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

  • 苯并[a]芘诱导阿部鲻虾虎鱼细胞色素P4501A1表达的研究

    刘春;李凯彬;王庆;王芳;常藕琴;梁慧丽;吴淑勤;

    为了解苯并[a]芘(BaP)对鱼类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影响,以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为试验材料,研究BaP诱导前后鱼体各组织CYP1A1表达情况和质量浓度为0.005 mg/L、0.025 mg/L、0.1 mg/L、0.5 mg/L、2mg/L BaP暴露后肝脏CYP1A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A1基因在正常鱼体的鳃、肌肉、肝脏、脾脏、心脏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BaP诱导后,在鳃、肝脏、心脏中表达量分别升高到诱导前的1.3倍、21.6倍和1.3倍;肝脏CYP1A1基因表达量在5 h、12 h、24h分别为诱导前的1.8倍、4.9倍和21.6倍;不同质量浓度BaP暴露24 h后,肝脏CYP1A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0.1 mg/L暴露组表达量均最高。研究表明,BaP对CYP1A1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阿部鲻虾虎鱼CYP1A1变化适于作为BaP暴露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显示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鱼类的生活状态。

    2013年03期 v.13;No.7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s对超富集植物藜萌发代谢生物学的影响

    张宇;

    以超富集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Linn)为材料,研究了藜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在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铯(CsCl)处理后的效应。结果表明:CsCl处理质量浓度对藜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表明藜种子在萌发期间对CsCl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但对藜幼苗根、芽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双重作用。CsCl质量浓度为50~100mg/L时,与对照(CK)比较,根长增加了2.52%~5.84%,芽长增加了2.76%~3.21%,活力指数增加了4.35%~7.01%;CsCl质量浓度为200~800mg/L时,与CK比较,对根长的抑制率为15.60%~62.90%,对芽长的抑制率为12.59%~59.38%,对活力指数的抑制率为17.00%~55.20%。随着CsCl处理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藜幼苗脯氨酸和蛋白质质量比提高,脱氢酶(DH)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明显下降。CsCl处理与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递降呈显著负相关。藜幼苗的脱氢酶活性降低表明其体内氧化还原活性减弱,CsCl对藜幼苗的正常代谢产生严重胁迫。在50~100 mg/L CsCl处理下POD活性略有降低,当质量浓度为200~800mg/L时POD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该质量浓度下POD系统的功能甚至其结构可能已受到破坏,最终在萌发代谢中影响藜的活力指数。

    2013年03期 v.13;No.7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d~(2+)、乙草胺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少根紫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湛灵芝;铁柏清;曾桂华;

    为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和农药复合污染对水生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机制,以少根紫萍叶片叶绿素质量比、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少根紫萍在镉、乙草胺污染胁迫4 d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并探讨了镉、乙草胺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少根紫萍叶片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单一镉污染时,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叶绿素质量比显著降低。叶绿素质量比对镉污染响应敏感,有潜力作为水体镉毒性效应的监测指标。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片SOD、POD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乙草胺单一处理对少根紫萍各项指标的影响与镉相似,但均小于镉对少根紫萍的影响。镉-乙草胺复合污染时,叶绿素质量比变化趋势与单一处理相同,并低于相应的单一镉、乙草胺处理;但同一镉质量浓度下不同乙草胺质量浓度处理组间叶绿素质量比差异不显著,Cd2+对叶绿素的破坏占主导。镉-乙草胺复合污染处理时,SOD、POD活性仍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但与镉单一处理时比较有降低现象;MDA含量仍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高于单一处理。镉-乙草胺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高于单一污染的毒性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

    2013年03期 v.13;No.7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混合菌降解含聚污水的最佳条件试验研究

    刘江红;徐瑞丹;潘洋;陈逸桐;芦艳;

    水解性聚丙烯酰胺(HPAM)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法降解HPAM不会产生危害周围神经系统的丙烯酰胺单体。利用实验室保藏的菌种降解含聚污水,以原油作为碳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氮源、磷源、活化次数、接种量、温度、矿化度、pH值、降解时间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PAM生物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以含聚污水中的HPAM为氮源,无需外加氮源,以K2HPO4为磷源,细菌活化2次,降解时间为3 d,pH=7,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35℃,矿化度为4 000 mg/L。在上述条件下,HPAM降解率为62.1%。极差分析表明,氮源、降解时间、pH值、活化次数、接种量和矿化度是影响降解率的重要因素。通过红外光谱分析HPAM的生物降解产物,HPAM分子中的酰胺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羧基。

    2013年03期 v.13;No.7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ASBBR-SBBR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榨菜腌制废水效能中试研究

    张永胜;周健;韩懿;杨志;陈浬;

    通过中试考察了ASBBR-SBBR(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高盐度(70 g/L,Cl-计)高有机浓度的榨菜腌制废水的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冬季(5~10℃)、春秋季(10~20℃)、夏季(20~30℃),ASBBR反应器负荷分别为1.5kgCOD/(m3.d)、3.0 kgCOD/(m3.d)及5.0 kgCOD/(m3.d),对应组合SBBR反应器负荷分别为3 kgCOD/(m3.d)、1.5 kgCOD/(m3.d)及1.0kgCOD/(m3.d)条件下运行,出水COD为390~470 mg/L,SS为275~334mg/L,均能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ASBBR和SBBR反应器冬季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79%和89.10%,COD分担率分别为59.7%和40.3%;夏季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26%和74.44%,COD分担率分别为92.6%和7.4%。

    2013年03期 v.13;No.75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苯酚降解纤维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刘爱华;王梅梅;袁庚;熊亚南;朱丽华;章广玲;李淑英;袁丽杰;

    采用液体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唐山污水处理厂附近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苯酚降解菌11-256,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及苯酚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可以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能够耐受最高质量浓度为2000mg/L的苯酚。该菌株为革兰阳性菌,呈短杆状、长杆状或球形,在ISP2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菌落,菌落颜色由乳白到黄白色,在马铃薯浸汁和察氏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可溶性浅黄色色素。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pH值范围为5.0~10.0,不能利用乳糖和甘油,能利用色氨酸为氮源,硝酸盐还原阳性,明胶液化阴性,H2S产生阴性。结合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鉴定菌株11-256为纤维化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在温度为28~32℃,pH值为6.5~8.5时,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500~1 500 mg/L的苯酚均能有效降解。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

    2013年03期 v.13;No.7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一体化循环式生化反应器处理皮革废水试验研究

    钟华文;林培喜;谢文玉;邱海燕;李德豪;

