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黎国兰;何登良;
考察了菜粕对Cr(VI)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1.2,吸附剂投放量为2 g/L,Cr(VI)质量浓度为50mg/L,反应3 h,菜粕对Cr(VI)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菜粕对Cr(VI)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菜粕对Cr(VI)的吸附曲线,最大吸附量可达54.6mg/g。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溶液中的Cr(Ⅵ)通过与菜粕表面—OH、—CO—和—CN等基团相互作用而发生吸附。
2013年04期 v.13;No.7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晓亮;齐庆杰;赵国智;王而力;李健;
医药废水中的Cl-浓度普遍很高,研究高浓度氯离子对生化池好氧细菌的影响对于医药行业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国标汞盐法测量CODCr,采用国标硝酸银法测量Cl-的质量浓度,研究随原医药废水中Cl-质量浓度的增加废水中COD、DO、SV30%以及菌种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NaCl的试验中,COD值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稳定一个阶段后不断增加,整个过程呈现4个阶段;DO质量浓度总体变化趋势呈现为稳定—减少—增加3个阶段。在Cl-质量浓度增加至3 175 mg/L之前的阶段,好氧细菌处于驯化期;随着Cl-质量浓度增加,好氧细菌处理污水的能力逐步下降;在驯化期、恢复期之后,Cl-质量浓度介于4 294~5 146 mg/L时,好氧细菌生长态势稳定,其中,当Cl-质量浓度为4 898 mg/L,废水COD值为456mg/L时,DO质量浓度降至最低(6.4mg/L),SV30%为25mg/L,说明好氧细菌活性最好,此时处理能力最佳;Cl-质量浓度介于5 146~7 911 mg/L阶段,好氧细菌数量逐渐减少,污泥逐渐呈现漂泥状态,上清液逐渐浑浊,溶解氧数值逐渐升高,表明微生物逐渐进入生物衰亡期。医药行业高氯废水的进水临界Cl-质量浓度为4 898.45 mg/L。
2013年04期 v.13;No.7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卫省;周娅;雷俊茹;王旭;
以碳纳米管、硝酸铁和硝酸锌为材料,通过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磁性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将铁氧体纳米粒子负载到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得到ZnFe2O4/CNTs磁性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RD、VSM进行表征。该材料在室温下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16.104A.m2/kg,在酸性溶液(pH值为2)中,Fe3+的最大渗出量为10.56mg/g。用所制备的ZnFe2O4/CNTs复合材料对盐酸四环素溶液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一定范围内吸附容量随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25℃、盐酸四环素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时,ZnFe2O4/CNTs复合材料的吸附容量为21.8 mg/g,污染物去除率达到54.5%。
2013年04期 v.13;No.7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林静雯;单士亮;胡筱敏;董怡华;李学斌;
向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投加聚丙烯(PP)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构建复合膜生物反应器(HMBR)。为了改善HMBR对采油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对系统内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及挂膜培养。分别研究了驯化期系统内污泥性能、填料挂膜效果、微生物相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25 d的驯化培养后,评价污泥浓度与沉降性能的指标如MLSS、MLVSS、SVI等明显改善。填料挂膜成熟,填料上的生物量稳定在1 500 mg/L,生物膜厚2~3 mm,在生物膜表面以及悬浮污泥中,一些表征污泥成熟的微生物相包括菌胶团、轮虫、纤虫大量出现。系统出水的CODCr去除率为88%,含油量去除率为95.6%,表现出了对采油废水的良好处理效果与抗冲击负荷能力。相比传统MBR,HMBR中的膜孔阻力Rp和滤饼层阻力Rc分别降低了48.7%和51.8%,说明HMBR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
2013年04期 v.13;No.76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炳智;
以地下水中典型氯代烃1,1,1-三氯乙烷(TCA)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其在超声/过硫酸盐联合体系中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超声/过硫酸盐联合体系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体系TCA降解速率比单独超声和单独过硫酸盐体系降解速率之和提高9.61倍,其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随超声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随过硫酸盐与TCA物质的量比以及无机阴离子(HCO3-、CO23-、Cl-和NO3-)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TCA可被联合体系完全降解,SO4-.和.OH在其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吹扫捕集-气质联用(P&T-GC-MS)分析,给出了TCA可能的降解途径,并对联合体系处理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2013年04期 v.13;No.76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何云晓;严万里;陈晓明;楚士晋;
耐辐射奇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对Cr(VI)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在Cr(VI)污染中,常伴随着Cu2+、Fe3+污染。考察了Cu2+、Fe3+对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和耐辐射奇球菌的生长及去除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 mg/L Cr(VI)溶液中,Cu2+、Fe3+显著抑制了枯草杆菌的生长,且呈明显的剂量关系。低质量浓度Cu2+刺激了枯草杆菌对Cr(VI)的去除,高质量浓度Cu2+则起阻碍作用;而Fe3+抑制了该菌株对Cr(VI)的去除,且Fe3+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在10.4 mg/L Cr(VI)溶液中,当Cu2+质量浓度小于31.8mg/L(0.2mmol/L)时其对耐辐射奇球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的生长量提高了18.38%和30.51%;高质量浓度Cu2+(63.5mg/L)则抑制了该菌株的生长。同时低质量浓度的Cu2+促进了该菌株对Cr(VI)的去除,63.5 mg/L的Cu2+则显著抑制了Cr(VI)的去除。这主要与Cu2+影响耐辐射奇球菌的生长有关。Fe3+抑制了耐辐射奇球菌对Cr(VI)的去除,且抑制率与Fe3+质量浓度呈明显的剂量关系。研究表明,在Cr(VI)污染环境中,Cu2+、Fe3+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微生物去除Cr(VI)的效率,该效应主要与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关。
