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

  • 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质膜H~+-ATPase与质膜过氧化的影响

    吕霞;梁婵娟;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酸雨(pH值为2.5~5.5)对水稻叶片质膜过氧化与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H≥3.5酸雨处理下的水稻叶片质膜H+-ATPase活性、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H=3.5下CAT活性除外)无显著变化(p<0.05);pH≤3.0处理组质膜H+-ATPase活性随酸雨pH值降低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余指标随pH值降低而增大,表明质膜H+-ATPase活性受抑使质膜过氧化加剧。在恢复期,pH≥3.5处理组各指标仍无显著变化(p<0.05);pH=3.0组各指标变幅减小,H+-ATPase与CAT活性恢复至CK(对照),表明植物自修复使质膜过氧化减轻;pH=2.5组H+-ATPase活性仍低于CK,质膜透性和MDA含量不仅高于CK且高于胁迫期,表明质膜H+-ATPase活性受抑使质膜过氧化持续。在高强度酸雨(pH≤3.0)的胁迫下,水稻叶片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与质膜过氧化程度密切相关。

    2013年06期 v.13;No.7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镉对果蝇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及其可遗传性分析

    梁露;毛雪;管德龙;张敏;

    为探讨镉胁迫对果蝇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具有可遗传性,应用生存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质量浓度(7.5 mg/L、15.0 mg/L、30.0 mg/L、60.0 mg/L)镉对经口染毒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anton-S品系亲代(F0代)及其未经镉处理的子一代(F1代)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处理组)相比,经不同质量浓度镉处理后的F0雌、雄果蝇平均寿命、中间寿命和最高寿命均显著缩短,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其中最大质量浓度组(60.0 mg/L)的果蝇寿命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约80%,而未经镉处理的F1代也出现寿命缩短现象;亲代(F0代)镉处理组所产子代的羽化数量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高质量浓度组(15.0 mg/L、30.0mg/L、60.0 mg/L)果蝇的羽化数量减少30%~40%,差异显著且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效应。研究表明,镉对果蝇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可使果蝇寿命缩短,并且这种影响可延续至F1代,同时会使果蝇生殖力减弱。

    2013年06期 v.13;No.78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TNT、RDX及HMX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尚海茹;刘霞;冯长根;

    炸药废水由于其生物毒性和化学稳定性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对梯恩梯(TNT)、黑索今(RDX)及奥克托今(HMX)3种主要单质炸药的降解方法进行了综述、讨论和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及不足。光催化氧化法用于处理炸药废水有明显优势,着重介绍了光催化氧化法的降解路径及光催化机理。随着光催化氧化技术的深入研究,高效环保型光催化剂及成熟的光催化氧化工艺将在炸药废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06期 v.13;No.78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96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净水厂污泥对水中Cr~(3+)的吸附去除研究

    任新;崔崇威;许铁夫;赵雪松;

    净水污泥是净水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副产物。选取北方地区某净水厂的净水污泥,利用批量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污泥对Cr3+的吸附效果、不同初始质量浓度污泥对Cr3+的吸附动力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泥对Cr3+的吸附热力学以及吸附解吸。结果表明,净水污泥由铝氧化物、铁氧化物和有机物质构成,表面多孔并且为无定型非晶体结构。在酸性条件下,净水污泥对Cr3+的吸附性能随pH值增加而增大,不同pH值条件下Cr3+的形态分布对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99以上,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污泥对Cr3+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KF值随温度增加而增大,说明温度升高能够增加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并且反应后系统的无序性增加。在0.1 mol/L和0.5 mol/LHNO3溶液作为解吸剂的条件下,Cr3+可以有效地解吸出来,相对解吸率分别达到72.33%和82.96%,解吸后的污泥残渣中铬离子质量比符合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标准,可以将污泥残渣运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研究表明,净水污泥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到重金属废水处理中。

    2013年06期 v.13;No.78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穗花狐尾藻对镉的生物吸附特性研究

    李国新;陈国元;李青松;王蕾;

    沉水植物吸附处理低浓度重金属是一项清洁和廉价的技术。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初始质量浓度、共存Ca2+条件下,穗花狐尾藻对Cd的生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过程较快,在20 min内达到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该吸附过程(R2=0.9996),且Cd吸附量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偏差控制在4.89%以下)。pH值显著影响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量。在初始Cd质量浓度为36 mg/L条件下,Cd吸附量在pH=5.0时达到最大(qe=17.73 mg/g)。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对穗花狐尾藻吸附Cd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对Cd2+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Cd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34.97 mg/g。运用Langmuir模型参数计算所得的Cd吸附量与其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除2个点的数据外,其余点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控制在10%以下)。当温度为5~25℃时,升温有利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属于自发的吸热过程。溶液中共存的Ca2+不利于穗花狐尾藻对Cd的吸附。

    2013年06期 v.13;No.7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纳米Fe_3O_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U(VI)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吴伟林;谢水波;谢磊;李仕友;刘迎九;

    探讨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铀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以及相关反应的速率控制过程。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对U(VI)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5);膜扩散和粒子内部扩散是吸附的控制步骤;Bangham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粒子内部扩散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而液相边界层和粒子外部传质过程对吸附的影响不能忽略;表观活化能为15.705kJ/mol。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对U(VI)的吸附服从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表明吸附是一个单层覆盖与多层吸附相结合的过程;在298 K、303 K、308 K下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2.483 mg/g、103.875 mg/g、107.918 mg/g;吸附过程ΔH>0、ΔS>0、ΔG<0,表明吸附过程自发进行,为吸热过程,存在着各种化学键力和范德华力作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过程共存。

    2013年06期 v.13;No.7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巯基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功能膜的砷吸附性能研究

    邹路易;毛小庆;李磊;王玉如;吴婷婷;王海军;顾文秀;

