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渗滤液的遗传毒性研究

    王跃华;廖科伟;白晓兰;

    应用蚕豆根尖和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遗传毒性进行了监测。用CODMn为1415mg/L的垃圾渗滤原液处理蚕豆根尖9h,微核千分率(MCN)最高达到(25.62±0.87)‰,同时将垃圾渗滤原液分别稀释到CODMn为710mg/L、470mg/L、280mg/L和200mg/L,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蚕豆根尖,其MCN均呈现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另外,用稀释后CODMn为1.5~14mg/L的垃圾渗滤液喂养鲫鱼,结果也显示,随渗滤液浓度的增高,鲫鱼外周血细胞MCN增大。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液体,随着接触垃圾渗滤液的时间增长,会有导致生物体细胞分裂受阻和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害。

    2007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 ]
  • 轻稀土对乐果致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

    汪承润;施翠娥;谢影;

    研究了农药乐果与轻稀土乐果混合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探讨了稀土修复和稀土预处理对乐果染毒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乐果具有轻度的遗传毒性和明显的细胞毒性。在相同剂量乐果溶液(体积比1/2000或1/4000)和相同修复时间(24h或48h)下,随着稀土剂量的增加,根尖分裂指数逐步下降,而微核率和细胞核异常率呈上升趋势。30μmol·L-1稀土分别与1/2000和1/4000乐果溶液混合染毒根尖5h,30μmol·L-1稀土溶液修复24h,前者分裂指数和微核率低于后者,但二者分裂指数均低于该剂量稀土或乐果的单独作用结果。低剂量稀土(1.2μmol·L-1、6μmol·L-1)与乐果混合染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根尖细胞的分裂,降低了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且延长修复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分裂指数,降低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另外,低剂量稀土溶液(1.2μmol·L-1、6μmol·L-1)预处理根尖后再进行乐果染毒,与乐果染毒组比较提高了细胞分裂指数并降低了微核率。据此推测,高剂量稀土溶液(>30μmol·L-1)可能增加了乐果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而低剂量稀土溶液(<6μmol·L-1)可能具有促进乐果染毒后的根尖细胞修复损伤的作用。

    2007年02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铜中毒引起的秀丽线虫世代间可传递的缺陷

    汪洋;王大勇;

    为了研究铜中毒引起的多重生物学毒性是否具有世代间的可传递性,利用秀丽线虫的寿命、体长、后代数目、繁殖速度、运动行为和行为可塑性等参数系统性地分析了铜的多重生物学毒性及其可能的可传递特性。铜中毒导致动物寿命缩短,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出现产卵器发育畸形,世代时间延长,后代数目降低,运动行为也发生缺陷。这些多重缺陷具有浓度依赖性。此外,铜中毒引起的这种多重生物学毒性和行为毒性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而且,后代中一些特定的缺陷比当代更加严重,如运动行为与行为可塑性等。依据这种可传递特性可将铜中毒所导致的多重缺陷分为4个类型。结果表明,秀丽线虫铜中毒引起的多重生物学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2007年02期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537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2 ]
  • Fe/Al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性能研究

    吴建军;徐仁扣;肖双成;

    利用膨润土原矿提取了粒径小于2μm的膨润土胶体,经过钠质化处理后分别用聚羟基铁和聚羟基铝进行改性,然后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铬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原矿相比,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铁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量大于铝改性者。CrO42-的吸附平衡浓度为0.5mmol·L-1时,Mt-1(Fe)、Mt-2(Fe)和Mt-3(Al)对铬酸根的吸附量分别为271.0mmol·kg-1、114.0mmol·kg-1和16.1mmol·kg-1。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体系pH值的增加而减小。铬酸根在改性膨润土表面的吸附以专性吸附机制为主,静电吸附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30%。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水处理剂提供理论指导。

    2007年02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6 ]
  • 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田间应用试验研究

    张全国;刘振波;李改莲;李鹏鹏;

