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 5种淹水频率湿地土壤硝态氮水平运移室内模拟研究

    叶晓飞;白军红;高海峰;黄来斌;黄辰;刘佩佩;

    通过水平土柱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在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中的水平运移过程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硝态氮水平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土壤硝态氮运移通量与运移距离呈负相关的关系,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变化;与土壤水分扩散率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随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5个不同淹水频率洪泛区湿地各层土壤硝态氮水平运移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表层土壤硝态氮通量明显低于亚表层土壤硝态氮通量。通过建立硝态氮通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的数学模型发现,硝态氮的运移通量随着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结构的影响。

    2012年05期 v.12;No.7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面施硅和铈对缓解生菜镉、铅毒害作用的研究

    崔晓峰;丁效东;李淑仪;廖新荣;刘传平;薛石龙;王德汉;王荣萍;

    在轻度Cd、Pb复合污染菜地中,向生菜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Si溶胶和Ce溶胶,研究其对生菜的产量、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及Cd、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Si、Ce均能促进生菜生长,降低生菜中亚硝酸盐质量比。质量分数高的Si溶胶(0.1%、0.2%)可显著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质量比,质量分数较高的Ce溶胶(0.01%~0.03%)可显著提高维生素C质量比,质量分数较低的Ce溶胶(0.005%、0.01%)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质量比。叶面施Si、Ce能够提高保护酶POD、SOD的活性,抑制生菜对Cd、Pb的吸收,降低其地上部Cd、Pb质量比。叶面施Si和Ce溶胶可显著改善生菜品质及降低Cd和Pd毒害效应,喷施0.05%SiO2和0.01%CeO2缓解Cd和Pb毒害作用的效果最佳。

    2012年05期 v.12;No.71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粪源金霉素暴露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王冉;魏瑞成;李维;包红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含金霉素残留的鸡粪施用于农田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毒性效应。选取蔬菜试验田,划分4个2m×2m试验小区,除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外,其他3块分别施用不含金霉素的鸡粪和含46.4mg/kg、97.6mg/kg金霉素的鸡粪。在试验期内,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土壤的呼吸强度、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两个质量比的粪源金霉素(46.4mg/kg和97.6mg/kg)暴露分别降低了土壤中细菌数量24.1%和27.2%,降低了放线菌12.1%和22.9%,减少了真菌数量1.92%和2.52%,并且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中金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及其比率。同时发现,粪源金霉素的暴露随时间延长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影响有减缓趋势。这可能与随时间延长金霉素被降解或土壤微生物对金霉素产生了适应有关。

    2012年05期 v.12;No.7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长泥龄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

    韩玮;袁林江;柴璐;

    为保证磷的去除率,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系统污泥龄一般控制在15 d左右。污泥龄越短,剩余污泥排放量越大,污泥处理费用越高。为探明长泥龄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厌氧/好氧(A/O)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以无水乙酸钠、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为混合碳源,模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泥龄分别为12 d、20 d和48 d的生物除磷系统出水总磷质量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研究污泥龄与胞内聚合物PHB(聚羟基丁酸)和PHV(聚羟基戊酸)质量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进水COD为450 mg/L,总磷质量浓度达8 mg/L的城市生活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由于碳源充足,污泥龄达到48 d仍能保证出水总磷质量浓度长期稳定达标,长泥龄不会影响除磷效果。由于我国生活污水水质的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最佳污泥龄约为48 d。污泥龄对聚磷菌体内的PHA(聚羟基烷酸)质量比及组成有重要影响。随着污泥龄的增长,PHA总量增加,聚磷菌得到了更多的吸磷驱动力,好氧时间不断减少,除磷效率不断增加。随着污泥龄的增长,聚菌体内的PHV质量比增加,而PHB质量比基本不变,因此PHB在PHA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2012年05期 v.12;No.71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胞外聚合物蓄磷能力及与生物除磷的关系

    韩玮;袁林江;柴璐;

    为探明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人工模拟城市污水,对不同污泥龄(SRT)下厌氧/好氧(A/O)交替运行的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进行监测,并对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所包含的总磷质量、EPS中吸附的总磷质量以及细胞吸收的总磷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SRT小于48 d时,A/O-SBR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系统均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连续监测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小于0.5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EPS具有一定的蓄磷能力,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中EPS含磷量(简称EPS含磷量)不超过10mgP/gVSS,而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的细胞含磷量(简称细胞含磷量)最高可达38 mgP/gVSS。EPS含磷量不随SRT发生变化,SRT在12~48 d时,EPS含磷量约为10 mgP/gVSS;而细胞含磷量会随SRT发生变化,SRT在12~48 d时,细胞含磷量在20~38mgP/gVSS之间变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细胞含磷量始终大于EPS含磷量,水中的磷酸盐主要以聚磷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内。在一个厌氧/好氧交替的反应周期内,EPS含磷量并不是一直保持在10 mgP/gVSS,而是出现波浪形变化趋势,有时甚至可高达20 mgP/gVSS。这种波动能够调节聚磷菌(PAO)胞外磷酸盐浓度,有利于聚磷菌抵抗高磷酸盐负荷。但在反应结束时EPS含磷量又会恢复到反应开始前的水平。因此,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主要起缓冲作用,是胞内聚磷合成的中转站。

    2012年05期 v.12;No.71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控制模拟

    秦翠红;郭秀锐;程水源;王征;陈媛;陆瑾;高继军;

    为协调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决策变量的不同取值,设置了4种发展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1和2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但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方案3保护了环境,却减缓了经济发展速度;只有方案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实现三峡库区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2012年05期 v.12;No.71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降解氯嘧磺隆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郭健;汪佳秀;王国林;赵巍巍;张浩;