    针对皮革废水含凯氏氮易使出水氨氮超标的水质特点,采用新型一体化循环式生化反应器对该废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试验。根据生物脱氮原理,对一体化循环式生化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研究了水中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pH值和水温对该反应器生物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pH值和水温对一体化循环式生化反应器的生物脱氮有显著影响。在好氧区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5~3.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30h、pH值为7.0~8.0、水温为30~35℃的条件下,反应器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COD、凯氏氮、总氮、悬浮物、总铬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84 mg/L、6.7 mg/L、12mg/L、26mg/L、0.3 mg/L和25倍,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69.5%、53.8%、68.3%、57.1%和58.3%。

    2013年03期 v.13;No.7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QDS增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降解刚果红染料和产电特性研究

    刘铁梅;王宝娥;

    通过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系统中添加氧化还原介体AQDS,探讨了AQDS对MFC同步降解刚果红染料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相比,添加0.005 mmol/L AQDS后,MFC最大功率密度从53.1 mW/m2增大至67 mW/m2,增大了26%;脱色速率从3.3mg/(L.h)增大至16.3 mg/(L.h),增大了400%。AQDS浓度增大至0.05mmol/L时,MFC功率密度增大至100mW/m2,进一步增大了49%;脱色速率增大至21.5 mg/(L.h),进一步增大了32%。AQDS同时加速了电子由共基质(葡萄糖)到阳极和刚果红染料分子的传递,在减小阳极极化的同时加速了刚果红染料的还原脱色。

    2013年03期 v.13;No.7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水溶液中咖啡因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徐丹瑶;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阮文权;

    采用臭氧氧化对咖啡因(CAF)进行降解,考察了操作参数对CAF降解过程的影响,利用UPLC-MS对臭氧氧化前后的CAF溶液进行扫描,通过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测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能有效降解CAF,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呈两阶段反应。随温度的升高,kobs1和kobs2分别在30℃和20℃达到最大值。CAF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pH值的降低、碳酸氢根和叔丁醇的存在均会降低CAF的降解效率。H2O2的投加对CAF的臭氧降解具有低促高抑的效果。CAF降解后产生7种可能的降解中间产物,降解过程可能主要通过CAF嘌呤环上臭氧分子直接加成反应、脱甲基反应、羰基化反应及水分子加成反应来实现,未发现.OH直接攻击CAF的C4=C5双键反应生成的转化产物。

    2013年03期 v.13;No.7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水溶液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UV/H_2O_2矿化试验

    魏健;宋永会;涂响;赵乐;郭昱廷;徐东耀;

    采用UV/H2O2催化氧化工艺进行水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的降解和矿化试验,考察了H2O2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UV功率和反应温度对NP-10矿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降解过程中间产物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UV/H2O2体系能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NP-10,在NP-10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UV功率为45W、H2O2投加量为10.0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3.0、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20min时NP-10的去除率可达98.0%以上,240min时TOC去除率可达98.3%;NP-10的矿化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矿化速率常数随光强和H2O2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较低的pH值和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助于NP-10的矿化;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NP-10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可以被完全矿化成CO2和H2O。

    2013年03期 v.13;No.75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无机纳米颗粒的加入对复合超滤膜成膜过程的影响

    孙鸿;宋华;刘江红;芦艳;

    为了提高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采用无机纳米氧化钛(TiO2)和氧化铝(Al2O3)颗粒对PVDF进行改性,制备(TiO2+Al2O3)/PVDF改性复合超滤膜。为考察无机纳米颗粒对复合超滤膜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铸膜液体系的分相点,绘制三元相图,以考察纳米颗粒的加入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中的热力学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铸膜液体系的透光度下降曲线,考察纳米颗粒对PVDF成膜过程中的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降低了铸膜液容纳非溶剂的能力,使其在较小的非溶剂浓度下即可固化成膜;纳米颗粒使铸膜液中溶剂与非溶剂双向扩散的传质阻力增加,缩短了铸膜液浸入凝胶浴瞬间至固化成膜的时间。

    2013年03期 v.13;No.7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混凝沉淀法处理锑离子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张燕;庞志华;雷育涛;王振兴;刘永;

    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对含锑(Sb)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H值、初始质量浓度、沉淀时间、石灰乳投加量及温度对PFS处理含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锑离子的去除有重要影响,碱性条件有利于锑离子的去除,当pH=9时,去除率达到96.81%。在PFS和石灰乳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去除率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沉淀时间对锑离子的去除有一定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增大,当沉淀时间为90min时,水中锑离子基本沉降完全。石灰由于质优价廉,常被用来调节废水pH值,但大量石灰加入水中会引起沉渣过多,使得二次处理困难,因此选择用NaOH和HCl调节废水pH值,并定量投加石灰的方法处理废水。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含锑废水,PFS和石灰乳投加量均为500.0 mg/L时去除率可达98.0%。温度对PFS处理含锑废水的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废水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温度的影响逐渐显著,温度升高导致去除率增大。PFS去除锑离子的过程符合二级线性动力学方程。

    2013年03期 v.13;No.7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33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粉煤灰和纤维陶粒重金属浸出特性研究

    彭位华;桂和荣;何文丽;张治国;

    以粉煤灰、作物秸秆、外加药剂为试验材料经多重工序制得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简称"纤维陶粒"),为考察其作为水处理滤料的安全性,以原灰作对比,测定了粉煤灰及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Hg、As、Cd、Cr、Cu、Zn、Pb、Ni)质量比,并通过浸出试验分析其浸出特性。结果表明,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均低于原灰,二者重金属质量比从大到小顺序均为Ni、Cr、Cu、Pb、Zn、As、Cd、Hg。除Zn外,原灰重金属浸出量随浸出时间总体呈增加趋势,浸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b、Ni、Cu、Zn、Cr、As、Cd、Hg;纤维陶粒重金属浸出量随浸出时间整体呈增大趋势,浸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b、Ni、Cd、Cu、Zn、Cr、As、Hg,与原灰相比增加量减少。纤维陶粒浸出液中各重金属浸出量均低于原灰,Hg、As、Cd、Cr、Cu、Zn、Pb、Ni平均浸出量分别占原灰的56.14%、55.92%、86.17%、64.17%、47.50%、99.51%、40.74%、58.93%。原灰重金属最大浸出率从大到小为Hg、Cd、Pb、As、Zn、Ni、Cu、Cr;纤维陶粒重金属最大浸出率从大到小为Hg、Cd、Pb、As、Ni、Zn、Cu、Cr,Hg和Cr分别为最易和最难浸出重金属。与原灰相比,纤维陶粒中8种重金属质量比、重金属浸出量和最大浸出率均有所降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金属向水溶液中的浸出,提高了其作为水处理滤料的安全性。

