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公告

安全评价

  • 基于ARIMA干预模型和对比分析的安徽省“清剿火患”效果研究

    陆松;张丹;付阳阳;李国辉;张和平;

    为了研究"清剿火患"行动对安徽省火灾形势的抑制作用,采用ARIMA干预模型与火灾数据对比的方法对2007—2012年安徽省火灾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2种ARIMA干预模型都能检测到"清剿火患"行动对季节调整后火灾起数时间序列的抑制效果。根据干预模型,抑制效果在"清剿火患"行动开展后第3个月时出现,火灾立即减少约300起,随后抑制效果逐渐衰减。在"清剿火患"行动开展14个月后,抑制效果几乎衰减为0。通过对比"清剿火患"期间与2009-10—2010-02、2010-10—2011-02的火灾统计数据,发现"清剿火患"行动期间的火灾起数较前两年同期的火灾起数大幅度降低,平均降幅达64%。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不同火灾原因、火灾场所和火灾起数的降低情况。对比发现,"清剿火患"期间火灾死亡人数与死亡人数不低于3人的火灾起数均降低为0。

    2015年03期 v.15;No.87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0kt/a甲醇合成精制装置安全性评估与消防设计

    邢志祥;王云慧;

    甲醇合成精制装置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将会对厂内甚至相邻地区的人员生命、机械设备及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ALOHA化学品泄漏扩散模拟软件对甲醇合成精制装置进行危险性辨识和评价。结果表明,热辐射危害是池火灾、BLEVE火球的主要危害;BLEVE火球和中毒事故危害范围较广:在BLEVE火球的热辐射中暴露60 s造成死亡的距离均超过100 m,泄漏孔径达5cm时毒气的体积分数达ERPG-3值的距离达326 m。因此,消防设计是甲醇精制装置安全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相关消防标准规范对该甲醇合成精制车间进行相应的消防系统设计,并用Auto CAD专业绘图软件绘制消防设施的布置图,为施工单位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甲醇合成精制装置的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2015年03期 v.15;No.8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动态无偏灰色马尔科夫预测

    熊祖强;王晓蕾;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对于煤矿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预测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以传统灰色GM(1,1)模型为基础,构建动态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通过分析潞安矿区某矿2003—2010年的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数据,预测2011—2012年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数据,利用无偏灰色GM(1,1)模型代替传统灰色GM(1,1)模型,通过拟合得到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数据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并在此预测中进行原始数据更新,并对4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不但能够消除传统灰色GM(1,1)模型自身的固有偏差,而且能提高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为3.2%,平均相对误差为2.59%,均低于传统灰色GM(1,1)模型与一般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动态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于煤矿相对瓦斯涌出量数据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96.74%。

    2015年03期 v.15;No.8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在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

    陈伟华;闫孝姮;付华;

    在煤矿瓦斯灾害中,煤矿瓦斯突出是导致瓦斯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Elman神经网络(GA-ENN)耦合算法等建立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的预测方法在收敛性和精度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混沌免疫遗传优化算法(CIGOA)对Elman神经网络进行改进的新型智能优化算法来增强粒子的活性,提高其局部搜索能力和全局优化能力,克服了遗传算法(GA)的固有缺陷。对煤矿现场跟踪实测后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提出的CIGOA-ENN预测模型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47%,最小相对误差为1.12%,平均相对误差为2.27%,明显小于BP神经网络和GA-ENN等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CIGOA-ENN预测模型的输出结果更精确,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系统的辨识误差更小,性能更优越。

    2015年03期 v.15;No.87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探采对比的煤层瓦斯含量分析及预测

    姜家钰;张玉贵;谢向向;张大伟;李钰魁;

    针对新建矿井地勘瓦斯含量测值偏低和井下实测瓦斯含量较少的特点,结合工程和科研实践,提出了利用大量的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反演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技术和基于探采对比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方法。以邹庄井田32煤层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瓦斯抽采情况下计算3204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并反演该工作面煤层原始瓦斯含量。通过对比采掘过程中获得的瓦斯含量和地勘瓦斯含量,得到不同钻孔深度时的地勘瓦斯含量修正系数,并采用瓦斯地质研究方法对32煤层分3个单元进行瓦斯含量预测。结果表明:32煤层瓦斯含量整体呈现"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的规律,与临近矿井具有相似的瓦斯赋存规律。这表明利用探采对比的方法预测煤层瓦斯含量是可靠的。

    2015年03期 v.15;No.8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矿生产物流安全评价

    李远远;刘光前;

    为了对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结合AHP法、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从人员安全、机电安全、物料运输与供应安全、灾害事故预测与救治4个方面构建了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某煤矿企业为实例,利用AHP-熵权法、"升半梯形分布"分别确定了指标综合权重与模糊隶属度矩阵,并通过模糊评判模型、指标量化模型得出该企业的煤矿生产物流安全综合评价值为69.79,安全级别为"较好",与该煤矿企业实际状况较为接近,表明基于AHP-熵权法的模糊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评价煤矿生产物流的安全状况。

    2015年03期 v.15;No.8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56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三软”煤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树分析

    刘德民;吴立云;杨玉中;

    掌握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和主要影响因素对突出防治至关重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重要的系统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法对"三软"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三软"煤层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树,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概率为0.216 5,导致突出的可能途径有24种,预防突出的可能方案有5种,并计算出了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确定了"三软"煤层中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2015年03期 v.15;No.8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改进的HFACS和SPA的矿山安全人因分析

    解学才;杨振宏;许贵阁;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同时解决矿山人为因素调查、分析和评价方面存在的缺失,对部分矿山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诱发事故发生的人因因素,并分析了各因素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部分矿山安全管理现状的研究,建立了矿山HFACS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5类事故致因、24个人因因素。应用该模型,结合集对分析方法,可实现矿山人因因素定量与定性分析。以陕西省某矿山为例,建立了该矿山的HFACS模型。采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计算出系统的联系度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对该矿山的集对势、联系度、不确定性和悲观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山人因安全状况良好,个别人因因素指标需要改善和提高。矿山HFACS模型可以很好地涵盖矿山事故中的人因因素,通过对矿山人因现状的集对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矿山安全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696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防突工作流程的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舒龙勇;张浪;范喜生;李阳;

    针对现有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联系,考察了临界压力和含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了瓦斯压力为杨柳煤矿10#煤层区域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为0.74MPa;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引入相对误差和迫近度等分析方法,确立了钻屑解吸指标Δh2为10#煤层局部预测敏感指标,临界值为180 Pa;结合我国目前防突工作基本流程,确定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构建了杨柳煤矿10#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体系。

    2015年03期 v.15;No.87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突变理论在井下排水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张钦礼;陈宇;王新民;杨伟;薛希龙;

    为了更精确合理地对新桥硫铁矿排水方案进行优选,对利用突变理论的方法进行优化,建立突变理论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改进模型。从经济和工程量方面出发,综合考虑了影响排水方案优选的3个层次的12个指标,统计样本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层确定同一上层变量下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导入突变理论中,建立综合评价结构模型,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运用突变理论和EM-TOPSIS进行方案优选,通过对比3种方法的优选结果,证明了改进突变理论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多路况指标下的高速公路应急物资选址方案评价

    肖润谋;闫晟煜;

    为了筛选合理的应急资源布局位置,阐述了以实际路况评价应急物资选址的合理性,提出了以实际路况指标为基础构建的选址方案评价模型。考虑到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阻因不同,将主要影响应急物资选址的路况属性量化。通过对应急车辆驾驶员的调查获得路况指标权重,引入模糊评价用以区分路况指标值接近的最优选址方案,经实例分析证明了该选址方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良好的选址方案应具备动态交通因素影响小、通行路径道路等级高、行驶里程短、平面交叉口和转弯次数少的特点。

