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 星豹蛛头胸部乙酰胆碱酯酶最佳反应体系及其药剂敏感度

    马敏;张宾;葛衍珍;李生才;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5个因素对测定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头胸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以建立酶活测定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各因素对AChE的比活力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时间、酶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测定AChE活性的最佳反应条件是:酶质量浓度为12 g·L~(-1),底物浓度为0.6 mmol·L~(-1),反应体系pH值为7.0,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 min。此外,4种杀虫剂对星豹蛛头胸部AChE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灭多威、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对AChE的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7.76×10~(-5)mol·L~(-1)、1.76×10~(-4)mol·L~(-1)、4.12×10~(-4)mol·L~(-1)和4.94×10~(-4)mol·L,并且上述4种杀虫剂对AChE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剂量关系。

    2010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旋转流污水预处理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颜翠平;王成端;游清红;王晓燕;

    旋转流污水预处理是近几年提出的用于小城镇生活污水预处理的技术,它是利用旋转流场产生的离心力场和流体剪切力强化筛网过滤的新型技术。为了更好地研究该技术在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利用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在中试条件下研究采用不同的进口阀门开度、排泥口阀门开度、进口初始流量对系统运行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和排泥口阀门开度对系统压降的影响较大,进口和排泥口阀门开度分别为2/3和1/3时可实现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悬浮颗粒物和COD_(Cr)的去除率可达到57%和19%,比细格栅+涡流沉砂池的去除效率高。旋转流污水预处理可以稳定有效地应用到小城镇污水处理中。

    2010年03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ABR预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及其氨化研究

    雷英春;张克强;季民;

    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改良SBR联用工艺处理模拟畜禽养殖废水,旨在揭示厌氧过程中氨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试验中所处理的废水是人工模拟畜禽养殖废水,该类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COD从1 000~10 000 mg/L逐渐增大,相应地氨氮质量浓度范围为78.6~773.2 mg/L。研究了ABR的启动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温度以及进水氨氮浓度等因素对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RT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他因素的研究,16 h为峰值点;氨化菌在pH值为6.5~8.0的范围可以保持一定活性,其中以pH=7.0为最佳点;随着温度升高,氨化菌活性提高,氨化率也随之提高,33℃为最佳温度,但ABR对温度的敏感性不是很高,考虑经济原因,可以在25℃运行;氨化率随进水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最佳氨化率条件是HRT=16 h,pH=7.0,T=25℃,此时进水COD为10 000 mg/L。

    2010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 ]
  • 1株中度嗜盐硝化菌的鉴定及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

    张培玉;郭沙沙;于德爽;曲洋;

    研究了1株中度嗜盐异养硝化菌gs2的脱氮特性和耐盐性能。从处理高盐度废水的成熟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中度嗜盐的异养硝化细菌gs2,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能在NaCl质量分数为0~20%的培养液中生长;能耐受较宽范围的pH值(6~11),且最适pH值为8;在25~35℃下均可生长,且30℃时生长最佳。采用CH_3COONa和NH_4Cl作为碳源和氮源对菌株gs2进行硝化特性研究,经过24 h培养后gs2对NH_4~+~N和COD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1%和74.24%;在亚硝化和反硝化培养基中经过24 h后,gs2对NO_2~--N和NO_3~--N的最终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表明该菌株可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即可以独立完成生物脱氮的全部过程。

    2010年03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 ]
  • 不同条件下活性啤酒酵母对Cr(Ⅵ)吸附的研究

    张晓辉;曹奇光;李双石;谢国莉;陈红梅;

    研究吸附时间、pH值、温度、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活性啤酒酵母吸附Cr(Ⅵ)的影响及最佳条件。采用制备的啤酒酵母菌体吸附剂在摇床(145 r/min)中对Cr(Ⅵ)进行吸附试验,当吸附时间分别为5 min、10 min、20 min、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和300min时,Cr(Ⅵ)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吸附4h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4.33%,而当吸附1 h时,去除率可达到最大去除率的94.67%。当溶液pH值分别为0.5、1、2、3、4、5、6、7、8、9和10时,33 ℃下去除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pH=2时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9.31%。吸附温度为25℃、33℃和40℃时,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过高会使啤酒酵母失活且能耗较大,而常温吸附即可达到较高的去除率(78.19%)。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5 mg/L、20 mg/L、25 mg/L、30 mg/L、35 mg/L和40 mg/L时,去除率总体上随着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研究可为含Cr(Ⅵ)废水的生物吸附处理提供指导。

    2010年0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 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在构建水处理工程菌中的应用

