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 不同粒径磷矿粉对玉米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陈志霞;黄益宗;赵中秋;胡莹;刘晓娜;降光宇;杜高翔;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不同粒径磷矿粉对玉米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不同磷矿粉均可显著地降低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玉米植株对Cd、Zn、Cu和As的吸收积累也受不同粒径磷矿粉添加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200μm、22μm和0.8μm的磷矿粉可导致玉米地上部Cd和As质量比分别降低14.1%~26.8%和15.4%~22.9%,玉米地上部Cu质量比和地下部As质量比分别提高5.2%~10.5%和56.3%~75.6%。与200μm和22μm相比,0.8μm磷矿粉可显著降低玉米根系对土壤Cu、Cd和Zn的吸收,说明该粒径磷矿粉是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潜力的材料。

    2012年06期 v.12;No.7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枯草芽孢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系统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

    陈瑞;王大力;林志芬;尹大强;

    简要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特性及目前在环境领域的主要应用,阐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系统及信号分子,指出群体感应在枯草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机制。针对目前群体感应尚处于机制理论研究阶段,提出枯草芽孢杆菌群体感应系统在环境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

    2012年06期 v.12;No.7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09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镉胁迫对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杜瑞英;

    将节杆菌和芽孢杆菌分别暴露于不同质量比的镉溶液中,进行不同暴露时间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0 mg/kg的Cd(II)处理会使节杆菌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质量浓度显著降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TBARS)浓度显著升高;0.2mg/kg的Cd(II)处理会使芽孢杆菌中GSH质量浓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节杆菌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质量浓度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减少,GSH质量浓度、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TBARS浓度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芽孢杆菌的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CAT活性和TBARS浓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GSH质量浓度和SOD活性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镉处理对节杆菌和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胁迫作用,两种菌通过启动不同的抗性系统来抵抗外界胁迫。

    2012年06期 v.12;No.7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土壤中三聚氰胺的降解动态与两种蔬菜的吸收效应研究

    王亭亭;孙明星;屠虹;赵雨薇;沈国清;

    以青菜和马铃薯为供试蔬菜,在建立蔬菜中三聚氰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N15同位素稀释法,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三聚氰胺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三聚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及两种蔬菜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三聚氰胺降解速率随着土壤中三聚氰胺质量比的增加而变慢,20 d以后,降解曲线平缓,速度缓慢,残留时间延长,其降解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同位素稀释法证实两种蔬菜均可以吸收土壤中的三聚氰胺。当土壤中含有50mg/kg和100mg/kg三聚氰胺时,马铃薯的吸收量分别比青菜高4.4和2.1倍。青菜根部对三聚氰胺的吸收高于茎叶。高质量比三聚氰胺对蔬菜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2012年06期 v.12;No.7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分散封闭异氰酸酯研究进展

    樊国栋;李阿峰;李会宁;陈华;赵琪;

    封闭异氰酸酯由于亲水性较差难以分散于水中,通过亲水改性可以使其具有优异的水分散性,但是较高的解封温度及成本使其难以投入实际应用。对水分散封闭异氰酸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说明,从实际出发对水分散封闭异氰酸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2012年06期 v.12;No.7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超支化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张光华;韩文静;强轶;刘龙;尚婷;赵方;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发散合成法,以脱氢枞胺、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低代超支化分子骨架。以这种低代超支化骨架为起始剂,与氯乙酸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松香基超支化水煤浆分散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同时用这种新型的分散剂对陕西神府煤制浆,考察了制得的水煤浆的表观黏度、Zeta电位和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松香基超支化水煤浆分散剂可以制备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水煤浆,在浆体质量分数为67%,分散剂用量为0.4%(分散剂占浆体的质量分数)时,水煤浆黏度仅为980mPa.s。这种新型分散剂明显改善了水煤浆的成浆性能,增强了浆体的静态稳定性,并具有很好的降黏效果。

    2012年06期 v.12;No.72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油污土壤修复过程水溶性有机物光谱特性研究

    王莉丽;吴蔓莉;丁艺;宁倩;段雪;

    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4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2012年06期 v.12;No.7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irpak的大型车间污染物消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田太阳;王亮;常金秋;

    为了改善某大型轮胎厂炼胶车间的通风状况,以降低其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及车间堆放的初加工物料造成的H2S和NH3污染,根据车间污染源分为南北两部分的特点,通过车间中部送风、两侧排风,按功能分区进行通风的方式对通风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了新的通风方案,使改进后的系统按最短路径将污染物排出车间,避免其在车间内部的掺混。并采用Airpak软件结合零方程模型对改进前后该车间的通风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改进前车间实测数据对模型正确性进行验证。对通风改进前后的H2S、NH3质量浓度分布云图观察、关键工位污染物质量浓度值比较以及平均空气龄分析表明,改进后工人活动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均降至国家标准以下,达到了良好的通风效果。

    2012年06期 v.12;No.7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60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刘亭;王廷春;吴瑞青;沈伯雄;