2013年04期 v.13;No.76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秦英月;葛金龙;王传虎;束礼伟;
以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模板剂,于超声波条件下,在碱性环境中合成不同Si/Ti比的Ti-MCM-41介孔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IR、TG-DTA、TEM对制备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原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且随着Ti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有序度降低,合成产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Ti-MCM-41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在紫外灯照射下,Ti-MCM-41光催化活性从高到低的Si/Ti比为20、30、40、10。Si/Ti比为20时降解率最高,90min内可达90%以上。罗丹明B在该介孔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
2013年04期 v.13;No.7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书翰;陈立功;刘先杰;向硕;王丹;
从聚结材料的湿润聚结和碰撞聚结原理出发,研究了聚结法处理餐饮废水的技术。优选了不同形态聚结材料的除油技术,开发出适用于餐饮废水的两段式除油工艺,并考察了该工艺的除油效果。结果表明,在45℃、进水含油量约为350 mg/L、进水流量约为100 h/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的油水分离率可以达到90%以上,其中,亲油性聚结材料比疏油性聚结材料有更好的聚结除油效果。在粒状聚结材料中,珍珠棉的除油效果好于石英砂,径粒以4~5mm为宜;在纤维状聚结材料中,聚丙烯板的除油效果优于玻璃钢板,倾斜角度以15°左右为宜。
2013年04期 v.13;No.7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文江;黄冬;谢飞;童庆;牛建萍;张玉杰;
草浆黑液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污染物。草浆黑液的处理和回收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回收草浆黑液的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技术改进情况,如酸析木素法、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法等,总结了当前正在研究开发的回收草浆黑液的新技术及其进展情况,如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法等,对回收及处理草浆黑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开发全封闭式、自动化、智能化的黑液资源化治理技术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2013年04期 v.13;No.7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伟;赵文静;赵仁鑫;付瑞英;郭江源;张君;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接种5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对草原生态系统铜尾矿土的玉米(Zea maysL.)生长、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AM真菌均与玉米成功建立了共生关系,平均菌根侵染率以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最高,达到79.88%;接种5种AM真菌对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显著增加了玉米根部P的吸收量;AM接种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部C∶P比;同时,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玉米地上部Cu(G.versiforme处理除外)和Zn(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处理除外)的质量比,而接种G.intraradices、G.mosseae和G.ver-siforme的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Mn的质量比。研究表明,AM真菌对草原生态系统铜尾矿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但应进一步筛选接种效果更好的AM真菌。
2013年04期 v.13;No.7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欣;杜银花;雷磊;王金翠;刘宝林;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海泡石/TiO2复合催化剂,并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对海泡石/TiO2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温度及时间对海泡石/TiO2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乙酰甲胺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可有效负载TiO2;海泡石/TiO2复合催化剂中同时含有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TiO2;当微波功率为400W,微波处理温度为30℃,处理20min时,制得的海泡石/TiO2复合催化剂对乙酰甲胺磷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2013年04期 v.13;No.76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付光明;门泉福;舒新前;童华卿;
为了分析石英玻璃纤维滤料对不同粒子浓度和不同粒径粒子的过滤效率以及滤料的阻力性能,进而研究石英玻璃纤维滤料的过滤性能,在不同比速下用不同粒子数浓度、不同粒径的单分散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气溶胶粒子分别测定石英玻璃纤维滤料的过滤效率η和阻力Δp。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变化对透过率无明显影响;滤料的过滤效率与气溶胶粒子粒径密切相关;滤料阻力与比速存在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影响滤料过滤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粒径、比速和阻力,由于不同过滤机理的作用,存在最易透过粒径及最难过滤粒径。
2013年04期 v.13;No.7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义平;许乐平;夏同友;宿鹏浩;杨开亮;
通过冷态试验研究了湍球塔海水脱硫过程中海水和烟气参数对脱硫效率和尾水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SO2分压增大,脱硫效率降低,尾水pH值降低;脱硫效率和尾水pH值随海水碱度和pH值增大而增大;尾水pH值较低时,单位时间内海水碱度的摩尔增加量与出口烟气中SO2的摩尔减少量大致相等,增加的碱度能全部参与SO2的吸收;湍球塔脱硫效率与液气比相关,与液气比的改变方式无关,液气比增大,脱硫效率和尾水pH值都增大,且试验装置有最佳液气比(2.3 L/m3);冷态试验条件下,烟气流速为1.58 m/s、烟气中SO2分压为20Pa、液气比为1.1~2.8L/m3时,尾水pH值保持在2.4~2.8。