    将壳聚糖与具有大比表面积且对砷有一定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复合、交联成膜,然后对膜中的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绿色的砷吸附材料——巯基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功能膜。用红外光谱、有机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表征确证了壳聚糖的巯基化,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其表面形态为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较大。研究了巯基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功能膜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巯基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功能膜对As(Ⅲ)和As(Ⅴ)均有非常高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80 mg/g和357 mg/g;吸附性能受pH值的影响不大,在pH=2.0~9.0范围内,砷去除率均在90%以上,其中最佳pH范围为6.0~8.0,尤其适用于饮用水中砷的处理;当水源中含有不超过砷含量60倍的HCO-3、10倍的Cl-和10倍的PO3-4时不影响砷的去除率;重复使用10次后,该功能膜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性能均无明显降低。将吸附有砷的功能膜浸入饱和硫化钠溶液中,温和搅拌2 h,去离子水洗涤,可使膜再生,再生方法简单易行。

    2013年06期 v.13;No.7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二异氰酸酯硝化废水的研究

    刘媛;寇建宗;钱玲;

    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废水中,硝化废水是最难处理的。针对硝化废水硝基苯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微电解-Fenton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冷却结晶后的废水进行处理,探讨各种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电解反应在pH值为1.5、m(Fe)∶m(C)=6∶1、反应时间为2 h时,对硝基苯类污染物去除率最高,达95.8%;后续处理采用Fenton催化氧化,当pH值为3.0、H2O2投加量为0.4%、反应时间为4 h时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达95.1%。出水中各污染物指标均达到GB 898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2013年06期 v.13;No.78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麦秸秆抑藻物质的分离及其抑藻作用研究

    邓继选;邹华;庄严;

    大麦秸秆具有较好的抑藻效能。为了揭示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的机理,用极性由小到大的4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丁醇对大麦秸秆水浸液依次进行提取,分离获得其中的抑藻物质,研究抑藻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率,及藻细胞的膜透性和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麦秸秆粗提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三氯甲烷的提取物,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提取物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通过GC-MS(气相-质谱联用)分析各种化感物质含量,共检测出2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胺类和酯类含量较大,可能为大麦秸秆中主要的化感物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铜绿微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第6 d的半效应EC50分别达到1.3 mg/L和2.1 mg/mL。扫描电镜和藻细胞膜透性研究表明,两种抑藻物质使铜绿微囊藻细胞的膜结构遭到破坏,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内溶物流出,使藻细胞蛋白等含量减少,并导致细胞内缺少合成生理成分的物质,这可能是秸秆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的机理之一。

    2013年06期 v.13;No.7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水中游离态联苯胺ClO_2氧化机理研究

    曹向禹;隋智慧;宋秘钊;

    以有毒的联苯胺为研究对象,在pH值6.5、25℃的条件下,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和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等手段研究了ClO2氧化水中游离态联苯胺过程中间产物的变化情况,结合联苯胺结构和ClO2与有机物反应特点,探讨了游离态联苯胺的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水中游离态联苯胺在ClO2氧化作用下发生了α-H脱氢、重排、偶氮键断裂、醌式结构产生和开环、侧链位氧化等反应,进而得到对应的降解产物依次为氢化偶氮苯、偶氮苯、对苯醌和不饱和酸等物质,同时指出了ClO2与游离态联苯胺的反应遵循单电子转移机理。

    2013年06期 v.13;No.7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镧掺杂的铁基中温脱硫剂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

    刘淑娅;任爱玲;常青;郭斌;

    以某电厂废弃物粉煤灰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镧掺杂的铁基复合高效脱硫剂,测定了其比表面积、密度、产率,探讨了其脱除硫化氢的多次硫容和再生次数,以及脱硫前后的XRD、SEM结构表征,研究了中温状态下载体添加量、镧铁不同物质的量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硫化温度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粉煤灰添加量为脱硫剂总质量的20%、镧铁(La/Fe)物质的量比为1%、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4 h、硫化温度为400℃时脱硫剂的脱硫效果较好。

    2013年06期 v.13;No.7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FeOOH多相类-Fenton降解活性艳红MX-5B的效能及影响因素试验

    孙英平;刘强;姜成春;

    通过改进老化时间、干燥温度等条件合成多相类-Fenton反应的高强度催化剂羟基氧化铁(FeOOH),考察了可见光、温度、H2O2质量浓度、催化剂FeOOH投量和活性艳红初始质量浓度对活性艳红MX-5B脱色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FeOOH/H2O2降解活性艳红MX-5B的效能、机理。结果表明,可见光能促进多相类-Fenton的进行,温度升高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反应速率。在pH=3、60℃、有可见光、活性艳红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FeOOH投量为100 mg/L、H2O2质量浓度为68 mg/L的条件下,经过2 h反应,活性艳红MX-5B的脱色率达91%。此外,活性艳红脱色率与溶铁量呈正相关,即随活性艳红脱色率增大,反应体系里的铁离子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温度升高不仅能加快反应进行,对活性艳红的矿化率也有贡献。在最佳条件下,活性艳红矿化程度达到32.19%,这说明活性艳红脱色过程中,降解产物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2013年06期 v.13;No.7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入口管道对袋式除尘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宁波;王作杰;张松;魏林生;

    入口管道作为除尘系统的一部分,其内部气流分布情况是影响除尘器中各袋室处理风量和滤袋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工程上常见的几类入口单管系统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除尘器性能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入口管道内气流偏向和射流是影响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及各袋室风量分配的重要原因,而下弯管形式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最大。对下弯管的结构提出了4种改造方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入口处安装整流栅后入口截面气流速度分布较均匀,均方根值较原模型提高了56%,进而有效改善了除尘器内部气流分布状态和各袋室的风量分配。

    2013年06期 v.13;No.7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氯吡硫磷在西北旱田黄土上吸附行为的研究

    范春辉;张颖超;蔡少渊;陈先强;