    低温NH3-SCR脱除NOx是一种有潜力的烟气脱硝技术。综述了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锰基催化剂、钒基催化剂,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基催化剂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制备方法、催化剂载体,以及以不同金属改性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其中具备高比表面积、良好非晶态结构的低温NH3-SCR催化剂都有良好的低温脱硝活性。以CeO2改性锰(MnOx)基催化剂为例,探讨了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脱硝机理。反应气体(NH3、NO和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在低温NH3-SCR脱除NOx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eO2改性锰基催化剂催化NH3-SCR反应过程中涉及ER机理和LH机理,并且NH2与气态NO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NH2NO),进一步分解为N2和H2O是关键步骤。就燃煤烟气中水蒸气(H2O)和SO2在低温条件下对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的失活机制进行了阐述。烟气中的水蒸气与反应气体的竞争性吸附能够导致催化剂脱硝活性的降低。水蒸气(H2O)和SO2共同存在对低温NH3-SCR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两者共同作用。烟气中水和SO2存在时生成的硫酸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并导致催化剂失活。

    2012年06期 v.12;No.72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73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采场爆破粉尘运移规律的Fluent数值模拟

    廖贤鑫;蒋仲安;牛伟;袁琦;

    在对爆破烟尘源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西石门铁矿南二采区为研究背景,运用Fluent软件通过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爆破后粉尘的分布及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现有条件下爆破粉尘的运移规律。采场爆破后很快产生大量粉尘且浓度较高,粉尘的运移受风流流场影响较为明显。在现有通风条件下,粉尘的净化主要靠重力沉降,而难以沉降的呼吸性粉尘的排出则需要较长时间。这不利于生产,亟须改善通风条件或采取其他措施较快速降低爆破粉尘浓度。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爆破产尘量大,排尘耗时久。

    2012年06期 v.12;No.7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294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MM5/CALMET/CALPUFF数值模式在关中地区SO2环境空气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蒋宁洁;王繁强;苑魁魁;

    利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MM5、边界层风温场诊断数值模式CALMET和污染物扩散多源数值模式CALPUFF,模拟和预测了关中地区2007年逐时气象要素场和SO2的质量浓度分布。SO2质量浓度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年均质量浓度的预测与监测值比较接近,日均质量浓度的预测与监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污染物扩散轴线与主导风去向一致。西安、咸阳和铜川污染物的扩散主要沿东北、西南方向,宝鸡、商洛主要沿西北、东南方向,渭南市沿着秦岭北麓向东西方向扩散,表现出关中特有地形和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在现状SO2排放源和不考虑城乡界线的条件下,以各市SO2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点作为控制点,年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标准为判断条件,采用等比例消减原则测算关中地区SO2的环境空气总量约60万t/a,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洛南分别约9万t/a、11万t/a、7万t/a、29万t/a、2万t/a、2万t/a;在考虑城乡界线的情景下,关中地区SO2允许排放总量约31万t。

    2012年06期 v.12;No.72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用于电渗析处理酸洗废水的Ti/SnO2-Sb2O3/PbO2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朱茂森;夏春梅;胡筱敏;

    采用电沉积法和涂刷热分解法制备钛基二氧化铅阳极(Ti/PbO2)、钛基锡锑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Ti/SnO2-Sb2O3)和带有锡锑金属氧化物中间层的改性钛基二氧化铅阳极(Ti/SnO2-Sb2O3/PbO2)。通过SEM及EDX分析,当涂液中溶质摩尔比n(Sn)∶n(Sb)=9∶1,溶剂为乙醇,烘干温度为110℃,烘干时间为10min,热分解温度为500℃,氧化时间为15 min,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制备出的Ti/SnO2-Sb2O3/PbO2阳极涂层表面晶体完整、致密均匀,且结晶比Ti/PbO2和Ti/SnO2-Sb2O3阳极明显细化,涂层不易脱落,电极的工作寿命更长;同时PbO2表层晶体结构的改善,不仅使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在酸性介质中也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以3种尺寸稳定钛基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DSA)和石墨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采用DF120型均相阴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处理盐酸酸洗废水,240min时的铁回收率分别为75.1%、90.3%、91.7%和54.5%,耗电量分别为3.17 kW.h/kgFe、2.84 kW.h/kgFe、2.57 kW.h/kgFe、5.95kW.h/kgFe,DSA阳极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石墨阳极,Ti/SnO2-Sb2O3/PbO2阳极的处理效果最好。

    2012年06期 v.12;No.72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过渡金属掺杂ZnO纳米光催化剂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

    关卫省;宋优男;霍鹏伟;杨莉;

    利用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了Fe、Co、Ni掺杂及Fe-Co、Fe-Ni共掺杂的ZnO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氙灯(250~800 nm)为光源,盐酸四环素为降解对象,模拟测试样品在日光下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的活性。考察了过渡金属种类、过渡金属掺杂量及二元掺杂配比对ZnO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均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的ZnO。单一元素掺杂时,Fe掺杂提高了ZnO光催化活性,而Co、Ni掺杂都抑制了ZnO光催化活性。共掺杂时,Fe-Co/ZnO及Fe-Ni/ZnO光催化活性优于单一掺杂的Fe/ZnO,其中3%Fe-1%Ni/ZnO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在氙灯光源下反应120min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高达87.95%。

    2012年06期 v.12;No.7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001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异质结型CdS/TiO2介孔催化剂光催化降解VOC研究

    龚维;汤建庭;张鹏;杨统军;蔡铁军;邓谦;

