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

  • 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

    张倩倩;张亦冰;丁日佳;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20;No.116 397-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0K]
    [下载次数:574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欧几里得的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性评价

    裴兴旺;赵向东;周崇刚;刘怡君;李文龙;

    为降低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以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同类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系统梳理了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事故致因,建立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涵盖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员操作)、物的不安全状态(材料性能、结构计算、构件与连接)和管理的缺失(安全管理)三大风险维度。采用MABM法与结构熵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综合权重,使得权重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构建了基于综合权重-灰色相对欧几里得加权关联度理论的全钢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性评价模型,以此计算灰色相对欧几里得加权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安全性越好。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4个项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安全状况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可信性。

    2020年02期 v.20;No.116 405-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场鸟击风险预测

    刘国光;杨跃敏;刘斌;钟德业;杨士琪;

    鸟击是影响民航机场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鸟类活动特征并预测其活动所造成的风险,基于某机场长期鸟类活动调研数据分析了鸟类活动与鸟击风险的关系,得到了4类12项对机场鸟击影响最紧密的风险因素。将上述因素作为输入向量,以鸟击风险作为输出变量,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机场鸟击风险预测模型,以长期鸟类活动风险记录作为数据库来训练和验证ANN模型的准确性,为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又进行了模型优化和机场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建立合理的ANN模型并利用长期鸟类活动数据加以训练,可有效预测机场鸟击风险。选择合理的输入变量可提高分析速度和预测精度,不仅有助于ANN模型的优化,还可以扩大ANN模型的应用领域以适应不同机场的鸟类活动特征,做出更合理的鸟击风险预测,为机场运行保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综合考虑"鸟""机""环""管"等因素建立的飞行区鸟击风险预测模型表明,飞行速度(V)对鸟击风险因素评价的影响最小,飞行高度(H)和飞行路线(R)对鸟击风险因素评价的影响相对较小。

    2020年02期 v.20;No.116 416-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下载次数:67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空间分析及深度学习的调车场安全识别系统

    郑伟皓;周星宇;李红梅;吴虹坪;唐智慧;

    为实现调车场的智能化安全管理,首先基于调车作业的常见事故,分析了调车场系统中的人-机-环事故致因要素。利用GIS对调车场各空间组成要素进行建模,以获得调车场的电子地图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引擎对调车场对象的属性数据进行操纵分析,得出电路分路情况、道岔尖轨间隙特征、人员作业热点、货物空间分布等特征图层;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融合工具,以专家判定的危险区域为学习标签,大规模自动化提取各特征图层的特征,以达到自主学习专家知识的目的;最后,利用Ecd转化工具将训练的CNN识别引擎转化为栅格分类器,供GIS系统进行安全分类评估时调用,最终达到调车场自动安全分析的目的。经仿真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CNN的训练过程中,Dropout机制可有效控制过拟合现象,经训练的CNN在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为73. 81%; GIS系统能有效调用CNN,实现自动融合电子地图中的对象属性数据,完成调车场安全评估及展示。

    2020年02期 v.20;No.116 423-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9K]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多索索道承载索耦合计算方法及安全性评估

    秦剑;乔良;李其莹;郝玉靖;张成;

    分析双承载索、四承载索货运索道的承载索、牵引索及运行小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承载索与运行小车的位移耦合约束方程,并在有限质点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索、牵引索、运行小车的运动方程,提出了适用于双承载索、四承载索货运索道的承载索结构耦合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流程。采用该方法进行多索索道承载索安全性能分析,根据实际工程中货运索道承载钢丝绳的蠕变伸长现象,制定了覆盖双索和四索货运索道承载索长度变化的组合工况,进行了承载索张力计算。结果表明,各承载索的最大张力对索长变化极为敏感,较小的长度变化即可引起承载索间张力的极大偏差,造成索道整体结构安全系数的降低。根据多索张力耦合计算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多索索道设计的承载索设计安全系数取值建议。

    2020年02期 v.20;No.116 43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BS-RBS和PFWA算子的多式联运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贺政纲;郭静妮;徐君翔;

    为了能够评估多式联运网络中的安全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和勾股模糊加权平均(PFWA)算子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专家打分的勾股模糊数(PFLN)替代WBS-RBS的风险矩阵0-1赋值,从全阶段和分阶段两个过程分别对多式联运网络的安全风险排序值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最后,以汽车零部件的铁-公-水联运过程为实例进行了验证,从整体上来看,转运区人员的作业不规范行为是整个运输过程中风险最大的因素;从作业的角度来看,转运区管理和安全防护设置管理的风险因素最高,存储区的布局管理则最低;从子风险的角度来看,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运输过程安全措施不完善导致的风险最高,存储设施引发的风险最低;从整体风险角度来看,5类风险因素按照平均风险值从大到小排序为人员风险、设施设备风险、环境风险、货物自身风险、运输管理风险。