    将筛选分离出的氯嘧磺隆降解菌2N3在特定的载体上扩大培养,进一步制备氯嘧磺隆降解菌菌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根据降解率的高低筛选菌剂中载体配比、接种菌液量、加入营养液量、发酵时间、烘干温度等影响因子的单一因素最佳用量。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制备菌剂的最佳条件为:麦麸、木屑、玉米粉、稳定剂的最佳载体配比80∶10∶5∶5,接菌量15 mL,营养液用量10mL,发酵时间36 h,烘干温度35℃。上述条件下制备的菌剂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为85.3%。对该菌剂的稳定性试验测得,在25℃下该菌剂能够稳定保存40 d,并且数天后仍对氯嘧磺隆具有降解作用。

    2012年05期 v.12;No.7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开放体系中染料废水真菌脱色影响因素研究

    张卉;周宇;夏绯;

    为研究丝状真菌在开放条件下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作用,从15株丝状真菌中筛选出1株对活性翠兰KN-G染料废水具有脱色作用的霉菌YE104,经平板点接培养与载片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利用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菌丝生长条件及其在开放体系中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应用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该菌株对活性翠兰KN-G、酸性红4B、分散红S5BL、桃红3B和直接耐晒翠兰86等5种高水溶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YE104为赭色青霉(Penicillium ochraceum),其菌丝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5 g/L,硫酸铵1 g/L,KH2PO41 g/L,MgSO4 0.5 g/L,pH=5.5,120r/min,接种量10%,培养48 h。在此条件下,菌株YE104菌丝生物量可达27.46 g/L。菌株YE104在开放体系中对染料废水脱色的优化条件为:菌丝体接种量3 g/L,染料废水质量浓度100 mg/L,菌丝体不经处理直接投加。在上述条件下,YE104对活性翠兰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98.36%。在开放条件下,霉菌YE104对于印染工业的常用染料废水具有广谱脱色作用。

    2012年05期 v.12;No.7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稹;黄娟;姜磊;徐文杰;王其东;陈曦;

    人工湿地中植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向基质中释放糖类、酸类等分泌物,从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种类及分布等微环境特征,因此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根系分泌物组成与分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温度、pH值、光照等环境因子及养分含量、微生物等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探讨了根系分泌物在养分胁迫的改善、金属毒性的改善、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及化感作用等方面对微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植物根系分泌内在机制及其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等研究方向。

    2012年05期 v.12;No.7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74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硫酸溶液中二氧化硫的臭氧化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丽梅;张书廷;王娜;于晓艳;吕学斌;支苏丽;

    为了优化SO2液相氧化产硫酸过程中的试验操作条件,研究了在O3氧化SO2的过程中反应器进口气体中SO2浓度、O3浓度及臭氧化氧气流量对SO2氧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口气体中低浓度的SO2和高浓度的O3均利于溶液中SO2的氧化,液相氧化时反应器进口气体中SO2的体积比控制在20 000 mL/m3以内为宜。溶液ORP是考察O3氧化SO2的重要指标,溶液ORP降低较快时硫酸根产率较高,表明O3对SO2的氧化效果较好。臭氧化氧气流量增大并不能使硫酸根产率增加。在吸收液硫酸质量分数为3%,气相SO2体积比为6667mL/m3,臭氧化氧气体积流量为1.5 L/min,氮气体积流量为1.5 L/min时,硫酸根产率达到100%。同时,通过研究吸收液硫酸浓度与温度对溶液中的O3饱和浓度影响,得到在稀硫酸(质量分数小于10%)溶液中,O3达到饱和时质量分数较浓硫酸(质量分数大于等于10%)溶液中O3质量分数高,而且吸收液温度越低越利于O3溶解。

    2012年05期 v.12;No.7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溶性腐殖酸对环丙沙星吸附的研究

    武庭瑄;陈慧;

    制备了两类不溶性腐殖酸(IHA),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方法探讨了水体中环丙沙星在IHA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类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dlich等温方程描述,但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远强于铝型IHA。同时考察了IHA投加量、吸附时间、离子强度以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在pH=5.5,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15 mg/L时,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率可达95.3%,比铝型IHA吸附率高2.13倍;吸附进行24h后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环丙沙星在钙型IHA表面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以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在pH=5.0~9.0的范围内,钙型IHA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系数逐渐减小,但并非呈线性下降关系。

    2012年05期 v.12;No.7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钢铁厂废旧除尘滤袋的微观结构特征及能谱分析

    周云;宁寻安;刘敬勇;王江辉;陈海斌;廖希凯;

    在废旧除尘滤袋中重金属总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对广东某钢铁厂不同工序中废旧除尘滤袋的微观结构及元素浓度进行试验研究,以确定其表面形态以及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钢铁厂废旧除尘滤袋表面颗粒形态多样,以球形体、絮状集合体居多,含有结晶态和一些不规则的聚合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图像可以看出,经机械拍打后的废旧除尘滤袋上仍不同程度的附着着粉尘,并与滤袋结合紧密。根据图谱上出现的亮点,可推测其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对废旧除尘滤袋进行能谱(EDS)分析可知,废旧除尘滤袋表面飞灰颗粒中以C、O、Fe、Si、Ca、Mg为主,并含有少量Pb、Cd、Zn、Ni等重金属。

    2012年05期 v.12;No.7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伏晴艳;沈寅;张健;

    建立可靠的船舶排放清单不仅是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对船舶排放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管理部门制定污染减排措施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常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由下而上的动力法对进出上海港船舶排放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海港船舶进出签证数、船舶种类、吨位分布、运行工况、排放因子和燃油校正因子等多要素开展调查和分析,获得了上海港外港和内河9种船种和4种运行工况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确定了1 km×1 km网格精度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船舶排放PM100.46万t,PM2.50.37万t,柴油颗粒物(DPM)0.44万t,NOx5.73万t,SOx3.54万t,CO 0.49万t,碳氢化合物(HC)0.21万t;排放温室气体CO2288.55万t,N2O0.01万t,CH40.004万t。与全市排放清单总量相比,上海港船舶排放对SO2、NOx和PM2.5的排放影响最为显著,分担率分别达到12.0%、9.0%和5.3%。其中,以远洋船为首要来源,其排放量对全市排放清单的分担率分别为12.0%、8.4%和5.1%。