    用水热法制备了CdS/TiO2异质结型介孔光催化剂,并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差热-热重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dS掺杂TiO2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其比表面积为101.9m2/g,孔体积为0.376 cm3/g,孔径的最可几分布为2.7 nm,颗粒粒径在10nm左右。以丙酮和甲醇模拟VOC底物,评价了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活性。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硫化镉掺杂量、活化温度、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因素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大小顺序为:CTAB用量、硫化镉掺杂量、焙烧温度、水热温度、水热时间。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方案为:CTAB用量0.6 g,硫化镉掺杂量0.1%,水热温度180℃,水热时间3 h,活化温度350℃。在反应气体积流速为10mL/min条件下,0.1g的最佳催化剂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5.62 g/m3的丙酮、3.11 g/m3的甲醇完全消除。

    2012年06期 v.12;No.72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92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改性钢渣颗粒吸附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

    于建;梁文艳;汪丽;冯壮壮;曹敬灿;

    利用酸、碱、盐、水及煅烧等对钢渣颗粒进行改性,研究改性方法、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钢渣吸附除磷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动力学试验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优选改性钢渣和未改性钢渣吸附除磷的特征。结果表明,粒径为0.9~2 mm的钢渣经过3mol/L NaOH浸泡24 h和800℃煅烧1 h改性后对磷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可达13.39 mg/g,比未改性钢渣提高了60.75%。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可知,钢渣经碱改性后表面变粗糙,吸附孔径变小,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大。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未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碱改性钢渣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则符合Elovich模型。未改性和碱改性钢渣对磷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

    2012年06期 v.12;No.7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对Cr(Ⅵ)吸附性能研究

    李顺义;吴朕君;李斌;朱仁成;王岩;

    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壳聚糖树脂,用环氧氯丙烷对树脂进行交联,制备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了交联树脂对Cr(VI)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Cr(VI)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H值对壳聚糖交联树脂吸附Cr(VI)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的Cr(VI)溶液,壳聚糖交联树脂投加量为1 g/L,pH=3,温度为25℃,吸附2h时可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mg/g)。用Langmuir等温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73.53 mg/g)和平衡吸附量qe(29.23 mg/g)与试验结果(72.10 mg/g和27.73 mg/g)基本吻合。Fick扩散模型表明,树脂对Cr(VI)的吸附可分为3个阶段,说明Cr(VI)的去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2年06期 v.12;No.7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气升式反应器内流场动力学特性PIV试验研究

    李春丽;田瑞;邢世录;李瑞芳;

    气升式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对提高传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有重要意义。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改变曝气强度的条件下,分析距曝气管不同位置处反应器轴向各区域的液相流场、雷诺应力以及气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对液相流场和雷诺应力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曝气强度可以使得液相速度和雷诺应力值增加。同时分析了4mm孔径下圆帽状气泡的动力学特性。

    2012年06期 v.12;No.7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环氧氯丙烷改性花生壳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

    宋应华;陈盛明;任建敏;许惠;高媛;

    主要研究了环氧氯丙烷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考察了溶液pH值、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改性花生壳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98 K,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在改性花生壳用量为2 g/L,溶液pH值为6.00,吸附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量最大,可达49.25 mg/g。在试验条件下,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焓变ΔH>0,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2012年06期 v.12;No.72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属离子影响白腐菌降解十溴联苯醚的途径分析

    何宝燕;尹华;彭辉;叶锦韶;龙焰;彭素芬;

    研究了金属离子(Fe2+、Mn2+、Cu2+、Zn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十溴联苯醚(BDE209)的影响。通过4因素(Fe2+、Mn2+、Cu2+、Zn2+)、5水平(0、0.01 mmol/L、0.05 mmol/L、0.1 mmol/L、0.2mmol/L)正交试验优化了4种金属离子的配比。结果表明,在含1 mg/L BDE209的降解体系中,当Cu2+、Fe2+、Zn2+、Mn2+浓度依次为0.05 mmol/L、0.2 mmol/L、0.01 mmol/L、0.1 mmol/L时,生物量为1.74 g,降解率达到最大(86.76%)。对比金属离子影响BDE209降解率和生物量的效应曲线,降解率和生物量相关,但不完全呈正比。金属离子改变了反应体系pH值,提高了胞外酶活力,并在细胞内富集,从而影响白腐菌的生理代谢活动和BDE209的降解。

    2012年06期 v.12;No.7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曝气生物滤池对邻苯二甲酸二己酯的生物降解试验

    赵晶;余健;李伟;宋又群;

    采用陶粒滤料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模拟废水,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EBCT)、温度对DHP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中间降解产物并推测其可能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空床接触时间(EBCT)为8 h时,BAF对DHP的降解效果良好,去除率达到95.5%;BAF对DHP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EBCT的增加而增大,EBCT为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BAF出水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以及邻苯二甲酸(PA)等降解产物。据此推测邻苯二甲酸二己酯的生物降解途径可能为邻苯二甲酸二己酯的长烷基支链先断裂为较短的直链,而后断裂一个酯键形成单酯,接着再断裂另一酯键形成邻苯二甲酸,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012年06期 v.12;No.72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BR法处理油页岩废水试验研究

    樊亚楠;张兰英;王显胜;马然;张婧赢;

    对油页岩废水水质进行分析,采用SBR工艺进行处理,以废水COD和总石油烃为控制指标,结合污泥脱氢酶的活性,探索SBR工艺运行的最佳条件;并利用修正的Monod公式,对SBR池中生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其动力学参数,反应级数及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4~28℃,pH值为6.58~7.24,DO为3.36~4.36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条件下,处理效果较佳。在进水水量为15 L,COD为491.008 mg/L,总石油烃为33.25mg/L时,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0%,总石油烃去除率可达90%。