2013年04期 v.13;No.7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余丽;樊涌;苍大强;刘晓明;
针对污泥热解产物污泥灰的处理处置及重金属污染问题,将其制备成微晶玻璃材料,在实现污泥灰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使重金属得以固化。结果表明,利用污泥灰制备微晶玻璃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微晶玻璃中重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满足《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浸出时间、液固比和pH等均对污泥灰微晶玻璃中重金属的浸出量有一定影响,重金属的浸出量总体上随浸出时间和液固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pH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但其最大浸出量均远低于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标准限值。污泥灰微晶玻璃中重金属大多以稳定态存在是重金属得以有效固化的重要原因。
2013年04期 v.13;No.7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汝小龙;周涛;王泽雷;樊昱楠;林达平;
采用数值模拟,在长为1 000mm,截面为20mm×20mm的竖直矩形窄通道内,研究不同温度场内PM1颗粒湍流工况下的沉积规律。对气相采用标准k-ε模型来预测通道内流场与近壁面区域的湍流变化,对PM1颗粒采用DPM(DiscretePhaseModel)离散相模型来跟踪颗粒的运动轨迹。在模拟计算前,对模型进行网格敏感性分析,确定网格节点数为180 000。结果表明,矩形通道内湍流扩散作用、热泳效应和二次流的共同作用使PM1颗粒在近壁面区域富集;矩形窄通道内的二次流使PM1颗粒随主流被"搬移"到拐角和靠近拐角的壁面处,并在此大量富集;在温度场内近壁面区域,热泳力是PM1在冷壁面上发生沉积的最主要因素,但随主流温度的增高,PM1颗粒布朗运动显著增强,致使其无规则运动和扩散加强,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富集区,减弱了PM1颗粒在冷壁面上的沉积。
2013年04期 v.13;No.7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爱丽;
以使用量最大的两种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酞酸二丁酯(DBP)和酞酸二异辛酯(DEHP)为目标污染物,模拟PAEs在菹草根际环境中的消减行为,并根据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其消减机理。结果表明,对照组中菹草根际DBP和DEHP的消减率大于非根际;暴露组中菹草根际DBP的消减率与非根际没有显著性差异,根际DEHP的消减率小于非根际。暴露组和对照组中菹草根际微生物数量均大于非根际;对照组中菹草根际和非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而暴露组中菹草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于非根际。这说明菹草根际PAEs的去除不仅与微生物量有关,还与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使得菹草的根和茎叶对这两种PAEs的富集系数减小,表明污染严重的沉积物中PAEs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小。
2013年04期 v.13;No.7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利军;党晋华;向云;赵颖;史晓凯;张丽;
通过对小店污灌区内种植的黄花菜及相应土壤的采样调查,研究其应用于污灌区农田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灌溉区间As、Hg、Cr、Cd和多环芳烃质量比均差异显著,但太榆退水渠灌溉区域与北张退水渠、东干渠灌溉区域间土壤中Pb质量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灌渠灌溉区域黄花菜各器官中污染物质量比从大到小均为肉质根、茎叶、花,且花中污染物质量比均显著低于肉质根和茎叶,而茎叶占黄花菜总生物量的30%以上,刈割茎叶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土壤中有害物质质量比。因此,综合考虑食品安全、经济、环境效益,黄花菜广泛运用于污灌区农田土壤修复具有可行性,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2013年04期 v.13;No.76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晶;张饮江;黎臻;卢少勇;段婷;翟斯凡;郑天罡;
为了定量研究挺水植物根系对水体悬浮物沉积与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通过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花菖蒲(Iris ensatavar.hortensis)两种挺水植物在高浊度水体中的生长,探讨植物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对水体悬浮物沉积作用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模拟风浪扰动水域环境(设置电动搅拌器速度分别为(400±10)r/min、(800±10)r/min、(1 000±10)r/min、(1 200±10)r/min、(1 400±10)r/min、(1 500±10)r/min和(1 600±10)r/min),研究根系对水体沉积物再悬浮的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挺水植物均能适应高浊度水体生长,总根系生物量为188.04 g/m2;2)植栽组对水体悬浮物沉积作用显著,浊度控制在8~11 NTU,明显低于未植栽组(p<0.05);3)低强度扰动(R<1200r/min)下,植栽组水体沉积物再悬浮受水体的冲击较小,再悬浮量低,水体浊度基本无变化(27~35 NTU),未植栽组再悬浮量较高(从65NTU升至121 NTU),较植栽组浊度起伏明显(p<0.05);4)高强度扰动(R>1200 r/min)下,植栽组水体沉积物再悬浮量有所升高,水体浊度升至77 NTU,但仍明显低于未植栽组257 NUT(p<0.05);5)水生植物根系分布与水体悬浮物沉积、沉积物再悬浮密切相关,水体浊度与根系根长密度(r=-0.503,p<0.01)、直径(r=-0.326,p<0.01)、生物量(r=-0.462,p<0.01)、比根长(r=-0.257,p<0.05)呈显著性负相关。
2013年04期 v.13;No.76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涛;黄涛;潘膺希;杨林海;王龙;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主要影响因素,将其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建立能满足兰州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要求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非农业人口、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比较,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从2009年至2015年,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增长率达到42.78%,并在2015年达到171.51万t。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够较好地为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筛选输入变量。
2013年04期 v.13;No.7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44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吕常胜;王家伟;贾永真;刘华龙;李国旺;