    任柏林;谢水波;唐振平;刘迎九;

    为探讨细胞融合技术在构建水处理工程菌中的应用,从细胞融合的原理与发展史、常用细胞融合方法及细胞融合的最新进展等方面对细胞融合技术进行了介绍。比较分析了常用的病毒法、化学试剂法、电融合、激光融合、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等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介绍了最新发展起来的基于微流控芯片、高通量细胞融合芯片以及离子束的细胞融合技术。通过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含氯、聚乙烯醇(PVA)、重金属等其他废水的处理研究实例探讨,展示了细胞融合技术在构建水处理工程菌中的应用前景,并对融合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水处理工程菌提出了发展方向。

    2010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 ]
  • 北京市玉渊潭景观水体不同粒度沉积物孔结构和组成分析

    徐昕照;王毅力;胡康博;陈珏;

    对北京市玉渊潭景观水体7种粒径的底泥颗粒的大孔、中微孔特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沉积颗粒物比表面积较低,孔隙结构不发达。筛分粒径为160 μm和200 μm的颗粒物大孔数量最高,筛分粒径为300um和61μm的颗粒物中、微孔数量较高。此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底泥沉积物金属元素中Al、Cu、Zn、Ni、Co质量比与平均粒径之间、Fe与Al之间、TOC与烧失量(LOI)之间以及TOC与TN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2010年03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滤袋的脉冲喷吹清灰试验研究

    张一帜;陈海焱;郑娟;张明星;

    利用脉冲喷吹实验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喷吹压力、脉冲宽度、喷吹气量和喷吹距离,测定2 m滤袋侧壁上、中、下3个测点的压力正峰值和压力正峰值到达时间,调整喷吹参数使滤袋侧壁沿长度方向压力正峰值和压力正峰值到达时间合理分布,通过这两个因素来研究脉冲清灰效果。结果表明,喷吹压力、喷吹气量和喷吹距离对压力正峰值和压力正峰值到达时间影响较大,适当提高喷吹压力、喷吹气量和喷吹距离有助于改善滤袋的脉冲喷吹清灰,脉冲宽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研究表明,0.6 MPa的喷吹压力、0.08 ms的脉冲宽度、200 mm的喷吹距离为最佳喷吹参数。

    2010年03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 ]
  • 天然黏土矿物原位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王林;徐应明;孙扬;梁学峰;秦旭;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膨润土和高岭土对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投加3种天然黏土矿物均未能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量,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海泡石处理的增产作用优于高岭土和膨润土处理。供试矿物均能有效降低油菜体内Cd质量比,其中海泡石处理对油菜地上部Cd质量比降低效果最为显著,降低率最大为27.88%;而膨润土处理对油菜根部Cd质量比降低效果最好,降低率最大为25.94%;高岭土对油菜体内Cd质量比的降低效果最差。投加海泡石显著提高土壤pH值,使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而添加高岭土则使土壤pH值略有下降,对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无显著影响;投加膨润土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质量比。施加海泡石和膨润土后,土壤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质量比显著降低,残渣态Cd质量比显著升高;而施用高岭土仅使碳酸盐结合态Cd质量比显著升高。综合试验结果,3种天然黏土矿物钝化修复土壤Cd污染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海泡石、膨润土、高岭土。

    2010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6 ]
  • 碱溶液对As污染土壤的化学萃取修复

    曾敏;廖柏寒;张永;雷鸣;周航;

    通过实验室浸泡试验,研究了0~200 mmol/L的NH_3·H_2O和KOH溶液对As污染土壤的化学萃取修复效果,同时分析了碱溶液萃取导致的土壤pH值变化以及土壤组分Ca、Mg、Fe、Al、Si的溶出情况。结果表明,NH_3·H_2O溶液仅能去除很少的土壤As,KOH溶液对土壤As的去除效果则较好。5~200 mmol/L的NH_3·H_2O和KOH溶液对土壤As的去除率分别为1.47%~4.44%和2.32%~23.33%。碱溶液能有效去除土壤As是由于OH-的作用。NH_3·H_2O和KOH溶液萃取导致土壤pH值增加,以及土壤中Fe、Al和Si不同程度地溶出,而KOH溶液导致土壤pH值增加和Al、Si溶出的作用明显大于NH_3·H_2O溶液。研究表明,采用KOH溶液萃取能有效修复As污染土壤,但应密切关注KOH溶液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2010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 ]
  • 利用海泡石合成MCM-48介孔分子筛其吸附性能研究

    成岳;

