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 发光菌法研究镉离子、草甘膦和啶虫脒的联合毒性

    于景丽;刘芳;张国辉;邰兰舒;程刚;赵吉;

    利用费氏弧菌(Vibrio fisheri)发光原理研究了3种环境毒物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除草剂草甘膦、除虫剂啶虫脒单独存在时,均对发光菌产生毒性作用,其光抑制率随测试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三者对费氏弧菌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影响有所不同,Cd~(2+)及啶虫脒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趋于S型,而草甘膦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为直线型。Cd~(2+)、草甘膦和啶虫脒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与作用时间和体积比密切相关。当体积比为1:1时,Cd~(2+)与草甘膦的联合作用在5 min时表现为相加作用,15~45 min时表现为拮抗作用;Cd~(2+)与啶虫脒的联合作用在5min时表现为拮抗作用,15~30 min时表现为相加作用,45 min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草甘膦与啶虫脒的联合作用在整个测试时间段均表现为弱相加作用。从整个测试时间不同体积比来看,Cd~(2+)与草甘膦按0.1:0.1和0 2:0.5混合表现为拮抗作用,按1:1混合表现为相加作用;Cd~(2+)与啶虫脒按各比例混合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草甘膦与啶虫脒按各比例混合均表现为弱相加作用。

    2010年02期 v.10;No.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诱发金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研究

    李效宇;苗晓青;皇培培;王键吉;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_8mim]Br)浸泡4月龄金鱼(Carassius auratus),急性染毒后测定金鱼外周血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研究离子液体对金鱼的遗传毒性。通过预试验获得[C_8mim]Br对金鱼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为295 mg/L,根据LC_(50)设计6个试验组,包括2个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其中处理组离子液体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8 mg/L、29.5 mg/L、59 mg/L和147.5 mg/L。每组5只金鱼,暴露试验共持续96 h,分别在12 h、24 h、48 h、72 h和96 h取样,测定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结果表明,[C_8mim]Br能诱发金鱼外周血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和核异常。[C_8mim]Br对外周血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导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着离子液体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此外,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处理48~72 h时达到最高峰;继续处理,96 h后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降低。研究表明,离子液体[C_8mim]Br对金鱼具有遗传毒性。

    2010年02期 v.10;No.56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模拟酸雨对大豆幼苗光合光反应的影响

    徐丹瑶;周青;梁婵娟;

    以大豆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酸雨对大豆幼苗的生长及光合光反应影响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当酸雨pH≤4.0时,各生长指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且胁迫酸度越高,降幅越大;大豆幼苗的叶绿素质量比、净光合速率、Mg~(2+)-ATP酶活性、Hill反应活性、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均随酸雨酸度的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Hill反应活性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动态试验结果显示,酸雨(pH=3.0/pH=4.0)对大豆幼苗光反应的抑制效应因植物的自修复能力而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但各光合参数修复程度不同。这表明光反应各环节对酸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以Mg~(2+)-ATP酶最为敏感,恢复程度最低。

    2010年02期 v.10;No.5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成层土壤中氨氮入渗迁移试验研究

    詹美礼;杨璘;张文捷;盛金昌;速宝玉;何淑媛;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氨氮含量非常高,是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寻求垃圾填埋场防渗与污染控制设计的理论依据,把握氨氮在地基中的迁移机理,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运移概化为渗滤液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性质成层土壤中入渗迁移。通过大型土柱室内试验,研究了设有黏土防渗层的饱和-非饱和成层土壤中氨氮入渗迁移规律。提出了氨氮在黏土防渗层及非饱和黏土层中的吸附特性及在迁移过程中发生的三氮转化反应规律。氨氮质量浓度随土柱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还原环境中,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比例很小,硝化细菌活动性不强。总结了影响氨氮迁移和转换的影响因素,土壤的性质(成分)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影响最显著。

    2010年02期 v.10;No.5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纳米晶TiO_2光催化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

    于晓彩;刘培;陈月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态型纳米TiO_2,并利用XRD、SEM对TiO_2粉体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自制纳米TiO_2光催化处理含锌废水。考察废水pH值、废水负荷、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等因素对锌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锌质量浓度为50 mg/L,纳米TiO_2投加量为0.01 g/L,含锌废水的pH值为12,反应时间为30min时,废水中锌的去除率可达98.73%。

    2010年02期 v.10;No.5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活性炭负载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柳欢欢;罗周;陈泉源;杜菲菲;王璐;毛艳萍;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活性炭(TO_2/AC)复合光催化剂,并考察载体粒度、浸渍时间、煅烧温度对其光催化降解腐殖酸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利用XRD(X射线衍射)、氮吸附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物理特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腐殖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制备的TiO_2/AC复合催化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纳米TiO_2晶粒为锐钛矿型且尺寸较小;催化剂投加量为2g/L、反应3 h,可去除腐殖酸溶液的UV_(254)值96%,具有比简单悬浮体系更高的光催化性能。

