5.42 cm-1,N—H伸缩振动峰红移了4 cm-1,C—O伸缩振动蓝移了2.86 cm-1,说明了COOH、C=O、C—O、N—H为沉淀酵母菌吸附Pb(Ⅱ)的主要活性基团。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一步证实了吸附后Pb(Ⅱ)主要同N、O、P等元素形成配合物。沉淀酵母菌对Pb(Ⅱ)的吸附是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6年06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0 ]
  • 悬浮酵母菌对重金属Hg(Ⅱ)的吸附机理

    苏秀娟;朱一民;沈岩柏;魏德洲;韩聪;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析谱、红外光谱和悬浮酵母菌的动电电位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悬浮酵母菌对Hg(Ⅱ)的吸附机理。由扫描电镜图像及能量分析谱可以看出,悬浮酵母菌吸附Hg(Ⅱ)后形态发生变化,悬浮酵母菌对Hg(Ⅱ)的吸附存在离子交换吸附;动电电位及pH曲线分析表明,悬浮酵母菌的零电点为pH=3.7,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溶液pH值为4.33时,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9.95%;溶液pH<4.0时,静电作用为主要的吸附机理;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得出,在溶液中Hg(Ⅱ)的初始质量浓度为601.8 mg/L,菌质量浓度为20 g/L时,吸附达到饱和,此时的负载量为10.24 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悬浮酵母菌对Hg(Ⅱ)的主要吸附位点为—OH、—NH2、C=O、P=O和S=O。

    2006年06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 ]
  • 袋式除尘器反吹风清灰效果实验研究

    石伟;郝文阁;庞维福;

    通过实验对袋式除尘器反吹风清灰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清洁滤袋阻力与粉尘层阻力相比可忽略不计,滤袋阻力与过滤风速成正比;反吹风清灰时,滤袋上粉尘负荷越大,清灰效果越好;粉尘剥离率随反吹风风速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吹风风速增加到3.5m/min时,剥离率增加趋于平缓。实验结果为袋式除尘器清灰时反吹风风速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数据。

    2006年06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
  • 北京市重点地区γ辐射水平监测与评价

    谢天成;谢正观;

    北京市在奥运行动规划中,明确将放射性辐射作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在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重点地区(重点居民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奥运场馆区)环境的γ辐射水平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地区,在总体上放射性辐射水平都不高,其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最高为0.595 mSv,与国家对公众个人的标准(GB 8703—88)剂量值1 mSv比较,仅为限制剂量当量值的60%,均属于环境本底水平。

    2006年06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 ]
  •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分析

    刘勇生;洪滔;何东进;胡海清;卞莉莉;陈笑玲;

    采用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景观空间格局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5.6099 T/(hm2.a),处于较高的稳定平衡状态;全年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较大,为Dy=494.7万人次/a;景观破碎化程度低,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因此,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生态安全性状与维护较好,但仍要注意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对局部脆弱区域应加以严格保护。

    2006年06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 ]
  • 硫脲紫外退色分光光度法测水中余氯

    李梦耀;钱会;鲁晋南;

    氯氧化硫脲使硫脲退色。一定条件下,硫脲紫外吸收的降低与水中余氯浓度成正比。依据这一特性建立了硫脲紫外退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的新方法。在pH值为1~6介质中,选择237 nm作为测定波长,则氯浓度在0~8.0 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检测限为0.015 mg/L,水中常见的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法用于自来水、游泳池水等样品中余氯浓度的测定,快速简便,加标回收率在98%~103%之间。

    2006年06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9 ]
  • 热等离子体技术销毁日本遗弃化武红弹装填物研究

    胡真;刘初平;束富荣;李战国;闫学峰;

    针对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军在我国遗弃的大量化学武器的危害性,进行了热等离子体技术销毁含砷毒剂的实验,旨在为评价日本遗弃化武的销毁技术选择提供技术支持。所采用的热等离子体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实验装置主要由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旋转炉、二次燃烧炉、冷却器、文丘里喷淋塔和洗涤喷淋塔等设备组成。利用该装置对日本遗弃化武红弹和红筒装填物二苯氰砷和二苯氯砷进行了销毁实验,并用GC-MS法对销毁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处理后未检测出二苯氯砷和二苯氰砷,根据分析方法的检出下限计算出的二苯氯砷和二苯氰砷的销毁去除率均高达99.999 9%。对熔渣进行砷的浸出毒性实验显示,浸出液中砷的质量浓度均低于0.03 mg/L,远低于我国固体废物砷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1.5 mg/L。但是,等离子体炉在销毁含砷有机毒剂时,固砷效率很差,因此要发挥等离子体技术的优势,还必须加强固砷方法的研究。

    2006年06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 ]
  •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工程菌BMB696B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评估

    彭东海;陈守文;阮丽芳;李林;喻子牛;孙明;