    通过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田间应用试验,对各种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抗病防虫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田应用条件下测试了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该沼液复合型杀虫剂对蚜虫的毒杀作用均比较明显。为了推进沼液复合型杀虫剂的商业化进程,提出便于其田间应用的各种最佳配比浓度,即BP01号、BP02号、BP03号、BP04号、BP05号沼液复合型杀虫剂抗病防虫性能最佳的配比分别为9500倍液、26000倍液、11667倍液、22000倍液和13333倍液。

    2007年02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 ]
  • 有机磷农药对海洋扁藻毒性构效关系的密度泛涵理论研究

    韩香云;郑清;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11个有机磷农药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将结构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导出了有机磷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与2种盐度(S=20,S=30)下扁藻毒性(-lgEC50)的定量关系式(式(3)和(6)),并用交叉验证法验证,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32和0.8933,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5270和0.5405。在此基础上,预测了11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表明,所得预测方程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有机磷化合物的-lgEC50预测。

    2007年02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 ]
  • 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对DNAPLs的增溶作用

    董雯娟;赵保卫;蒋兵;徐谨;

    表面活性剂增溶修复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采用静态平衡法比较研究了单一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脂肪酸酯醇醚(TW80)及其混合表面活性剂对3种氯代烃化合物氯苯(CB)、1,2-二氯苯(1,2-DCB)和三氯乙烯(TCE)的增溶作用。考察了无机盐离子Na+、Mg2+和Ca2+对增溶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壤和地下水重非水相液体(DNAPLs)污染提供新的修复途径。结果表明,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TW80-SDS对3种化合物的增溶效果明显强于单一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其增溶能力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对污染物的增溶程度排序为三氯乙烯>氯苯>1,2-二氯苯。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对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mc与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相当,而增溶比与有机物的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Kow、Kmc、溶质的摩尔体积和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Na+、Mg2+和Ca2+能增大氯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表观溶解度,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TW80混合后能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抗硬水能力,提高增溶效率。

    2007年02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4 ]
  • 芦荟植物SOD酶对甲醛气体胁迫的应答

    魏梅红;李机密;马华章;陈登龙;李敏;

    首次实验研究了中华芦荟(Aloe vera var.chinensis(Haw)Berg.)植物对甲醛的吸收以及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情况,旨在了解芦荟净化室内甲醛气体的生理机制。实验以玻璃箱模拟室内空间环境,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模拟空间内甲醛的浓度,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有芦荟存在的条件下,模拟空间内甲醛气体浓度显著下降。随着通入甲醛量的增加,芦荟对甲醛的吸收有着较显著的增加,并且SOD酶活性的变化也越来越显著。芦荟体内SOD酶对甲醛气体的胁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芦荟对室内甲醛污染存在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2007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6 ]
  • 五氯苯酚的降解研究进展

    李梦耀;黎卫亮;钱会;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五氯苯酚(PCP)降解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并对五氯苯酚的化学与生物降解法进行了评述。在化学降解法中着重讨论了光催化降解和辐射降解,对比了常用光催化技术(UV,UV/H2O2,UV/H2O2/Fe(Ⅱ/Ⅲ),UV/TiO2)和辐射技术对PCP的降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其降解产物和降解机理。化学降解主要为自由基氧化降解,五氯苯酚在HO.、.O2-等自由基作用下,逐步脱氯生成多酚或醌,然后开环矿化。在微生物降解法中,综述了降解PCP微生物的筛选,论述了PCP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降解过程。五氯苯酚的生物降解路径为好氧条件下,五氯苯酚在氢氧化酶作用下,被氧化生成氯代醌,并逐步脱去所有的氯原子,生成苯酚后开环;在厌氧和缺氧条件下,五氯苯酚还原脱氯,在得到电子的同时,脱掉一个氯取代基,最终矿化为CH4和CO2。PCP的降解研究对讨论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含酚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93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35 ]
  •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

    喻龙;李光义;邓晓;李勤奋;

    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无二次污染的非生物转化过程,也是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途径。本文通过介绍光化学方法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基本原理、有机磷农药的主要光化学反应类型、光化学降解过程中光敏(猝灭)剂的作用及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分析了今后光化学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将有机磷农药的光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研发高效、经济的新技术是今后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的重点。