    2015年03期 v.15;No.8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综合指标试验研究

    邹阳阳;景国勋;

    研究驾驶过程中随着疲劳的产生驾驶员生理信号的变化规律,提取反映驾驶疲劳程度的综合指标。采用驾驶模拟器对20名被试进行驾驶模拟试验,用MP150多导生理仪实时采集并记录驾驶员在60 min驾驶任务过程中的心电信号、脑电信号、肌肉电阻信号、皮肤温度信号和呼吸频率信号。运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比一般回归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克服了一般回归分析许多变量不显著的缺点,得到了最优的驾驶综合指标方程,确定了与各项指标相关的驾驶疲劳评价综合指标,并通过3名被试模拟驾驶试验验证了综合指标作为评价驾驶疲劳的有效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9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组合赋权理想点法的高切坡安全评价

    李群;庾付磊;

    选取高切坡的黏聚力、内摩擦角、高切坡类型、地形坡度、边坡高度作为评价指标,结合理想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高切坡安全评价模型。针对指标权重评价中存在主观影响因素过多、评价指标权值不确定等问题,运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其权重系数,并对实际工程的高切坡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所选高切坡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该方法用于高切坡的安全评价合理、有效。

    2015年03期 v.15;No.8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船舶通航风险成因耦合模型

    曹久华;席永涛;胡甚平;陈杰;郭云龙;

    为改善水上交通安全条件和有效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需要研究港口船舶通航风险的形成机理。以港口船舶通航复杂性系统为视角,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港口船舶通航风险成因耦合仿真。首先,探讨港口水域船舶通航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成因的相互影响和耦合类型;其次,基于港口水域船舶通航风险的人、船、环境与管理子系统构成因素,提出港口水域船舶通航风险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动力学流图;然后,建立非线性的系统动力学动态耦合模型,通过港口水域船舶通航风险成因耦合仿真,分析同质因素和异质因素的耦合作用。最后,结合青岛港船舶通航风险影响因素的数据,采用系统动力耦合模型进行港口水域船舶通航风险成因的耦合作用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港口船舶通航风险成因中双因素耦合作用下,与环境因素耦合造成的风险较大,特别是与交通环境因素耦合后风险大,且变异系数小。需要切实加强交通组织管理,从而降低客观因素的耦合程度,可有效避免通航事故,提高通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371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内浮顶罐中油气扩散运移的数值模拟

    赵晨露;黄维秋;石莉;吴宏章;王英霞;杨光;钟璟;

    内浮顶罐浮盘上气体空间的油气扩散运移规律对其安全隐患控制及损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单相扩散传质模型和RNGκ-ε湍流模型,采用UDF建立油气扩散模型,考察分析了通气孔分别位于罐壁和罐顶时罐内的油气扩散机理。结果表明:小型内浮顶罐的试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通气孔在不同位置时,气流对罐内油气的扰动规律不同,罐壁通气孔的开设使内浮顶油罐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外界风速引起的罐内泄漏点油品的有效扩散系数远大于无风时油品的分子扩散传质系数,建议API油气损耗评估公式考虑风速的影响。

    2015年03期 v.15;No.87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扇形水幕抑制丙烷气体扩散的数值模拟

    伍昕;黄宇;华敏;张华侨;潘旭海;蒋正林;

    由于丙烷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不宜采用试验研究。二氧化碳与丙烷在标准状况下密度相当,同属于重气,因此,在研究中拟用二氧化碳代替丙烷。首先利用Fluent对扇形水幕抑制二氧化碳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所设定的参数均与试验相同,在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后验证了Fluent模拟重气扩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然后利用Fluent对水幕抑制丙烷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模拟过程中得出,水幕产生的阻挡作用、机械湍流作用及造成的空气卷吸作用对丙烷的扩散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水幕压力和泄漏源与水幕之间的距离,对其影响扇形水幕抑制丙烷扩散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扇形水幕压力越大抑制效果越好、水幕距泄漏源距离越近抑制效果越好。

    2015年03期 v.15;No.8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ATIS环境下驾驶员认知负荷研究进展

    戢晓峰;冯川;郭凤香;

    为构建更加符合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出行信息环境,提高驾驶员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对ATIS环境下驾驶员认知负荷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与评述。首先阐述了认知负荷的理论基础,随后分析了ATIS环境下驾驶员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同时分类解析了驾驶员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与相关认知负荷的产生根源,并对认知负荷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系统评述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的测量方法,最后基于驾驶员信息认知负荷提出了ATIS优化对策。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出行经验是影响驾驶员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道路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与驾驶员的标志视认时间关联密切;驾驶过程中拨打手机及使用车载终端均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增加驾驶员的信息认知负荷;较高的车速与音频播放等环境会对驾驶员的信息认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015年03期 v.15;No.87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识别视距的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区域主线线形指标分析

    沈强儒;赵一飞;杨少伟;曹慧;

    以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区域主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交通事故特征,运用汽车制动特性、人机工程学及交通心理学原理获取驾驶员在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处的识别视距,且识别视距均比设计规范值高。以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为基础,运用几何学及高速公路几何线形原理建立识别视距与立交区域主线圆曲线半径关系模型,运用VB程序开发软件,提出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处满足识别视距不同车道数主线圆曲线半径一般值和最小值。结果表明:对待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位置所在主线线形应分析识别视距,并应利用识别视距对主线线形指标验算;对已建成特殊互通式立交出口,应加强其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主线及驶离主线车辆行车安全。

    2015年03期 v.15;No.8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胡中波;马建林;苏春晖;周俊;

    科学、合理地预测桥梁桩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鉴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曲线在多级荷载作用下呈明显阶梯形基本特征,而常规沉降预测模型不能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引入荷载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变形过程指数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过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沉降实测资料,运用指数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指数模型能将架梁前期的观测数据纳入分析时间段内,其预测精度高,误差小,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进一步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值进行粗差分析及归类,给出了不同地基土层、不同荷载作用下参数β的建议值。

    2015年03期 v.15;No.87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控烟方式下火灾烟气运动演化规律比较分析

    钟琼英;陈庆发;张赫;

    为优化选择与确定最优控烟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对南宁市某地下超市火灾烟气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讨了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4种火灾场景下烟气的运动过程,揭示出不同场景下火灾烟气的运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自然排烟相比,机械排烟对于降低CO(低0.21%)和CO2(低2.6%)体积分数效果明显,能有效阻止O2(高1.8%)体积分数与能见度降低(延缓120 s);喷水灭火系统能有效降低烟气温度(降低20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O2(高1.0%)体积分数的降低;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能有效降低CO(低0.24%)和CO2(低3.4%)体积分数及烟气温度(降低270℃),还能阻止O2(高3.2%)体积分数与能见度降低(延缓160 s);机械排烟、喷水灭火系统均对地下超市火灾烟气蔓延有较强的阻碍作用,但每个独立系统的控烟效果远不及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明显。

    2015年03期 v.15;No.8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拉萨高原环境点型感烟探测器工程参数调整研究

    王进军;张永明;方俊;

    气压对燃烧过程影响显著,常压环境下的火灾探测器标准不适用于高原环境。以高原环境下的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合肥及拉萨两地的国标探测器正庚烷标准火测试对比试验,研究高原环境对火灾烟气及点型离子、光电感烟探测器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火源,光电感烟探测器在高原环境下的响应明显弱于常压环境,而离子感烟感测器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依据试验结果,提出高原环境下点型感烟探测器的工程参数调整建议。

    2015年03期 v.15;No.8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压密封方法的闭式采空区灭火技术

    张春华;张敏;张卫亮;毛永强;