    2012年05期 v.12;No.71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926 ] |[引用频次:168 ] |[阅读次数:0 ]
  • 室内空气净化器性能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

    胡晓微;张于峰;谢朝国;黄娟;

    参照国标搭建了室内空气净化器的性能测试台,并提出单位面积净化量ms、单位时间净化量mt、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净化量m等3项性能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分别检测TiO2光触媒、ACF活性炭纤维及TiO2/ACF复合材料的净化性能,并将测试数据按这3项指标进行整理计算,结果验证了指标的便利性和直观意义。

    2012年05期 v.12;No.7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95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西安市道路雨水口截污挂篮试验研究

    陈莹;赵剑强;张小玲;胡博;毛鹤群;

    结合西安市路面径流水质、水量特征及道路雨水口设置,设计道路雨水口截污装置——截污挂篮,试验研究截污挂篮的透水性能、工作状态、截污效果及清洗更换周期。结果表明,为避免在5 a一遇暴雨下道路积水,截污挂篮上部溢流孔孔口面积应至少0.009 8m2。土工布的过滤通量与过滤水头呈线性关系,随单位面积质量增加,土工布的透水能力下降。为确保在5 a一遇暴雨下截污挂篮不发生溢流,由300 g/m2、150 g/m2和130 g/m2土工布制作的截污网袋需至少保证175mm、94mm、75mm的有效过滤高度,且截污挂篮对路面径流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5%、69.4%和56.0%。

    2012年05期 v.12;No.7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粗磨粉碎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牛潇;李晖;张亚兵;刘秀娟;薛金红;韦萍;

    通过对高效粗磨机粉碎秸秆(RS-HECGM)和传统的切割机粉碎秸秆(RS-CTM)在酸解处理、厌氧消化、能耗、粒径分布等方面的比较,探究高效粗磨机粉碎的优劣。与RS-CTM相比,RS-HECGM酸解后半纤维素降解率提高了13.23%。厌氧发酵后,RS-HECGM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85%、48.47%,比RS-CTM分别提高了23.58%、29.15%;累积产气量达到10 375 mL,产气率为0.3127 L/gVS,较RS-CTM分别提高了17.43%和16.21%。RS-CTM发酵体系的总固体质量分数由发酵前的6.03%下降至3.94%,而RS-HECGM发酵体系的总固体质量分数则降至3.27%。高效粗磨机的能耗为68.75kW.h/t,虽较切割机高8.56%,但处理量却是切割机的2.67倍,为0.8t/h。RS-HECG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10 mm以下的稻草占总量的74.08%;而RS-CTM粒径较大,10 mm以下的稻草仅占总量的39.74%。使用10L发酵罐验证,与添加RS-CTM的发酵体系相比,添加RS-HECGM的发酵体系在产气率提升19.01%的前提下,厌氧消化搅拌能耗降低了56%。

    2012年05期 v.12;No.7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一种炼焦煤尾煤热重动力学分析及热解产富氢气体

    刘海兵;郭战英;惠贺龙;付兴民;柳树成;李成;舒新前;

    基于热重分析试验和固定床热解试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温度对高矿物质含量的炼焦煤尾煤热解特性的影响。尾煤热解过程可分为室温~400℃、400~600℃及600~950℃3个阶段。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拟合计算了尾煤热解的动力学参数,表明炼焦煤尾煤热解反应过程可以用3个二级反应进行描述,其热解反应活化能介于22.6~66.2 kJ/mol。固定床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尾煤挥发分的析出有重要影响,高温有利于尾煤中高分子有机组成裂解和挥发分析出,最终决定了尾煤的热解反应进程。600℃前气体缓慢析出,之后,随温度升高,气体产量和热值增加显著,H2和CO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H4和CO2先增加后减少。H2在600℃前析出缓慢,600℃后大量析出,在900℃左右达到最大析出量,贯穿整个反应过程。CO在900℃左右达到最大析出量;CH4和CO2在800℃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终温950℃时,30 g尾煤热解产气4 300 mL,H2产量1 722mL;焦煤产气7 950mL,H2产量2716mL。尾煤热解富H2体产量达焦煤热解气产量的54%,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2012年05期 v.12;No.7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浆体压裂灌注处理油田废弃物及其灌注井可行性评估

    熊善高;丁晓;李洪远;佟香宁;

    阐述了浆体压裂灌注技术的流程,对其储存机理和循环阶段进行了说明,并概括了在国内外处理油田废弃物上的应用与发展。由于灌注地层的选择是该技术运用的难点,推荐采用决策树和综合评分双重检测的方法,根据渗透率、孔隙度、深度、储层厚度、储层强度、地层结构、砂泥岩层、储层压缩性和废物运输距离9个参数值,来评估灌注井选择的可行性。并以科威特大布尔甘油田中一个油井为例说明该双重检测方法的使用,结果表明其地层的选择很适宜。

    2012年05期 v.12;No.71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剩余污泥生态稳定化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曹阳;朴永哲;崔玉波;沈海萍;郭敏丽;周华成;

    为了描述污泥生态稳定化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应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取样位置的细菌群落变化。通过对图谱的聚类分析了不同样品的相似度。计算得出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93、1.89、1.80、1.98、1.91、1.83、2.41、2.38、2.32,均度指数(Pielou)分别为0.62、0.58、0.65、0.62、0.67、0.68、0.74、0.78、0.72,其从3月到9月均在上升,即稳定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都在提高。利用测序后得到的序列进行亲缘性比对,并结合优势种属的变化分析污泥样品细菌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污泥不同位置的微生物群落相似度较高,不同时期的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异,推测污泥中生物种群与优势种属主要随生态稳定化不同时期而改变。序列分析以及亲缘性分析表明,优势菌株主要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有5种放线菌、5种变形菌和2种古细菌共12种属。其中拜叶林克氏菌和红球菌上升有利于对有机质的降解转化,假诺卡氏菌等致病菌的减少说明生态稳定化具有良好的作用。生态稳定化可能对致病菌的降低以及有机质的转化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2012年05期 v.12;No.7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湖南大通湖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水质净化的试验研究