研究赤泥加入量从30%增加到60%时对烧结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吸水率、饱和系数、体积密度、线收缩率、石灰爆裂和泛霜的影响,并对砖的赤泥加入量为30%、50%、60%的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成型压力1MPa、烧结温度950℃、保温1 h的条件下,赤泥加入量为50%,即m(赤泥)∶m(页岩)∶m(硅矿)∶m(骨料)∶m(黏土)=50∶20∶14∶10∶6时,性能最好。产品的抗压强度为24MPa,抗折强度为5MPa,吸水率为25%,饱和系数为0.905,体积密度为1.34 g/cm3,线收缩率为2.23%,无石灰爆裂,轻微泛霜。产品主要物相有玻璃相、石英、钙铝黄长石、硅灰石、霞石、硅酸铝钾,这些成分支撑了赤泥烧结砖的强度,其中钙铝黄长石有助于提高砖的抗压强度,霞石不利于抗折强度的提高。
2013年04期 v.13;No.7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马承荣;肖波;
以稻草为生物质气化原料,将其破碎成粉体,进行工业组成、元素组成和热值分析,得出稻草的化学表征式为CH1.4O0.6。以固定床气化炉为反应器,以水蒸气为气化介质,以白云石为催化剂,将生物质气化、催化裂解和水蒸气重整过程融合在1个反应器中进行,考察了水蒸气/生物质比(0~2.67)和水蒸气压力(0.02~0.08MPa)等对稻草催化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气中氢体积分数最大为48.39%,产氢率为0.53~0.76m3/kg,产气率为1.26~1.57m3/kg,产气低位热值为8 795~11 821 kJ/m3,碳转化率为82.77%~93.48%,气化效率为61.07%~93.11%,水蒸气分解率为15.76%~64.97%。在稻草气化过程中引入水蒸气,可使气化产气率和产氢率显著提高,使产气中氢体积分数增加,但当引入水蒸气过多时,反而会降低气化炉内反应温度,使产气率、产氢率和产气热值下降,使产气中氢体积分数减少。水蒸气通入质量速率与生物质进料质量速率之比(S/B)的最佳值为1.33。水蒸气压力的增大有利于气化产气率和产氢率的增加,也有利于产气中氢体积分数的增加。
2013年04期 v.13;No.76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多勇;魏益民;魏帅;郭波莉;蔡先峰;吴小胜;田阳;
为了分析大气降尘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大气降尘铅的相对贡献率,以陕西某工业区为目标区域,采集24份大气降尘样品以及2份铅锌冶炼厂矿石、2份热电厂燃煤和1份焦化厂燃煤等端元介质,用ICP-MS测定铅质量比及同位素组成(206Pb/207Pb和208Pb/206Pb)。通过比较大气降尘和矿石、燃煤等介质的同位素特征值,分析大气铅污染的来源,结合三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大气降尘铅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大气降尘铅质量比平均值为(1104.1±458.0)mg/kg;铅锌冶炼厂矿石对大气降尘铅的贡献率约为38.8%,热电厂燃煤对大气降尘铅的贡献率约为41.5%,焦化厂燃煤对大气降尘铅的贡献率约为19.7%。研究表明,在大气降尘收集时间段内,大气降尘铅主要来自热电厂燃煤和铅锌冶炼厂铅锌冶炼排放。铅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是一种解析大气降尘铅污染来源的有效手段。
2013年04期 v.13;No.76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82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海候;沈明星;常志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马艳;
准确了解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养分变化是畜禽粪便有效处理与利用的基础。以规模化蛋鸡场为对象,研究了产蛋期和生长期蛋鸡的鸡粪产生量、养分排出总量及其在冬春季节堆积过程中的养分变化。结果表明:蛋鸡产蛋期的鸡粪产出量为21.27 g/(只.d),为饲料摄入量的22.48%,氮磷钾养分总排出量为1.32 g/(只.d),为饲料养分摄入量的39.38%;生长期的鸡粪产出量为11.30 g/(只.d),为饲料摄入量的22.34%,氮磷钾养分总排出量为0.70 g/(只.d),为饲料养分摄入量的39.31%;鸡粪在堆积贮存过程中,堆积高度对氮素养分影响较大;鸡粪中的氮素形态主要为NH4+-N,并且易以氨挥发形式损失,冬、春季的氮素损失率均值分别为22.53%和19.49%;随着鸡粪堆积高度的增加,鸡粪含水率上升,全氮质量比下降,NH4+-N质量比上升,NO3--N质量比下降,氮素损失率呈上升趋势。
2013年04期 v.13;No.76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怡民;刘子锐;温天雪;高文康;
为了解北京雾霾天气下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盐粒径分布特征,利用Andersen 8级采样器采集2010-10-07—10较严重雾霾天气时的大气气溶胶样品。用离子色谱(IC)对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下,PM2.1和PM9中总水溶性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0.1μg/m3和252.2μg/m3,水溶性无机盐污染严重。SO24-、NO3-、NH4+、Ca2+是PM2.1和PM9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盐。SO24-、Cl-、K+主要呈现双模态分布,即在粗细粒子中均有分布;NO3-和NH4+主要呈细模态分布;Ca2+、Na+、Mg2+除在10-09呈现双模态分布外,主要呈粗粒子模态分布。气溶胶中的离子主要以NH4NO3、Ca-SO4和CaCO3的形式结合。
2013年04期 v.13;No.76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73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许迅雷;
为了更好地对西安市的交通噪声进行控制,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通过对西安市道路交通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改进型交通噪声污染模型。该模型不但拥有传统噪声模型的修正项,而且针对西安交通道路特征,增加了混响声修正和声反射修正,城市道路两旁建筑物一层主要受混响声影响,高层则受到混响声和反射声的共同影响。这两项影响因子的引入,充分体现了城市道路噪声环境与高速公路的不同,在实测数据的检验中具有更高的精度。最后对西安市环境噪声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值与预测值误差为±1.0 dB,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用于西安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评价。
2013年04期 v.13;No.76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海凤;肖海丰;臧淑英;刘少军;关莹;
通过对连环湖牙门喜泡沉积物柱芯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的测试,确定了过去50多年的湖泊连续沉积序列。根据连环湖的湖区特点,对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牙门喜泡柱芯的黏土(<2μm)、粉砂(2~63μm)、极细砂(63~125μm)和细砂(>125μm)含量分别为9.79%、49.96%、11.45%和28.8%,平均粒径为4.44~10.61μm。粒度参数根据图解法求得,分选系数So分布范围为2.09~3.04,偏度SK分布范围为-0.19~0.57。1952年以来,牙门喜泡的沉积环境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3个阶段湖泊水位的高低、气候的变化与同时期平均粒径的变化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不同时期沉积物粒度特征指示了不同的沉积环境。