    为提高闭式采空区密闭漏风控制效果,基于矿井空气流动基础理论,运用RFPA软件建立了注氮气室正压密封采空区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注氮气室正压作用对采空区密闭漏风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注氮气室正压密封方法的采空区灭火技术,并在恒大煤矿5333工作面采空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在气室内氮气相对正压作用下,通风巷道向采空区漏风速度快速减小至0,并最终产生反向,形成由气室向外部微量漏氮气的状态,5333采空区采取正压密封方法后,内部CO、C2H4和温度快速消失和降低至安全范围值。

    2015年03期 v.15;No.8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室内织物火灾烟气危害性分析

    裴蓓;余明高;陈立伟;路长;

    室内织物因其容易点燃、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等燃烧特性,对室内火灾的发生、发展蔓延及火灾危害都有重要影响。在低强度热源加热条件下,研究了几种常见室内织物如牛仔裤、化纤运动裤、棉布床单、混合织物等温度变化、火灾烟气危害性及喷水对热解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类织物在低强度火源引燃后烟气毒害成分主要为CO、NOx、SO2,3种毒性气体在7~10 min超过人体允许极限值,喷水降低了烟气毒性成分的生成速度与生成量,如牛仔裤热解烟气中CO、SO2的超标时间分别增加了约4 min、7 min,NOx则未超标;化纤类织物热解气体超标主要毒性成分为CO、SO2,喷水有利于化纤等聚合物熔融物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快了热量传递,热分解速度加快,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成量和产生速度增加。如加水后化纤运动裤热解烟气中,CO超标时间提前了10 min,SO2、NOx烟气也在20 min左右出现了超标情况。

    2015年03期 v.15;No.8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露天矿爆破地震波作用下框架建筑的动力响应

    王振伟;代树红;高鸿;李营作;邰英楼;

    为研究露天矿爆破地震波作用下框架建筑的动力响应,开展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测得爆破地震波参数和框架结构主体、砌体填充墙的固有频率及其动力响应;采用ANSYS程序计算出框架结构主体和砌体填充墙的固有频率,并分析了模型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填充墙体的固有频率高于建筑主体的固有频率,且接近于爆破地震波的输入频率,数值模拟计算的固有频率与现场测试结果一致;填充墙体的振动速度高于建筑主体的振动速度。虽然爆破地震波地表振动速率满足《爆破安全规程》,但框架结构主体和砌体填充墙固有频率的差异和频繁爆破震动使得砌体填充墙与梁、柱连接处产生裂缝。因此,评估露天矿周边框架建筑的振动安全性时,应考虑建筑的动力特性和露天矿爆破的特殊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A-ELM的爆破震动速度预测

    李夕兵;邓光迪;刘志祥;

    针对爆破震动速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结合模拟退火算法(SA)的全局寻优性,提出了一种新的SA-ELM算法。以矿山周边建筑物爆破震动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选取总药量、最大段药量、测点与爆破点距离、地面震动特性、建筑物震动特性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爆破震动速度预测的SA-ELM模型。模型训练值和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20和3.26,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显示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训练精度和泛化能力。对比传统ELM模型,SA-ELM模型不但提高了精度和泛化能力,而且降低了隐层节点数变化对训练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采空区顶板-矿柱体系蠕变损伤力学模型研究

    孙琦;卫星;张淑坤;邢洋;母倩雯;

    为分析采空区顶板-矿柱体系的稳定性,并预测采空区的稳定时间,采用薄板理论、流变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采空区顶板-矿柱体系蠕变损伤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推导采空区顶板挠度的微分方程,根据采空区顶板在不同阶段的边界条件采用伽辽金方法对该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在排山楼金矿老采空区进行了工程应用,将预测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建立的力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运用于采空区稳定时间预测;矿柱的流变变形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如不采取加固措施,排山楼金矿老采空区将出现顶板-矿柱体系的坍塌。

    2015年03期 v.15;No.87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矩形巷道围岩应力解析解

    陈凯;唐治;崔乃鑫;郑树栋;

    为得出矩形断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采用复变函数解法对矩形巷道围岩弹性应力进行解析,得出了应力分量的曲线坐标表达式;分析了巷道高宽比和侧压对围岩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宽相等时巷道最大应力最小,边界最大应力随侧压系数增大而增大。无论侧压和高宽比如何变化,四角附近区域应力集中系数均最大。同高宽比情况下,随侧压增加,矩形巷道径向应力的峰值近似呈线性增加,环向应力峰值减小,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峰值均向围岩内部迁移。相同侧压下,随巷道高宽比增大,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峰值均向围岩内部迁移。相同高宽比和侧压下,距离巷道右帮越远,径向应力越大,环向压应力先增后减。

    2015年03期 v.15;No.87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71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石门揭煤高角度断层围岩注浆加固理论研究与应用

    魏建平;宋会磊;刘勇;刘建磊;张宏图;

    石门揭煤时,断层的存在会增大发生灾害的危险性,尤其是高角度断层对煤层和瓦斯赋存特征影响较大。做好石门揭煤过程中高角度断层加固工作可以有效防范灾害的发生。从理论上分析了注浆加固对高角度断层围岩力学性能的影响,视浆液为宾汉流体,基于平板渗流模型,考虑浆液自重,建立了高角度断层内浆射流模型,推导出浆液的扩散半径表达式。将该理论应用于鹤煤八矿-655 m水平轨道石门揭煤点处30F4高角度断层注浆加固。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加固提高了断层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效预防了断层可能引发的灾害事故,实现了石门安全揭煤。

    2015年03期 v.15;No.87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大安山矿轴10下槽煤层回风巷道让压支护模拟与试验

    梁冰;汪北方;李刚;穆贵清;

    大安山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高应力、大变形巷道支护问题日益突显。为维护矿井深埋巷道稳定,引进高强让压锚杆支护技术控制深埋巷道大变形。根据轴10下槽煤层回风巷道实际情况,运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高强锚杆和高强让压锚杆支护条件下围岩响应情况,并在现场展开让压支护技术试验。对比分析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数值仿真与现场实际较为一致,高强让压锚杆支护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深埋巷道应力状态,有效控制深埋巷道大变形,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2015年03期 v.15;No.87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结垢机理分析及适宜阻垢剂研究

    刘江红;张艳;王琪;芦艳;

    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管线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安全。为了解决结垢问题,对吉林油田注入水和结垢产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防护对策。结果表明:吉林油田注入水含有大量的HCO-3,Ca2+含量较其他成垢离子含量高;结垢产物主要是Ca CO3垢,另有部分Mg CO3垢、硅铝酸盐垢和铁垢,垢样具有明显的有机物包裹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溶度积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直观地表示了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的结垢机理。吉林油田注入水中碳酸盐的浓度积远大于其溶度积,导致大量碳酸盐析出结垢。注入水中携带有黏土,在管壁沉积形成硅铝酸盐结垢。铁腐蚀导致吉林油田注水系统产生少量铁垢。最后通过室内静态防垢性能测定法从3种常用缓蚀阻垢剂中筛选出适合吉林油田现场水质防腐阻垢的TH-907型缓蚀阻垢剂,在TH-907药剂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阻垢效果最好。

    2015年03期 v.15;No.87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风帘长度对采空区瓦斯体积分数及自燃“三带”分布的影响

    高建良;刘明信;王立峰;

    采用Fluent软件,对工作面进风侧无风帘、风帘长度20 m、30m、40 m四种情况下的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帘长度下采空区瓦斯和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风帘长度增加,采空区瓦斯爆炸范围虽变化不明显,但距工作面越来越近;采空区自燃带逐渐向工作面靠近,能使窒息带在采空区走向方向上变宽,覆盖原本位于采空区自燃带中后部(靠近窒息带)的高温点,降低采空区自燃发火的危险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天津站地铁换乘中心人群密度调查