    戴恒鑫;马旭洲;李应森;王武;朱欣云;李祖军;

    为检验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渔业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于2011年4—9月(河蟹主要生长时期)对湖南大通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进行调查监测。大通湖水源区常年肥水养鱼,TN、TP、CODMn等均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河蟹生态养殖池塘TP等超标。9月底,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CODMn、TN、NH4+-N、NO2--N相对于水源区分别降低了56.5%、72.9%、66.6%、79.5%;而TP的质量浓度有所上升,增幅为83.3%。TP的上升与水源区水质、后期饲料投喂量增大和伊乐藻的衰亡有一定关系。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且池塘中大量水生植物对N、P的吸收效果显著,池塘水质显著优于水源区。

    2012年05期 v.12;No.71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588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群落演变特征

    彭聪聪;李卓佳;曹煜成;文国樑;刘孝竹;胡晓娟;

    研究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微藻的群落演替规律及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从位于茂名市鸡打港滩涂地带的4口斑节对虾池塘于1个养殖周期内定期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对浮游微藻进行鉴定、计数,依据水质检测国标要求检测各水质因子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微藻数量、生物量与水质因子指标的相关性。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93种,其中蓝藻26种,绿藻33种,硅藻32种,甲藻1种,隐藻1种。优势种有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栖藓柱胞藻(Cylindrospermum musiccola)、显微蹄形藻(K.microscopica nygaard)、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坚实微囊藻(Microcystis firma)、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养殖早期阶段,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3.5×104~35.7×105ind/L,生物量为0.02×102~1.83×102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57~2.12;养殖中后期阶段,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1.73×108~2.34×109ind/L,生物量为5.23×103~57.01×103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4~2.26。养殖过程池塘水温、TN、TP水平逐渐升高,透明度、DO逐渐下降。微藻数量、生物量多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TN、TP、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1、2号池微藻与TN、T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两池微藻密度都大于109ind/L,均爆发微囊藻水华;3、4号池微藻多样性水平较高,对维护养殖水环境稳定有积极作用。

    2012年05期 v.12;No.71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覆煤及粉煤灰回用土壤砷质量比与赋存形态研究

    王明仕;张晓;杨娜娜;钦凡;刘克武;

    为了解覆煤及粉煤灰回用土壤砷含量及赋存形态分布特征,选取贵州省兴仁县某村农耕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砷质量比为15.71~169.55 mg/kg,波动范围较大;土壤砷质量比最高值为169.55mg/kg,远远高于土壤砷质量比自然背景值(15 mg/kg)、世界土壤砷平均质量比(6.0 mg/kg)及我国土壤砷平均质量比(9.2 mg/kg);对照样土壤砷质量比为15.71 mg/kg,也略高于土壤中砷质量比的自然背景值(15 mg/kg)。研究区土壤砷污染问题已较为严重,这除与该地区地层中砂岩及粉砂岩砷质量比较高所导致的土壤砷背景质量比偏高有关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覆煤广泛存在及粉煤灰大面积回用农田所致。该研究区土壤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存在(72.16%),其次为硫化物结合态(15.4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89%)、有机态砷(3.06%)、碳酸盐结合态(2.51%),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均较低(0.93%)。研究区土壤总砷量较高,但迁移转化能力较弱,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尚有待讨论。

    2012年05期 v.12;No.71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干建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质特性

    宋伟;孔庆媛;李洪枚;

    为研究干建材在建筑环境空气污染中的作用机制,对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传质特性进行建模与测定。首先提出了干建材VOC传质模型,具有完全显性解析解;其次,基于模型变换发展了干建材VOC传质特性快速测定分析方法。通过复杂程度不同的木家具中多种VOC的传质试验,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对模型进行无量纲分析发现,密闭舱干建材VOC传质可简化为5个无量纲准则数决定的一般性问题,且背景质量浓度会影响VOC传质的平衡方向与速度。

    2012年05期 v.12;No.71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焦化行业二氧化硫排放系数核算研究

    马洁云;唐晓龙;杨永宏;易红宏;陈亚雄;张艳;宁平;李柳琼;钱文敏;

    云南省焦化行业SO2排放的实际状况和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异。结合云南省污染特点,核算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系数。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大量生产现状、炼焦企业产能及SO2产/排放等核算基础数据资料,采用物料衡算与实测法相结合的排放系数核算方法,得出具有行业发展地域代表性的SO2产排污系数,同时给出特定工艺及规模下的个体产、排污系数。其中综合产污系数为3.84kgSO2/t焦炭,综合排污系数区间为1.51~2.49kgSO2/t焦炭。最后将核算个体排污系数与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系数进行对比,将综合系数与2008年《总量污染物减排细则(试行)》中相关系数进行对比,分析了差异原因。

    2012年05期 v.12;No.71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倪润祥;李红;伦小秀;温冲;

    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污染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TOF-SIMS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2年05期 v.12;No.71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_(2.5)的特性和来源

    王志娟;韩力慧;陈旭锋;程水源;李悦;田川;谢慧;