    2010年02期 v.10;No.5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_2O_2辅助TiO_2/CdS/壳聚糖复合膜光催化甲基橙脱色研究

    沈斌;蒋茹;朱华跃;

    为利用可见光对染料废水进行高效脱色,采用仿生矿化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_2/CdS/壳聚糖复合膜光催化剂。用氙灯模拟日光,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_2O_2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溶液pH值、无机阴离子和催化剂重复使用对甲基橙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质量浓度为15m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00g/L,H_2O_2浓度为3.9 mmol/L,pH值为6.0时,光照130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99.90%。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表明,制得的催化剂使用寿命较长,且其反应活性良好。

    2010年02期 v.10;No.56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猪粪降解液改性沸石、膨润土的制备研究

    赵丛;成杰民;孙艳;王峰;刘倩;

    采用湿法工艺用猪粪降解液对沸石、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通过单因素法分别改变猪粪降解液的加入量、体系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研究其对水样中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猪粪与钙基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1,pH值为9.0,反应温度为60℃,搅拌反应时间为2.5 h时,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160 mg·L~(-1)的Cu~(2+)水样中Cu~(2+)的去除率达91.29%;当猪粪与沸石的质量比为1:2,pH值为7.0,反应温度为60℃,搅拌反应时间为2.0 h时,制备的改性沸石对160 mg·L~(-1)的Cu~(2+)水样中Cu~(2+)的去除率达92.01%;在最佳制备条件下,改性沸石与改性膨润土对Cu~(2+)的去除率相差不大。

    2010年02期 v.10;No.5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壳聚糖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对味精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邵红;程慧;孙志超;

    以膨润土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得新型水处理剂——壳聚糖改性膨润土,研究其制备条件对味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液比(膨润土质量与壳聚糖溶液体积之比)为1.25g/mL,壳聚糖质量浓度为7.5g/L,浸泡75 min,微波加热5 min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改性膨润土性能最好。此时,味精废水中COD_(Cr)的去除率可达56%,NH_3-N的去除率达31%。对改性土比表面积、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表明,引入壳聚糖并没有改变膨润土的基本结构,壳聚糖只是吸附在膨润土表面,改变了膨润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增强了膨润土对污染物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

    2010年02期 v.10;No.5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DD薄膜电极电化学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李春娥;范荣桂;刘海娟;王长春;黄大青;

    BDD薄膜电极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极材料运用于废水处理是环境电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BDD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制备方法及该薄膜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并对其在酚类废水、染料废水、农药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BDD薄膜电极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2010年02期 v.10;No.5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研究

    孙兆楠;付忠田;胡筱敏;孙淑波;王燕;

    利用金属铝或铁做电极电凝聚法处理印染的废水过程中,存在阳极板易钝化而影响脱色效果、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周期换向电源和金属铁、铝分别作为两极,电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可以有效防止电极钝化,提高处理效率。以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为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周期换向电源,铝板和铁板为反应电极,对周期换向电源电凝聚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在99%以上,起脱色作用的主要有电解还原氧化、气浮及金属离子絮凝等过程,且周期换向电源能有效防止采用铝铁电极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出现的阳极钝化现象。

    2010年02期 v.10;No.5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孙洪良;张灿;

    膨润土(NMB)是一种天然纳米吸附材料,通过改变表面性质和层间结构,能极大地提高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用半胱胺阳离子(MEA)与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CTMAB)复合改性膨润土,制得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吸附材料NMB-CTMA-MEA。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以及比表面积测定(N_2-BET)等对吸附剂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NMB-CTMA-MEA对混合水溶液中目标污染物对硝基苯酚(PNP)和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改性膨润土NMB-CTMA-MEA能协同吸附水中有机物PNP和重金属pb~(2+)。对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机理主要为有机物在长碳链疏水介质中的分配;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源于膨润土层间有机配体MEA的引入,其吸附机理为MEA与重金属离子pb~(2+)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

    2010年02期 v.10;No.5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BDE209好氧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江虹;尹华;彭辉;龙焰;叶锦韶;何宝燕;秦华明;张娜;

    为了有效修复广东省贵屿镇环境中十溴联苯醚(Pentabromophenylether,BDE209)的污染,从该地区的环境样品中筛选出1株在好氧条件下以BDE209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J-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通过考察不同的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及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该菌适宜的生长条件为:pH=6.0~9.0,温度30℃,溶氧量4.55~7.50 mg/L。降解BDE209的最佳条件为:pH=8.0,温度30℃,溶氧量5.94 mg/L。投菌量的增加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该菌对BDE209的降解效果。不同的共代谢底物对菌株降解BDE209有不同的影响,乳糖和蔗糖能促进其对BDE209的降解。当体系中存在低质量浓度的Cd~(2+)时(≤5 mg/L),该菌对BDE209的降解效果得到提高。