    2020年02期 v.20;No.116 44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666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双强度折减法的浅埋偏压隧道安全性与破坏模式研究

    卢伟;王薇;陶豪杰;

    基于双强度折减系数法,探究了以特征部位沉降、最大塑性应变和最大主应力是否突变及塑性区发展作为隧道失稳判据的适用性。基于双强度折减理论,采用不同埋深与高跨比、不同地表坡度及不同围岩级别,对浅埋偏压隧道进行了安全度分析,探讨了浅埋偏压隧道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拱顶沉降对隧道围岩失稳有很好的突变响应,建议采用拱顶沉降作为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判据;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对隧道稳定安全系数的贡献受地表坡度及围岩级别影响较大;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开挖后产生的潜在破裂面主要有5处,不同破坏模式下的破裂面状态不同。

    2020年02期 v.20;No.116 447-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9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空间故障网络中单向环转化与事件发生概率计算

    李莎莎;崔铁军;

    为了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提出了空间故障网络理论。论述了前期空间故障网络中单向环研究的不足,并针对不足展开研究。认为环状结构中最终事件发生概率是每次循环中最终事件发生概率的累加,且每次循环最终事件发生概率都是下次的条件概率。基于上述最终事件发生概率的诠释,制定了3种典型环状结构的网络描述形式,以及其对应的空间故障树转化机制;并根据需要定义了环状结构、有序关系、同位事件和同位连接的概念,给出了3种形式最终事件发生概率计算方法。最后论述了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内容。

    2020年02期 v.20;No.116 457-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安全工程

  • 钢筋套筒灌浆接头抗拉性能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张丽华;刘洋;刘敏敏;朱清华;

    通过对54根钢筋半套筒灌浆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分析灌浆料强度、钢筋锚固长度及钢筋直径对套筒灌浆接头抗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寻找满足安全使用条件下抗拉性能最弱的接头试件,分析早期振动荷载中振幅和频率变化对接头试件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钢筋直径灌浆接头试件,抗拉性能随灌浆料强度和钢筋锚固长度的提高而增强;钢筋直径越大,接头抗拉性能越强;早期振动荷载中振幅的增大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及钢筋与灌浆料之间的锚固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频率的变化对试件抗拉性能影响很小;由振动荷载引起的钢筋偏心情况对接头抗拉性能影响微弱。

    2020年02期 v.20;No.116 463-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6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岩桥破坏全过程分形特征研究

    张科;李昆;保瑞;吴文远;刘享华;

    为定量研究边坡岩桥破坏全过程特征,对岩桥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盒维数法计算加载过程中裂纹扩展路径的破裂分形维数,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和破裂分形维数量化表征岩桥破裂演化特征,论证了试验结果与实际边坡岩桥破坏过程的相似性;而后,对试件碎屑进行筛分试验,引入破碎分形维数定量描述其破碎特征;最后讨论了这2种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岩桥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峰后回升"特征; 2)破裂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生裂纹具有形态上的自相似性,即分形特征,破裂分形维数与应变之间服从双曲线关系; 3)岩桥试件破坏后的碎屑尺寸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破碎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 60~2. 67之间; 4)数据拟合表明,岩桥试件最终破坏状态的破裂分形维数与破碎分形维数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试件的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与破碎特征紧密相关,属于因果关系。

    2020年02期 v.20;No.116 473-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6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速度法在铁塔基础结构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黎凯旻;马键;郭兆华;杨芒生;杨永;

    低应变法广泛应用于新建的桩基完整性检测。然而,针对铁塔桩基这种桩顶非自由情况的现役桩基,低应变法已经不能对基础结构的完整性进行准确地判断。在低应变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速度方法,即通过排除次生应力波干扰,解析出只含有桩基信息的上行应力波,从而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判断。主要通过茂名地区输电铁塔桩基的现场测量,对双速度法检测输电铁塔桩基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上行波可以用于铁塔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检测; 2)茂名地区港茂甲乙线铁塔基础结构的完整性较好。

    2020年02期 v.20;No.116 48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4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柴油池火中的灭火效能试验

    徐志胜;郭星;颜龙;康文东;贾宏煜;