    通过采集北京2010年12月—2011年3月冬春季节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分析了冬春季典型污染时段灰霾和沙尘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质量浓度和其中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组分OC和EC特性,及其季节变化和来源。结果表明,北京灰霾和沙尘期间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别高达301.8μg/m3和284.8μg/m3,是美国EPAPM2.5日均质量浓度限值(35μg/m3)的8.62倍和8.14倍。灰霾时段,人为污染元素(S、Cu、Zn、As、Se、Cd、Sb、Pb)、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24-)和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沙尘天气和非污染天气。沙尘天气时地壳元素(Na、Mg、Al、Ca、Fe等)的质量浓度高于灰霾天气和非污染天气。北京冬春季节PM2.5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工业过程、二次转化、地面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灰霾污染时段二次转化贡献率较高,沙尘污染时段地面扬尘贡献率较高。

    2012年05期 v.12;No.71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875 ] |[引用频次:111 ] |[阅读次数:1 ]
  • 氯溴异氰尿酸在烟草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

    陈金;龚道新;彭祜;罗俊凯;李方鸿;刘博;

    通过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在烟草上的农药残留消解试验,探讨氯溴异氰尿酸在烟草上的合理使用准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烟草及土壤中氯溴异氰尿酸进行残留量分析。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三氯甲烷和石油醚萃取净化,紫外检测器(UVD)测定,检测波长为200nm,流动相甲醇与冰乙酸水溶液(pH值为4.0)的体积比为5∶95。结果表明,氯溴异氰尿酸最低检出限为5.0×10-10g,在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01%~91.9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6.09%;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49%~92.44%,相对标准偏差为1.01%~5.29%。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定量分析要求。

    2012年05期 v.12;No.71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盲数理论的湖泊富营养化总磷平衡浓度模型应用研究

    蔡臣;黄涛;贺玉龙;蒋利鑫;

    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通过不确定性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箭竹海总磷平衡质量浓度E[ρ(P)]=0.008 mg/L,总可信度为0.864 9;平衡质量浓度小于0.01mg/L的保证率为76%,平衡质量浓度大于0.01 mg/L的概率为15%。与常规方法计算所得结果相比,运用盲数理论处理湖泊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更合理。

    2012年05期 v.12;No.71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灰色关联分析与内梅罗指数法在克钦湖水体重金属评价中的应用

    吴彬;臧淑英;那晓东;

    以扎龙湿地克钦湖水体重金属监测资料为基础,在湖内均匀布设了12个采样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各点的重金属质量浓度。水体中Mn、Cu、Cd、As、Pb和Se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23mg/L、0.65 mg/L、0.12 mg/L、5.98 mg/L、0.48 mg/L、0.13 mg/L。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克钦湖的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体现了各评价因子的综合影响,得出克钦湖总体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内梅罗指数法反映了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s、Mn、Pb、Se、Cd、Cu。应用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得出污染原因,最后提出扎龙湿地克钦湖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012年05期 v.12;No.71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煤炭资源型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损失核算研究

    冯思静;马云东;刘辉;潘日芳;

    针对阜新市煤炭开采和环境污染现状,在借鉴环境经济学中环境价值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用实物量和价值量分别计算的大气污染核算方法。结合人力资本法和市场价值法等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对阜新市2010年煤炭开采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损失进行货币核算。结果表明,2010年阜新煤炭开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损失约12.660亿元,折合吨煤损失约80.09元。其中,人体健康损失最多,约占总损失的65.63%。由于所采用的某些计算方法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该计算结果只作为损失上限的参考值,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建立配套的评估体系。

    2012年05期 v.12;No.71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某矿植被复垦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周科平;高勇;邓红卫;高峰;

    通过构建矿山植被复垦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安徽某矿排土场进行植被复垦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排土场在林业恢复方向上的适宜程度为中等适宜。对基于层次分析法定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定权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具有更好的区分度,计算结果更合理、更稳定。

    2012年05期 v.12;No.71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综述

    杨孝光;陈莎;任丽娟;

    土地利用过程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支持功能衰弱、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等。介绍了国内外生命周期评价中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生命周期评价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占用及土地转变使用用途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支持功能衰弱、自然生态破坏3个方面的评价方法、计算模型及应用实例,并对目前生命周期评价中关于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012年05期 v.12;No.71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李垚奎;张征;娄华君;梅兴新;

    以台州地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下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属于中等水平。台州东西部地区影响地下水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制约因素有所不同,西部主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东部则是社会条件。为提高台州地区地下水环境承载力,必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并且因地制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2012年05期 v.12;No.71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机械通风条件下细水雾抑制酒精火的试验研究

    张笑男;王喜世;周洋;陶常法;

    通过全尺寸模拟试验研究了细水雾和机械通风共同作用下小室酒精池火的特性以及机械通风风量和风速等对细水雾抑制酒精池火的影响。试验中通过改变变频器频率来调节机械通风的风量和风速,获取不同机械通风条件下细水雾抑制酒精火的温度、热辐射强度、总热流强度以及O2和CO体积分数等特性参数,并分析讨论了机械通风对细水雾抑制酒精池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械通风量的增加,烟气平均升温速率和平均降温速率线性下降,细水雾施加后对火场对流传热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机械通风使得火场O2体积分数更接近环境大气值,细水雾施加之后CO的生成量明显降低;机械通风不影响细水雾控火效果,并有助于和细水雾灭火系统共同保障火场安全。

    2012年05期 v.12;No.71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公路隧道纵向诱导风速对火灾烟气控制效果影响分析

    赵红莉;徐志胜;王闪;吴德兴;李伟平;姜学鹏;

    针对某公路隧道采用集中排烟方式的工程实际,为了分析纵向诱导风速对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可能的火灾场景时的合理纵向诱导风速,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构建了数值分析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火灾工况。根据隧道实际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及公路等级,确定了模拟火灾规模。分别分析了火灾规模为50MW时隧道内不同火源位置(排烟阀打开段中部、上游1个/下游5个排烟阀、上游2个/下游4个排烟阀),不同排烟方式下(双向均衡排烟、上游端单向排烟、下游端单向排烟),不同纵向诱导风速情况时的隧道2m高处能见度、烟气蔓延范围及排烟效率,根据模拟分析结果,进而确定了不同火灾工况时的合理纵向诱导风速。结果表明:不同纵向诱导风速对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控制效果影响显著;特定火灾规模时,火源位置、排烟方式对合理纵向诱导风速的影响不大。