    2013年03期 v.13;No.7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及监测研究

    张继义;姬文强;于涛;马宁;

    以甘肃省近几年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熟料产量为数据来源,依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IPCC指南》中推荐的方法,计算二氧化碳近几年的排放量。采用灰色理论法,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建立了GM(1,1)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相对误差均在9.0%以下,级比偏差均小于0.1,达到模型精度要求。利用模型预测甘肃省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1 500万t。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的监测现状,将其监测方法归纳为原位仪器测量和采样分析两大类,同时设计了二氧化碳监测方案,提出水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监测方法和减排措施。

    2013年03期 v.13;No.7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UASB去除猪场废水有机物影响因素研究

    闫立龙;王晓辉;梁海晶;刘玉;任源;

    为有效解决畜禽养殖废水有机物的污染问题,采用UASB小试装置处理某猪场养殖废水,考察容积负荷、pH值、温度及回流比等因素对UASB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并对稳定运行期颗粒污泥的粒径和生物相进行观察。结果表明,UASB能有效去除猪场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其处理效果与容积负荷、pH值、温度、回流率等因素有关。在容积负荷、pH值、温度、回流率分别为3.68 kg COD/(m3.d)、7.0、35℃和40%的条件下,UASB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污泥粒径为1.0~2.0mm时,污泥质量占总量的69.56%)及污泥表面丰富的细菌群落为UASB高效的处理效能奠定了基础。

    2013年03期 v.13;No.7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1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熔锡炉加热法分离废弃电路板元器件过程的有害挥发物组成

    白建峰;冀豪栋;张承龙;关杰;王景伟;谢洪勇;

    废弃电路板(PCB)资源化价值大,脱除PCB元器件有利于资源化废弃PCB,其中熔锡炉加热脱焊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工作温度分别为250℃和290℃时,对熔锡炉加热法分离废弃PCB元器件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用Tenax吸附管采样,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挥发物中含多种苯系化合物,290℃时挥发物中检测出的苯、乙苯、对,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萘质量浓度分别是250℃时的3.4倍、3.3倍、3.2倍、2.7倍、3.5倍、1.5倍,且能测出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异丙苯和正丙苯;部分化合物质量浓度已超过我国相关环境标准规定的限值,其中苯乙烯最高质量浓度是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值的103倍。挥发物进入排气管后部分吸附于管道内壁上,成分包括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及萘,其中萘的质量比达1.79 mg/kg。因此,对废弃PCB进行热法处理时,需对产生的挥发物加强监控和处理。

    2013年03期 v.13;No.7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氨氮浓度对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效能的影响研究

    姚茜;杨志;周健;杨芷涵;

    针对高氨氮质量浓度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过程中氨氮质量浓度对厌氧生物处理活性影响阈值不明确的问题,采用平行试验考察了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对垃圾渗滤液厌氧预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30℃,负荷为1 kgCOD/(m3.d),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 600mg/L、1 800mg/L、2000mg/L、2200mg/L和2 500mg/L时,反应器COD平均去除率由85%分别下降为69%、52%、51%、40%和41%,即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为1 600 mg/L、1 800~2 000mg/L、>2 200mg/L时,分别对COD的去除产生轻度抑制、中度抑制和重度抑制。因此,未经氨氮毒性驯化的厌氧系统能承受的反应起始氨氮质量浓度为2 000mg/L以下。

    2013年03期 v.13;No.75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湖泊疏浚底泥固化用于填埋用土技术初探

    李育伟;杨艳萍;肖文胜;徐慧全;

    以固化体的强度、浸出液pH值及重金属固定率为指标,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毒性浸出试验,考察水泥、废石膏、粉煤灰作为固化剂处理毒性湖泊底泥的效果,利用SPSS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淤底泥经固化处理后,加入水泥、废石膏和粉煤灰后都能提高湖泊底泥的抗压强度和重金属固定率。D4和E3试样(龄期24 d)可以达到填埋的强度要求,E3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龄期越长,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重金属的固定率越高;固化体浸出液pH值为10~12,固化体中Cd、Pb、Zn的最大固定率分别为96.88%、74.59%、98.41%;在D组和E组处理下,底泥对Cd、Pb、Zn的固定率均能满足重金属浸出毒性要求。与固化前相比,底泥固化体环境风险大大降低,且满足填土材料与填埋处置要求。通过对比,优选的固化比(水泥∶粉煤灰∶废石膏)为10∶10∶8(D4)和5∶20∶8(E3)。

    2013年03期 v.13;No.75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onnan渗析的阴离子交换膜分离饮用水中Cr(Ⅵ)研究

    施周;李学瑞;陈世洋;邓林;

    基于Donnan渗析原理,研究阴离子交换膜分离饮用水中的Cr(Ⅵ),探讨受体液种类、受体液NaCl浓度、给体液初始pH值以及给体液进水流速对Cr(Ⅵ)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驱动离子条件下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l-、HCO3-、SO24-,而离子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l-、SO24-、HCO3-。驱动离子宜为水合半径较小的单价Cl-,受体液应为相对廉价常见的NaCl溶液。当受体液NaCl浓度由0增加至0.100mol/L时,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变化不大,而离子通量由0显著提高至7.34×10-5mg/(cm2.min);进一步增加受体液NaCl浓度至0.5 mol/L,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和离子通量的增加较小。当给体液初始pH值为1.0时,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和离子通量较小,并随给体液初始pH值的增大而增大。该Cr(Ⅵ)分离过程在饮用水常规pH值范围(6.5~8.5)内均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当给体液进水流速由1.0 mL/min增加至5.0mL/min时,给体池中Cr(Ⅵ)的分离去除率由89.3%降低至73.5%,离子通量由6.25×10-5mg/(cm2.min)增加至8.91×10-5mg/(cm2.min)。饮用水中背景组分对Cr(Ⅵ)分离的影响不大。

    2013年03期 v.13;No.7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表生风化试验研究

    邓呈逊;岳梅;王玲玲;吴凤华;

    为探讨矿山环境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硫化物矿物风化分解的作用机制,用从安徽铜陵新桥矿区酸性废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含硫固废堆的风化条件进行实验室模拟,在一定初始pH值、温度、固液比、矿样粒径、无菌及有菌条件下开展黄铁矿的生物氧化动力学试验,检测pH值、Eh值,及Fe3+、Fe2+、SO24-等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1.5、温度为30℃、矿样粒径为124~178μm、固液比为1∶100(g∶mL)的条件下,实验室风化模拟15 d后,有菌氧化体系黄铁矿氧化速率分别为空白基和空白矿氧化体系的5.8、6.5倍。低pH值能够加速黄铁矿的生物风化速率;微生物在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下,是加速黄铁矿氧化速率的重要因素;矿浆浓度对黄铁矿氧化速率的影响表现在风化中后期;在有菌、无菌反应体系中,粒径较小如124~178μm时Eh上升值和SO24-生成浓度都是最大的。