    通过静态批次试验研究西北旱田黄土对氯吡硫磷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特性,分析离子强度和温度对氯吡硫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推断吸附机制。结果表明,25℃下,旱田黄土对氯吡硫磷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系数R2分别为0.987 5和0.998 5,经Langmuir方程计算得出旱田黄土对氯吡硫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qm为0.903 3 mg/g。吸附过程自发、放热,反应后体系无序度略有增加,离子强度、温度对吸附过程影响很小。研究表明,旱田黄土对氯吡硫磷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黄土有机质在氯吡硫磷的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06期 v.13;No.78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铊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李祥平;齐剑英;陈永亨;张飞;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广东某含铊硫铁矿废渣堆积区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废渣堆积区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且Tl+在土壤中的吸附属于表面络合型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离堆渣区越近的土壤,受Tl+污染的程度越大,对Tl+的吸附能力越低;同一剖面土壤,表层土壤的Tl+质量比明显高于心土层和底土层,对Tl+的吸附能力低于下层土壤,而心土层和底土层Tl+质量比的差别相对较小,对Tl+的吸附能力也比较接近。矿渣附近的表层土壤对Tl+的吸附率不大于26%,而心土层和底土层对Tl+的吸附率最大可达54.2%。不同污染负荷土壤对Tl+的解吸能力与其吸附能力相反,初始阶段对Tl+的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平缓增加,当吸附量增加到某一定值时解吸量急剧增加。离堆渣场最近的A剖面表层土壤的解吸能力最强,解吸率最大可达约60%,而背景土壤的最大解吸率为31.4%,且土壤中Tl+的解吸有一定滞后。

    2013年06期 v.13;No.7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黏土胶结充填浆体管道输送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李石林;冯涛;王鹏飞;赵延林;朱卓慧;

    黏土可作为骨料用于矿山胶结充填,浆体的管道输送特性对充填工艺影响很大。利用自溜型浆体管道输送试验系统对体积分数为50%的黏土浆体进行输送试验,在充填倍线为1∶4.89的情况下,黏土浆体在管道中输送良好。对试验系统出浆口处水平管道浆体输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黏土浆体在管道断面流速分布不均匀,层流边界中法向速度梯度大,流速较小时,体积分数分布不均,颗粒易在管道底部堆积,随流速增加,黏土颗粒在管道中均匀分布。黏土颗粒粒度和密度对管道输送基本没有影响,临界速度随着黏土颗粒粒度、密度增大而增大,临界流速与浆体体积分数呈抛物线曲线关系。黏土胶结充填过程中应筛除其中混杂的颗粒粒度和密度较大的杂质,黏土浆体输送速度、体积分数应尽量避开临界速度与体积分数抛物线顶部区域。

    2013年06期 v.13;No.7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大红山微细粒铁尾矿固化技术研究

    罗中秋;张召述;罗钧耀;唐国栋;

    以大红山微细粒铁尾矿固化干堆为背景,研究了矿浆自然沉降特性、过滤特性以及3种沉降剂对其沉降效果的影响,同时对铁尾矿的固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2%矿浆中加入沉降剂,其沉降性和过滤性均优于原矿浆,且泌水较澄清。土工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及XRD、SEM分析表明,低温陶瓷胶凝材料的活性硅酸盐矿物在碱激发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及水化铝酸钙(C-A-H)胶凝,其水化产物填充于尾矿颗粒间,使颗粒胶结连接成具有一定承载力和水稳性的复合材料,实现了尾矿的安全堆存。

    2013年06期 v.13;No.7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添加剂对剩余污泥厌氧产酸过程的影响

    刘伟;张晨;李亚宁;

    为研究厌氧发酵中添加剂对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的影响,对天津市大港区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1个月的厌氧发酵。添加调理剂(木屑、硫酸亚铁和鸡粪),研究剩余污泥发酵前后VFAs和乳酸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1的VFAs产量为4.5 mol/L,乳酸产量为9.2 g/L,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添加剂可以促进厌氧产酸,比例为3∶1∶1时,厌氧发酵产酸更为明显。

    2013年06期 v.13;No.7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铜冶炼污泥固化剂优选试验研究

    李辕成;祝星;祁先进;王华;史谊峰;王晓武;廖天鹏;胡建杭;

    铜冶炼工厂普遍采用石灰-铁盐法进行污酸处理,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砷及重金属离子的铜冶炼污泥。对于这种环境危害性大的污泥,固化是一种良好的无害化处理途径。用普通矿渣硅酸盐水泥为固化材料,以三乙醇胺、亚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为固化剂,利用正交试验对铜污泥进行固化处理。利用XRD、XRF、化学分析、SEM、强度测试与毒性浸出试验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污泥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对固化后样品浸出毒性的影响显著;使用三乙醇胺复合固化剂的固化样品结构较为密实,强度最高,浸出毒性最低,能达到国家标准(GB 5085.3—2007)。

    2013年06期 v.13;No.78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的研究进展

    李海燕;徐尚玲;马玲;

    由于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易引发管道堵塞、超负荷排放、早期溢流和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等一系列问题,开展排水管道沉积物的研究、量化沉积污染物污染负荷、研究沉积物的运移规律对管道出水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来源、构成特性及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对管道沉积物的基础性研究,主要介绍了排水管道沉积物冲刷、淤积和污染负荷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根据我国排水管道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2013年06期 v.13;No.78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6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冬季干工况下闭式热源塔传热特性分析

    黄从健;李念平;申小杭;王廷伟;樊晓佳;

    为了强化闭式热源塔内的传热,提高介质出口温度,对闭式热源塔的关键部位——翅片盘管进行传热特性分析。建立了热源塔传热方程,用经典4阶Runge-Kutta方法结合MATLAB软件求解方程。利用方程的解得到介质和空气温度随热源塔高度的变化情况,然后改变翅片盘管的盘管管径和翅片间距,计算不同风速下的介质出口温度。结果表明:1)顺流式下,热源塔底部换热强度大且随热源塔高度升高而减小,逆流式下,随热源塔高度变化换热强度几乎不变;2)介质出口温度随翅片间距减小而减小,随管径和风速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2013年06期 v.13;No.78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TFE/E181吸收式制冷机热力学性能研究

    罗勇;龙臻;李华山;卜宪标;马伟斌;

    吸收式制冷机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能有效改善因工业生产造成的热污染。从热力学定律和火积效率定义出发,介绍了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并在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基础上设计了吸收制冷机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在建立的热力学方程中,有5个假定:1)系统在稳态和热平衡条件下运行;2)各部件的热损和压降可以忽略不计;3)离开发生器和吸收器的溶液是饱和的;4)发生器出口蒸汽是纯工质,且离开发生器的稀溶液是平衡的;5)节流阀前后是等熵过程。研究了各个系统参数随火积效率(G*)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发生温度不变时,蒸发温度、制冷量、放气范围和系统COP随火积效率的增加而增加,而系统循环比、泵功和系统火用效率随之下降;如果火积效率一定,蒸发温度、制冷量、放气范围和系统COP随发生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系统循环比、泵功和系统火用效率则随之下降。因此,在吸收制冷机中,可以通过改变火积效率G*来改善系统性能。