    2010年02期 v.10;No.5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沉降特征模拟研究

    陈清华;杨巧艳;黄飞云;林娜;

    分析了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封场后出现沉降的机理和过程,进行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沉降的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封场后固结沉降主要发生在前15 d,降解沉降主要发生在前5个月,两者沉降量分别约占总沉降量的43.8%~52.7%和47.3%~56.2%,垃圾填埋高度的14.7%~22.6%和18.8%~21.5%。导气管的存在使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且由于空气供应量的差异,距导气管越远,沉降量与沉降比例越小。直径为4.5 cm的导气管的影响半径约为240 cm,对与导气管不同距离监测点的沉降比例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拟合曲线y=7×10~(-7)x~2-0.0007x+0.4541(0≤x≤240 cm)。根据拟合值得到不均匀沉降形成的坡度为6.05°,在设计与安装回灌设施和填埋气处理设施时需考虑因沉降不均匀形成的坡度。

    2010年02期 v.10;No.5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超声波强化电动法修复铜污染土壤的室内研究

    郑雪玲;朱琨;孙晋方;蒋煜峰;南忠仁;

    采用超声波强化电动法对铜污染土壤进行室内修复研究,探讨了超声波强化电动法修复铜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强化铜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效果,提高Cu~(2+)的迁移和富集效率。在试验开始后连续施加频率为50kHz的超声波3 h时,随着超声波声强的增大,修复效果增强。当声强(以超声波电压表示)达到150 V时,阴极附近的Cu~(2+)富集质量比C/C_0比未施加超声波时提高了43%。土壤含水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在超声波作用下,含水量为14%时,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好;含水量增加到16%时,修复效果无明显提高。增加超声波辐照时间也可以提高土壤修复效果,但当辐照时间超过5 h后,土壤修复效果无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施加超声波可以强化电动法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效果。

    2010年02期 v.10;No.5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微小双胸蚓处理城市污泥的试验研究

    陈学民;黄魁;伏小勇;

    为满足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微小双胸蚓(Bimastusparvus)直接处理脱水污泥,研究处理后蚯蚓生物量及污泥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灰分、总有机碳TOC)、营养物质(氮TN、磷TP、钾TK)和重金属(Cu、Zn、Pb、Cr)质量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蚯蚓能很好地适应直接投加污泥的生存环境,各组蚯蚓平均日增重0.48 g,日产卵3.30个。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污泥的理化性质、营养物质及重金属质量比均有显著变化。蚯蚓处理30 d后,污泥的pH值由7.83降低至6.20,电导率由0.46 S/m增至2.19 S/m,灰分由43.89%增至58.80%,TOC由32.32%降至22.89%;营养物质TN、TP和TK分别提高了35.38%、15.32%和32.02%。;重金属显著减少,降幅由大到小依次为Zn、Cu、Pb、Cr。研究表明,微小双胸蚓可直接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后污泥的性质稳定,呈颗粒状,无臭味,不生蛆。

    2010年02期 v.10;No.5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以玉米芯为原料酶法制备木糖条件的研究

    王彩阁;刘亮伟;王明道;宋安东;陈红歌;

    为使玉米芯中的木聚糖彻底降解为木糖,采用高压灭菌和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芯粉,加入不同酶液(4 IU/mg,以木聚糖酶为标准)后将预处理样在40 ℃下酶解24 h。TLC检测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主要为木糖,其中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6号对1.01×10~6Pa下汽爆(干粉)样酶解后的木糖得率达33%;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2107对120℃下高压灭菌样酶解后的木糖得率为19.5%;黑曲霉30197酶液对1.01×10~6 Pa下汽爆(干粉)样酶解后的木糖得率为26.7%。研究表明,采用黑曲霉酶液对预处理后玉米芯进行酶解来制备木糖的方法可行。

    2010年02期 v.10;No.5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物探方法在含多氯联苯电容器封存点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李晓姣;吕永康;袁进;

    为解决含多氯联苯电容器地下掩埋封存点难以准确定位的困难,结合某工程实例,运用质子磁力仪高精度磁法和温纳装置高密度电法的现代综合物探方法,设定勘测范围60 m×50 m,布设4条电法剖面线,快速准确地确定了封存点的位置、边界和深度。共发现2处地下封存点,均使用了水泥砂浆浇筑。其中较大的1号掩埋坑由于人为扰动,已无电容器存在,且水泥块破碎;东侧较小的2号掩埋坑保存完整,电容器埋藏深度在1.5 m以下。同时,探清了勘测区域1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