    2013年03期 v.13;No.75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污泥生态稳定化过程中的腐殖质变化特征

    崔玉波;孙红杰;杨少华;赵不凋;

    腐殖化是稳定化污泥作为肥料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污泥干化芦苇床技术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生态稳定化处理,经过2 a的污泥负荷和1 a的自然稳定,考察污泥稳定化过程中腐殖质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污泥腐殖化率和腐殖化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腐殖质质量分数历月变化不大,基本在1.13%~1.74%的范围内,但腐殖质所含胡敏酸由4月的8.4%升高到11月的42.1%,产生了较为稳定的腐殖质成分;总体上污泥的腐殖化率呈上升趋势,表明污泥腐殖质在污泥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增加,即污泥的矿化程度提高了;污泥腐殖化指数呈明显的历时升高特征,从4月的0.079升高到11月的0.74。研究表明,污泥的腐殖化程度和腐熟度随着污泥稳定化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

    2013年03期 v.13;No.7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分子识别技术在金属分离回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耀威;杨明珠;王芝元;

    分子识别技术(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是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领域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子识别技术能有效分离及纯化金属。该技术主要由填充于分离柱上的分子识别材料(商品名SuperLig)完成分离。当携带目标离子的母液通过分子识别柱时,目标离子被选择性吸附,然后经过洗脱过程回收,最终被富集到少量的洗脱液中而再生。该处理过程环保而经济。综述了分子识别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其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离、纯化和回收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分离和回收核废料液中如铯、锝、锶和镭等放射性元素及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2013年03期 v.13;No.75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枝解法退火遗传算法的树状管网优化设计

    许文斌;王圃;何英;王颖;

    以管网年费用折算值为目标函数,以管径为优化参数,建立了树状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模型。根据树状管网流量的单一性,结合工程实际将支干管分明的大型树状管网按层次进行分解,再逐层采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这一模型进行求解。这样可以避免因整个管网系统管段数过多、染色体过长而导致进化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或难以收敛等缺点。同时,在算法运用过程中,对退火遗传算法进行了适当改进,使其更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分别采用传统界限流量表法、管网系统整体优化法和基于枝解法退火遗传算法的树状管网优化法对某农村供水管网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三者年费用折算值分别为235.21万元、217.87万元和214.89万元,相对前二者,第3种方法分别节省了20.32万元和2.98万元。因此,在支干管分明的大型树状管网设计中,枝解法优化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优化效果。

    2013年03期 v.13;No.75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碳纳米管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过程及其机理研究

    王哲;于水利;

    近年来,水环境中抗生素造成的风险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抗生素的吸附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能够有效预测它们的环境行为。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及其氧化产物对磺胺甲恶唑(SMZ)的吸附过程,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在100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试验数据,碳纳米管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决定平衡吸附量的大小;离子强度对吸附没有明显影响;pH值和共存腐殖酸对磺胺甲恶唑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均有一定的影响。

    2013年03期 v.13;No.75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75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贵阳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张勇;陈卓;沈烨冰;刘玉波;赵君;李存雄;

    为了研究高原喀斯特地区大气中PAHs的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以及对人体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以贵阳为试点采集6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BSD中学(P1),CLB路(P2),DJ厂(P3),YS公园(P4),BY酒店(P5),QY医院(P6))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16种多环芳烃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PAHs总质量浓度及16种PAHs质量分数分布如下:P1质量浓度为31.49ng/m3,2环6%,3环26%,4环36%,5环21%;P2质量浓度为165.29ng/m3,2环0.1%,3环18%,4环53%,5环22%;P3质量浓度为46.55ng/m3,2环2%,3环34%,4环37%,5环17%;P4质量浓度为12.63ng/m3,2环12%,3环3%,4环61%,5环18%;P5质量浓度为14.10ng/m3,2环2%,3环56%,4环30%,5环9%;P6质量浓度为13.56ng/m3,2环7%,3环50%,4环32%,5环7%。其中P2点的质量浓度最高。利用不同环数PAHs相对丰度法对其可能来源进行分析,P1、P2、P3、P4采样点低环与高环PAHs的比值小于1,说明此区域多环芳烃主要源于燃烧源;P5、P6两点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区域多环芳烃主要源于石油类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1、P2、P3、P4、P5、P6的PAHs的致癌风险指数依次为1.23×10-6、6.09×10-6、1.69×10-6、2.45×10-7、2.16×10-7、1.84×10-7。其中BaP的风险指数最高,但数值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说明目前该地区大气中PAHs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2013年03期 v.13;No.75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研究

    李发文;彭海波;李曼曼;

    天津市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造成地面沉降、水质污染、水位下降等负面效应,因此开展天津市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区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天津市水文地质特征,筛选出地下水功能的主导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资源功能、地质环境功能和脆弱性功能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差系数法相结合的主客观方法,克服了单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信度存在一定偏差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评价结果与天津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状况相符合。

    2013年03期 v.13;No.75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污水污泥及其浸出液重金属污染的化学分析与评价

    李娟英;陈洁芸;沈燕萍;石恺柘;郑健;柯友章;何培民;

    对上海8个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水污泥进行污泥常规指标、重金属总量与形态分析,并采用HJ 557—2010水平振荡法、NEN7341:1994法、USTCLP法和EN 12457-3:2002法对上述污泥湿样进行重金属浸出试验。重金属总量与形态分析结果表明:Zn和Cu在所有污泥样品中的总量都比较高,之后依次是Pb、As、Cd和Hg;Cd的4种不稳定形态的质量分数占70%以上,迁移性最强;Zn的不稳定形态占20%~50%;Cu主要以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存在;Pb、Hg和As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最不易在环境中迁移。浸出试验结果表明:Zn的浸出量是6种重金属中最高的,其次是Cu和Pb,As、Hg和Cd的浸出量最低;在不同浸出方法中,NEN 7341:1994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最多,US EPA的TCLP法和欧盟EN 12457-3:2002法大致相当,TCLP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略多,而我国现行的水平振荡法对重金属的浸出量最少。在我国现行评价标准下,所有污泥样品均不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但由于其浸出液中较高的DOC质量比,根据欧盟标准,其均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

    2013年03期 v.13;No.75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平寨水库集水流域溶解态重金属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李本云;吴攀;张翅鹏;曾昭婵;谢欢欢;