2013年04期 v.13;No.76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锐;张承平;
针对海洋环境高盐、高压和低BOD的检测特点,筛选出3株海洋酵母,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滤纸将其固定化,安装于Cleark氧电极制备了BOD传感器的微生物膜电极。通过比较3种微生物膜电极的底物适用范围、线性范围及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选择对数生长期的汉逊德巴利海洋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HXY-09构建的微生物膜电极作为试验电极。进一步以对近海养殖水体BOD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待测样品底液pH值、电极工作温度和底液离子浓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通过MATLAB6.5.0软件拟合二次曲线确定汉逊德巴利海洋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HXY-09构建的微生物膜电极的最适工作条件为:待测样品pH值7.7,电极工作温度20℃,样品底液离子浓度40mmol/L。在该条件下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从4%减小至0.5%,初步证实了该生物传感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近海养殖水体BOD检测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013年04期 v.13;No.76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琦;孟伟;马云峰;史玉强;胡筱敏;
选取HJ-1卫星1月、4月、7月、9月的多光谱数据,利用叶绿素a质量浓度与近红外波段相关性较高这一特性,分析了65种近红外波段组合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Pearson系数。利用9月份的CCD数据建立Pearson系数较高的T1、T8、T27、T32波段组合多维线性模型,并与实测质量浓度进行比较。对于Pearson系数最高的T1组合(0.911 2),以t1为自变量建立一维线性模型。结果表明,任一波段组合都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反演叶绿素a质量浓度。一维模型具有较好的反演效果,表明利用高Pearson相关系数波段组合建立线性反演模型是可行的。
2013年04期 v.13;No.76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彭道平;黄涛;贺玉龙;
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X射线差异微断层扫描(XDMT)和格子波尔兹曼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从孔隙尺度研究胶体颗粒在河流系统潜流交换(Hyporheic Exchange)中的动力学过程,量化分析了胶体沉积导致的河床介质性质的改变。结果表明,胶体颗粒通过潜流交换作用进入河床介质后,其形式分布表现出高度的非均质性,上层河床介质的孔隙率削减幅度比下层介质的大,且上游河床上下层的渗透性都比下游河床的渗透性下降幅度大。通过拟合河床介质的局部渗透率和局部孔隙率的关系,得到两者的关系式为k∝φ2.9,表明介质的局部渗透率随着局部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加。
2013年04期 v.13;No.76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臧世阳;王振坤;马德起;
以天津港及其周围的矿产品堆场为研究区域,选取6个受污染的堆场土壤作为样本,用王水-HF-H2O2作为消解液,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中Cu、Pb、Cd、Ni、Zn、As、Cr的质量比,并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的Cd、As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三级土壤水平;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处于极高风险程度,Cd和As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的贡献比例超过95%,Ni、Pb、Cu、Cr和Zn等元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堆场中20 cm深度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大于60 cm深度的土壤,地表以下60 cm深度的土壤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为防止天津港矿产品堆场内的重金属元素向周围继续迁移、扩散,应减少高镉高砷矿石的进口,在堆场的土壤污染监测中应重点关注Cd、As,防止土壤酸化。
2013年04期 v.13;No.76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廖文珍;王菲凤;张江山;
基于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形成同一中心点等角度分布的指标轴;将各污染物浓度进行数值标准化后,以相应评价指标轴的长度表现,各指标轴的数值点连线即形成1个多边形,以多边形的面积表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福州市仓山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比较了多边形面积法与传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将多边形面积法的思想原理应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准确合理,是一种新颖、实用的评价方法。
2013年04期 v.13;No.76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伍灿;倪天晓;徐志胜;吴德兴;李伟平;
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是隧道火灾防治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采用隧道内烟气温度、浓度、压力以及烟气控制范围等静态指标无法综合评估隧道通风排烟时的烟气控制效果,而且存在较高的偶然性和误差率。根据相似理论,搭建了1∶10缩尺寸隧道火灾试验模型,开展了单向排烟和双向排烟模式下20组隧道火灾模型试验,各试验工况下排烟风机处火灾烟气温度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趋势,因此将排热效率λ作为评价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控效果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当排烟阀设置方案相同时,双向排烟模式下的排热效率比单向排烟模式提高5%~10%;排烟阀面积为4~6m2,开启个数为4、6时,排热效率较高。
2013年04期 v.13;No.76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健;吴红波;赵杰;王新颖;
以9,10-二溴蒽和2-甲基-3-丁炔-2-醇为原料,通过Sonogashira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9,10-二(2-甲基-3-丁炔-2-醇)蒽,并对其紫外和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和高斯理论研究了该化合物对硝基苯的荧光响应。结果表明,该物质表现出较高的荧光量子效应,荧光量子产率达到55%。该化合物与硝基苯之间存在能量传输,使该物质发生荧光猝灭,有望用于微痕量爆炸物的检测。
2013年04期 v.13;No.76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丹;史秀志;王斌;周健;吴太文;罗佳;