    2007年02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9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5 ]
  • 固体高分子膜电解法(SPE)处理苯并红紫4B废水的研究

    薛峰;强春媚;刘建华;

    采用固体高分子膜作隔膜,以Pt网上附着的β-PbO2作催化剂,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催化电解装置(SPE)。用此装置处理难降解的苯并红紫4B模拟染料废水,苯并红紫4B的质量浓度为0.1g/L。结果表明,此法对苯并红紫4B废水的色度和TOC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催化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原子氢对染料分子中发色键的破坏起决定性作用,当电流密度为0.24A/cm2、电压为3.9V时,对染料苯并红紫废水,处理120min后,废水的色度明显下降,由处理前的红色变为几乎无色,TOC的去除率为42%,SO42-的生成率为78%。催化电解是染料废水绿色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7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吸附溶液中镉(Ⅱ)的研究

    李增新;王国明;张道来;李俊;刘会峦;郑清华;

    根据天然沸石的离子交换特性,利用壳聚糖在酸性溶液中带有的正电荷,将80目天然沸石与90%脱乙酰度壳聚糖的0.5%醋酸溶液混合,使壳聚糖负载在天然沸石上,制成颗粒吸附剂,用于吸附溶液中的Cd2+。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即壳聚糖与天然沸石质量比为1∶20,颗粒吸附剂用量为15g/L,溶液中Cd2+质量浓度不大于300mg/L,pH=6~8,吸附平衡时间为8h,Cd2+的吸附率为99%。本文结果为利用天然沸石原位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7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9 ]
  • 苯酚对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

    魏翔;任洪强;袁粒;朱文斌;

    采用序批实验研究了苯酚对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氨氮降解率,抑制了硝化颗粒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显著地降低了氨氮的比降解速率和硝氮的比生成速率,降低了硝化颗粒污泥的硝化性能。苯酚去除后,硝化颗粒污泥中氨氧化菌的活性可以完全恢复,而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不能完全恢复。苯酚的降解是硝化颗粒污泥中的好氧异养菌、硝化菌和厌氧的反硝化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7年02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 ]
  •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在餐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丛俏;丛孚奇;赵晓明;曲蛟;

    采用砂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联合工艺处理餐饮废水,以探讨IBAC在餐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先用砂滤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其通入中间水池充分曝气,最后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柱完成对废水的处理。实验参数为,原水进水pH=8,石英砂滤柱高40cm,内径50mm,滤层厚度30cm,承托层厚5cm,滤速45mL/min,IBAC柱滤层高度为40cm,水样在柱内停留时间为30min。IBAC固定化完成后,连续运行55d,水样各指标去除率基本稳定,然后计算出水样各指标的平均去除率。水样的UV254平均去除率为57%,浊度平均去除率为66.4%,CODCr平均去除率为77.20%,油平均去除率为86%。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方法处理餐饮废水具有良好效果。

    2007年02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 ]
  • DNA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检测的影响

    李鹏;毕学军;汝少国;

    评价超声波法、2种基于SDS的裂解法、改进的化学裂解法、微波法和冻融+玻璃珠+溶菌酶+SDS等6种DNA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DNA纯化方式(溶液和胶纯化)及PCR扩增方式(直接和巢式PCR)对DGGE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对DGGE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其中2种基于SDS裂解法的DGGE条带较多,其提取的DNA产量(14.85μg/g湿重)和纯度(OD260∶OD280>1.80)也最高;改进的化学裂解法和微波法次之;超声波法、冻融+玻璃珠+溶菌酶+SDS法较少。研究表明,DNA提取方法是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SDS的裂解法是用于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研究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总DNA提取方法。

    2007年02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634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31 ]
  • 微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效能

    胡恋;谢水波;张晓健;李仕友;

    生物吸附是目前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来源及其对铀的吸附效能,分析了生物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对铀的吸附能力依次递减,pH值、菌种预处理、共存离子和金属初始浓度是生物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在生物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静电吸附、酶促反应、无机微沉淀和氧化还原等是生物吸附的主要机理。最后预测了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研究方向。