    为探明平寨水库集水流域水体质量状况,对流域河流主要断面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使用Spearma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该流域水体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流域Cd、Cu、Zn、Pb、Cr、As质量浓度均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干流断面水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与周围汇入水体水质密切相关。Zn、Cd和Pb来源可能具有同源性,而As污染来源与其他重金属来源不同。流域个人年总风险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最大值分别为2.47×10-5a-1和2.04×10-5a-1,均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a-1)。丰水期总的健康风险略大于枯水期。研究区域内应重点关注Cr和As所引起的环境风险。

    2013年03期 v.13;No.75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硼砂制取工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钱洪伟;尹香菊;

    为了系统地评估硼砂(Na2B4O7.10H2O)两种制取工艺(即加压碱解法及碳碱法)全流程对环境的影响,利用工业生态学中改进的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结合硼砂企业生产实际,对加压碱解法及碳碱法两种硼砂制取工艺过程进行了量化评估及特性对比。通过因子-累积环境效应对比得出,两种工艺的材料、能耗点差异小,但它们的固废点、液废点、气废点差异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二者在流程上都比较紧凑,两种工艺的碱分解率、B2O3总收率和碱利用率都较高。阶段-累积环境效应对比表明,在开采及提取加工阶段,碳碱法的累积环境效应明显小于加压碱解法;在再生处置阶段,两种工艺的资源利用率都偏低,分别为11.5/20、9/20;在工业化探索放大阶段,由于引入清洁生产工艺,碳碱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过程综合指标评价表明,工艺、产品和工厂3种生命周期评价的分值大体呈上升趋势,均是碳碱法较高。依据过程综合指数模型,加压碱解法及碳碱法的过程综合指数分别为49.5%、53.3%。

    2013年03期 v.13;No.75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溢油事故对水产养殖损害评估方法的探讨

    沈新强;袁骐;

    针对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缺少系统评估方法的现状,结合溢油事故实例,探讨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评估指标、方法与程序,提出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评估指标体系由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和水产养殖损害评估子体系两部分构成。其中,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包括溢油品种特征、溢油时间特征、溢油空间特征、溢油动态特征、溢油区环境特征和溢油防范措施,水产养殖损害评估子体系包括养殖产量与经济损失、养殖设施污染损失、清污与防护措施、调查与评估。同时提出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评估程序在不同情形下各指标参数的选取方法。

    2013年03期 v.13;No.75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源分离尿液收集、利用的病原性健康风险计算评估

    仇付国;高红伟;卢文灏;

    为了明确源分离生态卫生系统收集、利用尿液过程中所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对尿液中病原体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尿液收集、利用环节所导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尿液中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粪便的交叉污染,细菌和隐孢子虫等不会造成大的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病毒,即使摄入剂量很低(1mL)的、没处理过的尿液,其中的病毒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高的风险(0.02~0.87 a-1,均值为0.08 a-1)。尿液浇灌施肥时造成的感染风险和尿液的储存时间有关,经过30 d的储存后,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尿液对人体的感染风险都很低,然而对于在5℃下储存6个月的尿液或20℃下储存1个月的尿液,轮状病毒的感染风险概率为10-1a-1的数量级。如果尿液喷洒前在20℃下储存6个月,平均风险会降低到10-5a-1数量级。对食用尿液浇灌的农产品进行的风险计算表明,浇灌两周后采摘食用蔬菜造成的健康风险为10-9a-1数量级,可以忽略不计。

    2013年03期 v.13;No.75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铅酸蓄电池厂对环境及人体铅负荷的影响

    潘丽波;张金良;刘玲;

    通过《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PubMed、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筛选1990—2011年发表的关于我国铅酸蓄电池企业对周边环境、职业人群及周围人群影响的文献44篇,涉及我国15个省的34个城市,分析了我国铅酸蓄电池厂生产环境和周围环境状况及对人体铅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环境中铅尘和铅烟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032~2.880 mg/m3和0.027~0.710 mg/m3,超标率分别为0~100.0%和25.0%~95.6%;职业工人的血铅和尿铅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8.0~869.4μg/L和0.28~1.24μmol/L,超过职业接触限制的比例分别为0~100.0%和4.8%~74.4%;铅酸蓄电池厂周围大气、地表水和土壤中的铅水平分别为0.000 4~1 420.0 mg/m3、0.003~29.925mg/L、0.05~2 980.00 mg/kg;铅酸蓄电池厂周边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为91.20~531.68μg/L,血铅超过100μg/L的比例为8.9%~97.1%。我国铅酸蓄电池厂车间生产环境中铅污染严重,职业工人体内铅负荷较高;厂区周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儿童体内血铅水平较高,儿童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2013年03期 v.13;No.75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平;甘国娟;廖柏寒;曾敏;李科林;

    为探讨用土壤酶表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可行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衡阳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区土壤中Cd、Zn、Pb质量比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蔗糖酶4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Cd、Zn、Pb质量比均高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最高值分别为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值的34.48、5.04、2.84倍,综合污染指数最大达26.16。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矿区土壤脱氢酶活性与重金属元素质量比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单一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呈显著相关(p<0.05)。聚类分析表明,以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标对各样本进行的空间分类结果和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依据的划分结果一致。可见,用简单的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标来表征矿区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是可行的。

    2013年03期 v.13;No.75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滴水湖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主成分分析

    江敏;阮慧慧;梅卫平;

    为了解上海滴水湖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以该湖及其引水河道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Cd、Pb、Zn、Cr、Hg、As 7种重金属质量比,研究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及PCA主成分分析法识别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引水河道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年平均质量比普遍高于滴水湖湖区。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总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1 343.44,具有很强的生态危害;各重金属离子生态风险由高至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其中Cd与Hg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分别为795.80和471.67,均呈极强生态危害,As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为44.07,表现出中等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因此,7种重金属元素中Cd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滴水湖湖区重金属污染来源可由前3个主成分来反映,第一主成分(Cd、Cr、Pb)贡献率F1为33.126%,主要与已受污染的潮滩底质有关;第二主成分(As、Cu)贡献率F2为18.178%,主要与沉积物自身组成有关;第三主成分(Hg)贡献率F3为14.824%,与其他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及地球化学行为可能有所不同。

    2013年03期 v.13;No.75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686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大港近岸海域生物体内重金属、石油烃含量及其安全风险评价

    李厦;刘宪斌;田胜艳;任丽君;王晨;郑吴柯;顾世民;