    为提高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扑灭柴油池火的灭火性能,利用自组泡沫灭火系统装置对不同气液体积流量比(气液比)、系统压力和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在柴油池火中的灭火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气液比为16时,AFFF灭火时间最短为42 s、灭火剂用量最少为210 g,表现出最佳的灭火效能;随系统压力增加,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逐渐减少,其中系统压力0. 5 MPa时AFFF的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相较于0. 3 MPa时分别下降了40. 7%和21. 1%;此外,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效能还随泡沫混合液体积流量增大而提高,其中泡沫体积流量60 L/h时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相比于20 L/h时分别下降了35. 7%和5. 4%。红外热成像分析表明,AFFF在灭火过程中主要通过其优异的冷却和覆盖隔离作用使火焰无法维持正常燃烧而熄灭,达到较好的降温和灭火效果。

    2020年02期 v.20;No.116 489-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3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DS的公路隧道火灾通风环境研究

    赵忠杰;王甜甜;陈立业;

    隧道发生火灾时,研究隧道内的烟气蔓延特性,选择合适的纵向风速,确定最佳的通风控烟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选用FDS软件以秦岭Ⅰ号隧道(上行线)为对象建立局部隧道模型,模拟最大热释放率为30 MW的火灾,设计4种不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模拟了不同纵向风状态下的隧道火灾,观测烟气扩散规律,确定临界风速为3. 6 m/s;在无纵向风、较小纵向风和临界风速状态下,分析了隧道内温度场和烟气场的变化规律,得出其对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的影响;在通风井通风排烟模式下,模拟了排风道在不同风速状态下的排烟效果,确定最佳排烟风速为4. 6 m/s;射流风机开启前,隧道内风速的大小和方向对隧道内火灾温度场和烟气场的影响很小。给出了适用于秦岭Ⅰ号隧道(上行线)各工况的通风控制策略,也可为同类型特长隧道的火灾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20;No.116 495-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4K]
    [下载次数:91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单室窗开度对着火房间温度分布的影响

    许涛;陈静怡;曹伊宁;齐家龙;汪燕秋;

    采用基于Fire Dynamics Simulator (FDS)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单室窗开度对着火房间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窗开度下,窗户面温度测点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对窗户面同一高度处,窗开角度越大,温度降低值越大,窗户面的降温排烟效果越好,但窗开度较小(15°、45°)时,对窗户面较高位置(0. 35 m、0. 45 m)温度影响并不明显;同一窗开度下,门口温度测点高度越高,温度越高;门口0. 42~0. 52 m高度范围内和0. 52~0. 62 m高度范围内分别存在一个临界高度,分别使不同窗开度对临界高度内温度测点的降温效果几乎相同。因此,若紧急情况下被困人员无法逃出着火房间,被迫通过窗户面呼吸,应尽可能将窗户开到最大;在真实火场中,无论窗开度为多少,若被困人员能够选择从门口逃生,应尽量降低自己的重心,弯腰或匍匐前进;如救助对象(如珍贵历史资料等)处于门口较高位置(1. 68~2. 48 m),窗开度对这些高度处的降温效果影响十分有限。

    2020年02期 v.20;No.116 504-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2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表面低温液氮气化过程预测模型

    毕明树;代钰莹;高雪;任婧杰;高伟;

    为探究低温液体地面泄漏的液池气化行为,利用试验和非稳态半无限一维热传导理论对液氮泄漏到混凝土表面后的气化速率和混凝土温度变化及混凝土表面初始温度对气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温度的非稳态半无限一维热传导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液氮气化速率和气化质量明显低于试验结果。针对气化速率的模型计算公式提出乘法修正系数,大幅度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试验还发现混凝土表面初始温度主要影响泄漏初期(前50 s)的气化速率,而泄漏初期的气化质量约占总泄漏质量的1/3,且随混凝土表面初始温度升高,该比值近似呈线性增长。

    2020年02期 v.20;No.116 51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红外图像特征融合的高温铝液模拟泄漏监测算法

    张永明;王克威;张启兴;徐高;王文佳;霍一诺;

    高温熔融铝液泄漏是炼铝工业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借助FLIR A310红外热像仪开展试验研究,搭建了高温铝液泄漏模拟试验平台,建立模拟泄漏标准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特征融合的高温铝液模拟泄漏监测算法。利用HOG和LSS描述子分别提取图像梯度边缘和相似形状等几何特征并进行特征向量融合,弥补HOG单一特征检测的不足,将融合的特征向量送入训练好的RBF核函数支持向量机分类识别。融合算法试验性能最优,测试集的查准率、查全率和F1分别为94. 31%、93. 52%和93. 91%。LSS的高维特征向量影响监测时间,步长为15、维度为5 280时,可以实现特征降维与识别准确率的平衡。最后,探究了特征融合描述子对相机距离的敏感性,3. 5 m可实现最佳识别效果;200张图片的监测时间稳定在48. 59 s左右。