    2010年02期 v.10;No.56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980—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于娟;

    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是指居民家庭在炊事、热水、照明、室温调节等生活起居方面对能源的直接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研究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对1980至2007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从6.728×10~7t碳增长至16.545×10~7t碳,人均生活用能碳排放量从每年68kg碳增长至125kg碳,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较低层次;受益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及能源结构的改善,居民生活用能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从每吨标准煤排放0.732 t碳下降至0.632 t碳,生活用能结构优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均生活碳排放的城乡比从5.87下降至1.84,城乡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10年02期 v.10;No.5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含氟量及其影响因素

    李孝良;陈效民;周炼川;史振侠;

    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的含氟量及氟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氟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表层的全氟质量比为45.2~97.7mg/kg,平均为65.6mg/kg;水溶性氟的质量比为0.38~3.12 mg/kg,平均为1.44 mg/kg;2)随着石漠化的加重,土壤表层全氟总体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水溶性氟的质量比则呈递减趋势;3)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全氟和水溶性氟在表土层中的质量比小于底土层;4)喀斯特地区土壤氟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占土壤全氟的96.62%,其次为水溶态,占2.19%,铁锰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和交换态较少;5)喀斯特地区土壤全氟主要受土壤母质、生物作用和土壤无机胶体带电性能的影响,而水溶性氟主要受土壤无机胶体带电性能的影响;6)地域对喀斯特土壤的含氟量有显著影响,普定县土壤全氟及水溶性氟均显著高于荔波县,处于氟污染状态,荔波县则处于氟安全水平。

    2010年02期 v.10;No.56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适用于多指标的空气质量评价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

    李祚泳;邹长武;汪嘉杨;

    为建立科学合理、普适通用且计算简便的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适当设定空气污染指标"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通常采用的7项空气污染指标的"规范值"都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公式。采用智能解域搜索算法优化公式中的参数,得到优化后对多指标皆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将该公式用于多个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其他多种评价方法一致。研究表明,该对数型幂函数指数公式能为空气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新方法。

    2010年02期 v.10;No.5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体沉积物多环芳烃源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关小敏;曾光明;陈耀宁;李晓丽;曾凡凡;

    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日益严重,许多学者利用各种源解析技术研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以更好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从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受体模型两方面出发,介绍了现行判断水体沉积物pAHs污染来源的方法,概述应用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根据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初步定性解析主要污染源,而受体模型主要是根据受体各污染物质浓度解析所有污染源的贡献,最后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初步探讨了水体沉积物多环芳烃源解析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方法。

    2010年02期 v.10;No.56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菹草衰亡腐烂对水质持续性影响试验研究

    杨文斌;王国祥;王刚;

    为研究菹草衰亡残体对水质的持续影响,在铺有10 cm厚底泥的A、B、C、D、E 5个实验桶内添加生物量分别为4 kg/m~2、3 kg/m~2、2kg/m~2、0.8 kg/m~2、0 kg/m~2的处于衰老期的菹草,跟踪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开始第10~16 d,各实验桶水体TN、TP、COD_(Mn)都达到峰值,溶解氧(DO)达到谷值,随后TN、TP、COD_(Mn)快速下降,45 d后主要水质指标都明显改善,表明菹草衰亡腐烂对水体的影响时间较短;2)试验后期,A桶内的TN、TP明显高于对照,其他桶与对照差异不大,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生物量大于3 kg/m~2的菹草残体腐烂分解会对水体产生比较严重的氮磷污染,生物量小于2 kg/m~2时,其死亡残体腐烂分解对水体营养盐增加较少;3)试验后期A、B、C桶的COD_(Mn)仍然超过Ⅳ类水标准,表明有机质降解比较慢;4)试验后期,除对照外,各实验桶的DO小于5.0 mg/L(Ⅳ类水标准)。

    2010年02期 v.10;No.5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引滦入津工程黎河段水质预测研究

    赵世新;张晨;李静怡;高学平;

    根据引滦入津工程黎河段前毛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与非线性时间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BP网络非线性时间序列水质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氯化物和氨氮水质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好。通过预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机理性模型相比,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条件及优缺点。

    2010年02期 v.10;No.5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三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口不同水体中质量浓度分布的研究

    李向丽;邹世春;栾天罡;翁少萍;林里;