    于2010年11月对天津大港近岸海域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及石油烃的质量比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运用金属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各种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差异。各类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毛蚶、口虾蛄、扁玉螺、鹰爪虾、短蛸、鱼、日本鲟。综合国内现有的海洋生物污染标准,如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人体消费卫生标准、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及海洋贝类生物质量标准等,选用各类标准中污染因素的最低限值,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生物体重金属和石油烃污染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海产品主要受到Pb、Cd的污染,并且在各类海洋生物体中,毛蚶受这两种元素污染较严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3年03期 v.13;No.75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卷烟烟气中一氧化碳的简易测试方法

    王兆东;胡秀峰;霍晓晖;王玉林;李占臣;韦丽红;康晓鸥;崔立娟;

    为了降低烟气中CO吸附材料的筛选成本,组装了一套烟气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直接采集点燃卷烟的烟气,也能采集经过吸附材料后的烟气。对所采集烟气的CO体积分数进行检测,考察吸附材料或添加剂吸附CO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适宜的采样时间为烟支燃烧后3~5 min,所需吸附材料仅约1 g,所需测试时间为50min,具有组装容易、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因为采集烟气的针孔有泄露,再加上手工操作导致不确定性,该方法仅适用于定性筛选吸附材料或添加剂。

    2013年03期 v.13;No.75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洋淀总氮的时空分布及污染特征分析

    梁淑轩;李璠;郝玉芬;闫信;李洪波;王靖飞;

    于2009—2010年春、夏、秋、冬季分别对白洋淀典型点位上覆水、间隙水及底泥中的总氮(TN)进行了监测,对总氮质量浓度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上覆水总氮质量浓度为1.08~1.54mg/L,与其他季节相比质量浓度最低,即秋季各采样点总氮污染程度最轻;各采样点间隙水中的总氮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表明底泥中的氮有向水体中扩散的趋势,内源污染不容忽视;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总氮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小于0.2,不存在相关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数据处理平台,生成各采样点的总氮质量浓度专题图。根据各采样点总氮在间隙水和底泥中的分配系数,结合专题图,将污染源分为3类———鱼鸭养殖区、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植物生长区,对3类污染源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

    2013年03期 v.13;No.75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被动DOAS/CT在大气污染气体监测中的应用

    韦民红;童敏明;魏明生;李素文;

    为了对大气污染气体的空间分布进行实时监测,有效防治大气环境污染,设计了被动差分吸收光谱层析系统,通过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获取大气污染气体的积分体积分数,再采用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得到其空间分布信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加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实践与理论相符,满足预期指标,且投影误差基本不影响重构图像的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大气污染气体的二维空间分布监测。

    2013年03期 v.13;No.75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分析

    李明俊;耿军军;叶皓;罗旭彪;

    综述了3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并就重金属污染的监测、评价以及修复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未来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向:实时便捷的高科技污染监测技术研究,重金属污染积累的时间趋势及历史过程研究,重金属污染阻断与修复的工程技术研究。

    2013年03期 v.13;No.75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7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5种外来菊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何兵;李睿玉;张红;马丹炜;

    以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为指标,比较了加拿大飞篷(Erigeron canadensi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5种菊科外来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菊科外来植物的根际细菌、真菌总量较对照增高,其中加拿大飞篷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该种入侵植物根际土壤中真菌被根系分泌物刺激增长明显;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明显。加拿大飞篷、辣子草、三叶鬼针草、野茼蒿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同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对综合指数的隶属函数和土壤肥力影响指数的分析可知,5种外来菊科植物在黄壤类荒地中生长,其中三叶鬼针草、加拿大飞篷、辣子草可明显影响土壤养分提供能力,更好地适应土壤条件。

    2013年03期 v.13;No.75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大伙房水库上游某尾矿库溃坝应急处理工程措施研究

    唐玉兰;曹小玉;殷婷婷;傅金祥;刘军;

    为降低尾矿库溃坝事故对下游人员、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采用计算模型模拟方法,对大伙房水库上游某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模拟,研究了发生溃坝事故时的溃口宽度、溃坝砂流流量、溃坝历时、下游人员撤离的安全高程等重要参数以及进入大伙房水库上游河流的尾矿浆的流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下游人员撤离的范围、时间和安全高程,提出针对该尾矿库的应急处理工程措施,如砂流进入河流前的拦截措施,进入河流后拦截-吸附处理或截留-单独处理等措施。

    2013年03期 v.13;No.75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罩间存在障碍物的吹吸罩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胡鸿;易灿南;廖可兵;

    为了使吹吸罩达到对污染物的最佳控制,以某企业电镀生产线上行车行进过程中由于镀件表面黏附高浓度槽液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为实物模型,建立吹吸罩口间存在障碍物的三维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计算动力学软件对不同吹风口风速和吸风口风速下的排风罩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经比较确定最佳联合速度,并将模拟结果与经典吹吸速度分布图及试验条件下所测得的污染气体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数学模型是合理的,所确定的最佳效果时的相关参数与经典理论基本一致,可用于工程实际。

    2013年03期 v.13;No.75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气瓶充气过程温升规律研究

    孙引朝;石成英;孙耀辉;

    为得到某型航天发射器高压气瓶长时间充气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了气瓶在绝热条件下的充气过程,利用热力学基本理论计算了充气过程的理论最高温升;综合应用气体动力学理论和变质量系统热力学知识提出了一种计算实际充气过程温升的新方法,即将充气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并以压力试验数据为基础,依次计算各个阶段的相关参数,以此方法对气瓶充气过程的温升进行了计算并对其温升规律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在充气过程的初始阶段,传热效应较弱,气瓶温度急剧上升,之后传热效应逐渐增强,气瓶温升逐渐平稳并最终有所下降。为此以传热学知识为基础建立了气瓶充气过程的热力学模型,采用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热力学模型使研究更接近于实际工况。以此模型对充气过程中气瓶内的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压力数值计算值与试验值、温度数值计算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开始充气约10min时气瓶温度达到最大值(略低于80℃),且该热力学模型能够基本反映气瓶在充气过程中气瓶内气体的热力学过程。

    2013年03期 v.13;No.75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4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超高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研究及内力实测分析

    胡长明;汪杰;刘凯;刘凤云;董翔;

    在直角扣件节点刚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对抗扭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特征值屈曲分析及非线性屈曲分析两种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节点连接方式、初始缺陷及搭设高度对超高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对搭设高度为20.4m的超高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内力静态实测,将结果同8.7m高架体内力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节点处初始扭转刚度的建议值为35kN.m/rad;节点半刚性、架体初始缺陷、架体搭设高度对超高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影响较大;超高模板支撑体系内部立杆的偏压将导致杆件应力呈波纹状变化。