    2013年06期 v.13;No.78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河北省碳排放量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于维洋;赵会宁;

    根据河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系数计算碳排放量,确定人口数量、GDP、第二产业比重、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为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方法计算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力系数,评价各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与碳排放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的因素为GDP、第二产业比重、人口数量和能源价格,其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12、0.92、0.42和0.12,这说明GDP增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产业比重提高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次级因素;与碳排放量具有负相关关系的因素为能源结构和技术进步,其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47和-0.26,能源结构多元化是降低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也是降低碳排放不可忽略的因素。为此,河北省应采取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改进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提升技术进步水平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

    2013年06期 v.13;No.78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排放绩效在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中的应用

    许艳玲;杨金田;蒋春来;陈潇君;雷宇;钟悦之;

    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分配是促进总量减排定量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分配的合理性影响总量控制工作的效果。基于目前总量控制制度,设计了基于排放绩效标准(GPS)的火电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总量指标分配方法,分析了总量目标、分配指标量及分配程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设计思路,探讨了影响排放绩效值合理性的各因素,结合排放标准、技术经济可行性、减排效果、治理设施运行稳定性等多个因素制定了3个排放绩效值测算方法及相应的排放绩效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排放指标分配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优的绩效方案。结果表明,方案3对应的排放绩效值是最适合的。

    2013年06期 v.13;No.78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在空气颗粒物分析中的应用

    罗斌;葛良全;王卓;罗恩剑;杨文佳;李秋实;王仕木;

    采用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对空气颗粒物进行现场分析,得到各元素的质量浓度值,并对其中的异常值进行分析,探究天气的改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标准样品测量结果对仪器进行标定,再对采样滤膜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晴朗天气情况下,Ti质量浓度范围为16~4 635 ng/m3,Mn为35~1 800 ng/m3,Ni为0~32 ng/m3,Cu为38~519 ng/m3,Zn为157~4 280ng/m3,As为14~511 ng/m3,Sr为4~50 ng/m3,Pb为60~613 ng/m3;在雾霾天气情况下,Ti质量浓度最高值为8 458 ng/m3,Mn、Ni、Cu、Zn、As、Sr和Pb分别为4 021 ng/m3、100 ng/m3、688 ng/m3、4 903 ng/m3、1 019ng/m3、107 ng/m3、1 187 ng/m3。研究表明,手持式X荧光分析仪能够对空气颗粒物进行现场分析,雾霾天气使测量结果较平常值高。

    2013年06期 v.13;No.78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渭河陕西段水体中重金属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杨学福;关建玲;王蕾;李伟;段晋明;罗仪宁;王婷;

    基于2008—2012年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26个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以Hg、Cd、Cr6+、Pb和A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r6+污染程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著。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河段。

    2013年06期 v.13;No.78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分布特征研究

    王雄;张菲菲;王旭光;陈亚灵;张雨葵;

    以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厂周边土壤中总汞及甲基汞分布特征,并探讨两者质量比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总汞质量比为56.0~103.2 ng/g,平均值为78.92ng/g,高于广州市白云区土壤中总汞平均质量比72.0 ng/g;甲基汞的质量比为0.146~0.978 ng/g,平均值为0.630 ng/g;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甲基汞质量比占总汞质量比的0.25%~0.97%,两者质量比相关系数为0.807。

    2013年06期 v.13;No.78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丰江上游铁矿区河流沉积剖面微量元素特征

    付淑清;殷学博;方国祥;温美丽;李鑫华;

    采用ICP-MS方法对新丰江水库上游区域、铁帽顶矿山下游河流区域沉积剖面的31个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中国水系沉积物、中国南方水系沉积物以及中国土壤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数微量元素丰度都以本区为最高,特别是As、Cu、Zn、Cd、Pb,与国家二级土壤标准对照,已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分析认为,沉积剖面中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主要与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化学风化作用强度有关,人类活动(包括采矿活动)导致的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仅发生在近现代较短时期内。

    2013年06期 v.13;No.78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滇池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氮分布特征研究

    米娟;潘学军;李辉;史丽琼;宋迪;刘晓海;贺彬;赵磊;

    以滇池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TN、NH+4-N和NO-3-N的质量浓度及分布特征,并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在滇池水体中,草海区域氮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Ⅰ区,区域差异特征明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4-N、TN也以草海区域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外海Ⅱ区和Ⅳ区,草海间隙水的NO-3-N质量浓度仅为0.60 mg/L,与外海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别。从垂直方向看,各种形态的氮在表层水、中层水、上覆水中质量浓度相当,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TN质量浓度分别为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的14倍和6倍,间隙水中NO-3-N质量浓度与上覆水平均质量浓度差异不明显。在沉积物-水界面中,NH+4-N平均扩散通量为592.48μmol/(m2·d),呈现出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以NH+4-N为主向上层水体释放的趋势。

    2013年06期 v.13;No.78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黑河流域生态风险评价

    王若凡;南忠仁;

    黑河是甘肃省西部干旱区重要的内陆河。以甘肃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风险概念模型的扩展和修正,构建了黑河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通过GIS技术及相关软件实现了对黑河流域生态风险值的定量评价,并绘制了该地区的生态风险值分布图谱。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的生态风险值为0.51,属于中等风险水平。研究区域的风险值分布以黑河为中心自内向外划分为3个明显的风险层次:低水平风险区域集中在黑河周围,主要的景观类型为耕地,该风险区的风险源以人类活动干扰为主;中等风险区域主要分布着林地、草地两种景观类型,这一风险区域是干旱区绿洲的保护屏障区域,也是绿洲和荒漠的过渡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及自然侵蚀共同影响;较高风险区域周围分布着沙漠、戈壁,常年受干旱区光热条件的影响,自然侵蚀作用明显。从评价结果来看,构建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反映黑河流域的生态风险水平及其分布。

    2013年06期 v.13;No.78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47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市近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评价

    崔邢涛;李随民;