    2007年02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47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9 ]
  • 基于MOBILE6.2的北京市出租车排放污染物分析

    毕晔;葛蕴珊;韩秀坤;

    利用MOBILE6.2模型计算了2000年、2005年及2008年北京市出租车的排放因子,同时,计算了北京市出租车2005年更换部分旧车以及2008年更换全部旧车以后,相对于2000年污染物的降低总量。结果表明,排放污染物随更换车型大大下降。HC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779.4T,CO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3304.3T,NOx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684.4T。2008年完成出租车全部更换后,相对于2000年,HC排放物的总量下降3097.9T,CO排放物的总量下降17483.5T,NOx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211.8T。同时,还估算了2000年和2008年其他类型机动车的排放因子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计算了各车型对排放的贡献率。

    2007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14 ]
  • 水合氧化铈吸附水中磷酸根特性的研究

    刘丽莉;景有海;欧阳通;

    以综合利用稀土矿物资源和开发新型高效除磷吸附材料为目的,对稀土材料水合氧化铈(HCO)进行了吸附除磷的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铈具有优异的除磷特性,在较宽pH值范围内对磷酸根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对于低浓度(1mg/L)的含磷溶液,水合氧化铈在所选pH值条件下能很快对磷酸根达到完全吸附。水合氧化铈对磷酸根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其标准吸附热为6.24kJ.mol-1。但温度对吸附反应的影响较小。从实验结果推测,水合氧化铈对磷酸根的主要反应机理趋向于化学专性吸附。

    2007年0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6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4 ]
  •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唐杰;伍健东;周兴求;黄仲均;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探讨了进水COD、溶解氧、色度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505~1209mg/L、色度为180~200、浊度为251~471NTU时,出水水质稳定,COD去除率平均达到90%,而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98%。在系统正常运行的2个月内,膜污染发展缓慢。

    2007年02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 ]
  • 光催化氧化处理皂素生产双烯废水

    方艳芬;黄洋;黄应平;郭伟;李瑞萍;

    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和Fenton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皂素生产双烯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难降解废水。通过测量化学需氧量(CODCr)得到降解效果过程。当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pH=3.0,n(Fe2+)∶n(H2O2)=1∶7.49时,废水的降解率为71.2%。为比较不同光源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采用紫外光(330nm<λ<380nm)、太阳光、可见光(λ>420nm)3种不同光源,结果表明,120min光催化降解COD去除率分别为94.3%、90.3%及71.2%,结合活性炭吸附处理均可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多次添加H2O2与一次添加H2O2的试验结果表明,多次添加可以提高H2O2的利用率,节约H2O2的投加量。

    2007年02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PDO-1型装置在化工和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金宝香;潘理黎;张哲;吴吟怡;单宁;

    化工和制药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含盐量高,常规的生物方法对高CODCr、低BOD5、高色度废水进行处理后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本文建立了PDO-1型废水处理装置,它由臭氧发生器、高压电晕发生器以及反应器组成。应用该装置对10个化工、制药企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CODCr的降解率为10.34%~69.49%,本装置对不同废水的降解效率存在差异。化工制药废水的成分复杂,目前尚不能对某种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预测,只能通过小试确定。若O3投加量为50mg·L-1,吨水处理费用约为3.68元/T废水;设备处理能力若为1~5T.h-1,则设备总投资为7.6~23万元。本方法主要用于医药、化工高浓度难降解废水或车间分质收集的高浓度废水的预处理,使之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和达标排放。

    2007年02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黄河小浪底库区退化山地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赵勇;王鹏飞;叶永忠;樊巍;

    为探寻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样地法分析了小浪底库区山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利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浪底库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2)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灌木的丰富度受海拔影响显著,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与海拔的关系不显著;3)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与海拔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4)草本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随坡向有显著差异,表现出阴坡大于阳坡,其他指数随坡向没有显著性差异。

    2007年02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 ]
  • 生态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

    徐志新;王真;郭怀成;刘永;郁亚娟;范英英;