    应用固相微萃取衍生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珠江口地区不同水体中3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pEDCs):辛基酚(OP)、壬基酚(NP)和双酚A(BPA)的质量浓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淡水水体中3种pEDCs质量浓度为:饮用水水源最低,水产养殖鱼塘次之,其后依次是珠江河段(广州和中山河段)和污水处理厂,而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的质量浓度最高。垃圾渗沥液中OP、NP和BP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8~4.35μg·L~(-1)、79.0~276μg·L~(-1)和862~18 891 μg·L~(-1)。咸淡水水体中,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NP质量浓度高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平均值分别为0.88 μg·L~(-1)和0.39 μg·L~(-1)。两个保护区内BPA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OP和NP的质量浓度。海洋水体中pEDCs质量浓度与部分淡水和咸淡水相当,其中东莞近海水域中NP的质量浓度比中山和深圳近海水域偏高(分别为0.76~1.12μg·L~(-1)和0.26~0.73μg·L~(-1))。垃圾渗沥液中pEDCs的污染严重,可能是周围环境水体受pED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排放到周围水体,对生物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2010年02期 v.10;No.56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盘古河细鳞和江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环境理化监测与评价

    战培荣;陈中祥;覃东立;王海涛;赵彩霞;孙言春;卢玲;

    对盘古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现场调查,测定30项水质因子以及底泥和鱼体中13种金属元素,依据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和有机污染评价公式评价其水质。结果表明,盘古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质综合评价指数为0.27,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为0 96,其水质优良,处于自然原始状态,为细鳞和江鳕等冷水性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本文的调查和监测数据丰富了保护区的基础资料。

    2010年02期 v.10;No.56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环境后果评价的环境风险源分级模型研究

    赵肖;郭振仁;

    为解决目前环境风险源分级存在的指标单一和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综合考虑危险物质特性、环境迁移规律及环境危害特性,建立较全面的环境后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构建以环境后果综合评价为基础的环境风险源分级模型。根据2009年4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重点工业企业危险源的调研结果,将模型用于上海某油墨有限公司甲苯储罐的风险源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风险源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007 9~0.259 4,根据90%的累积概率对应的评价指数值(0.104 0)确定该风险源为重大环境风险源。本文建立的模型可有效评价环境影响后果,为环境风险源的分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02期 v.10;No.56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段晓峰;孙宝年;李加军;许学工;杨树元;谢正磊;

    为克服水质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带有主观件的缺点,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熵权系数,应用属性识别法对天津市大港区7个河流断面的水质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个河流断面的污染程度均较严重。研究表明,属性识别法在水质评价中不仅能反映综合等级,还能通过综合评分识别同一等级内水质的差异,可为区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和治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基础。

    2010年02期 v.10;No.5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镇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周彪;周晓猛;杨勇;赵智;

    目前,我国对于乡镇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镇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在现场调研和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频率统计法初步遴选关键指标,确定43项针对镇域生态环境的预选指标;然后采用理论与实际分析法、特尔菲专家咨询法、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方法对预选指标进行层层筛选,最后提出一套系统的镇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以及风险影响因子,共27项指标。

    2010年02期 v.10;No.56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李华;吴俊俊;李长发;徐恒力;

    根据诱发地质灾害的内外因素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评价河南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选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植被分布、水土流失、降雨和人类生产活动7个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训练和检验后,采用该模型对河南省汛期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灾害预警的探索和尝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可以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方法的补充。

    2010年02期 v.10;No.56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变化分析

    王永梅;吴志峰;胡伟平;邓南荣;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解译获得不同时期(1988年、1995年、2001年和2005年)广佛都市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同时采用GIS技术并结合扩展强度指数对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总量从1988年的260.47 km~2增加到2005年的1 360.93 km~2,且主要增加量集中在1988—1995年;研究区扩展强度指数较大值出现在1988—1995年;1988—2005年,UII较高的区域出现在城郊地带;从扩展方向看,正东和西南一直保持较高强度的扩展;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受高速增长的经济和人口的推动,此外交通建设的完善也带动着城镇建设用地向外扩展。本文可为区域都市区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提供借鉴。

    2010年02期 v.10;No.56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船运硫精矿典型事故机理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阳富强;吴超;徐镇;

    针对轮船运输货物的特殊环境以及硫精矿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船运硫精矿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概述了硫精矿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易氧化自热性、易流态化、腐蚀性等。着重分析了火灾爆炸、轮船沉没及中毒窒息3种典型船运硫精矿事故的发生机理。运用事故树分析法构建了船运硫精矿系统典型事故演变的事故树。结果表明,引发硫精矿各种典型事故的基本原因事件有18个、条件事件5个、最小割集17个,其中海浪打击及船体主机振动2个基本原因事件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硫精矿的氧化自热性。最后从抑制硫精矿氧化、密闭船舱,以及加强船体防腐及通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典型事故的发生。

    2010年02期 v.10;No.56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概率分析

    张会;刘茂;