    海泡石除铁后用2 mol/L盐酸在80℃下处理3 h,使海泡石中的杂质和镁、铁等阳离子与热酸反应,通过过滤和洗涤去除,烘干后焙烧,得到脱镁海泡石。然后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Br)和去离子水,配比为n(CTAB):n(SiO_2):n(H_2O)=1:0.6:30的溶液,搅拌2 h后老化24 h,用NaOH调节pH值到12后,在110℃下密封水热合成反应72 h,用去离子水水洗、干燥后在空气中于550℃下焙烧,得到具有介孔特征的MCM-48介孔分子筛。用XRD、TEM、FT-IR、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分析表征了MCM-48介孔分子筛的物相结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结果表明,介孔MCM-48分子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约为200 mg/g,吸附规律符合Frendlich等温吸附关系式。

    2010年03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 ]
  • 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去除作用的研究

    闫新亚;杨维东;谭绍早;李宏业;余德仁;刘洁生;

    为筛选用于赤潮应急治理的高效、低毒除藻剂,研究了不同链长的季鳞盐改性黏土以及相同链长不同取代基团的季铵(鳞)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作用,同时以斑马鱼和蒙古裸腹溞为对象,评价了筛选的改性黏土的毒性。结果表明,链长为十四烷基的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其次为十二烷基和十烷基,而十六烷基较差;季铵(鳞)盐取代基团对改性黏土除藻效果的影响不大。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和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对海洋卡盾藻的120 h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6.11 mg/L和6.13 mg/L。毒性试验表明,这2种改性黏土对斑马鱼的毒性均较低,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96 h后斑马鱼的存活率均为100%。改性黏土对蒙古裸腹溞有一定毒性,其中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24 h的LC_(50)远超过100 mg/L,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上的LC_(50)为9.37 mg/L。因此,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的毒性更低,可作为赤潮治理的潜在除藻剂。

    2010年03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间硝基苯磺酸钠CWPO降解条件优化

    胡艳;郑爽;董国华;李鱼;

    为了对电镀废水中的间硝基苯磺酸钠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降解条件进行模拟及优化,建立了间硝基苯磺酸钠CWPO降解过程BP神经网络模型。经验证,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 81%,相关系数r和Nash-Suttcliffe模拟效率系数NSC分别为0.992 5和0.983 9。相对灵敏度分析表明,影响间硝基苯磺酸钠去除率(以TOC表示)的顺序从大到小为:反应温度、间硝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pH值、H_2O_2用量、反应时间、初始氧分压、催化剂用量。结合遗传算法以TOC去除率最高作为优化目标,分别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经对比,带成本约束的优化降解结果(99.36%)比试验中的TOC去除率平均值(85.51%)提高了 10%以上,同时,优化后的降解成本(2.03元)相比无成本约束条件下的降解成本(2.38元)降低了近15%(0.35元)。

    2010年03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泥浆生物反应器中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环芳烃生物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海英;丁爱中;豆俊峰;范福强;杜勇超;李晓斌;

    泥浆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有效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异位处理方法。利用正交试验(L_9(3~4)),研究在泥浆生物反应器内接种混合菌对土壤中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的生物降解及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得到最优的降解工艺条件。12 d后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的最高降解率分别为54.72%、54.01%和63.13%。在试验范围内,影响土壤中PAHs生物降解的显著因素为通气量、水土比和pH值,盐度无显著影响。PAHs生物降解的最优工艺条件是水土比为2:1,通气量为200L.h~(-1),盐度为1.5%,pH值为7.0。

    2010年03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羟肟酸类捕收剂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评价

    梅光军;陈晓东;龚文琪;陈绍华;鄢恒珍;

    采用振荡培养法和CO_2生成量法对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初级和最终好氧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评价。采用振荡培养法测得的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在降解5 d后的初级好氧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8.95%、97.55%和93.60%;采用CO_2生成量法测得的14 d后的最终好氧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0.18%、77.78%和95.80%。依据不同评价标准得出3种羟肟酸都具有良好的初级和最终好氧生物降解性,属于易降解类物质。

    2010年03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 ]
  • 湖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

    黄向阳;周健;姜文超;刘轶;

    根据湖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模拟试验,得到最优排放口形式。基于这种排放口形式,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湖泊水域的特征,采用有限体积法,构建了基于Fluent软件的湖泊温升分布三维数学模型,并模拟计算了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方式下,排放口近水域的温升分布情况,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水温吻合较好。对重庆开县人民医院湖水源热泵示范工程在系统最大冷负荷和长期运行负荷2种工况下,温排水对排放口附近水域的温升分布影响范围及程度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2种运行工况下温排水的影响水域面积较为接近,但温升值大小不同。最大冷负荷下温排水影响水域面积仅占湖泊面积的1%左右,而温升超过0.5℃的水域面积未超出湖泊总面积的0.5%。