    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到城市的生态安全,水资源利用必须综合考虑生态因素。从生态市水资源供需的生活与生态优先性、循环性、层级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出发,结合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建立了包含5个子系统的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框架,并以此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沈阳市生态市建设的案例研究中。结果表明,“东水西调”工程将有效解决沈阳市水资源供需的近期矛盾,但远期仍需大于供。2020年缺少低水质要求的水量约3.8×108m3。沈阳市应从开辟新水源,节约用水,中水回用,科学管理等方面着手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

    2007年02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 ]
  • 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的辨析及其应用

    赵清;杨志峰;张珞平;陈宗团;

    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基于生态城市内涵建立的城市特征性指标对城市特征性要素的量化和评价,是将生态城市个性这一主观观念变为可操作性目标的主要途径。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城市“健康、安全和发展”内涵,探讨了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的辨析方法。以厦门为例构建了厦门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揭示了厦门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总体状态为亚健康状态(0.69)、比较脆弱的中警状态(0.39)和一般持续的发展状态(0.63),与现实的分析调研结果相符。这表明生态城市特征性指标有助于研究者辨识和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定复合特征,更有针对性地明确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重点行动领域,从而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2007年02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0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BP模型的南通市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

    胡大伟;卞新民;王书玉;付卫国;

    利用采样点实测数据,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江苏省南通市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动态分布进行了详细地描述。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智能地学习各个采样点的空间位置与该点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能够稳健地对各个空间插值点处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预测。运用Arcgis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该地区Pb和As造成的污染最严重,其他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其中南通市区、海门市和启东市重金属富集最严重;南通大部、通州、如东大部分地区含量较少,含量最少的地区是如皋市和海安县。在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空间插值了解重金属空间动态分布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污染的分布状况确定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和规划。

    2007年02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64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3 ]
  • 贵州烟区生态条件及烤烟质量状况分析

    黎妍妍;丁伟;李传玉;许自成;

    以贵州烟区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和烤烟外观、物理、化学及感官质量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9大植烟区域生态条件及烟叶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贵州烟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具有大田期气温适宜,降雨充沛,日照充足,空气相对湿度高等特点。植烟土壤pH值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氮素、磷素含量适中,钾素则难以满足烟株需求;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值适宜,有效硫含量较高;多数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有效硼和水溶性氯含量缺乏。烟叶外观质量较好,香型以中间香型和偏清香型为主,香味的亲和力好,燃烧性强,配伍性高,但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间的协调性与国外优质烟区相比尚有差距。

    2007年02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14 ]
  • 淤地坝坝地淤积与侵蚀性降雨的灰色关联分析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中原;亢伟;邹斌华;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淤地坝措施作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淤积过程与水毁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全面调查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淤地坝,挖取剖面进行测量和分层取样,利用库容曲线和实测每个淤积层的淤积厚度求得每层淤积泥沙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侵蚀性降雨的4个指标(降雨侵蚀力R、降雨量P、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平均降雨强度I)与坝地泥沙淤积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R和坝地泥沙淤积量的发展趋势最为密切,呈幂函数关系;降雨量P对淤积量的影响仅次于降雨侵蚀力,其关系呈指数型;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和平均降雨强度I对坝地泥沙淤积量的影响较小。

    2007年02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

    城市水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通过城市水生态系统与人体自身健康机制的类比分析,将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水生态系统维持其服务功能(供水、防洪、生物保护、景观娱乐等)及自身健康的潜在能力。提出了“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压力量化模型”,并根据理论模型设计了计算模型。用承载力与压力所确定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描述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以郑州市为例,分别计算了该市1995—2004年城市水生态系统承载力及其压力,并得出相应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结果表明,城市水生态系统承载力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波动;健康指数亦逐步增加,对应健康状态为“病态—亚健康—健康”状态,特别是1998年后该地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明显好转。

    2007年02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36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9 ]
  •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研究

    刘庆;王静;史衍玺;张建国;张衍毓;