    将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李氏亚种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83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毒菌株YBT 1520,得到广谱、高毒的工程菌BMB696B。室内生物测定显示该工程菌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具有很高的毒力。然而,国内外还未见有关于营养期杀虫蛋白的毒理学资料的报道,因此工程菌BMB696B的毒理学安全性也无法预测。为了对该工程菌的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就BMB696B粉剂对实验动物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对Wistar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 000 mg/kg,急性经皮LD50大于2 000 mg/kg,均属低毒类;对兔皮肤刺激平均指数72 h后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0,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对豚鼠致敏率为0,属I级弱致敏物。由此证明,工程菌BMB696B没有经口和经皮的急性毒性、没有急性皮肤和眼刺激性、没有致敏性。

    2006年06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 ]
  • 神经毒剂沙林的破坏机理研究

    谭碧生;陈晓明;彭汝芳;李海波;郁卫飞;楚士晋;

    采用VAMP和密度泛函程序DMol3计算了沙林的生成热,并用VAMP-PM3/UHF半经验方法对沙林裂解的过渡态进行了优化计算,共发现9种过渡态,据此判断化学键断裂的难易顺序为P=O>P—F>P—O>C—O>P—C>C—C>C—H;C—H键断裂的活化能最小,可能与氢原子迁移到氧原子上有关。活化能小于相应的键解离能,计算结果能解释沙林的质谱数据。计算结果对使用低当量小型核武器破坏沙林等生化武器(核除剂)的可行性提供了能量上的参考,即试图通过计算得出有效的原位破坏沙林等生化战剂所需的最低能量,进而研究使用低当量小型核武器破坏沙林等生化武器的可行性。

    2006年06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 ]
  • 蓄热式加热炉中温度场分析

    刘赵淼;郝海舟;叶红玲;马重芳;

    以一套蓄热式加热炉为物理模型,数值分析了加热过程中燃气速度、助燃空气速度、助燃空气预热温度以及助燃空气中氧含量对加热炉中钢坯附近区域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得出了这些因素对加热炉中钢坯位置附近温度的影响情况与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将为蓄热式加热炉在我国的推广与设计提供技术参数和参考模型。

    2006年06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 ]
  • 评价爆炸超压作用的一个新指标及其在一次型FAE中的应用

    郭昭平;白春华;范喜生;

    利用单自由度体系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的数值解,提出了一个近似关系式,进而得到一个新评价指标ΔP0m7.42i0+.258。同时给出了一次型FAE的TNT比当量的计算方法,分别以超压峰值ΔPm和ΔP0m.742i0+.258为评价指标计算了某一次型FAE的TNT比当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纯以超压峰值为评价指标的TNT比当量结果低估了一次型FAE的超压作用。鉴于爆炸超压场测试仪器与技术已能够容易地准确测量超压峰值与比冲量,建议以ΔP0m.742i0.+258为一次型FAE的TNT比当量的评价指标。

    2006年06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基于SPA模型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

    田水承;王莉;李红霞;

    根据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的观点,采用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了安全—事故集对的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控制不确定项,尤其要控制其中的第二类、第三类危险源才能使系统趋于安全状态;同时建立了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联系度的计算得出煤矿瓦斯的安全等级。研究表明,将集对分析方法应用于某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计算简单,结果较为精确、可靠,为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06年06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18 ]
  • 石化企业伤亡事故率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张进春;吴超;侯锦秀;李明;

    针对石化企业伤亡事故率的复杂性和与企业运行的系统相关性,为了科学地预测伤亡事故率,提出了利用系统动力学对石化企业伤亡事故率进行仿真试验的方法。在对石化企业伤亡事故率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之后,建立了石化企业伤亡事故率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某石化企业进行了仿真试验,并分析了仿真试验的结果。试验应用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对石化企业伤亡事故率进行仿真是科学有效的。

    2006年06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40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 ]
  • 汽车色彩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苑红伟;肖贵平;

    人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最大,色彩作用于人的生理与心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色彩的属性和几种常见颜色的色彩心理;根据色彩的生理心理特性,从车身和驾驶室配色等方面,采用安全心理学和色彩心理学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汽车色彩对交通安全和驾驶员反应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对汽车进行安全色彩设计的构想,并给出汽车安全色彩设计的原则、体系和步骤;对车身和驾驶室进行安全色彩设计,其中合理的色彩模拟系统的开发是关键。与其他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从而达到交通系统和谐的效果。

    2006年06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06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7 ]
  • 道路行车安全性虚拟评价方法研究

    陈涛;魏朗;