    利用我国现有尾矿库溃坝事故统计资料,对事故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从概率分析角度出发,基于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我国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概率模型,对未来49a内的可能的溃坝事故发生年数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我国尾矿库溃坝事故多年发生概率比较低,但年内发生次数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大矿山安全管理力度,对中小型和废弃尾矿库加强监管,以减小未来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的概率。

    2010年02期 v.10;No.56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氢氟烃洁净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及机理研究进展

    李勤华;谈玲华;冒爱琴;高飞;潘仁明;

    氢氟烃(HFCs)灭火剂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洁净气体灭火剂。介绍了氢氟烃洁净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性能和使用特点,阐述了其物理灭火机理,从氢氟烃气体热分解和与火焰作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氢氟烃洁净气体灭火剂化学灭火机理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氢氟烃洁净气体灭火剂的研究趋势。

    2010年02期 v.10;No.56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赤泥及其复配体系阻燃聚乙烯的研究

    吴红应;李晓勇;杜建新;陈钒;郝建薇;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失重分析法及粒度分析法研究了拜耳法赤泥表面的元素组成、热稳定性及粒度分布;采用复配协同阻燃的方法,将拜耳法赤泥分别与微胶囊红磷、聚磷酸铵、硼酸锌、氢氧化镁等阻燃剂复配,研究了赤泥复配阻燃剂用于聚乙烯的阻燃效果。研究表明,拜耳法赤泥表面含有铝、硅、磷及氮等多种阻燃元素,热稳定性及粒度均可满足阻燃塑料的基本要求,质量分数为50%的拜耳法赤泥阻燃聚乙烯的氧指数为20.8%。在增容剂接枝马来酸酐聚乙烯存在下,赤泥复配阻燃聚乙烯的氧指数达到了30.3%,力学性能基本满足应用需求。

    2010年02期 v.10;No.56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含添加剂细水雾熄灭煤层钻孔瓦斯火的有效性

    于水军;余明高;郑立刚;谢锋承;常绪华;

    在瓦斯抽放钻孔的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头、钻杆与周围煤壁的摩擦升温,会发生瓦斯火灾。为了预防与控制煤矿瓦斯燃烧火灾,采用细水雾灭火技术和自制的钻孔瓦斯火试验系统,在0.4 MPa、0.6MPa和0.8 MPa下,选择5种配方的含添加剂细水雾,对瓦斯抽放钻孔火灾进行了灭火有效性研究,主要考察了施加细水雾前后瓦斯火焰温度、燃烧强度和灭火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清水中添加化学添加剂后,使细水雾熄灭瓦斯火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在0.4 MPa下,清水细水雾不能熄灭的钻孔瓦斯火灾,使用添加剂2、3、4、5后,可以在32.4~70.3 s的时间内熄灭。升高压力,细水雾对瓦斯火的熄灭有效性提高,当压力为0.6~0.8 MPa时,含添加剂5的细水雾熄灭瓦斯火的时间比清水细水雾缩短76.1%~88.6%。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添加剂配方,可有效防治钻孔瓦斯火灾。

    2010年02期 v.10;No.56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火灾早期过程特征提取与火灾源识别方法

    张认成;杜建华;杨建红;

    针对传统火灾探测方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误报率与漏报率相互制约的技术问题,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量火灾初期的特征气体CO和CO_2体积分数。以CO与CO_2的体积分数比值为观察变量,运用移动平滑滤波器提取基于观察变量的大小、变化速度以及加速度的火灾过程特征向量。视虚假火灾源为具有有限扰动的固定目标,真实火灾源为具有相应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的运动目标。采用数据融合技术,经过目标观察、特征提取以及身份识别,对火灾源的类型进行识别。研究表明,利用火灾过程特征信息与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对真假火灾源进行有效识别,提高了火灾预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010年02期 v.10;No.56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开口位置对楼梯井内烟气运动影响的研究

    许兆宇;李元洲;孙晓乾;许晓元;

    通过在1/3尺寸的高层建筑楼梯井实验台内开展火灾烟气运动试验,对不同开口位置情况下,楼梯井内烟气的竖向温度分布、进出风口速度以及烟气前锋上升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温度沿楼梯井竖直方向衰减较快,并且开口位置对井内的竖向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着开口高度的减小,其上方楼层的烟气温度降低。开口的存在也会减缓烟气向楼梯井上部蔓延,且开口位置越低,烟气的蔓延速度越慢;反之,升高开口位置,楼梯井上下贯通的竖向结构与外界环境间的对流加强,烟气在楼梯井内的竖向蔓延速度也会加快。

    2010年02期 v.10;No.56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火灾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刘璐;肖泽南;李彦军;吕淑然;张靖岩;陶铁军;