    2013年03期 v.13;No.75 195-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岩石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的非均匀应力场中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分析

    张小波;赵光明;孟祥瑞;

    为评价巷道围岩的安全稳定性和进行支护定量设计,分析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的塑性区形态。考虑中间主应力、岩石性质和岩体结构特点对岩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应用岩石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和弹塑性力学方法,推导出非均匀应力场中的圆形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边界线方程,研究了侧压系数、Hoek-Brown参数和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压系数对塑性区分布有很大影响,侧压系数不同,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塑性区分布形态不同。岩体质量越好,Hoek-Brown参数越大,塑性区范围越小,反之,塑性区范围越大。考虑中间主应力能够发挥岩体的强度潜能,计算出的塑性区也随之变小。

    2013年03期 v.13;No.75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771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化工园区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陈国华;贾梅生;黄庭枫;

    为提高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从本质安全策略、风险控制策略、制度与文化策略3个层次构建了化工园区安全保障体系,详细阐述了体系中每个层次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技术。其中,本质安全策略包括安全生产布局优化、产业链优选和安全容量控制3项关键技术,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重大工业事故隐患辨识与控制、多米诺效应事故风险分析与控制、安全生产预警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4项关键技术,制度与文化策略包括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与安全文化建设2方面内容。体系综合了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管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3年03期 v.13;No.75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空分设备爆炸的突变理论分析

    梁辰;唐敏康;

    空分设备爆炸事故的发生常以一种连续的形式突然跳跃变化到不连续的形式,这种突变用传统的微积分方法难以描述。采用基于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对空分设备爆炸事故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用数据拟合建立了空分设备的突变理论数学表达式。用所建立的空间几何模型对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任何一个不安全因素都会造成空分设备的重特大爆炸事故,空分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越多,其状态越不稳定,越易发生特重大事故。

    2013年03期 v.13;No.75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巨厚煤层高位钻孔抽采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瓦斯试验研究

    刘健;刘泽功;高魁;

    寻找巨厚煤层上覆岩层裂隙带位置,合理布置高位钻孔的终孔位置,是提高巨厚煤层瓦斯抽采效率的关键。采用相似模拟,对水帘洞煤矿3801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上覆岩层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将上覆岩层裂隙演化分为6个区———顶板运动不明显区、微弱区、明显区、剧烈区、缓和区和稳定区;得出上覆岩层冒落带上限高度为45~55 m,裂隙带上限高度为93.0~100.7m。上覆岩层中出现垂直应力集中区和卸压区,覆岩离层主要出现在应力卸压区,在应力集中区或煤柱外侧不可能出现离层。根据试验结论,在水帘洞煤矿3801工作面布置了高位钻孔,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位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在距煤层顶板50m左右的范围内,其钻孔抽采平均瓦斯体积分数达到42%,6个钻孔平均抽放纯量为5.9m3/min。

    2013年03期 v.13;No.75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A类泡沫对液体火灾的防护效果及泡沫稳定机理研究

    包志明;陈涛;傅学成;张宪忠;王荣基;

    A类泡沫是针对固体火灾的新型灭火技术产品,其采用正压式泡沫产生方式时的灭液体火性能有待准确评估。采用标准油盘火试验模型定量评价其用于非水溶性液体危险品的灭火防护效果,同时对压缩空气A类泡沫的泡沫性能及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泡沫稳定机制。结果表明,正压式泡沫产生方式是提高A类泡沫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而泡沫稳定性是影响其灭火防护效果的重要因素,混合比、发泡倍数与泡沫析液稳定性呈正比关系,而温度与泡沫析液稳定性呈反比关系,液膜的自我修复及气泡间的气体扩散是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微观机制。

    2013年03期 v.13;No.75 22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无露头特长隧洞群无轨运输施工通风技术研究

    张恒;陈寿根;杨家松;

    基于锦屏II级水电站"大断面、长洞室、内燃作业、无轨运输、污染量大"等工程特点,针对该特长隧洞施工期通风难度大的问题,将运营通风射流技术引入施工通风中,通过理论研究结合现场通风测试,探讨了射流通风的需风量、风机台数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的取值原则。结果表明,能构成进出风通道的任何洞室群均可实施巷道式射流通风,其通风设备配置近似按通风阻力与射流升压计算。当实现通风距离5 730m(计入轴流距离)时,现场布置射流风机共43台,理论计算射流风机共41台,计算射流风机数量与现场布置十分接近,并且实际施工空气质量满足规范和人员健康的要求,主洞内平均风速大于0.2 m/s,施工支洞及排水洞内平均风速2~4 m/s。开挖爆破后5min内掌子面50m范围内即清晰可见,出碴时引水洞内能见度大于150m。

    2013年03期 v.13;No.75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安全评价

  •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矿井水害威胁程度研究

    赵宝峰;

    为了更客观合理地评价矿井所受水害威胁程度,针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与矿井水害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采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结合宁东矿区某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开展的防治水技术措施、基础资料和管理制度,选取影响矿井水害威胁程度的24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通过三角形隶属函数建立模糊评判矩阵,借助Matlab软件对矿井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划分出矿井所受水害威胁程度的等级,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水措施。结果表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对矿井所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评价,评判结果符合矿井实际情况。

    2013年03期 v.13;No.75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23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山岭隧道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预测与分析

    胡长明;贡少瑞;梅源;张文萃;赵楠;

    为建立特殊地质情况下的隧道施工穿越冲沟段塌方风险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200例隧道塌方的原因,以京新高速旗下营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该隧道的工程地质特点,选取岩体结构类型、围岩条件、不良地质状况、开挖跨度、隧道埋深、结构偏压和管理水平7个风险影响因素,分别采用三角模糊判断矩阵法和统计分析得到各因素的主、客观因素权重,基于综合赋权法得到各因素的综合权重,据此建立隧道塌方风险模糊评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依托工程进行塌方风险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2013年03期 v.13;No.75 235-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贝叶斯概率的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分析

    张青松;杨一楠;郑薇;

    将贝叶斯理论引入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分析中,建立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贝叶斯模型并给出建模的基本步骤,推理得出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场景,提出基于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原则,根据后验概率性质制定最有效的控制方案。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对所有多米诺事故场景后验概率的计算,得出具有最大后验概率(3.72×10-5)的事故链,进而将此条事故链中贡献率最大(6.17×10-3)的节点确定为该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最佳控制点,并结合该事故链的能量传递顺序提出控制措施。

    2013年03期 v.13;No.75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737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FAHP-复合模糊物元的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辨析

    贾楠;罗周全;谢承煜;张朝波;