    2012年06期 v.12;No.7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一种投入式光谱法紫外水质监测系统

    顾建;赵友全;郭翼;李玉春;房彦军;杨震;

    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预防均要求水质检测能够实时化、在线化以及便携化。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和硝酸盐氮的在线监测,通常需要泵阀管路的实验室化学方法的现场化,分析时间长,需化学试剂和废液回收。研制了一种基于紫外光谱法的在线测定COD和硝酸盐氮的水质监测系统。它由脉冲氙灯、凹面全息光栅和光谱扫描结构等组成,可以同时测定水样在200~720 nm的光谱。棒状仪器直接投入水中,通过计算水样紫外吸光度测定水中COD和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

    2012年06期 v.12;No.7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空气质量测试在长大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谭信荣;陈寿根;马辉;

    为避免隧道施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施工人员健康,利用PortaSens II气体检测仪和激光粉尘仪分别对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对施工通风效果进行评价,对通风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油竹山隧道空气质量测试结果显示,隧道施工第1、2阶段通风效果良好,第3阶段粉尘质量浓度超标。针对粉尘超标,在隧道产生粉尘最多的掌子面附近增设干式空气除尘机。增设除尘机后的掌子面附近粉尘测试数据显示,除尘机开启120s后,空气中的粉尘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5mg/m3下降到3mg/m3,空气质量达到隧道施工环境标准。隧道施工中,增设空气除尘的通风系统可有效保证洞内空气质量;在污风出口采取喷洒水雾、加强绿化等措施可减轻排出的污风对隧道周围环境的污染。

    2012年06期 v.12;No.72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电厂脱硝工程液氨储罐泄漏环境风险分析

    顾建伟;张小平;王颖;

    以某发电厂液氨储罐为例,从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对储罐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液氨储罐泄漏事故,液氨储罐的泄漏概率为7.96×10-6a-1,液相的泄漏速率为45.7 kg/s,气相的泄漏速率为3.74 kg/s,两相的泄漏速率为7.85 kg/s,闪蒸的蒸发速率为9.96 kg/s,并确定了氨气扩散的危害范围和相应防治措施。

    2012年06期 v.12;No.7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漫湾水电站建设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影响因子研究

    刘琦;刘世梁;赵清贺;王聪;邓丽;杨珏婕;董世魁;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对漫湾水电站建设前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风险指数的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确定漫湾水电站的建设对区域景观生态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漫湾水电站建设期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水电站的运营,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高风险区域面积相对减小;2)漫湾水电站建设前后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值在空间上具有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水电站建设及运行后人类干扰等随机因素对生态风险的影响相比建设前增大。选取综合地形指数(CTI)、坡度位置、与漫湾电站的直线距离、与河流的距离、与主干道的距离、海拔高度作为变量,分别与各栅格单元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作相关分析。水坝建设前生态风险与河流等自然环境显著相关;水坝建设期间生态风险度的相关因子众多,作用复杂;水坝建成后生态风险度与距漫湾水电站的距离、海拔高度显著相关。

    2012年06期 v.12;No.72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秦志斌;刘朝晖;张映雪;彭晔莹;

    在把握公路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社会经济影响、道路使用性能、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景观以及环境风险5个方面选取19个典型指标构建了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关键评价指标的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为了服务于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重要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发展方向。

    2012年06期 v.12;No.72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

    刘世栋;薛东前;高峻;

    为了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动态变化,选择上海杭州湾北岸奉贤区、金山区处于海岸带的海湾镇、柘林镇、漕泾镇、山阳镇、石化街道为研究区域,研究时间选择杭州湾北岸人类活动较为强烈的2000—2010年。在分析2000、2003及2007年滨海景观格局基础上,选择能够反映滨海地区生态安全水平的相应社会、经济指标,在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DPSIR评价模型的滨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计算区域生态安全指数ESI,动态分析ESI指数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2000年生态安全ESI指数排序为石化街道(524.20)、漕泾镇(32.10)、山阳镇(25.48)、海湾镇(8.60)、柘林镇(7.87),2003年生态安全ESI指数排序为石化街道(205.29)、漕泾镇(53.50)、山阳镇(52.68)、柘林镇(39.17)、海湾镇(31.95),2007年生态安全ESI指数排序为山阳镇(297.10)、海湾镇(245.08)、漕泾镇(159.59)、石化街道(187.86)、柘林镇(105.87)。这说明上海滨海地区金山、奉贤区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金山区石化街道生态安全逐年下降,说明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有较大影响。在讨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体系构建与应用的前提下,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上海杭州湾北岸生态安全结论如下:1)区域人口负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生态安全压力;2)城镇开发过程对景观破碎度干扰程度较大,给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压力;3)工业生产为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带来较大压力;4)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水平。

    2012年06期 v.12;No.72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CA的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研究

    王海宁;肖海燕;黄紫彬;