    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根据1997—2006年全国农村火灾情况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符合精度要求的GM(1,1)预测模型,结合精度检验、残差修正等手段,预测了2007—2010年农村火灾发生起数、直接经济损失、火灾受伤人数、火灾死亡人数。预测结果显示,农村火灾起数呈上升趋势,由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但是损失依然巨大。

    2010年02期 v.10;No.56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粉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张大明;马云东;

    针对巷道内皮带输煤过程中粉尘污染的问题,通过巷道内粉尘质量沿程分布测试,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不同风速下的粉尘颗粒运移、巷道底板沉积单个粉尘粒子扬尘、输煤皮带粉尘粒子运移进行了模拟。通过对以上3种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风速下巷道内皮带输煤系统粉尘运移规律,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基本一致。

    2010年02期 v.10;No.56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聚合釜爆炸事故树模糊数学分析法研究

    张悦;景国勋;张凯;

    在计算聚合釜爆炸事故概率时,针对传统事故树分析中对不精确事件不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L-R型模糊数,采用正态型隶属函数,将事故树和模糊理论有机结合,解决了以往事故树无法解决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值的问题。在事故树及模糊算子的基础上,得出顶事件模糊概率可能性分布,对聚合釜爆炸事故进行分析,使得事故树分析的范围得以扩展和延伸。利用结构重要度系数近似值法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确立了影响系统的最主要因素,为系统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0年02期 v.10;No.56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灰色关联分析在降低爆破地震效应中的应用

    赵新涛;刘东燕;黄海龙;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对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比较,为降低爆破地震效应提供依据。首先对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和灰色关联矩阵的计算进行分析,然后以岩体完整性系数为标准,将爆破地震波传播途径的地质条件进行量化并分为5类,以距离、总药量、单段最大药量、段数、微差延时、爆破方向、高程差、地质条件为相关因素变量,以峰值振速、主振频率、持续时间为系统特征变量,并从爆破试验结果中选取9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进行灰色关联矩阵计算。结果表明,影响爆破地震效应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距离、单段最大药量、总药量、微差延时、爆破方向、高程差、段数、地质条件,距离和单段最大药量起决定性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单段最大药量、选择合适微差延时、调整爆破方向和改变地质条件4项降低峰值振速的措施。在爆破验证试验中采取了降低单段最大药量,调整爆破方向和改变地质条件3项措施。测试结果表明,采取措施后监测点A点和B点的峰值振速分别降低了12.16%和15 15%,主振频率和持续时间略微减小,降振措施是有效的。

    2010年02期 v.10;No.56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倾斜巷道中风流方向对瓦斯分布与积聚的影响

    高建良;王春霞;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利用Fluent软件,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描述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进行离散,用SIMPLEC(协调一致的压力耦合方程组的半隐式方法)算法来解算流场,使用标准k-ε壁面函数法解决近壁面的流动,在湍流充分发展区使用标准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倾斜巷道两帮煤壁涌出瓦斯情况下的瓦斯分布与积聚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风速和倾角不同时风流方向对巷道中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倾斜巷道两帮煤壁涌出瓦斯情况下巷道两帮煤壁附近及其上部的两个角上容易积聚高浓度瓦斯,且同一个横断面上部的瓦斯浓度比下部高;风速越大、巷道倾角越大,高浓度瓦斯与空气的交换距离越短,瓦斯与空气充分混合需要的距离越短;下行通风且风速较小时,巷道顶板出现明显的瓦斯逆流现象,逆流区瓦斯浓度远大于瓦斯涌出点下风流一侧的瓦斯浓度,随着风速增大,瓦斯逆流长度逐渐变短。

    2010年02期 v.10;No.56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人群拥挤现象分析

    郭晋秦;郑小平;孙家惠;

    针对偏微分方程模型对初始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且不能反映拥挤人群的非连续性现象,应用突变理论分析人群拥挤现象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拥挤人群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推导出人群拥挤状态的临界密度和临界速率。研究表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突变模型不但能描述人群状态的非连续性现象,而且更能针对性地求出人群状态突变的临界密度和临界速率;突变模型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变量的监测和调整,实现拥挤人群状态的预测和控制。由于突变模型对初始条件没有要求,因而更符合现实情景。

    2010年02期 v.10;No.56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城市雨水管网内涝失效的可靠性分析

    徐伟;刘茂;