    以石家庄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采集252个近地表灰尘样品,研究其重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状况。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石家庄城市近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最后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空间插值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地表灰尘中重金属质量比均超过当地背景值,质量比变异系数较大的为Zn、Cd、Cr、Ni、Cu、Pb、Hg等,As的变异系数最小。重金属单元素污染评价表明,Zn、Cd为严重污染,Cr、Hg、Pb、Cu为潜在污染,Ni、As为清洁。重金属综合评价表明,石家庄市近地表灰尘重金属综合污染严重,重污染以上比例达到30.56%,其严重污染区与工业区域、交通分布发达程度的分布相吻合,重金属污染可能与城市的燃煤、交通等污染源有关。

    2013年06期 v.13;No.78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道路交通PM_(2.5)污染热点量化分析

    邱兆文;邓顺熙;郝艳召;

    为了满足微观区域交通PM2.5污染环境评估的需要,在分析交通排放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基于MA(MOVES+AERMOD)模式的道路交通PM2.5污染热点量化分析方法;基于车型、燃料、地区匹配及本地化交通参数,修正了交通颗粒物排放模型MOVES;对典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PM2.5污染热点区域进行分析,得到了机动车PM2.5排放清单及公众PM2.5暴露质量浓度水平;根据交通污染源的特点,确定AERMOD模型为空气质量模型;针对小寨十字特定时段进行交通污染量化分析,计算了该区域的PM2.5质量浓度分布,在交叉口下风向PM2.5最高质量浓度达到134μg/m3,超过国家标准24 h平均限值。研究表明,MA模式交通污染热点分析方法为交通减排措施或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精细化的环境效益评估工具。

    2013年06期 v.13;No.78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贵州毕节市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综合利用潜力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僮祥英;梁杰;

    煤矸石是煤系固体废弃物,为将其更好地回收利用,选取贵州省毕节市周边乡镇矿区中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测定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并使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分析Hg,原子荧光光谱法(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分析As,最终筛选出19种元素进行富集状态和综合利用分析,9种元素进行环境质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矸石中的Co、Ga可作为伴生有用组分进行回收,Ti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结合该地区矸石中含有Al2O3、SiO2和丰富的Hf、Mo、V等可改善钛合金性能的微量元素,提出可用矸石生产铝硅钛合金或其他钛合金。此外,Cd的质量分数是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阈值的4倍以上,在对该地区矸石进行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时要进行考虑。

    2013年06期 v.13;No.78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恶臭自动在线监控体系设计与实现

    于旭耀;余辉;徐可欣;王元刚;杜振辉;

    针对我国恶臭污染监管繁琐且无法实时在线监控等问题,提出建立恶臭自动在线监控体系。体系包含集成双检和双核技术的恶臭监测仪及数据采集仪、基于ArcGIS与数模生成的恶臭扩散模型并利用Hadoop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恶臭数据监测平台以及依托环保物联网建立的各级监测中心。介绍了体系的设计和基本功能,探讨了恶臭实时自动在线监控及污染扩散分析预警方法。理论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恶臭监测水平和监管能力,促进环保物联网的发展。

    2013年06期 v.13;No.78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五台山景区湿地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牛莉芹;程占红;高伟杰;

    利用物种的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研究了五台山景区湿地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湿地物种的丰富度和综合多样性除Ⅰ区外均表现出随旅游干扰程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物种均匀度除Ⅰ区和Ⅲ区外也表现出随干扰程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从相邻湿地群落区之间β多样性的变化上看,在第Ⅰ区与第Ⅱ区之间、第Ⅲ区和第Ⅳ区之间、第Ⅴ区和第Ⅵ区之间,物种更替变化大,群落相似性小;从不同干扰程度差异下β多样性的变化看,随旅游干扰程度增加,物种替代的变化和群落类型之间的差异都逐渐增大。

    2013年06期 v.13;No.78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森林采伐对闽北天然次生林碳储量及其动态的影响

    郑丽凤;周新年;李丹;巫志龙;周成军;周媛;

    科学合理地计量采伐对森林碳储量的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闽北天然次生林择伐与更新研究基地进行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伐木制品的碳储量及碳排放过程,综合分析了不同强度采伐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从乔木层生物量池看,弱度择伐后10 a碳储量已经超过伐前,中度择伐要15 a才能恢复,采伐强度越高,恢复所需要的年限越长。若考虑伐木制品的碳储量,则中度择伐需要10 a才能恢复到伐前,强度和极强度择伐需要15 a才能恢复,皆伐恢复较为困难,15 a后的碳储量仅为伐前的42.98%。从碳汇角度出发,闽北天然次生林宜采用中度以下的择伐。

    2013年06期 v.13;No.78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害空间自相关分析

    许章华;刘健;余坤勇;李聪慧;龚从宏;赖日文;唐梦雅;谢婉君;李增禄;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掌握该虫害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助于实现其有效监测与预防。以福建省67个县域单元为例,对马尾松毛虫害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害Moran's I的值为0.613 5,Z值为13.464 2,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虫害存在极为显著的全局正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效应明显;2)从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看,空间差异小的县域单元数量远大于差异大的数量,"高-高"、"低-高"及"高-低"相关均位于森林资源丰富的闽中、闽北各县,呈"3横2纵"状分布格局,"低-低"正相关均位于沿海一线,呈带状分布格局,沙县、永安、邵武是马尾松毛虫害分布的"冷点",建瓯则是虫害分布的"热点";3)在大部分县(市),马尾松毛虫害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呈随机型分布。研究表明,空间自相关分析可在马尾松毛虫害分布特征识别与规律研究方面得到较好的应用。

    2013年06期 v.13;No.78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荷电细水雾熄灭受限空间煤油火的试验研究

    余明高;曹东升;徐永亮;刘小婷;

    由于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自由基、阴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采用荷电细水雾灭火这一新方法,通过电荷作用加强对燃烧的抑制,以提高细水雾的灭火效果。搭建了基于电晕法的荷电细水雾熄灭受限空间煤油火的小尺度试验平台,通过改变电压得到不同荷质比的细水雾,进行灭火试验并分析灭火时间、火焰温度以及火焰图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普通细水雾,荷电细水雾能有效缩短灭火时间,提高灭火效率,丰富了细水雾灭火理论与技术。