    以浙江省慈溪市快速城镇化的小城镇为研究区,研究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状况。采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最后应用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已超出当地的背景值,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的重金属是Hg和Cu,中等变异的是Zn,其他几种重金属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空间分布上,Cu、Cd、As的空间相关性较强,Zn、Ni、Hg居中,而Cr和Pb较弱。插值结果显示,土壤中Cu、Zn和Pb的高含量区主要位于东南部,Cd、Hg和Ni的含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As和Cr的分布为西部高而中部较低,不同的分布特征是人类活动与土壤母质双重影响的结果。

    2007年02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166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12 ]
  • 硅胶催化光度法测定空气中微量NO_2

    熊小莉;刘德春;陈尚伟;

    为测定空气中的微量NO2,提出一种新方法,即硅胶催化光度法。显色剂为对氨基苯磺酰胺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将其在硅胶颗粒介质中与NO2反应,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下,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NO2含量。将该方法与标准方法-Saltzman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硅胶的催化作用下,显色反应的时间由Saltzman法的15min降至8min,分析测定的灵敏度也有所提高。该法操作简单方便,无干扰,用于测定空气样品中的微量NO2,结果较为满意。

    2007年02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中药菊花中12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郭华;赵维佳;金射凤;荣维广;李国华;朱红梅;郭巧生;杨红;

    采用气相色谱仪同时检测中药菊花中12种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用丙酮、石油醚(体积比为6∶4)混合溶剂浸泡中药菊花2h,超声振荡30min,过滤;滤液经C18柱、石墨碳柱固相萃取、净化。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程序升温、SPB-5(30m×0.25mm×0.25μm)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对菊花中12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农药残留在22min内均可很好地得以分离,最低检出浓度为0.01~0.05mg/L;12种农药的添加回收率为74.7%~100.6%,线性范围为0.1~10.0mg/L,线性相关系数r2≥0.9922。本文建立了中药菊花中12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符合农药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2007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54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 ]
  • 水环境模拟参数随机场的指示克里格研究

    尚晓颖;张征;池志淼;李道峰;

    在水环境模拟中,经常要对各种参数的空间分布数值做出可靠的估计。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往往使得这类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如何利用有限的监测数据来实现水环境中各种参数的精确估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水环境模拟参数随机场中的离子质量浓度为例,介绍了指示克里格估值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应用。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数据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表现出一定的非平稳性。在此基础上用指示克里格法对离子在模拟环境中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估点进行估值计算。估值结果显示,指示克里格的估值效果优于普通克里格。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里格法可以较好地描述水环境模拟参数随机场的空间分布规律。

    2007年02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 ]
  • 新型含能化合物的热危险性计算预测

    高红旭;赵凤起;李上文;仪建华;徐司雨;高茵;

    简要介绍了含能材料的热危险性评价,进而提出了一套用于计算预测热危险性的方法,并对高能量密度化合物、有机叠氮化合物、笼形多硝基烷烃化合物进行了热危险性预测。结果表明,目前常见高能量密度化合物的热危险性均小于NG。在选取的有机叠氮化合物中叠氮乙酰的热危险性较大,对甲基叠氮苯热危险性相对较小。立方烷和金刚烷上引入硝基后,热危险性增大,并随硝基数量的增多而增大。该计算方法和预测结果对评估含能材料热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07年02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 ]
  •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标准GB17427—1998的研究

    肖进新;雷蕾;高展;崔荣华;

    结合作者对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的研究结果,讨论了AFFF国家标准GB17427—1998的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对GB17427—1998中的AFFF定义、“扩散系数”和“扩散能力”、老化试验、pH值与泡沫水溶液的腐蚀性以及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测定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建议修改AFFF的定义、“扩散系数”和“扩散能力”等术语。将铺展系数的测定改为测定能迅速铺展的泡沫水溶液在油面的铺展量。建议修改老化试验及泡沫水溶液腐蚀性的判断标准,用更准确的方法测定泡沫液的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希望本文的一些讨论能对我国AFFF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2007年02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01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 ]
  • 天然气集输站泄漏监控系统研究

    刘祖德;赵云胜;