    2010年03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 ]
  • SCR氧化燃煤烟气中气态单质汞的研究进展

    邓黎丹;沈伯雄;刘亭;朱国营;

    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是我国两个最大的人为汞释放源,联合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和烟气脱硫技术(FGD)可以对烟气汞排放实施控制,是一项有潜力的燃煤电厂烟气净化技术。综述了SCR氧化燃煤烟气中气态单质汞的催化机理,总结了燃煤种类、催化剂种类和烟气组分对SCR催化氧化气态单质汞性能的影响。

    2010年03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 佛山禅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及分布

    毕索阳;刘永红;蔡铭;谢敏;

    通过对禅城区不同道路类型交通流进行调查分析,运用COPERT模式计算出2008年佛山地区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出禅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来源及主要特征,得到了禅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及排放分担率。根据佛山市辖区区间出行车辆较多的特点,采用源强估算总量的方法计算区内机动车污染排放。结果表明,禅城区2008年CO、NO_x、VOC、PM的排放量分别为72 356.86 t、7 288.38 t、9 991.68 t和366.80 t。不同车型对不同污染物的排放贡献率差别明显,尤以摩托车的CO、VOC排放贡献较高,分别占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的85%和77%。道路局部污染最严重的道路类型为国道,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为主干路。区内机动车劣化严重,占机动车总量37%的国0车的CO、NO_x、VOC、PM排放分担率分别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8%、45%、58%、63 %。不同车型、不同排放标准的排放因子存在较大差别,轻型车的CO、VOC较高而重型车的NOx、PM排放因子较高。

    2010年03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 ]
  • 湿法脱硝技术在燃煤烟气净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莉;吴忠标;

    为促进湿法脱硝的工业化应用,从湿法脱硝的原理出发,综述了湿法脱硝技术在燃煤烟气净化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湿法脱硝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湿法脱硝与湿法脱硫工艺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方向,从而为降低湿法脱硝技术的成本,实现废水的资源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2010年03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12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HPLC法同时测定鸡排泄物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

    包红朵;魏瑞成;裴燕;黄思瑜;王冉;

    建立了鸡排泄物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残留的简便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采用NH2柱作为色谱分析柱,V(乙腈):V(水)=97:3溶液为流动相。样品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后,在紫外检测器214 nm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保留时间分别为10~11 min和18~19 min。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质量浓度在0.1~5.0μg/mL范围内,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5。在空白样品中添加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质量比为0.5 mg/kg、1 0 mg/kg和2.0 mg/kg时,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的回收率分别为77.52%~87.56%和68.95%~87.6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5.54%~10.29%。环丙氨嗪的检测限为0.1 mg/kg,三聚氰胺的检测限为0.1 mg/kg。以鸡排泄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提取液对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提取效率及净化效果的影响,符合兽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2010年03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桩基础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李小冬;孔祥勤;冉旭;

    为实现桩基础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客观评价,优选施工工艺,基于施工阶段环境表现分析系统(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Analysis System,CEPAS)定量评价了施工中常见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和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的环境影响,同时分析了环境影响指标和施工工艺。结果表明,1 m~3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社会支付意愿值(178.94元)大于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25.43元),因此,为提高桩基础的绿色施工水平,可以优先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对人工挖孔灌注桩各工序的环境影响分析表明,钢筋加工和混凝土生产工序占总社会支付意愿值的比例最大(99.50%);对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混合料制备占总社会支付意愿值的比例(89.46%)大于其他工序。因此,改进这些主要环境影响工艺能更有效地降低这两种桩的环境影响。

    2010年03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 ]
  • 西安市景观水体肠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与健康风险评价

    张崇淼;王晓昌;彭党聪;

    根据肠道病毒基因非编码区保守序列的同源性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建立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的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西安市的主要景观水体进行1 a的连续监测。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对肠道病毒感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兴庆湖和北湖的肠道病毒检出浓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浓度随季节变化波动明显,全年浓度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6.05 copy/L和5.06 copy/L。肠道病毒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景观用水的暴露评价和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柯萨奇病毒A21和B4型,埃可病毒12型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得出兴庆湖和北湖中的各种肠道病毒感染的年风险分别为1.05×10~(-2),1.66×10~(-2),1.47×10~(-2);3.27×10~(-3),5.20×10~(-3),4.59×10~(-3)。结果表明这些景观水体已受到肠道病毒的污染,进一步加强城市景观水体肠道病毒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2010年03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 ]
  •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及微生物周年变化特征