    2012年05期 v.12;No.71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乙酸对过氧化氢热稳定性的影响

    杨帆;钱新明;黄平;刘丽琼;

    为了研究氧化脱硫工艺中以乙酸作催化剂为代表的过氧化氢/羧酸氧化体系的热稳定性,利用快速筛选仪和绝热加速量热仪对过氧化氢/乙酸体系的放热分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其初始放热温度、最大温升速率等参数。结果表明,30%过氧化氢和乙酸在等体积配比时具有的危险性最大;乙酸的加入使过氧化氢的活化能、初始放热温度降低,体系的热稳定性降低。通过绝热相容性分析计算可知,30%H2O2和H2O2/CH3COOH的平均加速度分别为0.579 8和0.049 8,乙酸和过氧化氢的相容性较好,体系的危险性降低。

    2012年05期 v.12;No.71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天然气制甲醇关键过程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尹彩虹;孙金华;

    介绍了甲醇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及其研究现状,对天然气制甲醇生产工艺过程作了简单分析。运用DOW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各生产工艺单元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确定天然气转化和热回收工艺单元与甲醇合成工艺单元为主要的危险工艺单元。进而根据甲醇生产工艺的火灾爆炸危险类型,通过事故树法对天然气制甲醇生产工艺中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工艺单元进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了两个工艺单元内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难易程度。

    2012年05期 v.12;No.71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家用喷头洒水分布性能试验研究

    杨丙杰;沈贺坤;赵永顺;

    为研究家用喷头的洒水分布性能,在喷头安装高度为3.0 m,安装间距分别为3.0m和3.5m的情况下,选用4种不同的供水流量,分别采用流量系数为K-70和K-98的家用喷头,以及流量系数为K-80的标准喷头进行了18次洒水分布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供水流量下,喷头洒水分布均匀性和集水率只与安装间距有关,与工作压力无线性关系。喷头间距增大,家用喷头的洒水分布均匀性变差,但相差不大;而标准喷头的洒水分布均匀性变好。但无论何种安装间距,家用喷头的洒水分布均匀性均优于标准喷头。喷头间距越大,集水率越高,但由于有湿墙性能要求,家用喷头的集水率低于标准喷头。

    2012年05期 v.12;No.71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长庆油田油气爆炸参数及抑爆试验研究

    张璇;周立辉;李岩;柴锐;任建科;蔡周全;程方明;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0%,最大爆炸压力0.671 MPa,最大爆炸压力上升梯度40.625 MPa/s。长庆油田油气点爆后33 ms发展成爆炸,230 ms爆炸火焰向上扩展,624 ms爆炸火焰达到最大状态,920ms爆炸火焰强度明显减弱,爆炸火焰很快自行熄灭。所研制的自动抑爆装置由紫外传感器、控制器和抑爆器组成。紫外传感器能抗太阳光、一般电源光的干扰;控制器由高能干电池供电,使用方便;自动抑爆装置响应时间小于15 ms,成雾时间小于150ms。油气抑爆试验表明,自动抑爆装置能在1.5m范围内扑灭油气爆炸火焰。

    2012年05期 v.12;No.71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等转化率法在硫化亚铁热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赵晓芬;陈先锋;张杰;王威;张建华;

    FeS的氧化放热是引起石油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对FeS的氧化倾向性及其热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粒径为0.062~0.074mm的FeS在常温至900℃范围内的DSC/TG试验曲线,运用FWO、Kissinger、Friedman等多种等转化率法计算FeS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其中FWO和Kissinger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可靠度较高。结合Malek法提出的y(α)-α标准曲线,推断出最概然机理函数为f(α)=(1-α)2。这说明FeS的氧化自燃反应符合二级普通化学反应机理。

    2012年05期 v.12;No.71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锥形水幕稀释丙烷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华侨;徐大用;华敏;唐晓亮;潘旭海;蒋正林;

    采用CFD软件Fluent对有无水幕作用情况下丙烷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上喷锥形水幕对丙烷扩散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情况下丙烷体积分数场、速度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锥形水幕稀释丙烷泄漏扩散的机理。结果表明:无水幕情况下气体扩散稳定无湍流;水幕开启初期会形成较强的上升气流,随后在水幕周围较大范围造成逆时针流场,当水幕成型后,逆时针流场开始偏转,最终形成复杂的湍流流场;一部分丙烷被上升气流带到水幕上方与空气混合,另一部分丙烷穿过水幕或在湍流扰动下绕到水幕后方与后方空气混合稀释后向出口处扩散;开启水幕后,地面处丙烷体积分数下降非常明显,高处丙烷体积分数略有增加。分析得出锥形水幕稀释丙烷气云扩散机理:上喷锥形水幕在水幕附近形成较强湍流,加快空气流通速率,吸卷更多的空气到水幕处,与水幕处泄漏气体混合,同时湍流加强了周围流场流通速率,防止气体积聚,从而达到稀释气体的目的。

    2012年05期 v.12;No.71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铁路隧道火灾烟气温度场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赵红莉;徐志胜;姜学鹏;李冬;张仁兵;李洪;

    以我国某铁路水下盾构隧道为背景,针对不同纵向通风风速、火灾规模等因素进行了18组缩尺寸火灾模型试验,对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温度场的纵向变化规律、高温烟气的蔓延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拱顶下方烟气温度纵向分布规律、火区内和火区下游烟气最高温度分布规律,以及火灾蔓延范围等。并根据火区内烟气最高温度的试验数据,得到关于烟气最高温度与纵向通风风速及火灾规模的理论公式。拟合结果表明,该理论公式与试验数据能够较好地吻合,相关性为0.92左右。

    2012年05期 v.12;No.71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WCDMA网络基站安全防护距离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研究