    为了提高雨水管网的排水的可靠性,将工程结构中的可靠性理论引入雨水管网,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对整个雨水管网进行分析,得出雨水管网的失效概率。首先分析雨水管网内涝失效的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函数,研究功能函数中各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接着提出将一次二阶矩法中的设计验算点法用于评估单个雨水管道内涝失效的可靠性,得出单个雨水管道的内涝失效的可靠指标,进而通过转化得出单个雨水管道的内涝失效概率,整个计算过程在Matlab中实现;最后运用事故树法对整个雨水管网进行定量风险分析,最终得出雨水管网出现内涝失效的概率。算例研究表明,现有的单个雨水管道的可靠性偏低,雨水管网的可靠性也偏低。

    2010年02期 v.10;No.56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氯离子和pH值对硝酸铵水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侯秀婷;曹雄;

    为了研究氯离子、pH值对硝酸铵水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绝热加热仪对高温状态下硝酸铵水溶液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80%硝酸铵水溶液的试验表明,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范围为224~241℃,该爆炸温度范围与参考文献提到的210~260℃硝酸铵的分解特性十分接近,证明使用的测试系统性能良好。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一定时,氯离子浓度越大,硝酸铵溶液越不稳定,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越低;而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加,氯离子有抑制硝酸铵分解的作用;氯化物存在时,硫酸可促进硝酸铵溶液的分解。

    2010年02期 v.10;No.56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安全评价

  •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法的起重机安全性评价

    徐格宁;江凡;

    针对国内外起重机安全评估方法的缺失和不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在役通用桥式起重机为例,建立通用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价模型,对其安全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化评价,最后给出整机的安全等级及评价因子对系统安全的贡献程度。企业可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对实例桥式起重机的安全性分析,其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整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各因素对整机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及大小,为起重机安全评价提出一种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2010年02期 v.10;No.56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安全审计法在农村公路客运安全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张丰焰;周伟;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客运安全较为严峻的问题,研究将安全审计应用到客运安全优化中。通过剖析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影响因素及交通事故原因,认为农村公路客运管理者、经营者、司机、客运车辆、道路条件、交通环境等均与农村公路客运交通安全有关联,但绝大多数农村公路客运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司机的驾驶行为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借鉴道路安全审计方法,从主动控制、主动审查的角度提出在农村公路客运线路上进行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审计,探讨了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审计的定义、内容和基本方法,设计了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审计清单,并在杜村乡进行了示范。结果表明:在现有农村公路客运条件下,实施安全审计是实现其安全优化的有效手段;农村公路客运安全审计的重点应是人,通过对客运主要相关人的行为进行审计和评价,确定农村公路客运线路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考虑合适的安全对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客运安全水平。

    2010年02期 v.10;No.56 20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基于CBR的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响应专家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

    马安安;曾维华;

    针对当前社会环境事故频发现象,分析国内外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响应策略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应急响应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案例推理(CBR)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现状,拟将CBR技术引入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响应领域,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重大环境事故应急响应专家系统(CBR-MEAERES),并介绍了CBR-MEAERES的结构和核心问题。

    2010年02期 v.10;No.56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熵理论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研究

    张学魁;卢立红;商靠定;王振雄;

    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就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安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毒剂泄漏3类典型公共场所频发事故,将熵理论应用到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评估当中,对我国2种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指挥机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并再次应用熵理论对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现有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A信息流动的时效和质量优于指挥机构B;2)以指挥机构A为基础构建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其信息流动的时效和质量优于指挥机构B。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引入熵理论对指挥机构信息流动的时效和质量进行评估,可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提供理论依据;2)新构建的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具有较好的信息决策能力。

    2010年02期 v.10;No.56 210-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10年1—2月国内环境事件

    安莹;李生才;

    简要统计了2010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75起,包括沙尘天气4起,污染事件13起,地震34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0起,旱灾4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10起。

    2010年02期 v.10;No.56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10年1—2月国内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杨阳;李生才;

    统计了2010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58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58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71.32%,其次是火灾(8.14%)、爆炸事故(6.98%)、矿业事故(5.81%)、其他事故(4.65%)毒物泄漏和中毒(3.10%)。258起事故共死亡1052人,伤1087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5.59%、爆炸事故9.03%、火灾8.08%、矿业事故7.79%、泄漏中毒5.23%、其他事故4.28%;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240%、爆炸事故13.98%、其他事故7.45%、火灾3.50%、矿业事故1.47%、泄漏中毒1.20%。

    2010年02期 v.10;No.56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安全与环境学报》影响因子

    <正> 据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8年,《安全与环境学报》影响因子为0.975,在34种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排第10位,其中安全类排第一位

    2010年02期 v.10;No.56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0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正> "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每两年在我国召开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分别是1998年(北京)、2000年(北京)、2002年(泰安)、2004年(上海)、2006年(长沙)和2008年(北京)。会议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

    2010年02期 v.10;No.5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引言的写作要求

    <正>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日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的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2010年02期 v.10;No.56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