    赵国敏;赵云凤;章海峰;

    人群密度的调查研究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站地铁换乘中心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群密度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直接计数法、图像计数法等调查方法采集初步数据,经分析和处理得出此地铁换乘中心人群密度随空间和时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结合此大型公共建筑的自身特点,分析人群密度分布变化的原因、人群密度较高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针对性地提出减缓人群拥挤风险、缓解客流分布不均的具体措施,以便减小因人群密度过大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5年03期 v.15;No.87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ALOHA在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焦姣;张静;姬亚芹;赵雪艳;

    以天津市某化工厂液氨罐泄漏为背景,在氨泄漏后果分析的基础上,用ALOHA(有害大气区域定位)模拟软件对事故影响范围进行模拟,得到可能事故场景下的氨气扩散区域、闪火可燃区域和蒸气云爆炸超压影响区域,以及射火和BLEVE火球热辐射影响。结果表明,液氨爆炸和火灾事故中BLEVE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最大,其次是蒸气云、闪火,最后是射火。液氨泄漏扩散事故影响范围可达几千米,应针对不同伤害区域采取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救援措施。

    2015年03期 v.15;No.87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619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境外项目中方雇员(含华人)遭袭案例分析与规避

    陆宝军;王洪涛;赵勇;张军;贺红旭;

    美国石油学会和美国石油炼制者协会提出了石油石化行业社会安全脆弱性评估方法,其中可能性的参考点主要包袭击动机、袭击方式、袭击时间、袭击地点和遭袭者身份5个要素,该风险评估模式仅对可能性的1~5级进行了简要的定性描述。对2001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122起境外中方人员(含华人)遭袭的事故案例进行了定量分析(袭击动机:抢劫钱财39.34%、地缘政治19.67%、宗教或文化冲突18.03%、社区诉求13.12%及其他动机9.84%。袭击方式:持枪袭击32.79%、实施暴力20.49%、绑架劫持19.67%、炸弹袭击12.30%及其他方式14.75%。袭击时间:凌晨18.03%、上午12.30%、中午4.10%、下午8.20%、夜间27.05%及不明时间30.32%。遭袭地点:人群集聚区24.59%、华人商业区22.15%、工地22.15%、路途13.13%、豪华酒店3.28%、郊区2.47%及其他地区12.23%。遭袭者身份:中方雇员41.80%、华人店主/个体35.24%、中国留学生8.20%、中方游客5.74%及其他人员9.02%),将此统计结果的百分比与可能性构成要素各项最高分级数值5相乘,得出以122起遭袭案例为样本的风险评估可能性的更为准确的数值。还结合该122起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结果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社会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性要素。

    2015年03期 v.15;No.87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安全管理

  • 煤矿安全氛围对险兆事件的影响研究

    李红霞;薛建文;张恒;田水承;金梦;

    有效地管理煤矿险兆事件可以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研究了煤矿险兆事件的致因,分析了安全氛围与煤矿险兆事件的关系,并利用SPSS 16.0和AMOS 7.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矿的安全氛围影响员工的安全行为,员工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煤矿险兆事件的发生。其中,安全沟通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安全行为影响最大。煤矿企业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沟通能力和安全意识,以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从而预防煤矿险兆事件的发生。

    2015年03期 v.15;No.87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尖点突变研究

    袁朋伟;宋守信;董晓庆;

    为研究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从突变理论出发,以员工的行为状态为状态变量,以安全意识与安全情景为控制变量,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根据对北京、云南与河北的电力企业调研数据,利用统计突变模型的R语言程序包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安全情景为正则因子,安全意识为分裂因子,共同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突变机制。伴随着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双模态和自组织突变现象,可以有效地说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不连续性。同时,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理。

    2015年03期 v.15;No.87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50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EM的机组资源管理对机组人为差错的影响研究

    王永刚;吴立鹏;

    为研究机组资源管理对机组人为差错的影响,以沟通和交流、领导管理技能、监控/质询、情景意识、决策及工作负荷作为机组资源管理变量,将人为差错分为认知差错和操作差错,利用230份飞行员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构建有关机组资源管理与机组认知差错及操作差错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沟通和交流与操作差错显著相关;领导管理技能与认知差错及操作差错显著相关;监控/质询与认知差错及操作差错显著相关;情景意识与认知差错及操作差错显著相关;决策与操作差错显著相关;工作负荷与认知差错及操作差错显著相关;认知差错与操作差错显著相关。根据上述影响关系提出了建设团队氛围、培养机组成员的协同工作和加强机组成员的情景意识保持能力等措施。

    2015年03期 v.15;No.87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矾土尾矿载体双活性组分甲苯催化燃烧催化性能研究

    刘大成;王仲军;刘艳娟;李悦;刘昆;

    利用矾土尾矿制备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将双活性组分氧化物载于催化剂载体,研究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当Cu、Mn物质的量比为1∶2、负载量为14%、焙烧温度为500℃、焙烧2 h时Cu Mn/Zr O2整体催化剂催化活性高,起燃温度为210℃,完全燃烧温度为230℃,有效降低了甲苯催化燃烧的起燃温度和完全燃烧温度。

    2015年03期 v.15;No.87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Keggin型有机-无机混配物的结构及催化消除甲醇的研究

    方倩;邓谦;张传磊;周小芳;蔡铁军;

    为了寻找高效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新材料,克服单纯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性能低、稳定性差的缺点,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具有Keggin型杂多酸骨架的有机-无机混配配合物单晶,分别为(4-C6H7N)2(4-C6H8N)3PW12O40·H2O(配合物1)和(4-C5H7N2)3(PW12O40)·5H2O(配合物2),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由1个Keggin型PW12O40阴离子与有机配体4-甲基吡啶或4-氨基吡啶组成,并通过广泛的氢键作用在空间上无限延展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6.0569(10),b=19.8781(17),c=18.4728(15),α=90.00°,β=98.384(7)°,γ=90.00°。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1.8880(9),b=20.0148(15),c=25.495(2),α=90.00°,β=96.279(5)°,γ=90.00°。在流动催化反应体系中,探讨了该两种配合物催化消除甲醇的能力。体系流速为10 m L/min,甲醇初始质量浓度为3.0 g/m3,配合物1在150℃时对甲醇的消除率达到85.25%,配合物2在140℃对甲醇的消除率达到53.00%。

    2015年03期 v.15;No.87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活化改性半焦用于烟气脱硫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

    杨冲;侯影飞;李学佼;郭宁;李春虎;

    为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的烟气脱硫催化剂吸附去除烟气中硫化物的性能,采用硝酸活化的半焦脱硫剂,通过穿透时间和硫容评价所制备催化剂的脱硫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表面基团酸碱性、催化剂成型的制备顺序、黏结剂和催化剂尺寸及负载金属氧化物等制备工艺条件对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半焦表面呈碱性,半焦经硝酸氧化改性后,表面呈酸性,高温煅烧可以使半焦表面酸性官能团分解成碱性官能团,催化剂表面净碱量越大,脱硫性能越好;采取先将半焦成型再进行高温煅烧、水气活化的工艺,脱硫活性更高;最适合的黏结剂为煤焦油;最佳的催化剂粒径为3mm;烟气中通入O2能显著提高半焦吸附催化剂的脱硫性能,O2体积分数以5%为宜,烟气中适量H2O是脱硫必不可少的条件,水汽体积分数以8%最佳;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V2O5,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的脱硫性能。

    2015年03期 v.15;No.87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典型内河港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

    朱倩茹;廖程浩;刘剑筠;张永波;