    采用LCA对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生产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及规范性等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各工序环境影响因子和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生产工艺的系统边界图,确定了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原材料消耗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5项1级指标和18项2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和清洁生产综合评定值,并应用于赣州某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的清洁生产能力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2012年06期 v.12;No.72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物种敏感性分布在铊污染淡水生物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王俊能;胡习邦;李玉炫;许振成;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铊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铊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质量浓度(HC5),分析比较铊对于不同生物类别的毒性敏感性差异及其特征,并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量浓度,评价了北江铊污染突发事件对不同生物类别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铊污染物的耐受范围存在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藻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这可能与各物种的组别多样性有关,耐受范围越大,表示随着质量浓度增加,风险增大的趋势越缓慢。铊对不同物种的HC5从小到大依次为藻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HC5越小,铊对该物种的生态风险越大,其中藻类对铊最敏感,其HC5为113μg/L。从总体上看,铊对淡水生物系统的HC5为210μg/L。不同质量浓度值得出的潜在影响比例(PAF)的大小,反映对不同类别生物的损害程度。在100μg/L以下,全部物种的PAF值几乎为0;在质量浓度达100μg/L时,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开始受到影响;在质量浓度达1 000μg/L时,超过99%的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受到影响,全部物种有96%受到影响。对2010年北江某突发性铊污染事件中高质量浓度集中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估,表明该污染河段的生态风险极低,PAF接近于0。

    2012年06期 v.12;No.72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城市小区下垫面结构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潘竟虎;李民生;

    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获取下垫面覆盖信息;选取了兰州市的商业区、学校、生活区和公园4种典型小区,研究不同类型小区地表温度热场与下垫面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绿地具有明显的降温功能,建筑地面则增温效果明显,这3种地表所占的面积比例与小区平均地表温度关系密切。在所选取的绿地结构指数中,对温度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地覆盖率、分离度、斑块平均面积、连通指数、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其中,分离度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其他指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在所有类型小区中,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商业区、学校、生活区和公园。公园的温度分布在所有类型小区中最分散,商业区最集中。

    2012年06期 v.12;No.72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

    张绪良;张朝晖;徐宗军;侯雪景;蔡庆芳;

    在测定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生植被、湿生植被和水生植被3类天然湿地植被以及稻田的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基础上,估算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总碳储量、总固碳能力和各种湿地植被单位面积的碳储量、固碳能力。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全部天然湿地植被和稻田的总碳储量为200.54×104t,总固碳能力为69.91×104t/a。其中,单位面积草本湿生植被和稻田的固碳能力低于当地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平均固碳能力(1.06 kg/(m2.a)),高于中国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0.49 kg/(m2.a))和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0.41 kg/(m2.a));单位面积盐生植被和水生植被的固碳能力低于中国和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总的碳储量较小,固碳能力较低,但植被的顺行演替过程会使其碳储量不断增大,固碳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应该保护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天然植被,尤其要保护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丛等碳储量大、固碳能力较强的湿生植被。

    2012年06期 v.12;No.72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255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0 ]
  • 西太湖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调查研究

    王站付;吴波;罗永婷;金丽文;蔡颖;陈德辉;王全喜;

    2010年6至7月,对西太湖流域113个河流断面进行了浮游动物采样调查。浮游动物经鉴定共有38种,其中,轮虫6科15属29种,桡足类4科4属4种,枝角类4科5属5种。流入西太湖的河流上游农业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最小,中游城市工业及生活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有所增加,下游濒临太湖区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明显增大。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生物指示法评价了流域内水质状况、生态系统稳定性。西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优劣顺序为:下游濒临太湖区、中游城市区、上游农业区。

    2012年06期 v.12;No.72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39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的化工园区布局研究

    罗春祥;黄家敏;

    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对化工园区布局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风险关联性理论分析影响化工园区企业布局的主要风险要素,建立企业或区块间风险关联性和安全容量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TOPSIS方法对园区布局备选方案进行综合比较,从而确定合理的园区布局方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说明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的化工园区规划方法的适用性。

    2012年06期 v.12;No.72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算法的化工装置失效概率估算

    窦站;蒋军成;朱常龙;张明广;赵声萍;

    分别采用分析算法和蒙特卡洛模拟算法计算装置的瞬时失效概率。首先对瞬时失效概率进行理论研究,依据可靠度理论进行分析,得到瞬时失效概率理论计算公式,但此方法存在理论公式复杂以及计算误差等问题;其次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构建化工装置失效概率估算方法,得出利用矩阵实验室(MATLAB)运行的程序流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某个装置的瞬时失效概率,比较分析算法和蒙特卡洛模拟算法所得结果。结果表明,蒙特卡洛算法就整体性而言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随着装置数量的增加,装置的瞬时失效概率下降速率加快,这一情况与实际相符。

    2012年06期 v.12;No.72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65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风险管理的机场安全目标分解研究

    王永刚;王一苇;

    将机场安全总目标分解为各层级的安全目标,有助于安全总目标的落实和安全绩效的考核。目前,常用的指标分解方法没有考虑机场的组织架构,也没有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安全目标的设置上,与机场运行的实际情况脱节。从事故、事故征候及危险源和行为差错3个层面上进行控制,构建了机场5级安全目标体系。将目标自上向下分解与危险源查找相结合,设计了机场安全目标分解的方法:对机场运行安全保障业务进行系统分析后,将机场安全保障系统分为飞行安全保障、机坪安全保障、空防安全保障、应急救援保障和指挥协调保障5个保障系统,安全总目标分解为相应的专项安全目标;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致因的基本理论方法查找各类影响安全的因素,依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将其面临的风险细化为部门及科室的安全目标;基于事故征候率的历史数据,根据影响因素的权重分解目标值。对某机场安全目标进行的分解细化表明,应用此方法能很好地对机场安全目标进行分解。