    郝睿;徐续;江君;张晓峰;

    根据HJ/T 10.2—1996中的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对所选取典型WCDMA基站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实测得到的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达标距离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安全防护距离在水平方向上较实测达标距离更为保守,在垂直方向上则较为接近。从发射功率、话务量、监测条件、建筑物干扰和WCD-MA基站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差异的产生原因,并基于基站副瓣和后瓣实测电磁辐射强度远低于理论预测值的实践,认为WCDMA网络基站运行时的电磁辐射强度超标范围应远小于理论计算结果,其所造成的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较小。

    2012年05期 v.12;No.71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素土挤密桩处理超高填方下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胡长明;梅源;王雪艳;张文萃;崔耀;

    以某民用机场工程为背景,选取该机场拟建场区85 m黄土高填方所在位置作为试验区,开展素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试验研究。采用桩体动力触探试验、桩间土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载荷试验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检测,分析了各小区试验前后土体孔隙比、干密度、压缩模量、动力触探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处理后的土体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其对应沉降量。结果表明,采用素土挤密桩处理后湿陷性黄土地基桩体密实性较好,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较低,只有70~75 kPa,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40 kPa,与本区黄土承载力特征值相比有较大提高。处理后的地基土层干密度、孔隙比与处理前的平均参考值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而压缩模量增幅较大,桩间土的湿陷性消除。桩间距越小,地基土的处理效果越佳,但处理效果受桩间距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冲击沉管或振动沉管工艺施工素土挤密桩,抱管及塌孔现象严重,工效不佳。施工工艺及参数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才能同时满足地基承载力及施工工效的要求。

    2012年05期 v.12;No.71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梁后张预应力损失的概率特征及敏感性评估

    王磊;张旭辉;马亚飞;张建仁;

    为研究混凝土梁中后张预应力损失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以概率数值模拟为基本手段,得到各分项预应力损失及预应力总损失的概率分布特征,并对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区间估计。将各影响因素划分为施工、设计和材料3类,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对各类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预应力总损失可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95%置信概率下预应力总损失的上、下限偏离均值可达20%以上,各因素不确定性对预应力损失影响不容忽视;各类因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施工条件、材料性能和设计因素,其中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弹性模量和预应力筋面积分别在3类因素中的影响最为显著;各分项预应力损失中,管道局部偏差对摩阻损失的影响强于管道摩擦,预应力筋越长对锚具变形损失影响越弱,而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对徐变的敏感程度要强于收缩。

    2012年05期 v.12;No.71 204-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典型电缆锥形量热试验研究

    徐晓楠;施照成;吴迪;

    采用锥形量热仪对阻燃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ZR-VV)、交联聚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YJV)、阻燃交联聚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ZR-YJV)3种典型电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缆的热释放特性、点燃特性、发烟特性和CO产生速率等参数差异,比较了不同电缆的阻燃性,并研究了辐射强度、电缆规格对同类型电缆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R-YJV电缆由于阻燃剂的存在,综合火灾危险性较低,ZR-VV电缆综合火灾危险性较高;规格较大的(4×6mm2)电缆阻燃性能要好于规格较小的电缆(4×2.5mm2);电缆的第1个pkHRR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关系,ZR-YJV的pkHRR与辐射强度的相关性最大。

    2012年05期 v.12;No.71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热力耦合作用下深部煤层渗流规律试验研究

    吴迪;孙可明;陈治宇;

    为了进一步揭示深部煤岩渗透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高有效应力和高温条件下煤体渗透规律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煤层渗透率呈现递减趋势;温度升高,煤体出现膨胀现象,渗透率减小。初步提出了热力耦合作用下含瓦斯煤渗透率影响机理,即温度升高,煤固体骨架膨胀,试件内部孔隙裂隙体积减小,瓦斯渗流通道减小,渗透率减小;有效应力增大,煤体孔隙裂隙被压缩,导致渗透率逐渐减小。

    2012年05期 v.12;No.71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V型”切槽顶板闭合方法研究

    李俊平;肖旭峰;连民杰;马毅敏;

    针对某萤石矿的薄脉急倾斜采空区,提出"V型"切槽顶板闭合法,即应用爆破技术在采空区上盘实施"V型"切槽,引起采空区闭合或形成自然平衡拱,从而消除上部采空区。借助材料力学推导了"V型"槽凿岩爆破位置的设计方法。应用有限元仿真了该采空区处理方法的力学原理。结果表明,"V型"切槽能引起采空区上盘向下盘移动,从而引起采空区闭合或形成自然平衡拱。该采空区处理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简便适用。

    2012年05期 v.12;No.71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采动影响下采场底板岩体渗透性研究

    张风达;高召宁;孟祥瑞;

    考虑了裂隙倾角对岩体渗透系数的影响,运用断裂力学理论中压剪断裂判据,分析了采动影响下岩体中易破坏的优势角裂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场裂隙岩体优势角应力与渗透性耦合力学模型,计算了采场周围岩体的应力变化,推导了采场平面应力状态下零位破坏带渗透系数方程,分析了渗透系数比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2012年05期 v.12;No.71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数值模拟

    杨明;高建良;冯普金;

    运用Y型通风方式可解决传统U型通风难以解决的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为了对比分析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建立了U型通风和Y型通风采空区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U型通风和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量(沿采空区边界风速分布)和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Y型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与U型通风分布有较大差别。Y型通风时工作面端头0~30 m时漏风约占工作面漏风量的50%,且总漏风量较U型通风时多,可避免采空区高浓度瓦斯积聚。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可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

    2012年05期 v.12;No.71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759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温度对煤体吸附瓦斯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刚;程卫民;潘刚;