    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内河港区为对象,选取港区内船舶、作业机械、运输车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计算方法,结合保有量、活动水平、燃油品质等基础信息计算了该港区在2013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在内河港区及周边水域,船舶排放的SO2占比超过80%;其他污染因子方面,船舶排放占比32%~47%,作业机械排放占比36%~48%,运输车辆排放占比10%~32%。在内河港区及其周边水域,船舶及港区作业机械的排放均有突出污染贡献。

    2015年03期 v.15;No.87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烧结矿催化还原的烧结烟气脱硝试验研究

    罗静;陈旺生;秦林波;韩军;吴高明;李富智;

    以烧结矿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研究了反应温度、NH3/NO物质的量比、空速和烧结矿粒径对烧结烟气SCR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矿催化还原烧结烟气脱硝效果明显;烧结矿SCR脱硝的适宜窗口温度为350~450℃;随NH3/NO物质的量比增大、烧结矿粒径减小、空速(气体流速/催化剂体积)降低,脱硝效率提高;在反应温度为450℃、NH3/NO物质的量比为1.0、空速为3 000 h-1的条件下,用粒径为0.2~1.0 mm的烧结矿脱除烧结烟气中的NO,可以将NO质量浓度从400 mg/m3降到约260 mg/m3。

    2015年03期 v.15;No.87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33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中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刘永伟;闫庆武;

    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和各省的化石能源消费及水泥产量数据,对1980—2011年我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各省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阶段分布特征;各省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低值集聚为主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趋势不断变化且在2006年后逐渐稳定;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地均碳排放强度最终呈现北京、江苏和浙江的显著性"高—高"区,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和云南的显著性"低—低"区及大量不显著区稳定分布的特点。

    2015年03期 v.15;No.87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84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膜吸收技术捕获CO_2研究进展

    张卫风;舒建辉;

    传统的填料塔工艺有成熟和大规模应用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膜吸收技术捕获CO2因其自身优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简述了CO2捕获的主要技术路线,介绍了膜技术分离CO2的特点、优势,并详细介绍了膜吸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膜吸收技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膜的润湿性长期稳定性、溶剂的挥发性、膜和吸收剂的兼容性、SO2和O2等杂质的去除、膜的成本及经济性分析比较等。

    2015年03期 v.15;No.87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喷射床电沉积法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陈熙;徐新阳;高天阳;李秋平;白立远;

    以实验室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恒电流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对其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 H=3.0、沉积液质量浓度为1 g/L、恒电流为10 A、阴极微粒粒径为1.8 mm、沉积液温度为20℃、鼓入氮气的条件下,铜离子的最大去除率为87.64%,平均电流效率可以达到81.53%,较同等条件下平板电极提高了63%。喷射床微粒电极采用的阴极微粒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微粒的喷射循环能够有效地消除沉积过程中出现的浓差极化现象,鼓入氮气可以明显降低沉积液中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抑制沉积的金属铜返溶,因此,喷射床微粒电沉积法在处理含铜废水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电沉积率和电流效率。

    2015年03期 v.15;No.87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DTMA改性沸石同步去除氨氮和磷酸盐的效果及规律研究

    姚景;陶权;马效芳;胡牧;雷永佳;梁英;

    天然沸石具有去除阳离子氨氮的作用,但不具有去除阴离子的作用。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在静态条件下,利用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对模拟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在75%以上,对磷几乎没有去除。HDTMA改性后的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所下降,但在5%之内;对磷酸盐的去除有明显提高,最佳改性剂质量浓度为30 g/L。随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加,改性沸石的吸附量增大,最后缓慢趋于平衡;吸附平衡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十分吻合。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溶液中各目标污染物之间没有相互干扰作用。氨氮的绝对浓度是改性沸石对氨氮吸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是改性沸石吸附磷酸盐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污染物配比、污染物浓度级别、改性剂质量浓度分别为30∶5、1和30 g/L时,改性沸石对磷酸根的去除率最大,为56.6%,同时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3.6%。

    2015年03期 v.15;No.87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49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

    温国华;王丹;单娜;张思思;温雪;谭小晨;刘嘉;

    为了进一步探讨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离子总量和p H值对吸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是通过表面吸附、网络结构内部的束缚作用和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方式实现的;该树脂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与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和部分水解的丙烯酰胺在较低的温度下接枝聚合,一般在35~45℃即可聚合。此外,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较强,可以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2015年03期 v.15;No.87 22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复合污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对雌二醇降解的影响

    周坤;郁晴;孙卫玲;

    针对天然水体常见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问题,探讨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采集黄河花园口断面水样,模拟天然水体中DOM质量浓度变化,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单一污染体系和Cu(II)-E2复合污染体系中DOM对E2降解的影响,用环境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分析了Cu(II)-E2复合污染体系中DOM与Cu(II)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E2单一污染体系中,DOM明显促进E2降解,E2降解速率常数由0.062 d-1提高到0.430 d-1;在Cu(II)-E2复合污染体系中,DOM与Cu(II)络合,改变了Cu(II)的沉淀形态,降低了Cu(II)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因此,E2降解速率常数由0.006 d-1提高到0.030 d-1。

    2015年03期 v.15;No.87 227-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株抗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还原特性研究

    邓红艳;陈刚才;叶姜瑜;

    拟通过筛选出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来修复铬污染土壤,从重庆废弃化工厂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还原菌株,对该菌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并结合分子生物学进行测序分析,同时对该菌在不同条件下还原Cr(Ⅵ)的能力进行检测,探讨了p H值、接种量、初始Cr(Ⅵ)质量浓度及温度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命名为NO.1。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度为99%)。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还原Cr(Ⅵ)的能力,在p H=8.0、接种量50%(体积分数)及30℃条件下,100 mg/L的Cr(Ⅵ)在处理3 d后可基本被还原。研究表明,该细菌有望用于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2015年03期 v.15;No.87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

    周洁;王劲松;方丰荣;唐奇;杨金辉;林艳;

    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合成杯[6]芳烃,再以杯[6]芳烃为母体,通过化学修饰合成得到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采用IR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 H值、萃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萃取重金属离子(Pb2+、Ni2+、Cu2+、Mn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 H=5.0、萃取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对各重金属离子的萃取率均达到88%以上,最高萃取率达到96.3%。与杯[6]芳烃相比,杯[6]芳烃羟肟衍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萃取率提高了50%以上。

    2015年03期 v.15;No.87 23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双3,4-羟基吡啶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铀络合研究

    郑荣宗;金波;彭汝芳;楚士晋;

    以甲基麦芽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类衍生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了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与UO2+2的络合常数,在p H=7.4时,络合常数lg K=22.7,证实所合成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核素促排剂。

    2015年03期 v.15;No.87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铁低铝煤矸石酸法提取铝、铁研究

    夏举佩;刘成龙;杨荣;自桂芹;李艳红;

    以高铁低铝煤矸石为原料,经机械活化,酸浸提取有价元素铝、铁。首先利用硫酸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硫酸质量分数条件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结晶分离法从酸浸液中转移出硫酸盐,然后利用新鲜煤矸石中和酸浸液中的游离酸,调节p H值至1.5~2.0,制备酸浸初步净化液。以初步净化液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离子水解p H值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再经纯化处理制备相应产品。用XRD对原料和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分数为75%的条件下,反应液固比为4、温度为125℃、3 h时煤矸石中铝、铁溶出率分别为92.5%、99.7%。通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该法可以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可实现煤矸石增值,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5年03期 v.15;No.87 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农田土壤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祝方;商执峰;刘文庆;李晨飞;王冠生;马锐;