    2012年06期 v.12;No.72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908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耗散结构理论的地铁隧道塌方演化过程分析

    游鹏飞;牟瑞芳;

    为了准确描述地铁隧道塌方的演化过程,首先分析了地铁隧道塌方演化的一般规律,从理论分析角度探寻能描述塌方演化过程的方法,针对传统的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的缺陷,对其进行改进,表现在:1)熵是一个状态函数,不能直接输入或输出,只能依附于一定的能量之上,即以塌方"负熵变能"取代"负熵"描述塌方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2)负熵变能包括直接负熵变能和间接负熵变能,传统理论没有考虑间接负熵变能,引入广义负熵的概念,并以此推导塌方能量损伤演化方程。把改进的耗散结构理论引入到地铁隧道施工塌方孕险机理研究中,建立了塌方负熵变能(有序化能量)和广义负熵变能(广义有序化能量)损伤演化方程,并运用负熵变能对塌方耗散结构进行了分析。

    2012年06期 v.12;No.72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货运网络风险决策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及算法

    李方媛;胡大伟;

    以往的货运网络均衡研究注重参与者之间的利润均衡,缺少对运输安全风险因子规律的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考虑运输安全风险成本,对托运人、承运人和运输管理者3个参与者的运营收益进行分析,提出了道路货运网络均衡的变分不等式模型,通过变步长投影算法完成优化模型的求解和验证。最后,通过使用模拟数据集揭示道路货运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找到运输网络利润与安全风险的均衡点。

    2012年06期 v.12;No.72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排烟风量变化对隧道集中排烟效率的影响

    刘琪;姜学鹏;蔡崇庆;袁月明;

    隧道集中排烟系统的排烟风量是影响火灾烟气抽排效果的关键参数。量化评价烟气抽排效果有利于排烟风机的优化选型。基于FDS的火灾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得到隧道火灾烟气的质量生产速率,提出了排烟效率和排烟效能两个表征集中排烟系统烟控能力的计算公式。用基于大涡模拟的FDS软件对隧道火灾烟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研究表明,随着排烟风量的增大,机械排烟效率增大,机械排烟效能反而降低。风机排烟风量增大使多个排烟阀处发生吸穿现象,但风流短路并未降低整个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合理的风机排烟风量设计区间,确定三阳路道路隧道集中排烟系统的最佳排烟风量为170m3/s,对应的排烟效率为96.3%。

    2012年06期 v.12;No.72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火灾外部性研究及其对策分析

    高仲亮;周汝良;李智;龙腾腾;崔飞;仝艳民;

    火灾外部性是指火灾不仅对火灾直接承受者产生伤害,还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不认清火灾的外部性就难以作出正确的消防决策。对理想、实际和引入保险3种状态下火灾外部性的火灾边际成本、边际私人成本和社会福利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企业不合理地减少消防投入降低了边际私人成本,但增加了火灾边际成本和火灾边际外部成本,导致社会福利减少,这便产生火灾外部不经济。火灾保险能有效减少火灾边际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实现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以达到减少火灾外部不经济。火灾保险在消除火灾外部不经济方面具有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建议尽快研究火灾保险实施细则并立法强制实施火灾保险。

    2012年06期 v.12;No.72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初始温度对城镇燃气爆炸强度的影响研究

    吴志远;胡双启;谭迎新;王晨光;

    为了探讨城镇燃气爆炸强度与反应初始温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工程热力学研究定组分混合气体的基本方法以及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将城镇燃气简化为含碳、氢、氧、氮的单一气体,简化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终态温度的求解办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经典的气体爆炸强度公式计算不同反应初始温度下城镇燃气(体积分数10%)-空气混合气体理论上的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结果表明,城镇燃气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初始温度的提高而线性减小,近似成反比例关系。为了验证理论计算所得结论的正确性,采用经典爆炸特性参数测试系统实测了该混合气体对应初始温度下的爆炸强度。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所得结论基本吻合,且最大爆炸压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为13.95%,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最大误差为14.52%,满足工程应用(最大误差不超过20%)的需要。该理论计算方法可以近似估算不同初始温度下城镇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强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城镇燃气的爆炸强度随反应初始温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少,二者近似成反比例关系。

    2012年06期 v.12;No.72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GIS支持下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测模型

    张有狮;王志军;张瑞林;

    为弥补单一模型缺陷,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测。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选取模糊数学、灰色理论、物元分析模型、神经网络及支持向量机5种成熟的非线性方法作为综合预测的数学模型,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预测指标,建立了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测模型。分析了GIS支持下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测系统的集成方法及关键技术,开发了快速综合预测系统并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预测突出危险性。相比于单一模型,该方法综合了多种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信性。

    2012年06期 v.12;No.72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寺河矿正断层附近瓦斯涌出量变化规律研究

    倪小明;贾炳;朱明阳;