    为了明确温度对煤体吸附瓦斯性能的影响程度,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单分子层定位吸附模型等相关理论,推导并分析了瓦斯吸附量、吸附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得出瓦斯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常数a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而吸附常数b与温度存在直接联系。利用WY-98B型瓦斯吸附常数测定仪对赵楼3上煤层煤样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瓦斯吸附常数测定试验,试验温度分别选取293 K、298K、303K、308K、313K、318K、323 K,得到不同温度下煤样的吸附等温线,进而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常数值。对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得到温度对煤体吸附常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压力条件一定时,煤对瓦斯吸附几率及吸附时间等影响瓦斯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导致瓦斯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吸附常数a只与煤体表面性质有关,但温度引起的比表面积变化对吸附常数a影响显著;吸附常数b取决于吸附温度T、吸附压力p以及煤体自身物理性能所决定的振动时间τ0。

    2012年05期 v.12;No.71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1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安全评价

  • 基于因果图和贝叶斯网络的高含硫井口分离器风险分析

    谭清磊;陈国明;付建民;

    高含硫集气站中,井口分离器风险分析是集气站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因果图风险评价分析方法具有简洁直观,逻辑性强的优点,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贝叶斯网络是一种较新的系统风险分析方法,能较好地表达变量之间的不确性关系且具有双向不确定性推理能力,但不如前者形象直观。采用因果图和贝叶斯网络对分离器液位过低事故进行分析并对比,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结果表明,利用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对分离器进行风险分析。

    2012年05期 v.12;No.71 234-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化工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

    马月鹏;李竹霞;倪凯;杨柳;

    讨论了化工园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评价指标,提出了定量风险计算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计算模型。利用SAFETI软件对碳一分公司进行定量风险计算,得出碳一分公司区域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图和社会风险曲线图。依据计算结果分析碳一分公司化工园区域的风险现状。

    2012年05期 v.12;No.71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38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改进作业条件分析法在输气站场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曲莎;樊建春;张来斌;

    输气站场是天然气输送的关键环节,站内设备繁多,管道密集,输送介质易燃易爆,且输送量大,作业活动存在很大风险。在调研分析输气站场主要危险活动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分析方法(LEC)分析了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频率及后果,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LEC法中的事故发生可能性(L)采用事故树(FTA)法进行定量分析,避免了取值的主观性。同时结合输气站场作业管理特点,在作业条件风险分析(LEC)基础上,增加了监控措施补偿系数M,包括危险事件监测措施补偿系数和危险事件控制措施两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评定作业危险等级,还可有效运用于输气站场的持续改进评价过程中。

    2012年05期 v.12;No.71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安全评价五步法在煤矿事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刘玉玲;

    针对我国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评价机构不可能对瞬时变化的煤矿生产系统进行详细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评价方法——安全评价五步法。安全评价五步法的实施步骤为:停止操作;查找安全隐患;判断隐患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对风险进行控制;如果控制有效则恢复操作,否则重新开始下一轮五步风险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应用安全评价五步法对龙泉煤矿03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验证了安全评价五步法的有效性。基于安全评价五步法可建立实时、动态的控制风险的方法体系,及时进行修正更新,从而使企业形成具有预防和矫正功能的自组织机制,进而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闭环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预防事故的发生。

    2012年05期 v.12;No.71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内蒙古雷灾特征及灾情的灰色关联评估

    刘晓东;李松如;冯旭宇;王旭东;李庆君;

    基于中国气象局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和内蒙古115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年雷电灾害次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灾害次数月分布呈单峰型,与其雷暴日数的月分布基本一致;内蒙古雷电灾害次数、直接经济损失、伤亡人数、行业灾害特征等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呈"东部多西部少"特征;从行业雷电灾害特征来看,石油化工及矿业部门遭受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居民用户发生雷电灾害次数最多;雷灾致人员伤亡地点多发生在农村牧区,其雷击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62.4%。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内蒙古各地区的雷电灾害进行了损失评估,内蒙古各盟市雷灾主要属于轻灾或微灾等级。

    2012年05期 v.12;No.71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四氯化硅泄漏迁移-转化过程数值模拟

    张建文;殷欣欣;张海峰;姜春明;

    针对四氯化硅泄漏后形成的重气云的三维大气扩散与反应转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模拟,研究了四氯化硅气体与水蒸气反应过程中不同时刻四氯化硅、氯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空间分布与转化情形。四氯化硅受重力作用下沉并向周围扩展,迎风面处的四氯化硅下沉触碰到地面后向上风侧移动,但主体向下风向迁移。反应主要发生在气团外层,生成的毒害性氯化氢覆盖范围较四氯化硅广泛,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近地面的质量分数较大;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导致脱水效应和反应放热升温,会对该区域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了空气湿度和风速对四氯化硅迁移转化的影响。空气湿度对四氯化硅质量分数影响较小,主要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变化,湿度越大氯化氢质量分数越高。风速主要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质量分数分布波峰的时间,风速越大,高质量分数氯化氢的存在时间越短。

    2012年05期 v.12;No.71 25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12年7—8月国内环境事件

    安莹;李生才;

    简要统计了2012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55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28起,地震50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33起,旱灾3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39起。

    2012年05期 v.12;No.71 2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12年7—8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李生才;笑蕾;

    统计了2012年7—8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81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81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6.35%,矿业事故占12.15%,火灾占2.21%,爆炸事故占3.31%,毒物泄漏与中毒占3.31%,其他事故占22.65%。181起事故共死亡753人,伤472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0.03%,矿业事故15.94%,火灾1.73%,爆炸事故4.12%,毒物泄漏与中毒2.79%,其他事故15.41%;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1.65%,爆炸事故10.38%,矿业事故11.02%,毒物泄漏与中毒0.42%,火灾0.42%,其他事故16.10%。2012年7-8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6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23起)、四川(12起)、云南(11起)、湖南(9起)、贵州(9起)、广西(9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77人)、四川(68人)、陕西(59人)、山西(41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59人)、四川(41人)、山西(40人)、广西(34人)、西藏(33人)。

    2012年05期 v.12;No.71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6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