    胡晓娟;张俊;杨宇峰;

    为评估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于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微表层、表层的关键水质因子及几种重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每月1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珠江广州河段微表层对氮磷营养盐及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中大码头水体微表层对TN和TP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23和1.08、鱼珠码头分别为2.23和1.30,且氮、磷营养盐含量高。两站点水体的细菌总数大多在10~4~10~6 cfu/mL,微表层水体对细菌总数的富集系数高达26.03和3.75。中大码头微表层、表层粪大肠菌群的年均值分别为(7.01±2.43)×10~3个/mL、(2.75±0.73)×103个/mL,鱼珠码头为(4 81±1.84)×10~3个/mL和(2.45±0.73)×10~3个/mL。相关分析显示,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大肠菌群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受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2010年03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 ]
  •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尹方;黄宏;刘海玲;肖乾芬;吴莹;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质量比,对其组分、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PAHs的质量比为229.6~1 242 ng·g~(-1)(平均值为919.2 ng·g~(-1)),检出的16种PAHs均以4~6环为主,占PAHs总量的62.07%~89.28%;采用2~4环低相对分子质量与5~6环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Mr(LMW)/Mr(HMW)),荧蒽与芘的比值(Mr(FLUA)/Mr(PYR))分析PAHs的来源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源;采用国外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的生物影响效应低值(Effects Range Low,ERL)和生物影响效应中值(Effects Range Median,ERM)对PAHs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区域PAHs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对底栖生物产生危害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2010年03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 ]
  • 铜陵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

    殷汉琴;陈富荣;陈兴仁;陈永宁;贾十军;王晓莺;

    为了探讨和评价矿产资源利用过程对土壤污染的可能贡献,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典型有色金属矿山城市——铜陵市及周边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并采用Kriging插值法进行了空间分析,查明了不同污染级别土壤的面积比例、空间分布和初步成因。结果表明,铜陵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As、Zn、Pb,以Cd、Cu元素污染最为突出。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污染强弱与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床(点)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岩矿石风化、矿山开采、选冶等是造成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2010年03期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9 ]
  • 铀矿区放射性核素氡在大气中的迁移研究

    王志勇;刘畅荣;王汉青;周星火;

    以堆浸场、废石场为污染源项,对铀矿区大气中放射性核素氡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迁移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对山谷地形的氡气流场的分布影响比较明显。风速为1 rm/s时,在矿区内某居民点处没有涡流;当来流风速为2 rm/s和7 m/s时,产生了涡流,且涡流随风速的加快而加大。风速越大,污染物扩散越快,对居民点处的氡浓度的贡献越大。风速为1 m/s时,居民点处的氡浓度为5.4 Bq/m~3,2 m/s时6.5 Bq/m~3,7 m/s时达10 Bq/m~3。对铀矿区内某居民点处的氡浓度进行了实际测量,测量值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2010年03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 ]
  • 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喜林;王来贵;李顺武;张承飞;

    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根据矿井水资源本身特点,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初步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矿井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和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对矿井水资源评价的各组成部分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未来亟须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为矿区水环境治理及更科学、更有效地实现矿井水资源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03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刘春琼;史凯;袁志忠;粟银;

    目前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缺少一套可操作性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其建设与发展。对此,通过研究生态工业园的生态主导因子,从已建立的生态小区共性评价指标体系中,优化出套生态工业园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为具体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因素集、评价集、权重集和隶属函数,建立了3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工业园区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2010年03期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珠江九沙围河涌生态环境特征研究

    孟晓杰;舒俭民;张妍;杨艳;高菊红;

    珠江九沙围河涌河道内埋有二战时期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为了解水体及底泥污染状况,对河段水质、底泥、水生生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采用水质单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沙围河涌及其附近珠江河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要求,以有机污染为主。底泥污染较为严重,超标最为严重的为镉、锌、铬和砷,水生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体都在富营养水平以上,底泥中氰化物和砷超标,说明河涌底泥存在被日遗化武污染的可能。

    2010年03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近10年生态安全趋势评价

    张磊;鞠美庭;孟伟庆;

    运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迅速增长,由1998年的0.588 hm~2/人增长到2007年的1.063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从1998年的0.274 hm~2/人扩大到2007年的0.569 hm~2/人,万元GDP生态足迹从1998年的0.409 hm~2/人下降到2007年的0.235 hm~2/人,这说明天津市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资源消费已远超过承载力水平,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快。天津市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加,已从稍不安全状态发展到很不安全状态,总体上天津市社会经济的不可持续度在增加。