根据我国地下矿山对实时安全监管与控制技术的需求,为了提高矿山信息化水平,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将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基于地下矿山的生产特点,分析物联感知矿山的结构、主要特征及关键技术,建立了矿山安全系统工程IoT控制体系。以凡口铅锌矿为例,结合云计算、CAN总线技术、ZigBee技术、Silverlight技术、B/S模式等技术,分析了IoT关键技术在人员定位和安全监控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将IoT技术与矿山安全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安全预警管理机制迟滞冗杂的现状(仅相关系统的维护费用每年可节省88万元),系统地指导大型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实践,还拓展了矿山安全工程理论。
2013年04期 v.13;No.76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增辉;高谦;
为了分析采场构造块体稳定性,以金川二矿区深部采场构造和矿体下盘采空后形成的临空面构成的可动块体为例,采用赤平解析法判断块体的可动性,采用Risenblueth方法计算可动块体失稳破坏概率。结果表明:对F16、Fb、Fc断层和采场临空面构成的赤平投影图分析得到裂隙块体JP(001)为潜在的滑动楔体;根据各结构面的向上单位法量及各运动方向的坐标,确定出可动块体的运动方向是沿结构面P2(Fb)和P3(Fc)滑动;采用Risenblueth方法获得滑动楔体失稳风险概率为12.96%。
2013年04期 v.13;No.76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洪德;秦玉宾;马云东;张立漫;
为掌握异形基坑变形特征及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以大连市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带阳角土岩组合深基坑变形特征进行仿真与实测对比分析。首先,构建带阳角基坑有限元分析仿真模型,其中,土体结构采用Mohr-Coulomb模型,岩体结构采用节理材料模型,锚杆、土钉与混凝土结构采用线弹性模型;然后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通过该有限元分析模型平台,研究带阳角土岩组合深基坑变形特性,绘制土岩组合基坑变形与覆层土厚度关系曲线,分析土岩组合基坑阳角与阴角效应,找出不同阳角尺寸条件下覆层土体位移趋势。结果表明:地表超载25kPa时地表最大沉降量达到4~5mm;基坑阳角处最大水平位移2.5mm,最大竖向位移1.1mm,且显著大于阴角处量值。
2013年04期 v.13;No.76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波;李永建;左娟;
人因失误可分为虚报(执行差错)和漏报(忽略)两大类。为了探讨人因失误的机理,提高人因认知的可靠性,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 Related Brain Potentials,ERP)和延迟匹配样本任务范式,研究两类失误在认知加工不同阶段(信息编码输入、信息复述保持和信息提取匹配)的事件相关电位差异。试验刺激的编排、呈现及反应时(Reaction Time,RT)数据的采集通过E-Prime编程软件实现,认知加工3个阶段的脑电信号利用德国BP公司64导脑电记录系统采集。数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漏报的反应时大于虚报的反应时(p<0.05),验证了内隐记忆的存在。ERP总平均图及P300平均峰值配对t检验表明,两类失误的脑电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编码输入阶段,具体表现为Pz电极点漏报的P300波幅显著大于虚报的P300波幅(p<0.01);信息复述保持阶段和信息提取匹配阶段脑电差异不显著,原因在于P300的注意效应。研究表明,P300波幅可作为反映虚报与漏报不同加工机制的脑电指标,信息编码阶段对信息的加工程度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人误的主要原因。
2013年04期 v.13;No.76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园;王仲琦;林海燕;
为得到云雾形态对气液两相爆轰压力场的影响情况,建立了二维气液两相爆轰理论模型,应用TVD和MacCormack方法模拟二维两相爆轰的发展过程,分析轴向尺寸、径向尺寸及液滴质量浓度对爆轰压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雾区外,冲击波压力和波速都衰减很快,冲击波压力衰减比例是逐渐减小的,在最靠近云雾边界处衰减比例达到最大值。冲击波波速的衰减随着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慢。在云雾爆轰区外的相同位置处,冲击波压力随着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在选择云雾形态时,选取扁平形状有利于相同质量的装药量达到最好的破坏效应。在1~1.5 m范围内,轴向尺寸选取的越大越好。当量比Φ<1时,爆轰波的峰值爆压和爆速随着Φ的增大而升高;当Φ>1时,爆轰波的峰值爆压和爆速随着Φ的增大而降低。
2013年04期 v.13;No.76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红青;申健;张民波;徐纪元;雷博龙;
为解决巷道迎头赋水性不确定的问题,基于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巷道掘进超前探测中的应用,测量了顺巷道方向和与巷道水平面呈45°夹角斜向上、下3个方向的地层赋水性,对赋水性进行了定性评价,分析了巷道迎头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巷道前方有两处视电阻率相对较低的区域,推断为地层反映,在此处掘进时可能发生淋水;巷道前方约70m处上方视电阻率较低,为异常区域,推断为软弱地层,巷道掘进至此处可能发生迎头顶板脱落。通过超前钻孔实际探测验证了瞬变电磁法对巷道前方的探测结果。
2013年04期 v.13;No.76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高峰;张卅卅;胡仲春;刘永成;
为了避免营业线桥涵施工导致的列车晃车以及铁路交通事故,基于多传感器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提出面向营业线桥涵施工的多传感器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了支墩-便梁临时支护系统的变形监测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及三角函数几何关系推导出了便梁上任一铰接点的沉降位移及水平位移的计算公式,采用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构建了多传感器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平台。监测数据通过40通道BGK-Micro-VR混合式智能测量模块数据采集箱集中打包后,借助GPRS模块及无线网络发射至控制端计算机上,由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现实时监控,并提供动态精确的轨道调整值、列车运营安全评估及预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的特点,能够保证营业线桥涵施工及列车运营安全。
2013年04期 v.13;No.76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史广山;魏风清;
为了研究吸附态瓦斯解吸膨胀能,以煤粒扩散理论为基础描述参与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量,得到吸附态瓦斯解吸膨胀能公式,研究了煤的粒度、扩散系数、瓦斯压力对煤粒吸附态瓦斯解吸膨胀能释放的影响及膨胀能释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煤粒粒度减小和扩散系数增大,瓦斯解吸膨胀能释放强度迅速增大;瓦斯压力越大,煤粒粒度、扩散系数对瓦斯解吸膨胀能的影响越明显,在高压区粒度减小0.1 mm,瓦斯解吸膨胀能释放强度呈倍数增长。因此,降低瓦斯压力可以有效减小瓦斯解吸膨胀能的释放强度,是防止突出发生的重要措施。
2013年04期 v.13;No.76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霍静思;王鹏;禹琦;