    针对在道路建成之前很难对设计道路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的问题,在介绍运行车速评价法、速度分布评价法、线形指数评价法和驾驶人工作负荷评价法等国外道路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运行车速与设计车速差、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速度降低因子、横向力系数变化因子以及路段间的加速度值等5个评价因子在内的道路安全评价模型,并确定了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该方法的评价过程包括自行模式和互动模式。自行模式是在驾驶员模糊车速控制模型的基础上预测路段的运行车速,从而进行线形的安全评价;交互模式主要是在虚拟仿真的基础上对道路、隧道、桥梁的交通工程设施、照明等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该评价方法可以在道路的设计阶段发现存在的行车安全性问题,通过修改设计或进行安全改善,提高道路的运营安全性。

    2006年06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66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7 ]
  • 二次过街路口行人违反交通法规规律的研究

    钱宇彬;刘浩学;

    为了解在不同类型二次过街路口行人违反交通法规闯红灯的违法率,找出二次过街路口不同参数对行人违法率的影响,从而找出降低路口行人违法率的对策,保障路口行人交通安全和人车流畅通,本文选取上海市5种类型的二次过街路口调查行人在路口的违法率。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行人在路口一次穿越车道数为2~7,两次穿越车道总数为6~12,违法率随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在红灯等待时间90 s之内,行人违法率随等待时间的升高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红灯等待时间在90~150 s之间,行人违法率没有确定的规律。安全岛、引导护栏、中继信号灯等设施具有明显降低行人违法率的作用。根据二次过街路口设置安全岛、引导护栏、中继信号灯、车道数以及是否从路边穿越5个影响因素的安全评价系数之和建立综合安全评价系数,得到行人在二次过街路口违法率随综合安全评价系数的增大而降低。研究表明,完善和优化二次过街路口的设施参数可以降低路口行人违法率。

    2006年06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2 ]
  • 铁路道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贾明涛;王海星;肖贵平;

    在对比分析中外铁路道口安全形势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人、车、道口几何特性、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及环境等因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铁路道口安全及其影响因素:1)汽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人为违章行为是道口事故的主要致因;2)车辆机械故障、超载是影响道口安全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3)道口坡度、铺面、视距等道口几何特性与道口事故频率有着紧密联系;4)道口交通信号、车速监控器及惩罚对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为有显著作用;5)完善的应急医疗体系将大大减少道口事故的伤亡。进而从工程、教育和法制3方面提出了我国改善道口安全状况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安装悬臂梁警告装置,施划减速标线,改造道口铺面,加大酒后驾驶惩罚力度,宣传道口安全知识等。

    2006年06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3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4 ]
  • 民航事故征候的关联度分析和灰色模型预测

    王永刚;吕学梅;

    民航事故征候的分析和预测是民航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掌握民航事故征候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未来发展状况,以此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民航事故。通过对民航事故征候及其影响因子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机组失误是关键因子,其后依次为总飞行时间、机械原因和天气原因;运用灰色模型对现有2001—2004年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的实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2005—2009年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次数分别为37、44、52、61和73;经过残差、后验差等检验分析,发现该模型精度较高,效果较理想。预测的趋势指示出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随时间的推移在增加。所以,在以后的航空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着重加强机组管理,有效的预防和矫正机组行为失误,从而达到减少事故征候的目的。

    2006年06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43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3 ]
  • 氮肥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董华;贾颖;张启波;秦颂;

    安全监控系统是重大危险源企业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的重要技术措施。以氮肥厂为案例,分析了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建立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重大危险源多模式安全监控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联入城市或国家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有利于政府和行业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借助于这样的数字化动态管理系统,可以及时获得相关参数与信息,实现早期预警,降低重大危险源企业的事故风险。

    2006年06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 ]
  • 针对瓦斯事故的安全投资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刘伟;陶树人;

    煤矿生产中瓦斯事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的不确定性使得定量评价损失很困难。本文提出一种评估煤矿瓦斯事故严重程度和相关安全投资效益的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利用专家调查法推断出瓦斯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而估计出瓦斯事故的风险度并定量评价相关的安全投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出各种安全投资方案并进行安全投资效益比较,据此选择安全投资效益最好的安全投资方案进行安全投资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实例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2006年06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2006年9—10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

    统计了2006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278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2.88%,其次是矿业事故(20.14%)、其他事故(11.15%)、爆炸事故(7.55%)、火灾(5.04%)、毒物泄露和中毒(3.24%)。278起事故共死亡1 053人,伤1 321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3.85%、矿业事故24.60%、其他事故9.78%、火灾6.55%、爆炸事故3.89%、泄露中毒1.33%;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39.44%、泄露中毒35.43%、矿业事故10.67%、爆炸事故5.37%、其他事故5.15%、火灾3.94%。

    2006年06期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2006年9—10月国内环境事件

    李生才;毛志宏;王亚军;黄平;

    简要统计了2006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03起,包括污染事件29起,地震12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20起,旱灾5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37起。文中对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2006年06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 ]
  •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索引

    <正>~~

    2006年06期 14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