    2013年06期 v.13;No.78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火灾工况下半敞开式隧道自然通风与混合通风对比研究

    赵冬;童艳;何嘉鹏;周汝;

    针对半敞开式城市公路隧道自然通风模式存在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在顶部开口处加装排烟风机的混合式通风来保障烟气不侵入半敞开段(安全区域)。以某实际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使用LES方法模拟自然通风和混合式通风两种模式下的烟气扩散,火源释热率7.5 MW,火源区网格尺寸0.083 m。结果表明,在300 s的安全疏散时间下,自然通风的半敞开段内仍滞留大量烟气,混合模式下机械排烟量大于112.5 m3/s时,烟气即被有效控制在半敞开段之外。通过风洞效果对比试验证明,与纯自然通风相比,顶部加装排烟能有效抑制烟气下沉。

    2013年06期 v.13;No.78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细微粒灭火剂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华敏;徐大用;潘旭海;潘仁明;

    为了研究超细微粒灭火剂的粒径与全淹没状态的关系,采用离散相模型和喷射速率模型对灭火剂颗粒的释放和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粒径为1~12μm的超细微粒灭火剂在障碍物下的运动特点,并引入参考值R(t)和评估值A来定量评估1~12μm超细微粒灭火剂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1μm和4μm超细微粒灭火剂的运动特性相当,2μm超细微粒灭火剂的运动特性远好于其他级别微粒。粒径为6~8μm的超细微粒灭火剂的运动特性差别不大。粒径为2~6μm和8~12μm的灭火剂颗粒直径越小运动特性越好。综合评价得出2μm的灭火剂颗粒达到全淹没状态效果最好。

    2013年06期 v.13;No.78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偏W型通风系统瓦斯浓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杨明东;李英明;张瀚;

    煤矿井下80%的瓦斯需要通过井下通风系统来排放,通风系统安全可靠状况直接决定着整个矿井的安全或危险程度,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瓦斯矿井中,现有的U型通风工作面风流瓦斯超限严重,实际生产中多通过改变通风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前人对采空区非均质多孔介质气体运移理论的研究,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U型、U+L型和偏W型通风系统的静压力场和瓦斯体积分数场。结果表明:与U型和U+L型通风相比,偏W型通风的静压力场和瓦斯流场发生了很大改变;偏W型通风系统工作面与采空区的压力差比U型小,抑制了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偏W型通风的漏风流由回风巷附近汇聚流出,形成漏风汇,采空区上隅角位置也由原来U型的轨道巷处转移至中间回风巷附近;在相同的瓦斯涌出和供风量下,偏W型通风工作面的风流瓦斯体积分数明显低于U型通风工作面,同时比U+L型工作面管理简单。将偏W型通风系统现场应用于段王矿090702工作面,对工作面瓦斯积聚的治理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采用两边进中间回偏W型通风可以有效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

    2013年06期 v.13;No.78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压力临界值的研究

    范喜生;张浪;孙景来;陈金玉;孙晓军;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主要瓦斯灾害事故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关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瓦斯动力现象和基于煤层瓦斯压力、破坏类型、坚固性系数与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四参数法。对于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以瓦斯动力现象的特征作为评判的依据,对于没有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的情况以四参数法为主。四参数法规定,4个参数均超过各自的临界值才能定为突出煤层,瓦斯压力的临界值定为0.74 MPa。而实际情况是,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的煤层也曾多次发生突出。用可压缩流体力学的观点分析了突出机理,采用多相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应力分析法建立了瓦斯压力临界值的理论计算式,根据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分析了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并给出了有关参数(特别是煤层内摩擦角)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表明,所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同时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013年06期 v.13;No.78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深部开采的岩石(体)声发射/微震特征研究

    李俊平;寇坤;汪潮;程贤根;王晓光;王红星;

    用低频(AE)/微震(MS)监测评价岩体工程的稳定性不可缺少。若监测仪器的采样频率和频响范围不合理,将导致接收的AE/MS信号不全,对岩体低频AE/MS特征认识不清。综述岩石(体)AE/MS的若干特性,提出如下试验方案:在伺服控制的高吨位岩石试验机上分别单轴压缩加渗流或不加渗流的代表性岩石,同时应用50 kHz~2 MHz采样频率可调的AE/MS仪、2 Hz~10 kHz低频宽频传感器和1~100 kHz高频宽频传感器自动采集AE/MS信号。试验确定每类代表性岩石合适的AE/MS低频和高频采样频率,利用该采样频率研究它们的低频频响范围、时序统计特征和岩石破坏的主频突变特征,借助律定的AE/MS采样频率和频响范围,监测深部开采的相应岩体静态胀裂破坏全过程的AE/MS特征,从而探索其岩体失稳的AE/MS准确预报机制。

    2013年06期 v.13;No.78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5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照明对煤巷掘进支护作业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彭信山;景国勋;

    研究井下作业环境中合理的照度值,以提高工人作业效率及保证工人的作业安全。通过构建综掘工作面照度计算数学模型,以巷道掘进时工人的支护作业为试验对象,测定了不同照度值下各支护工序的用时。结果表明,矿工在井下对巷道进行支护,仅靠矿工矿灯提供照明时,所耗费的时间最多,工作效率最低;当在巷道顶端安装防爆电棒时,所耗费的时间比仅靠矿灯提供照明时要少;随着防爆电棒数量的增加,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快,当安装4支防爆电棒时,工作效率最高;当安装5支和5支以上防爆电棒时,工人明显感觉到刺眼和眩晕,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2013年06期 v.13;No.78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安全性研究

    杨思静;晋日亚;解朝变;黄飞;荣佳;

    为了研究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安全性能,以某企业生产的一元二氧化氯固体消毒剂(记为0#)和自制的二元二氧化氯固体制剂主剂(记为1#)为对象,对二者的机械感度、静电感度及热安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撞击感度测试时,0#试样在锤重5 kg、落高0.15 m的撞击条件下迅速变黄,而1#试样在同等条件下未变黄,并且在撞击条件改为锤重10 kg、落高2 m时1#试样仍未变黄;在摩擦感度测试时,0#试样在摆角(66±1)°、表压(2.45±0.07)MPa的条件下迅速变黄,而1#试样在同等条件下未变黄,且将摆角增大至(80±1)°时1#试样仍未变黄,说明二元制剂的机械安全性较高;二者对静电均不敏感;由DSC测试结果可知,在0~160℃范围内,二元制剂热安全性能较高,但随着温度上升至300℃,二者的危险系数均上升,均有爆炸危险。