    为了研究钝化剂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种植油菜和白菜的土壤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研究Pb形态、油菜和白菜生物量、油菜和白菜中Pb的累积量,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对Pb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 g/kg、10 g/kg、15 g/kg、20 g/kg和25 g/kg纳米羟基磷灰石后,油菜和白菜生物量增加,且油菜生物量大于白菜生物量;油菜内Pb累积量小于白菜内Pb累积量;土壤中残渣态Pb质量比增加,可交换态Pb质量比减少,有效态Pb质量比与Pb生物可利用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种植油菜和白菜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25.53%~82.77%和45.79%~71.68%。当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20 g/kg时,油菜和白菜生物量较大,而且对Pb的累积量最低,种植油菜和白菜土壤中Pb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81.84%和70.89%。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适宜投加量为20 g/kg,而油菜为理想植物。

    2015年03期 v.15;No.87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某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土壤对钴的吸附行为研究

    段晴枫;李晓萍;任丽娟;王立志;李玲;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新疆某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土壤对重金属钴的吸附特征,考察了溶液p H值、钴离子平衡质量浓度、背景电解质浓度、吸附时间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钴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溶液p H值为1~4时,改变p H值对土壤吸附钴的影响显著;吸附时间在3 h左右时钴吸附量趋于稳定;随溶液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大,土壤对钴的吸附量呈现先急剧后缓慢的下降趋势;土壤对钴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土壤对钴吸附的热力学过程;在3 h内,土壤对钴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吸附钴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有溶液p H值、钴离子平衡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

    2015年03期 v.15;No.87 25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机酸对土壤中Pb和Cd淋洗动力学特征及去除机理

    许端平;李晓波;孙璐;

    采集辽宁葫芦岛锌厂周边农田耕作层(0~20 cm)土样,以酒石酸、柠檬酸和草酸为淋洗剂,研究其对土壤中Pb和Cd的淋洗动力学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对Pb和Cd的解吸量从大到小的有机酸均为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而动力学过程均可以用Elovich方程描述(R2=0.9698~0.9968),表明该淋洗解吸过程为非均相扩散过程。试验条件下(pH值为2、3、4、5和6),pH值降低,3种有机酸对Pb和Cd的淋洗量均增加,表明有机酸分子中的质子活化了土壤中的重金属,促使其解吸。温度升高(25~45℃),3种有机酸对Pb和Cd的淋洗量也增加,表明温度升高加速了重金属离子的扩散,促使其解吸。3种有机酸对Pb和Cd4种形态的淋洗去除效果不同,对Pb,去除率从高到低的不同形态为弱酸可溶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对Cd为弱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

    2015年03期 v.15;No.87 26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827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鼠李糖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郎丽萍;钟金魁;张杰西;晏丽娟;尚婷婷;黄丽萍;

    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环境友好的特点(可生物降解、低毒和有效增强生物降解)而有利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在提高疏水性有机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尤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鼠李糖脂(RL)对多环芳烃(PAHs)菲和芘的增溶作用及溶液p H值、温度和无机盐离子浓度对增溶的影响。根据增溶倍数(S*w/Sw)、摩尔增溶比(MSR)和胶束-水分配系数(Km)定量描述了RL对PAHs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在鼠李糖脂临界胶束浓度(CMC)上下,RL对菲和芘均有增溶能力,尤其是在RL质量浓度超过其CMC时,增溶作用更加明显。S*w/Sw显著增加,MSR随被增溶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减小。Km随被增溶物疏水性增强而增大。p H值、温度、无机盐离子浓度对RL增溶PAHs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RL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随p H值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使RL对PAHs的增溶作用有所增加;无机盐离子对RL增溶PAHs的影响根据所添加的阳离子种类而异,K+促进RL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而Ca2+的作用与此相反。

    2015年03期 v.15;No.87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32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极性有机污染物在腐殖质-蒙脱石复合物上的吸附特性

    张立超;王绍伟;包先明;刘飞;熊明华;刘庭;胡丹丹;程雨蒙;

    研究了3种具有不同结构和极性的芳香类疏水有机污染物(非极性的菲和1,2,4,5-四氯苯、极性的1,2-二氯苯)在蒙脱石及富里酸/胡敏酸-蒙脱石复合物上的界面行为。由于疏水性分配作用,与富里酸和胡敏酸复合后的蒙脱石对非极性的菲和1,2,4,5-四氯苯的吸附量增加。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胡敏酸的(N+O)/C值低于富里酸,因此其疏水性强于富里酸,这使得菲和1,2,4,5-四氯苯在胡敏酸-蒙脱石复合物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富里酸-蒙脱石复合物。极性的1,2-二氯苯在水中的溶解度最高(131 mg/L),其在蒙脱石上的吸附量远高于非极性的菲和1,2,4,5-四氯苯。1,2-二氯苯主要通过与蒙脱石表面形成偶极作用吸附在蒙脱石上,且富里酸和胡敏酸对蒙脱石吸附1,2-二氯苯的影响较小。1,2-二氯苯的Freundlich吸附曲线的n大于1,表明1,2-二氯苯之间能形成偶极-偶极作用,进一步加大其在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富里酸和胡敏酸降低了菲在蒙脱石上的解吸率,且菲在疏水性最强的胡敏酸-蒙脱石复合物上的解吸率最低,表明菲与胡敏酸-蒙脱石复合物的作用力最强。

    2015年03期 v.15;No.87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织物构造PPS滤料对PM_(2.5)的过滤特性影响分析

    薛婷婷;沈恒根;梁珍;邓文义;

    针对纤维细度、纤维横截面形状、面层后处理工艺对PM2.5的过滤效率及阻力的影响问题,分别选用1#面层含100%2.22 dtex PPS纤维经PTFE浸渍、2#面层含50%PPS细纤维不经PTFE浸渍、3#面层含50%PPS细纤维经PTFE浸渍、4#面层含50%PPS三叶形纤维不经PTFE浸渍、5#面层含50%PPS三叶形纤维经PTFE浸渍、6#面层PTFE覆膜、7#面层含50%PPS细纤维和50%PTFE超细纤维的7种PPS滤料进行过滤性能试验。在环境气溶胶中,采用清洁滤料进行过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m/min风速下对PM2.5的过滤效率从大到小为6#(81%)、7#(80%)、3#(76%)、5#(72%)、1#(63%)、2#(47%)、4#(41%),各因素中PTFE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的影响最为显著,面层纤维采用细纤维截面设计和三叶形截面设计都能有效增加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方面,6#覆膜滤料随过滤风速增大阻力迅速上升;其他6种滤料的阻力较接近,上升缓慢。过滤品质因数Q值方面,相对于常规滤料,面层中混入细纤维或三叶形纤维滤料的Q增大;提高面层中细纤维比例,也能使Q增大;覆膜滤料效率虽高,但阻力较大,Q最小。

    2015年03期 v.15;No.87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鳊肌肉中有机磷农药GPC净化条件的选择

    崔雁娜;姚伟忠;王俊;沈萍萍;张敏;赵汉取;施沁璇;韦肖杭;

    为了确定鳊肌肉中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3种有机磷农药GPC(凝胶渗透色谱)的最佳净化条件,运用"完全随机设计2因素析因设计"编辑不同的GPC单浓缩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浓缩后农药溶液的浓度。比较样品浓度的标准偏差来确定GPC和气相色谱的精密度。比较有机磷农药加标回收率,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中的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确定适宜浓缩条件。通过持续分段收集法确定有机磷农药的适宜收集时间。采用确定的适宜收集时间和单浓缩条件对鳊肌肉中提取的有机磷农药进行净化。结果表明,在0.01~1.0 mg/L范围内3种农药组分含量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0.998)。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的定性检出限分别为7.27 ng/kg、7.15 ng/kg、7.15 ng/kg,定量检出限分别为40.3 ng/kg、37.3 ng/kg、38.0 ng/kg。GPC净化的适宜条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体积比)为溶剂;柱流速为5.0 m L/min;定量进样环进样量为5.0 m L;除杂质时间为1 080 s,收集目标物时间为480s,洗柱时间为300 s;浓缩温度为40℃;第1阶段真空泵压力为18 000Pa或19 000 Pa,第2阶段真空泵压力为20 000 Pa或21 000 Pa。适宜净化条件下乐果、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的回收率为83.59%~95.19%。在气相色谱仪和GPC精密度较好、标准工作曲线良好的情况下,确定了GPC对鳊肌肉中3种有机磷农药的适宜净化条件,回收率较好,检出限低于国家标准,符合淡水鱼类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要求。