    2010年03期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 ]

安全工程

  • 罐体车辆道路运输危险品事故特征分析

    刘凯峥;刘浩学;晏远春;徐磊;蒋世应;

    为系统掌握罐车道路运输危险品事故特征,调查整理了615起危险品罐车道路运输事故。采用统计与对比分析方法,获得危险品罐车道路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比例、事故发生的时间及形态分布,并确定了不同事故罐体以及不同道路等级事故的泄漏概率。分析表明,在发生的事故中,人的因素占67%,翻车事故为最主要事故类型,两车追尾事故和低等级公路事故泄漏概率最高,分别为84.52%和82.7%。

    2010年03期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6 ]
  • 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研究

    熊立春;陈建宏;杨立兵;熊立新;王盛夏;

    分别从省、市、地(市)和企业角度分析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对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危险化工工艺等的监管流程和报表。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系统数据库,并提出该系统应该具有事故隐患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化工工艺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和企业基本信息这5个主要功能模块。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可为政府和危化企业等单位提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

    2010年03期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 ]
  • 瞬时功密度在化学品热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顾静;谢传欣;孙道兴;张帆;

    采用C80量热仪测定几种化学品的放热反应特性,根据试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一步求得瞬时功密度(ρ_(IPD))。依据化学品热不稳定性分级标准对所测定化学品的热危险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以瞬时功密度为依据得出的化学品热危险程度与化学品的实际危险情况接近,反映了化学品反应过程中能量释放的危险程度,可为化学品危险性评价与事故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2010年03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压缩天然气瓶组安全间距数值模拟研究

    杨心理;刘延雷;王兵;杨文明;朱海燕;

    天然气气瓶组的安全间距是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的主要安全参数之一。基于CFD软件的物质传输与反应模块建立了高压天然气的泄漏扩散数值模型。应用模型对天然气气瓶组的泄漏扩散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泄漏孔径(0.01 m、0.02 m、0.05 m)对泄漏扩散所形成危险区域传输距离的影响。依据数值结果确定了天然气气瓶组的安全间距。研究结果表明,该泄漏扩散模型能直观实时的显示不同时刻天然气泄漏扩散在模拟区域中的传输距离与浓度分布,因此,可用于高压天然气泄漏扩散事故的分析和储存装置安全间距的确定。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高压天然气泄漏扩散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为天然气加气站的设计以及高压天然气场合安全间距的确定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井喷事故应急疏散技术研究

    穆剑;钱新明;

    井喷事故后果严重,特别是当井喷物质中含有H_2S等有毒气体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研究含H_2S天然气井喷事故后的安全疏散问题,建立了含H_2S天然气井井喷事故模型,对含H_2S天然气井喷事故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含H_2S天然气井喷事故中井喷气体的浓度场分布情况。以此为依据确定安全疏散时间和最小安全疏散半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2010年03期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 ]
  • 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的自加速分解温度和自反应过程研究

    黄飞;王振刚;王慧欣;黄文君;谢传欣;

    为评价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在运输中的自反应危险性,按照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与标准手册》中的H 2方法,采用绝热杜瓦量热仪对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进行绝热储存试验,并计算了该物质在3种典型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结果表明,分解反应分为2步,其活化能接近,这2步反应实质上是同一反应,即最初反应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接触面上的反应物消耗和产物积累而停止,而温度升高又引起包覆的聚合物软化,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和产物的扩散速度,从而使反应重新开始。研究表明,该物质的包装件不应划入联合国规定的4.1项危险品中的自反应性物质。

    2010年03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 ]
  • 北京市火灾关联规则分析

    徐晓楠;张晓珺;张伟;赵永革;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及Clementine挖掘工具定量分析了火灾统计中起火场所、火灾原因和起火时间(月份、时间区间)之间的关联性。在采用关联规则表征参数的基础上,引入规则平均直接财产损失(人员死亡)比和规则总直接财产损失(人员死亡)比来表示不同规则损失的大小。以北京市2000—2006年火灾统计数据为例,对其火灾发生和人员死亡数据库进行挖掘,得到起火场所、火灾原因及起火时间(月份、时间区间)之间的1-项集、2-项集和3项集关联规则。不同起火场所、时间区间、月份和火灾原因下得出的火灾发生频率和损失分析结论可为消防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消防监督管理措施和有效提高消防执勤战备提供指导。

    2010年03期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 ]
  • PVC电缆全尺寸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付强;张和平;杨华;王学贵;