    为提高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辨析的客观准确性,针对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评价体系的多元、复杂及模糊特性,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运用于采空区危险性辨析,引入3标度法、模糊一致矩阵及和行归一法确定各辨析指标的综合权重,不但增加了采空区危险性辨析的客观可靠性,而且避免了一致性检验。在复合模糊物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辨析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改进FAHP-复合模糊物元的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辨析模型,确立了基于该方法的采空区危险性等级量化标准。将该法运用于某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辨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采空区危险性辨析和分级。

    2013年03期 v.13;No.75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改进模糊期望值决策法在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谢洪涛;

    结合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径向量基函数神经网络修正的模糊期望值决策法。首先采用三角模糊数的形式给出评价指标的取值以及评价者的主观经验值,基于模糊期望值决策法得到隧道施工安全的评价期望值;然后构造适用于高维输入的径向量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网络自组织调整隐节点优化规则,采用RBF神经网络修正模糊决策得到期望值,从而建立了RBF神经网络修正模糊期望值的安全评价方法。从安全管理、环境条件等8个方面建立了隧道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工程案例,运用该方法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该方法与模糊评价法结果一致,但更具合理性和准确性。

    2013年03期 v.13;No.75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集对分析的车间安全管理能力评价

    汪伟忠;卢明银;周波;张鹏;高明;

    为了准确评价车间安全管理水平,在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定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车间安全管理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从构成基础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对车间安全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人员安全能力、设备安全性能、物料安全水平和环境安全状况4个1级指标和13个2级指标的车间安全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安全管理能力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采用集对四元联系数构建车间安全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将该模型运用于某机械制造金工车间安全管理能力评估,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3期 v.13;No.75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集团化企业安全绩效测评研究综述

    樊运晓;张旭凤;

    安全绩效的研究伴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安全绩效测评已从过去的基于事故等结果性指标转向具有预防性的先行性指标。尽管不同的组织和学者从各自行业和安全管理学分支建立了安全绩效的测评维度,但众研究仍过多地依赖于行业安全技术,相互间缺少一致性,使得基于不同维度的安全测量方法难以达成共识,而近年来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安全绩效的研究从组织转向政府。从安全绩效的定义、安全绩效测量维度与指标以及安全绩效测量方法等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动态,分析了我国企业安全绩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2013年03期 v.13;No.75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声发射技术在钢包耳轴环形焊缝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张维刚;徐彦廷;王强;叶荣耀;何鹏君;

    钢包耳轴焊缝缺陷是影响钢包安全运行的重大危险源,常规检测手段无法探测耳轴根部的疲劳裂纹。利用声发射平面定位技术对钢包耳轴焊缝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滤波,以确定目标信号。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对目标信号进行EMD分解,对分解后的8个本征模态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以确定其频率范围。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对形状复杂的大型设备的结构完整性检测有独特优势。

    2013年03期 v.13;No.75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人群疏散基础数据采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葛晓霞;

    人群疏散基础数据的采集方法是关系到数据精准程度的关键。根据人群数据特点及数据采集的需要提出了数据采集场地应具备的条件及现场布置的具体方法,指出了最佳观测角度的选取方式和在不同时间段获取基础数据应涵盖的人群特性指标。针对所获取的视频资料,提出了按照行人运动轨迹计算行走距离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行走速度、人流密度和通行系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对某地铁站中的人群在水平通道及楼梯上的速度进行采集。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数据与国外研究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3年03期 v.13;No.75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溢油事故损害赔偿方法的应用对比

    俞徐波;朱鸣鹤;牛程飞;

    针对船舶溢油事故的赔偿问题,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和GA-SVM两种方法,以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所承认的著名船舶油污事故损害赔偿案例作为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通过建立基准模型和3个对比方案,比较两种方法在赔偿评估中的优劣。其中基准模型为GA-SVM模型,以前16个赔偿案例作为学习样本,后3个赔偿案例作为检验样本,以模糊定量溢油量、油种比重、海况、环境敏感度、清污情况5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SVM的输入特征向量,赔偿额作为输出量。3个对比模型为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其中方案1与基准模型基本设定相同;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以溢油量、油种比重、风速、波高、涌高、视距(能见度)、环境敏感度、油膜扩散面积、污染海岸线长度、清污情况10个影响因素作为RBF的输入特征向量;方案3以方案2为基准,使用前12个数据为学习样本,后7个为检验样本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GA-SVM模型在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RBF在理论上虽占优势,但预测结果不理想,并对其可能的原因作了相应的分析。

    2013年03期 v.13;No.75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01—2012年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基本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

    李波;王凯;魏建平;田涛;李鹏;

    通过对2001—2012年我国煤矿所发生的417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统计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两个基本特征,并依据这两个基本特征对突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类。突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统计表明,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频率呈南高北低的特点,导致的死亡人数也是南多北少。其中较大事故多发,造成的死亡总人数最多,占事故总起数的62.11%,占总死亡人数的46.0%;特别重大事故较少发生,仅占事故总起数的2.39%,但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占总死亡人数的19.9%。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及特点,瓦斯矿井所发生的突出事故原因符合第一类基本特征;突出矿井所发生的突出事故原因符合第二类基本特征;高瓦斯矿井除了符合第一类基本特征外,在管理方面和勘探方面也基本符合第二类基本特征。

    2013年03期 v.13;No.75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580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3—4月国内环境事件

    安莹;李生才;

    简要统计了2013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56起,包括沙尘天气22起,污染事件15起,地震52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5起,旱灾8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44起。

    2013年03期 v.13;No.75 279-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3—4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李生才;笑蕾;

    统计了2013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49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49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3.69%,矿业事故占13.42%,火灾占4.70%,爆炸事故占6.04%,毒物泄漏与中毒占2.68%,其他事故占19.46%。149起事故共死亡634人,伤439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3.79%,矿业事故24.45%,火灾4.42%,爆炸事故5.05%,毒物泄漏与中毒2.05%,其他事故10.25%;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5.60%,爆炸事故11.39%,矿业事故6.61%,毒物泄漏与中毒6.15%,火灾1.82%,其他事故8.43%。2013年3—4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云南(18起)、贵州(14起)、广东(14起)、湖南(10起)、湖北(8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分别为云南(77人)、贵州(75人)、吉林(66人)、广东(47人)、湖南(39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云南(55人)、福建(40人)、广西(37人)、江西(35人)、四川(33人)。

    2013年03期 v.13;No.75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3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正>"2013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13 International Symp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2013年64—7日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成功举行。中国科协副席、北京理工大学冯长根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树兴"2013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2013年6月4—7日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成功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冯长根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树兴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郭东明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

    2013年03期 v.13;No.75 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