采用高温抗压试验炉进行水灰比对高温下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用FEIQUANTA 2000环境扫描电镜观测高温后混凝土结构的典型微观结构,主要研究水灰比对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灰比对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经历了低温区(20~200℃)的强度衰减和随后的强度明显恢复(200~400℃),随着温度升高(>400℃),强度又出现大幅下降。
2013年04期 v.13;No.76 199-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海龙;梁冰;戴宏锋;李海龙;周向;
尾矿坝的渗流状态是影响上游法筑坝尾矿库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阜新地区阿哈来铁尾矿和同乃铁尾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尾矿坝渗透系数的合理取值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得出阿哈来铁尾矿和同乃铁尾矿的基本物理性质。两种铁尾矿均级配不良,同乃铁尾矿属于含砂低液限粉土,阿哈来铁尾矿属于粉土质砂。使用自行研制的"固结-渗透联合测定装置"进行试验,得出了"固结压力-孔隙比-渗透系数"的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阿哈来铁尾矿渗透系数较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铁尾矿的孔隙比减小,渗透系数也在减小且减小程度很大。在孔隙比减小的初期,渗透系数减小较快;而在孔隙比减小的后期,渗透系数减小速度放缓。在铁尾矿固结压缩过程中,渗透系数随着孔隙比的减小呈高斯曲线关系降低。
2013年04期 v.13;No.76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侯遵泽;唐凯;杨素芳;王允;岳志强;
通过安全评估,建立企业、生产装置危险等级分布图,确定消防力量的配置;通过模拟计算,建立"站点个数"与"防控能力"关系图,从而确定应设立的消防站点个数;利用最优化方法原理,根据区域内道路、水源等情况,建立消防力量的优化配置模型,确定消防站位置。对某实际工业园区进行了该项规划,结果表明其实际应用效果很好,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2013年04期 v.13;No.76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涛;尹景燕;
通过对2001—2012年我国钢铁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明确了事故类别比例及事故的逐年变化趋势。分析了环境、人和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对比了日常作业与检修维护两种工作环节中发生的事故数。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决策管理、作业标准、现场作业、安全技能、现场监管、作业环境6个方面(21个基本要素)对导致事故发生的表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事故严重程度与诱因数不相关;现场监管不作为、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安全教育不到位是影响事故的5种重要因素,明确了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方向。
2013年04期 v.13;No.76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祖德;蒋畅和;
在工业化发展的4个阶段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安全生产状况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采用系统演化的分析方法,参考我国转型期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事故关系的特点,基于NetLogo平台构建了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和员工个体安全状况两种虚拟交互动作的人工环境。从经济发展进程角度探讨了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以GDP增长率和10万人死亡率在同一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走势验证了以往的安全经验,阐述了产业发展中安全生产事故的走势。分析了GDP增长率和10万人死亡率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员工的劳动技能类型与安全素质等级特征的微弱变化影响着国家GDP增长率与10万人死亡率的关系,提出国家和企业应采取与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相匹配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才能做到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共赢。
2013年04期 v.13;No.76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74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刚;王灿敏;
从航空公司法制监管、安全管理、人员因素和硬件设施建设4方面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先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建立了4级递阶有向图。后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排序,确定了指标的综合权重。结果表明,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和飞机运行状况,中层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安全政策和目标、安全机构设置、安全文化、安全沟通、机队建设水平、机务维修水平和飞行组织与地面保障水平,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包括局方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投入。通过ANP法确定安全管理状况、飞机运行状况、局方安全检查、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意识为航空公司安全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3年04期 v.13;No.76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369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罗军;林雪宁;李易;