    2015年03期 v.15;No.87 279-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武汉市城市化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响应研究

    黄亚林;丁镭;张冉;曾克峰;刘超;

    以武汉市2000—2013年的城市化水平和空气质量状况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目标比率模型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空气环境质量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武汉城市化进入稳增长的快速抬升阶段,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总体变化平稳,2013年有变坏的趋势;2)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城市化水平具有不同的响应规律和影响程度,SO2为倒"U"型,表明随着城市发展,SO2浓度得到控制并呈下降趋势;NO2为"U"型,近9年来NO2浓度不减反增,对空气环境污染严重;而PM10及空气质量综合水平表现为倒"N"型特征,表明现阶段空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3)城市化快速扩张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扬尘,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烟尘等是影响武汉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空气环境管理。

    2015年03期 v.15;No.87 284-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河北曹妃甸近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刘宪斌;王晨;田胜艳;李厦;

    2010年9月在河北曹妃甸近海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分析16种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曹妃甸近海9个站位沉积物中的PAHs质量比为267.2~858.2 ng/g,平均值为376.5 ng/g,其高值区位于原油码头东部。与国内外其他区域沉积物中的PAHs质量比进行对比发现,曹妃甸近海沉积物中PAHs的质量比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本次调查检出的PAHs种类较多,主要同系物为菲(Phe)、芴(Fl)和荧蒽(Flu)。与国内研究的渤海湾近岸表层沉积物PAHs质量比进行对比发现,曹妃甸近海表层沉积物中萘、芴、菲、蒽、荧蒽、芘等组分质量比要高出很多,这与曹妃甸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发展迅速密切相关。异构体比值法分析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煤及燃料燃烧。根据效应区间值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曹妃甸沉积物对周围生物的影响较小。与国内一些典型区域的生态风险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研究区域均存在芴超过影响范围低值(Effects Range Low,ERL)的站位。潜在影响等级(Probable Effects Level,PEL)分析表明,同系物中的芴也存在超过相应标准值的站位,应引起海洋环保部门的重视。

    2015年03期 v.15;No.87 29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平果铝赤泥堆场对岩溶含水层污染风险评价

    陆海建;蓝俊康;黎容伶;

    为了评估赤泥堆场建设对地下含水层的污染,对堆场周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采用地球物理探测、钻探、示踪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查明堆场周边岩溶管道的分布规律及管道水的流向,并采用压水试验和注水试验测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出各月流经堆场下方的岩溶水流量。采用达西定理计算得到赤泥淋沥液穿透防渗层的时间约为42 a,远超堆场的服务年限(25 a),表明堆场防渗层的设计是合格和可靠的。在赤泥堆场建设20 a后再次对堆场下游及其周边的溶潭水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也证实堆场下游及其周边地下水未因赤泥渗漏而污染。

    2015年03期 v.15;No.87 29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苏春田;王红梅;谢代兴;李水新;潘晓东;唐建生;孟小军;李兆林;

    为了解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奥陶系、泥盆系、寒武系,有效铜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有效锌和有效铁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泥盆系、奥陶系。p H值、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质量比与p H值呈正相关,有效铁质量比与p H值呈负相关;有效硼、有效铜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锌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有效铁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相关性不明显。根据中科院微量元素组制定的标准,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有效锌质量比级别为极低或低,有效铜质量比级别为中,有效铁质量比为高或极高。

    2015年03期 v.15;No.87 3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地区人群对六六六的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张格祥;张玥;董继元;张本忠;王式功;尚可政;

    为研究兰州地区六六六(HCH)对人群的健康风险,应用改进的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多介质暴露模型,结合兰州地区人群状况,计算了各年龄人群通过11种暴露途径对六六六的暴露量。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居民对环境中六六六的终身日平均暴露量为2.01×10-5mg/(kg·d)(儿童)和2.53×10-5mg/(kg·d)(成人)。暴露途径中以食物暴露为主导,其次是呼吸暴露,皮肤暴露作用很小。食物中贡献较大的为谷物和蔬菜。相应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5.40×10-9a-1(男性)和6.30×10-9a-1(女性)。兰州地区六六六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低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兰州地区六六六人群暴露水平与天津、太原、太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对六六六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兰州人群成人的六六六暴露量大于儿童,成人是六六六暴露风险最高的群体。各项参数中,谷物和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六六六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HCH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015年03期 v.15;No.87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长沙市冬季某商场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实测与分析

    胡锦华;李念平;孙烨瑶;钱佳炜;

    对长沙市冬季某商场建筑室内餐饮区、化妆品区、鞋包区、服饰区和室外同步进行了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实测。分析了室内不同功能区、室外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PM2.5质量浓度高于室内;室内餐饮区PM2.5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化妆品区和服装区,鞋包区最低;室内人为活动和室外污染共同影响着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弱,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与PM2.5质量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气氮磷沉降量分析——以杭州北里湖为例

    朱炫;潘杨;焦锋;顾冬梅;

    为更好地了解大气氮磷沉降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自制采样器,对杭州北里湖2011年4月—2012年2月大气氮、磷的总、湿沉降进行采集,并通过对干、湿沉降量的计算,探讨了大气干、湿沉降中TN、TP、NH+4-N和NO-3-N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因秋季利于沉降而不利于扩散,夏季降水多,各物质的干沉降量表现出秋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湿沉降量则夏季较高。TN干沉降以NH+4-N为主,其干沉降量与气温、气压及降水量有关,而NO-3-N干沉降量与风速有关;大气湿沉降量除NO-3-N外,TN、TP和NH+4-N与降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700和0.827。在研究期间,TN、NH+4-N和NO-3-N以湿沉降为主,TP以干沉降为主;北里湖大气总沉降的入湖TN量为4 503.74 kg/km2,TP为100.14 kg/km2,入湖的TN/TP比值高达45,远超出正常水平,这对北里湖水体的富营养化产生了严重影响。

    2015年03期 v.15;No.87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4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松江泖港地区蟹种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王高龙;王友成;马旭洲;王武;郎月林;

    为了探究河蟹蟹种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6—10月,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蟹种池塘和水源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蟹种池CODMn不断增长,水源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在多数时段,水源水亚硝酸盐质量浓度高于蟹种池,但6月26日蟹种池反而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水源水硝酸盐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蟹种养殖池(p<0.05)。养殖前期,水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高于蟹种池;养殖后期蟹种池高于水源水,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台风过境后,水源水氨氮质量浓度达2.21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达0.467 mg/L,表明农田化肥水和地表径流可能是导致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2015年03期 v.15;No.87 317-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石化企业恶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及应用

    俞欣;陈鸣;

    恶臭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亟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管理资源、强化源头管理,真正实现恶臭污染的全过程管理。在现有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恶臭污染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化学品使用、生产设备及工艺、风险控制和敏感受体的恶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某化工园为例进行了恶臭风险等级评估,并与该地区近3年恶臭投诉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在评估的51家石化企业中,存在重大恶臭风险企业1家,较大恶臭风险企业17家,这18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的年均投诉次数是一般恶臭风险等级企业的4倍。