    在利用锥形量热计测试方法获得电缆燃烧热、点燃温度等火灾数值模拟参数基础上,利用FDS数值模拟软件对电缆全尺寸试验平台电缆燃烧试验进行模拟。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发现,热释放速率、温度等参数吻合较好。热释放速率到达峰值时间试验值为231s,模拟值为243 s;热释放速率峰值试验值为53 kW,模拟值为55 kW。研究表明,利用数值模拟对电缆燃烧过程进行精确模拟是可行的。

    2010年03期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 ]
  • 一溴三氟丙烯-氮气复合灭火介质灭火性能研究

    周彪;周晓猛;赵智;张永丰;

    考察了一溴三氟丙烯(简称BTP)与氮气(N_2)复合灭火介质的灭火性能。基于多组分分压原理论述了预混技术的可行性和喷头初始压力对复合灭火介质灭火性能的影响,然后通过协同作用理论模型研究了一溴三氟丙烯与氮气复合灭火介质的协同作用。通过临界灭火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比例BTP-N_2复合灭火介质的灭火临界条件,通过喷头释放压力对复合灭火介质影响试验平台分析喷头压力对同比例复合灭火介质灭火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TP-N_2复合灭火介质的灭火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同比例下的BTP-N_2复合灭火介质,喷头压力与释放量及灭火时间呈负相关性。

    2010年03期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配电房工频磁场屏蔽方法分析

    张占龙;彭孟杰;肖冬萍;何为;汪泉弟;

    以三相重载母排为配电房工频磁场源,以配电房自身楼层面作为屏蔽体,基于涡流场分析原理建立了配电房工频磁场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并采取局部加密的方法对有限元的剖分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配电房及附近环境中的三维涡流场的有效计算。在此基础上选取设置了素混凝土层、单层钢筋网混凝土层、双层钢筋网混凝土层、钢板混凝土层4种屏蔽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这4种屏蔽层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对比研究其屏蔽效能。针对研究结果,以单层钢筋网混凝土为屏蔽层,进一步讨论了屏蔽效能与钢筋网格尺寸及钢筋直径之间的关系,并对钢板混凝土为屏蔽层时其屏蔽效能与钢板厚度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虽然钢板混凝土层的屏蔽效能最好,但是在适当选择钢筋网格数和钢筋直径的情况下,单层钢筋网混凝土结构可以满足经济性和环保安全的双方面要求。

    2010年03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民航3类安全信息的TEM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吕人力;曹海峰;周艳;白福利;

    通过对自愿报告、强制报告和正常运行安全监测(NOSS)数据的威胁与差错管理(TEM)分析,获得了3类安全信息的威胁、差错和意外状态的分布特征。对比研究发现,强制报告中空中威胁、环境威胁的分布比例(55.46%;16.8%)明显高于自愿报告(32.42%;10.35%)和NOSS(19.26%;11.7%),说明强制报告信息侧重外部威胁与他人错误。自愿报告中"内部威胁-其他管制员"的比例(20.85%)显著高于NOSS(6.91%)和强制报告数据(4.20%),说明自愿报告可有效识别内部协作威胁和认知差错;NOSS对易识别、独立责任的"程序差错-文件"检出率(25%)显著高于自愿报告(2.81%)和强制报告(0%),证实了NOSS信息的客观性,但NOSS对低频度、高危害类差错的检出率显著偏低,说明小样本NOSS信息存在波动性。

    2010年03期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 ]
  • 地基差异沉降下埋地管道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

    陈国华;胡章文;李其朋;

    利用大型数值模拟仿真软件ABAQUS对地基差异沉降下的埋地管道力学性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管道受力较大的区域。采用电测法对地基差异沉降下的埋地管道受力状况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对管道每隔1个月连续进行4次应力测试,得知地基差异沉降下管道所受的应力远小于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分析了埋地管道受力影响因素。可以为地基差异沉降下埋地管道最大应力区的有效防护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0 ]

安全评价

  • 基于证据理论的燃煤电站安全评价研究

    董玉亮;李亚琼;王珍和;房方;顾煜炯;

    针对燃煤电站生产过程复杂,运行安全难以准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电站安全评价证据的不精确性和不完全性。在构建燃煤电站安全评价多属性决策树的基础上,提出了定量和定性证据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给出了定性和定量两种安全决策知识的获取和转化方法。建立了决策树安全评价模型,给出了证据推理算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2×600 MW燃煤电站的安全评价,充分利用电站运行与维护数据、安全检查结果,确定了电站运行安全状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解决了部分证据不精确和不完全的安全评价问题,评价结果为运行与维修决策和安全整改提供依据。