为了对跑道侵入事件进行严重等级划分,提高跑道安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首先分析跑道侵入严重等级计算软件中宏观因素的严重程度;其次对跑道侵入严重等级的划分作了改进,并采用G1法和专家经验分析法确定这些因素的权重系数;分别构建了未考虑和考虑因素严重程度情形的跑道侵入严重等级数学算法模型,最后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跑道侵入严重程度等级与专家组的评定等级一致,说明了构建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013年04期 v.13;No.76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帆;谢洪涛;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地铁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和RBF神经网络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在分析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从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选择了33个变量指标。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错性差、结果并不唯一的缺点,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方法使RBF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减少且不相关,并利用长沙、武汉、杭州、昆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的28个地铁工程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实现模型的训练及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粗糙集方法约简属性能使RBF网络的输入数据从33个减少至15个,用经过粗糙集约简后的样本集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集可以有效地简化神经网络的结构,减少训练步数与训练时间,并提高网络的学习速度和判断准确率。同时,经过粗糙集约简后的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需要。通过粗糙集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所构建的耦合模型可以识别地铁施工过程的安全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地铁施工的相关安全技术。
2013年04期 v.13;No.76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522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0 ] - 汪班桥;段旭;
根据事故树分析原理,建造了基坑锚杆支护结构脱黏的事故树图;采用专家调查法对10年之内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给出经验估计值;在确定最小割集的基础上,进行了顶事件概率的计算;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对各基本事件的敏感性进行排序,揭示基本事件对于顶事件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基坑锚杆支护结构脱黏的概率为0.170 23;土层锚杆脱黏失效对锚固段长度最为敏感;在编制风险分析报告时,除了对敏感性排序靠前的事件进行评价,同时也需要考虑"与门"结构中敏感性排序靠前的几个事件。
2013年04期 v.13;No.76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格宁;李鹏;
为综合评价履带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安全工作状态,基于履带起重机起升机构故障分析,建立履带起重机起升机构综合评价模型,基于3标度层次分析法构建履带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工作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集,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借助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得到起升机构安全工作状态的综合评价。工程实例评价结果表明,3标度层次分析法相比9标度法克服了主观认识的片面差异性,省去了复杂的一致性检验过程,评价方法具有简洁性和可行性,评价结果体现了客观性和吻合性。
2013年04期 v.13;No.76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类淑菊;孙佳;李彤;蒋仲安;
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调查,总结了影响飞行疲劳的多方面因素,从工作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考察,进一步细分为执勤因素、飞行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这5个因素为准则,构建飞行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G1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疲劳状况进行评判,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飞行疲劳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给出机组人员飞行疲劳发生可能性的模糊评判结果。
2013年04期 v.13;No.76 24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627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梁曼;戴福青;田佳;吴雪涛;刘赛潇;
从系统效能输出的角度评估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的安全水平对民航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建设和各地区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目标分析法和输出分析法对影响空管设施、设备可用性、设备维护可靠性、设备容量饱和度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群组决策进行一致性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最新的全国民航7大地区空管局的统计数据,通过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对"十一五"期间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的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华东、中南地区评估值比全国评估值分别高11.26%、11.02%和12.75%,而西南、西北、东北、新疆地区评估值比全国评估值分别低10.77%、12.53%、8.74%和21.34%。相比较而言,中南地区的安全水平最好。"十二五"期间,管理层需要重点对新疆地区加大设备建设投入,同时加大对偏远地区设施、设备系统安全的重视。
2013年04期 v.13;No.76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张庆;李文涛;白桦;吕庆;李海玉;王超;
为了阐明玩具中苯系物的暴露水平及对儿童产生的潜在健康风险,从市场上采集了65件玩具样本,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对样本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4种苯系物的质量比进行测定,其中34件样本有检出。对检出的样本数据,采用SPSS软件描述其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玩具中苯系物对人体的伤害特点,建立了经呼吸和经口腔途径下的暴露量计算模型和风险表征模型,研究玩具中苯系物的暴露水平,并对其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玩具中苯和二甲苯的残留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2)玩具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的残留量中位值分别为3.35 mg/kg、4.5 mg/kg、6.5mg/kg和4.25mg/kg;3)经口腔暴露是苯系物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4)玩具中的苯系物存在不可忽视的非致癌风险(>1)和致癌风险(>10-5),且部分玩具产品中的苯系物已经具有显著的非致癌风险(>10)和致癌风险(>10-4)。
2013年04期 v.13;No.76 25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