    查明不同倾角正断层附近瓦斯涌出量变化规律对及时进行风量调整,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以寺河矿煤田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在系统分析断层附近煤层顶、底板岩性、力学性质、原始状态下应力分布状况等的基础上,借助Ansys软件分别构建了倾角13°和65°正断层的地质模型;根据该区应力测试结果,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两种倾角下断层附近应力场分布规律;采集煤样,模拟现场围压,进行了不同应力下煤岩渗透性试验,得出应力-应变-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应力模拟结果,结合渗透率测试试验,得出研究区正断层附近渗透率分布规律;根据瓦斯含量、渗透率和瓦斯涌出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断层附近瓦斯涌出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渗透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断层附近到远处,渗透率表现为"减小—过渡—增大—正常"的变化规律,瓦斯涌出量表现为"增大—减小—正常"的变化规律。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显示,该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012年06期 v.12;No.72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特性数值研究

    刘荣华;王鹏飞;宋佳;骆伟;

    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是应用于机掘工作面中的一种新型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通风方式下机掘工作面风流流场和有害物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屏蔽通风能在机掘工作面前方形成一旋转风幕,将掘进产生的粉尘阻隔在旋转风幕和掘进端头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并在吸口吸气流的作用下将其排出;在旋风流场和抽风筒吸气流的共同作用下,集尘-除尘装置风口前方巷道中心吸风口部位压力较周围压力低,从而使气流向抽风筒汇集,大大提高了吸风口的抽吸效果;旋转射流作用下的吸气流动轴线速度衰减较普通抽吸缓慢,提高了控制粉尘的能力,有利于远距离粉尘的捕集;旋转射流在巷道横断面上形成稳定旋风,使得工作面的粉尘和瓦斯被卷吸到巷道中心,并在巷道中心横向风共同作用下将粉尘和瓦斯带到吸风口附近,有利于吸气风筒对粉尘和瓦斯的捕集。

    2012年06期 v.12;No.72 19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综放采空区遗煤厚度的分布规律及模拟研究

    张春;题正义;李宗翔;王树丰;

    鉴于采空区遗煤厚度对其自燃规律影响的重要性,对综放采空区遗煤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松散介质理论、放煤椭球体理论及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综放采空区遗煤的空间分布形态、采空区顶板压力及空隙率分布进行分析,得到采空区遗煤厚度的计算公式及三维分布示意图,采空区顶板压力与遗煤空隙率、遗煤厚度的函数关系及在算例条件下三者的三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遗煤的空间形态受工作面的放煤步距、放煤口间距及顶煤破裂角、采空区顶板压力、遗煤空隙率等因素的影响,采空区遗煤厚度分布的确定应是非连续、非均匀的。

    2012年06期 v.12;No.72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Visual Studio的矿井通风井巷网络断面优化研究

    刘杰;杨鹏;谢贤平;于跟波;

    根据通风系统优化思想与节能理论,对通风井巷网络断面优化进行研究,选择合理的通风井巷费用拟合方程和摩擦阻力系数拟合方程,并依据分阶段动态优化思想建立完整的通风井巷综合费用模型。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编制模型的解算程序,通过搜索解决复杂的迭代计算过程并得出使总费用最低的通风井巷网络最优断面,用数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通风井巷的利用价值。

    2012年06期 v.12;No.72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安全评价

  • 锂电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杜珺;梁晓瑜;

    为提高锂电池航空安全运输水平,根据锂电池航空运输的事故资料、运输方式和运输规定的相关要求,识别锂电池在航空运输安全中的风险因素,并结合"人-机-环-管"理论,建立锂电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到权重确定中的客观性和差异性等问题,结合部分统计结果并使用权值因子判断法得出了各指标风险性大小,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2012年06期 v.12;No.72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6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有毒气体在不同泄漏模式下的事故后果分析

    朱红亚;王青松;李一帆;孙金华;

    为研究氯化氢气体在不同泄漏模式下泄漏扩散的影响范围,基于DEGADIS重气模型,使用ALOHA软件对罐体泄漏和管道泄漏进行了模拟研究。对于罐体泄漏的小孔连续泄漏、大孔有限时间泄漏、瞬时泄漏3种模式,在相同泄漏量和同等气象条件下,氯化氢体积分数随距泄漏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瞬时泄漏的影响范围最大,且扩散速度最快。对于管道泄漏的无限源和有限源泄漏模式,前者的影响范围高于后者,但与泄漏量不成正比例增加。通过比较可知,罐体的瞬时泄漏和管道的无限源泄漏模式具有较大的危害区域。

    2012年06期 v.12;No.72 216-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eb的测井井控HAZOP分析技术

    章博;孙艺博;李山生;项国庆;王云飞;

    针对HAZOP分析耗时长,工作量大,分析费用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基于Web的测井井控HAZOP分析技术,即通过与测井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对现场作业条件的研究划分单元节点,找到偏差与影响,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发挥Web的技术优势对分析结果进行汇总,经专家审核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测井井控HAZOP分析知识库。该知识库具有开放性特点,汇集大量测井井控HAZOP信息,分析人员可借助该知识库信息有效开展后继HAZOP分析工作。以测井井口设备为例介绍了基于Web的HAZOP分析和审核入库的过程。研究表明,基于Web的测井井控HAZOP分析技术可减轻分析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助于分享知识库,指导后续分析工作。

    2012年06期 v.12;No.72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地铁双连拱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与控制实例研究

    刘波;张洪杰;刘念;王妙然;

    以北京某地铁工程为背景,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双连拱区间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中。在风险评价过程中,结合双连拱隧道施工特点,识别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影响双连拱区间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权重排序,运用Expert Choice软件对施工过程风险因素进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连拱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安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最大。根据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了施工风险控制研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减小风险发生概率和最大程度降低损失的目的。