    2010年03期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 ]
  • 核电厂HRA组织定向研究

    戴立操;张力;李鹏程;

    概率安全评价(PSA)已经成为核电厂定量化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HRA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失误",而HRA的全面评估必须考虑"组织情景",HRA必须组织定向。分析了HRA各主要方法对于组织因素考虑的不足,提出了HRA组织定向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在提出组织定向的假设条件基础上,建立了HRA(A、B、C类事故)与核电厂相关特定组织之问的映射模型。

    2010年03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 ]
  • 道化法与蒙德法在悬浮法氯乙烯聚合工艺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张悦;景国勋;张凯;

    以某企业为例,运用道化法和蒙德法对其悬浮法氯乙烯聚合生产工艺中的聚合单元、汽提单元及压缩同收单元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得出两者在进行火灾、爆炸的危险评价时,其结论基本上是接近的,但仍保持着各自的特点。这3个单元的主要物料是氯乙烯,若不考虑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的评价,选取蒙德法对聚合生产工艺进行安全评价更加切合实际,更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定安全对策措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010年03期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金属矿采空区危险性综合评价

    罗周全;张旭芳;刘晓明;王国焘;

    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为了避免计算时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克服其结果趋向均化的缺点,提出基于权广义距离之和最小的模糊模式识别的采空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建立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系统模糊决策理论对采空区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模糊识别方法对某金属矿西南采区的采空区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原始数据的变动较为敏感,并且它集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提高了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更符合工程实际。

    2010年03期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客滚码头运营系统风险分析

    潘科;阎善郁;石剑云;

    针对影响客滚码头运营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和薄弱环节,建立了客滚码头运营安全评价的层次模型,并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中确定各因素权重的步骤。结合大连港客滚码头实际运行状况,给出了各层元素的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权重,并对各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人-船-环境-安全管理"的安全运营系统与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的事故预防对策。

    2010年03期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 ]

公共安全

  •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城市避难场所选址研究

    周亚飞;刘茂;王丽;

    当城市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与突发事件时,有效地对人群进行疏散,使之撤离到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是应急救援行动的核心技术问题,是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必须首先面对的重大课题。充分考虑选址问题中的"公平"和"效率"原则,提出了城市避难场所选址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建模优化软件LINGO(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Optimizer)进行了求解,从而得出避难场所的最佳选址位置。最后,以天津市地震避难场所的选址为例,说明了多目标规划在城市避难场所选址中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满足选址规划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0年03期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9 ]
  • 淮南市建筑物震害预测及相关损失计算

    许同生;刘茂;陈世杰;

    以淮南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力谱方法对淮南市建筑物在8度地震下的破坏情况及相关损失进行了计算。根据建筑物结构的类型、抗震设防级别、层数、建筑高度和建筑材料等查表得到相应参数,构造出建筑物能力曲线。通过查阅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构建淮南市建筑物的需求谱。依据能力曲线与需求谱交点所确定对应的谱位移计算出建筑物对应各个震害等级的超越概率。用相邻震害等级中相对轻的震害等级对应的超越概率减去相对重的震害等级对应的超越概率,得到建筑物处于各个震害等级的概率。并根据破坏的严重程度进行了震害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淮南市的大部分地区在8度地震的情况下破坏并不十分严重,但区域12,13和17的破坏相比于其他区域较大,这些区域正是淮南市主要的老城区,存在大量的老旧建筑。研究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0年03期 21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10年3—4月国内环境事件

    安莹;李生才;

    简要统计了2010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92起,包括沙尘天气10起,污染事件19起,地震4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6起,旱灾2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5起。

    2010年03期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2010年3—4月国内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杨阳;李生才;

    统计了2010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275起,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和中毒及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275起事故中,交通事故最多,占59.64%,其次是矿业(13.82%)、其他事故(13.09%)、爆炸事故(5.45%)、火灾事故(4.00%)毒物泄漏和中毒(4.00%)。275起事故共死亡1 102人,伤64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7.92%、矿业事故21.96%、其他事故13.25%、火灾2.72%、泄漏中毒2.27%、爆炸事故2.18%;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0.99%、爆炸事故8.95%、其他事故8.49%、矿业事故5.40%、泄漏中毒4.78%、火灾1.39%。

    2010年03期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 ]

  • 2010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正> "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每两年在我国召开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分别是1998年(北京)、2000年(北京)、2002年(泰安)、2004年(上海)、2006年(长沙)和2008年(北京)。会议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

    2010年03期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