    2015年03期 v.15;No.87 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恶臭物质的嗅觉阈值与致臭机理研究概况与展望

    李伟芳;耿静;翟增秀;闫凤越;

    嗅阈值是表征气味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对认识异味污染的形成机理、恶臭评估及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围绕嗅阈值的测定方法、嗅阈值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复合臭气评估模型,论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况,在指出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提出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重点研究内容。

    2015年03期 v.15;No.87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85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省域环境压力综合评价

    赵涛;缑雪;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以1997—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各省工业SO2排放量、烟尘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碳排放量6类环境污染基础指标,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建环境压力综合指标,从环境压力平均水平、变化趋势和变动程度3个角度深入分析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1997—2010年的环境压力。结果表明,根据环境压力平均水平,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分别划入高、中、低3个环境压力区域,各省环境压力也分别呈现上升、下降、U型和倒U型4种变化趋势。此外,内蒙古环境压力不断上升,四川和辽宁环境压力不断下降,三者变动系数较大,分别达到0.08、0.06和0.05。研究表明,内蒙古的环境现状不乐观,亟须改善;而四川和辽宁二省环保工作实施效果较好,大幅度降低了环境压力,可作为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降低环境压力的学习对象。

    2015年03期 v.15;No.87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能源消耗对人群PM_(2.5)暴露水平的随机影响效应分析

    杨磊;魏冉;沈恒根;宋高举;范晓伟;

    能源燃烧产物是PM2.5暴露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燃烧不同种类的能源对PM2.5形成的影响机理不同,但各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0年的PM2.5质量浓度与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不同种类能源消耗影响我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我国2003—2010年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年均PM2.5质量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在研究时间段内,不同种类能源消耗量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煤炭、焦炭、汽油和煤油消耗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具有正影响,其中,正向影响最大的为焦炭消耗量,表明工业消耗焦炭对形成PM2.5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与焦炭消耗量具有相近的影响效果的因素是汽油消耗,表明改进机动车和航空燃油技术同样非常重要;原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对人群PM2.5暴露水平具有负影响,其中负向影响最大的为电力消耗量,表明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降低人群PM2.5暴露水平。

    2015年03期 v.15;No.87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室内暴露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王晨晨;牛志广;张颖;

    在居民日常涉水活动中,居民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可通过人体消化道、呼吸及皮肤吸收3种途径长期暴露于人体,从而引起各种健康危害效应。对国内外饮用水DBPs水质标准及暴露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生在不同涉水过程中的暴露途径及影响暴露途径和暴露效率的因素,重点对3种暴露途径下的常用暴露估算数学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外暴露参数的研究现状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2015年03期 v.15;No.87 34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京津冀地区面向人居环境之水安全格局初探

    李孟颖;陈介山;

    采用文献法对近年京津冀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水灾害、水管理等水安全情势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从总体上显示出水危机问题和京津冀地区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必须向节水型社会模式转型;2)建立区域及城市间的协调机制,才能有效克服流域与区域等级的水问题;3)实现京津冀地区水安全格局的治理行动计划网络,提出保护恢复体系、净化循环体系、限制节约体系、调度再造体系、蓄滞防洪减灾体系五大体系。

    2015年03期 v.15;No.87 347-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62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秦皇岛洋河-戴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咸化程度评价

    孙振宇;宋献方;卜红梅;韩冬梅;张应华;杨丽虎;马英;

    为了解秦皇岛洋戴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咸化程度,开展了野外调查和水样采集,现场测试EC、TDS指标,并对水样进行了室内水化学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Arcgis对选取的6个指标(Cl离子、TDS、Li离子、钠吸附比、硝酸盐、潜在盐度)进行权重计算、归一化处理和栅格计算,得出地下水咸化等级分区(未咸化区、轻微咸化区、中等咸化区、严重咸化区)。咸化最严重区域位于沿海平原,包括枣园村、王各庄村。中度咸化区部分位于沿海平原,包括都寨村、西陆庄村、蒋营村、樊各庄,主要是由海水入侵导致的;而樊各庄咸化的原因是海水入侵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其他中度咸化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包括大湾子村、兴隆寨村,则是由水岩作用、农业污水、生活污水造成的。轻微咸化区主要分布在中等咸化区周围,未咸化区集中在山前平原区。

    2015年03期 v.15;No.87 35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生态毒理

  • 镉对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急性毒性效应

    刘阳;陈曦;覃剑晖;

    以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测定Cd2+对食蚊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及组织结构变化,检测镉对食蚊鱼的毒性作用,以探讨Cd2+在水环境中的毒性及食蚊鱼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d2+对食蚊鱼96 h的LC50为22.55 mg/L,属于高毒物质。相同Cd2+暴露质量浓度下,随暴露时间延长,SOD和CA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ST活性则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且趋于稳定的趋势。Cd2+暴露后食蚊鱼肝和鳃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研究表明,Cd2+对食蚊鱼属于高毒物质,验证了食蚊鱼对化学品Cd2+的敏感性。

    2015年03期 v.15;No.87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类固醇雌激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黄斌;孙雯雯;李晓曼;杨小霞;任东;陈蓉;潘学军;

    类固醇雌激素因其对野生动物、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危害而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并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针对4种典型的类固醇雌激素(雌激素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其羟基和酮基衍生化技术、水和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及仪器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类固醇雌激素分析方法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2015年03期 v.15;No.87 36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4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15年3—4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李生才;笑蕾;

    统计了2015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130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毒物泄漏与中毒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130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68.46%,矿业事故占7.69%,爆炸事故占1.54%,火灾占5.38%,毒物泄漏与中毒占5.38%,其他事故占11.54%。130起事故共死亡532人,伤108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65.79%,矿业事故11.65%,爆炸事故1.32%,火灾5.64%,毒物泄漏与中毒4.51%,其他事故11.09%;受伤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81.48%,矿业事故0.93%,爆炸事故3.70%,火灾2.78%,毒物泄漏与中毒7.41%,其他事故3.70%。2015年3-4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广东(17起)、云南(15起)、广西(10起)、安徽(10起)、黑龙江(9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云南(65人)、广东(59人)、浙江(42人)、山西(40人)、安徽(39人);受伤人数较多的5个省、自治区分别为福建(24人)、内蒙古(15人)、广东(11人)、广西(10人)、云南(7人)。

    2015年03期 v.15;No.87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5年3—4月国内环境事件

    李生才;安莹;

    简要统计了2015年3—4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12起,包括沙尘天气17起,污染事件21起,地震42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7起,旱灾4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21起。

    2015年03期 v.15;No.87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15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正>继成功举办了前4届"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后,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根据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建议,拟于2015年11月1-3日在重庆市举办"2015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现诚挚地邀请您投稿并参会。

    2015年03期 v.15;No.8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环境科技创新促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搭建我国环境科技产学研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拟于8月上旬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迈向良好生态的环境科技创新。年会期间将同期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

    2015年03期 v.15;No.87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招聘编辑

    <正>为了更好地开展编辑出版工作,本编辑部现公开招聘编辑,从事论文的文字编辑加工工作。应聘条件如下:1)有工科背景,具有对语言文字良好的驾驭能力;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3)责任心强,能按时、按规定完成本职工作;4)具有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5)具备安全、环境等学科门类专业背景者优先。

    2015年03期 v.15;No.87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5国际推进剂、炸药、烟火技术秋季研讨会

    <正>"国际推进剂、炸药、烟火技术秋季研讨会",每两年在我国召开一次,已成功地举办了10届,分别是1996年(北京)、1997年(深圳)、1999年(成都)、2001年(绍兴)、20(B年(桂林)、2005年(北京)、2007年(西安)、2009年(昆明)、2011年(南京)和2013年(成都)。会议在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

    2015年03期 v.15;No.87 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