    2013年06期 v.13;No.78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化装置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实现

    陈存银;王峰;高金吉;

    为了让设计人员更好地设计石化装置安全仪表系统,采用了C#和SQL数据库开发的石化装置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软件。首先,软件结合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风险矩阵和保护层,确定安全仪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并使用故障树或可靠性框图模型验证安全完整性等级,确定安全仪表系统生命周期参数。然后,软件基于多套装置安全仪表系统经验知识,总结了安全仪表系统分类信息,并依此确定待设计装置的安全仪表系统相关信息。最后,综合前两步的设计结果,确定最终的安全仪表系统。通过实例探讨了软件的应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仪表系统设计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2013年06期 v.13;No.78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船舶溢油事故报告关键影响因子与行为偏好分析

    王立坤;

    为分析船舶溢油事故报告行为的影响因子和偏好,构建以环境因子和事故船方主体特征为自变量、报告选择为因变量的关系结构,从连通性、效率和效果3个角度完成了相关信息采集。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分别利用Probit模型和贝叶斯网推理明确了影响事故报告行为的关键因子,基于ROC值对两个模型的预测精确度进行了评估,选择精确度较高的模型预测事故报告行为偏好。结果表明,在船工龄、职务、培训情况、溢油数量和事故时间会对溢油事故报告的具体行为偏好产生影响。

    2013年06期 v.13;No.78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安全评价

  • 8类特种设备危险点(源)风险强度定量分析

    董颖;罗云;许铭;何毅;靳强征;曹志红;李顺荣;王也;

    基于风险定义和模型,提出了整类设备危险点(源)绝对风险强度和相对风险强度的概念及其定量模型,具体分析了8类特种设备的绝对和相对风险强度,前者反映了8类设备宏观固有的风险水平,后者揭示了8类特种设备的横向风险强度关系,并计算了每两类设备的风险强度关系。结果表明,风险强度系数从大到小的8类设备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锅炉、场内机车、压力管道、电梯、压力容器。

    2013年06期 v.13;No.78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HSE管理绩效评价

    方圆;刘永强;戴玮;薛瑶;徐超宇;

    HSE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了HSE管理绩效评价物元模型,通过分析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结合物元理论和量化评估思想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其评价标准。以某工程项目HSE管理为例进行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表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3年06期 v.13;No.78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熵权TOPSIS的风险矩阵改进方法研究

    张青松;郑薇;

    针对传统风险矩阵法计算结果存在风险结的不足,通过熵权法分别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引入TOPSIS法对得出的风险值进行精确排序,给出针对风险矩阵的熵权TOPSIS建模方法及计算步骤,提出基于熵权TOPSIS的风险矩阵改进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风险结密度由原来的7.5降为0,从而可依据风险精确排序结果合理分配安全资源。

    2013年06期 v.13;No.78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全过程的航空公司签派员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王燕青;徐晶;李楹;

    为客观评价航空公司签派员的工作状况,提高其安全绩效水平,通过对签派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基于全过程管理思想,将员工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纳入考核体系,从而得到签派员安全绩效考核的3类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趋势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此模型对某航空公司签派人员进行安全绩效考核。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签派员进行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可信。在绩效考核过程中,需更多注重签派员日常工作中的过程指标考核和反映安全状况趋势的趋势指标考核。

    2013年06期 v.13;No.78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46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二连浩特民航机场鸟击风险评价与鸟击防范

    魏炜;杨贵生;乌日罕;潘斌;李敏;邢璞;

    2010年5月—2011年4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二连浩特民航机场及其周边的鸟类进行调研,共记录91种鸟类,隶属于14目30科。由于每种鸟类危险程度不同,为了使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更有针对性而引入危险值这一概念,以定量度量鸟类对飞机飞行安全的威胁程度,并给出计算公式。根据危险值的大小将所有记录的鸟类分为严重危险鸟种、很危险鸟种、较危险鸟种和一般危险鸟种4类。根据鸟类的习性和生活环境,对严重危险鸟种和很危险鸟种进行单独分析,并与其他地区机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鸟类具有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地区的独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飞行区内外环境治理、回避鸟类活动高峰期航班的安排及人工驱鸟方法。

    2013年06期 v.13;No.78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黄常海;胡甚平;高德毅;吴华锋;轩少永;彭宇;

    为把握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通航安全风险,需要对通航安全风险现状进行跟踪评价。基于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系统、加重和减轻事故后果的风险致因体系,建立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提出2-范数法组合赋权方法,并利用其处理主客观赋权法的差异信息,提出基于多元联系数的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权重的SPA一致性检验。最后利用所提出的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对10个典型桥区水域通航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各桥区的通航安全风险,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对各桥区进行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通航安全风险。

    2013年06期 v.13;No.78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71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海上石油平台海冰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符耀庆;

    针对海冰对石油平台的危害,研究能真实反映海冰运动规律的气象、遥感、雷达、视频、平台震动等监测方法。简单介绍了海冰数值预报的理论方法,通过在JZ20-2和JZ9-3平台上连续24 h的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海冰数值预报理论模型是合理和可行的,符合工作场所要求。研究表明,多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实时监测平台附近的海冰运动,可以有效进行海冰冰情的早期预报。

    2013年06期 v.13;No.78 24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研究

    周爱华;付晓;

    城市应急避难所是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合理性及公平性可以通过可达性来衡量。以北京城区136个街道为研究单元区,基于ArcGIS平台应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城区街道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并分析阈值为2 000 m和5 000 m情况下街道可达性的变化,从而揭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不均,中心区明显好于边缘区;朝阳区在各城区中最好;街道间空间分异显著,小部分街道可享避难空间过量,大部分街道避难空间严重不足,总体上无法满足居民需要。

    2013年06期 v.13;No.78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664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江苏沿海风暴潮风险区划的土地利用防灾规划研究

    游珍;蒋庆丰;