    2012年06期 v.12;No.72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安全物元可拓评价研究

    牛晓旭;陈沅江;

    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安全状态具有随机、模糊和不确定的特点。全面考察影响道路路侧安全性的各种因素,从道路线形、路侧危险物、路侧防护技术和路侧景观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计算。由此,综合专家打分法和信息熵赋权法,并与物元可拓理论相结合,建立了适应于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安全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同时给出了与其相应的规范化算法及流程。最后通过对湖南西部某运营期山区公路的路侧安全评价表明,该方法客观有效。

    2012年06期 v.12;No.72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故障贝叶斯网的边坡垮塌事故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谢洪涛;

    针对故障树分析方法在风险评估中的局限性,研究了故障贝叶斯网络在边坡垮塌事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在边坡垮塌事故故障树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垮塌风险评估的故障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和专家经验,获得了各节点事件间的条件概率分布。结合工程案例,运用故障贝叶斯网络模型对边坡垮塌事故发生概率进行预测,并对导致边坡垮塌事故发生潜在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基于故障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分析方法简单易用,且可以得到更丰富的信息。

    2012年06期 v.12;No.72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咸水层储能回灌溶液温度变化对含水介质空间结构的影响

    马玖辰;赵军;安青松;

    通过对砂柱试验系统进行回灌溶液温度突、渐变试验,结合双电层理论揭示咸水层储能过程中含水介质空间结构以及渗透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回灌溶液温度的改变,引起含水介质中黏粒物质间扩散双电层排斥力的变化,从而造成黏粒物质出现释放、迁移与聚沉现象。这也是导致含水介质渗透系数变化的主要机制。在回灌80℃原水溶液突、渐变试验中,含水介质相对渗透系数分别下降至初始值的78%、82%,流出溶液黏粒质量浓度最高达1.8g/L、0.5 g/L,表明渗透性能不仅与回灌溶液温度有关,也受到温度变化梯度的影响。

    2012年06期 v.12;No.72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国内研究进展

    蒙吉军;杨倩;

    孕源断链减灾是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灾害发生,遏制灾害发展或蔓延的一种防灾减灾思路。基于目前我国对灾害链孕源断链减灾相关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内涵,梳理了孕源断链减灾的理论发展,综述了其实践应用,总结出孕源断链减灾的3种情形,即从灾变源头避免灾害启动,提前诱导载体转移以及特定灾害发生后防止灾害链蔓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灾害链的孕源断链减灾框架,并分析其在灾害防范中的优势与局限。针对孕源断链减灾的局限性,构建孕源断链减灾信息数据库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信息支撑。最后,指出孕源断链减灾将向功能更为普适,内容更为全面,结构更为明晰等方向发展。

    2012年06期 v.12;No.72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95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警技术开发及应用

    黄昕;李蒙蒙;张振州;宋宇;蔡旭辉;张宏升;康凌;

    近年来,随着核电和化工产业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为在该类事故发生后快速确定其危险程度和范围,研发了一套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警系统。该系统由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WRF、风场诊断模式CALMET、高斯烟团扩散模式CALPUFF3部分组成。为验证该系统的准确性,用它模拟了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精确模拟危险性气体的影响范围和时间。该系统对突发性、间歇性事故源排放模拟准确,可以快速预测事故发生后的浓度场变化,并且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化等优越性。

    2012年06期 v.12;No.72 25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双功能螯合剂研究——富勒烯基邻苯二酚类螯合物的分子设计

    赵云;彭汝芳;金波;楚士晋;宋宏涛;

    近年来核事故的频发引起人们对核辐射与防护的关注,治疗锕系核素中毒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络合剂将之排除,邻苯二酚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高度的选择性络合能力以及显著的生理活性,成为促排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对目前邻苯二酚类锕系核素螯合促排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基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表现出的优良抗氧化性和吸收自由基能力以及邻苯二酚特殊的螯合能力,提出富勒烯基邻苯二酚类新型双功能锕系核素螯合药物。根据富勒烯的化学修饰改性原理和邻苯二酚的分子结构特点,初步设计了富勒烯基邻苯二酚新型螯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对所设计分子结构的合理性及合成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2012年06期 v.12;No.72 258-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12年9—10月国内环境事件

    安莹;李生才;

    简要统计了2012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94起,包括污染事件16起,地震49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7起,其他自然灾害22起。

    2012年06期 v.12;No.72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2年9—10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李生才;笑蕾;

    统计了2012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74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74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64.94%,矿业事故占12.64%,火灾占4.02%,爆炸事故占2.87%,毒物泄漏与中毒占1.15%,其他事故占14.37%。174起事故共死亡755人,伤566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0.26%,矿业事故16.82%,火灾4.64%,爆炸事故1.99%,毒物泄漏与中毒0.93%,其他事故15.36%;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79.15%,爆炸事故3.71%,矿业事故3.00%,毒物泄漏与中毒1.41%,火灾6.01%,其他事故6.71%。2012年9-10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广东(21起)、云南(15起)、广西(14起)、湖南(11起)、重庆(10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82人)、甘肃(61人)、云南(59人)、湖南(51人)、广西(47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直辖市分别为甘肃(81人)、广东(78人)、湖南(62人)、天津(57人)、陕西(45人)。

    2012年06期 v.12;No.72 269-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