    为克服目前天然气集输站站控系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探讨了建立泄漏监控安全系统的技术要求。该系统应用负压波检漏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对天然气泄漏的信号检测、处理、传输和实时动态显示等。借助于这些技术开发的天然气泄漏监控系统,具有数据处理准确可靠,精度高,误报率低等特点。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获取相关参数和信息,实现早期预警,降低天然气泄漏的事故风险。

    2007年02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 ]
  • 吸气式管道尺寸及温差对烟颗粒输运的影响

    马绥华;宋立巍;王进军;梅志斌;张永明;袁宏永;

    在火灾标准燃烧室中,用扫描电迁移粒谱仪测量单孔采样的吸气管道内5种标准试验火烟雾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变化,分析管道输运中管道参数对烟颗粒数目浓度损耗和中位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道输运中,平均粒径相对较小的热解和阴燃烟雾颗粒,其小于0.1μm的超细颗粒部分的浓度损耗随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且烟颗粒平均粒径随管道增长而增大。而明火烟雾在管道输运中,由于管道与高温烟雾的温差增大,导致0.1~1μm颗粒的管壁沉积损耗增大,使烟颗粒数浓度下降,中位径减小了几个纳米。火灾早期,火灾阴燃和热解期间小于0.1μm的烟颗粒数目浓度占15%以上,因此,用较短的管道或者管道分级预警的方式可以减少滞留时间,提高极早期感烟探测的灵敏度。

    2007年02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 ]
  • 埋地含蜡原油管道凝管损失计算模型研究

    范华军;张劲军;

    分析了凝管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将其划分为管道清理费、临时土地占用赔偿、管道停输损失、环境污染赔偿和其他费用等5类。建立了凝管损失计算模型,同时给出了5类费用的计算公式。针对环境污染赔偿计算缺乏依据标准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土地永久征地价格作为环境污染赔偿标准参与计算。并将该模型用于国内某管道发生全线凝管事故的损失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计算得到损失大小和损失组成特点符合实际,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凝管损失计算,并有利于含蜡原油管道风险评价的开展。

    2007年02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 ]
  •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刘士兴;张永明;袁非牛;沈诗林;蔡昕;翁韬;宋卫国;廖光煊;

    针对合肥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需求,围绕火灾、爆炸与毒气泄漏等突发重大事故,研究灾害事故监测技术、模拟预测方法,集成Internet、GIS、无线数据传输、无线通讯等信息化技术,以分布式的形式整合各独立系统,构建应急管理与决策系统平台。选择安徽氯碱化工集团、西气东输合肥市天然气门站以及安徽乐普生商业中心三个特色功能区,采用高速网络、可视化视频电话系统和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等技术,组建了合肥市公共安全应急示范系统。实践表明,在城市可视化与数字化的基础上,该系统能够实现城市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实现各种灾害的分析模拟、公共安全规划以及应急决策支持,从而有效提高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2007年02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86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15 ]
  •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研究

    李月梅;贾蕊;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性。同时吸收各地的生产经验,根据国家有关标准,从食用菌生产场所的选择、培养基材料和水的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加工贮藏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整套较系统的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该项技术规程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提高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和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02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 ]
  • 信息安全的现阶段问题分析与发展动向

    冯卓;任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最近阶段相关领域文献的研究,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总结、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信息安全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密码学、病毒防护、通信安全、入侵检测、版权保护等分支领域的新动向。

    2007年02期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 ]
  • 2007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王亚军;黄平;李生才;

    统计了2007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340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露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这些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6.47%,其次是其他事故(21.76%)、矿业事故(8.24%)、爆炸事故(6.18%)、火灾(5.29%)、毒物泄露和中毒(2.06%)。340起事故共死亡1165人,伤1239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3.61%、矿业事故12.19%、其他事故10.30%、火灾7.90%、爆炸事故5.06%、泄露中毒0.94%;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0.78%、泄露中毒13.16%、矿业事故6.94%、爆炸事故4.04%、火灾2.66%、其他事故2.42%。

    2007年02期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 ]
  • 2007年1—2月国内环境事件

    李生才;王亚军;黄平;

    简要统计了2007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44起,包括沙尘天气7起,污染事件17起,地震11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3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6起。对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2007年02期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