    江苏沿海开发潜力巨大,但是随着开发的进行,人民生命财产的暴露性日益增加,因此加强防灾减灾规划势在必行。针对江苏沿海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和产业布局,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了江苏沿海风暴潮风险区划,将江苏沿海岸段划分为7个风险等级。风险等级最高的为西墅-大板跳岸段,风险等级最低的是射阳河口-东凌港口岸段,然后根据岸段风险和规划中的产业布局所形成的暴露性组合成4种岸段类型,并以代价最小、获益最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基本原则,提出针对各类型的防灾规划方案,最后分别给7个风险等级的岸段选择防灾规划方案,提出建议。

    2013年06期 v.13;No.78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峡库区典型滑坡预测预报研究

    赵松琴;朱思军;

    以三峡库区某典型滑坡案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结构特征及水文特征,对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用均匀滤波法进行光滑处理,以满足预测模型的需要,之后对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等距化处理,以消除随机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干扰,然后对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利用目前较常用的两个滑坡预测模型———灰色GM(1,1)模型、曲线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监测点的变形趋势,以点带面,从而得到整个滑坡的未来变形情况。最后从滑坡的变形速率和宏观地质巡查两个方面综合判定滑坡的变形为整体变形,且有加速趋势。根据变形及地质特征判断从2009年7月开始此滑坡进入整体滑移阶段。

    2013年06期 v.13;No.78 259-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氡大气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谢清芳;彭小勇;万芬;黄帅;张欣;

    以平行于来流方向和垂直于来流方向建造的平地型铀尾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氡大气扩散进行数模拟,研究了风速为0.5 m/s时滩面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下风向氡的迁移规律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种建造方向对氡扩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铀尾矿库下风向距离和植被覆盖面积加,铀尾矿库下风向的氡浓度不断下降。植被覆盖面积相同时,建方向平行于来流的铀尾矿库下风向的局部氡浓度明显高于建造方垂直于来流的,并且氡污染距离较远。建造方向一定时,随植被覆面积增大,局部氡浓度不断增加,但随距离增加,氡污染程度不断弱。

    2013年06期 v.13;No.78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铀尾矿库滩面植被分布对尾矿砂大气迁移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欣;彭小勇;黄帅;

    应用CFD数值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平地型铀尾矿库中坝体滩面植被分布对尾矿砂大气迁移的影响。对尾矿库滩面不同结构形式植被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求一种较为有效的植被分布方式,以解决尾矿库运行期间干滩扬尘造成的严重辐射性污染问题。分析了在铀尾矿库滩面4种植被分布形式下10μm细尾矿砂大气扩散的质量浓度分布和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当尾矿库放置方向垂直于常年主导风向(来流方向)时,下风向覆盖1/4植被时其周围区域尾矿砂颗粒质量浓度最大,尾矿库下风向一定区域后质量浓度变为最小,其防护效果最好,上风向覆盖1/4植被时次之,上下风向均覆盖1/8植被时防护效果最差;尾矿库放置方向平行于来流方向时的抑尘效果较垂直放置的抑尘效果好。

    2013年06期 v.13;No.78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角度丁坝对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影响

    童艳;陈丽萍;

    流动的分离和不同尺寸涡的形成,使得丁坝周围的湍流非常复杂。为分析其流场对污染物迁移扩散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三维瞬态自由水面流动的VOF压缩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污染物水体迁移扩散方程。对置于试验水槽中的非淹没60°、90°和120°丁坝进行了试验和模拟。模拟中用二阶精度的Gamma格式离散对流项,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结果表明,90°丁坝形成的涡最长而120°丁坝形成的涡最短。由于横断面收缩得最多,90°丁坝主流速度最大。当污染物在丁坝上游泄漏时,污染物质量浓度随时间而下降。主流区内质量浓度迅速达到峰值,迅速衰减;而回流区质量浓度缓慢达到峰值,缓慢衰减。丁坝岸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完全由回流决定,质量浓度增加与下降的速度随回流速度增加而增加。靠近丁坝的横截面上,主流与回流之间点的质量浓度随丁坝角度增加而下降。质量浓度波动与丁坝角度有关。远离丁坝的横截面上,主流与回流之间点的最大质量浓度随丁坝角度增加而下降。

    2013年06期 v.13;No.78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13年9—10月国内环境事件

    安莹;李生才;

    简要统计了2013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05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13起,地震49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4起,旱灾2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25起。

    2013年06期 v.13;No.78 279-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9—10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李生才;笑蕾;

    统计了2013年9—10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63起,其中包括矿业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63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5.83%,矿业事故占11.04%,火灾占4.29%,爆炸事故占4.91%,毒物泄漏与中毒占4.91%,其他事故占19.02%。163起事故共死亡634人,伤41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0.41%,矿业事故9.62%,火灾4.42%,爆炸事故5.84%,毒物泄漏与中毒4.57%,其他事故15.14%;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7.94%,爆炸事故19.38%,矿业事故0.24%,毒物泄漏与中毒0.24%,火灾0.72%,其他事故11.48%。2013年9—10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新疆(13起)、云南(11起)、安徽(11起)、浙江(10起)、广东(10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新疆(70人)、云南(52人)、安徽(43人)、四川(42人)、浙江(38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四川(60人)、新疆(50人)、广东(46人)、安徽(42人)、山东(38人)。

    2013年06期 v.13;No.78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展示

    <正>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威孚力达"),是威孚高科(000581)旗下以汽车、摩托车、非道路机械尾气后处理、工业废气净化为主导产业的控股子公司。2004年,威孚力达与外方合资,成立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威孚环保"),专业从事催化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集后处理系统集成和催化剂于一体,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一站式"后处理

    2013年06期 v.13;No.7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招聘编辑

    <正>为了更好地开展编辑出版工作,本编辑部现公开招聘编辑,从事论文的文字编辑加工工作。应聘条件如下:1)具有对语言文字良好的驾驭能力;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3)责任心强,能按时、按规定完成本职工作;

    2013年06期 v.13;No.78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索引

    <正>~~

    2013年06期 v.13;No.78 287-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8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建设,1996年9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为牵引,针对爆炸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系统深入地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求获得更多原始创新成果,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2013年06期 v.13;No.78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