    2020年02期 v.20;No.116 518-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半封闭管道内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研究

    段新伟;吴昱楼;景国勋;郭绍帅;邵泓源;刘闯;

    为了探究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传播规律,采用自行搭建的半封闭垂直管道爆炸试验系统,研究瓦斯体积分数和煤尘质量浓度的改变对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煤尘后的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显著增大;2)在爆炸腔体内,瓦斯体积分数越接近化学当量比,煤尘质量浓度越接近50 g/m3,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越快;3)在传播管道内,大量的氧气从开口端进入参与反应,瓦斯体积分数和煤尘质量浓度较大的试验组,火焰传播速度会迅速上升; 4)煤尘质量浓度和瓦斯体积分数存在最佳配比,煤尘质量浓度和瓦斯体积分数偏离最佳浓度配比程度较大时,火焰传播加速度下降,传播距离变短。

    2020年02期 v.20;No.116 524-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煤与瓦斯突出解危措施合理性判别与优化

    荣海;张宏伟;朱志洁;吕有厂;宋卫华;贾策;

    为了优化瓦斯抽采解危措施,降低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危险,以河南省某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岩体应力与煤与瓦斯突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掘进对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影响。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矿井原解危措施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解危方案进行优化,应用现场监测数据对优化后的解危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巷道的掘进使煤岩体应力升高24%~25%,增大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危险;原解危措施采取后,巷道煤体峰值瓦斯压力为0. 63~0. 64 MPa,大于河南省0. 6 MPa的规定指标,峰值瓦斯含量为7. 00~7. 12m3/t,均大于河南省6 m3/t的规定指标;采用优化后的解危措施后,峰值瓦斯压力与原始模拟方案相比下降了20. 31%~38. 1%,峰值瓦斯含量相较于原始模拟方案降幅达到31. 16%,达到了河南省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相关规定要求。

    2020年02期 v.20;No.116 530-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1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一维多孔介质和超细水雾协同抑制瓦斯爆炸试验

    温小萍;郭志东;王发辉;刘梦茹;裴蓓;刘志超;

    为研究多孔介质和超细水雾协同抑制9. 5%甲烷/空气爆炸的特性,试验简化了复杂的多孔材料,利用陶瓷棒自行构建出一维多孔介质并搭建了试验平台。通过改变陶瓷棒直径与超细水雾质量浓度,分析了二者单独作用和协同作用下瓦斯爆炸火焰传播过程和爆炸超压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变超细水雾质量浓度和陶瓷棒的直径,火焰锋面最大速度和爆炸超压最大峰值均有显著变化,且二者组成的复合体系的抑爆特性优于单一体系。在孔隙率为61%、孔径最小的2 mm陶瓷棒一维多孔介质及超细水雾质量浓度1453 g/m3的条件下,二者协同抑爆效果最佳,其火焰锋面最大速度为10. 6 m/s,爆炸超压最高峰值为7. 080 k Pa,与无超细水雾的单一抑爆方式相比,爆炸超压最高峰值和火焰锋面最大速度分别下降了38. 4%和21. 5%;与无陶瓷棒的单一抑爆方式相比,爆炸超压最高峰值和火焰锋面最大速度分别下降了45. 1%和11. 2%。

    2020年02期 v.20;No.116 539-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5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资源整合矿井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孙英峰;罗霄;高艺瑞;任青山;王朋朋;贺永昌;

    为了探测资源整合矿井采空区的分布情况,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测了山西乡宁焦煤集团通合煤矿2101工作面中存在的小窑和老窑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在对比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中常用的定点法与同步法后,选用定点法,探测频率选用88 k Hz,该频率穿透距离相对较大且具有较高精度。在研究无线电波透视探测原理和数据分析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SIRT算法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反演,圈定了2101工作面8处较为集中的异常区。一号异常区为煤层夹矸或破碎区,二号和三号异常区为小断层或煤层采空导致的破碎带,四号、五号、六号和八号异常区是煤层采空导致的破碎带,七号异常区为小窑采空破坏区。根据各处异常区相对周围区域的能量衰减程度,YC1~YC3三处异常区地质解释的可靠性一般,YC6、YC8两处异常区地质解释的可靠性中等,YC4、YC5、YC7三处异常区地质解释的可靠性较高。对2101工作面运输、回风巷揭露采空情况进行了统计,运输巷和回风巷掘进揭露的采空区情况验证了无线电波透视结果,表明应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测资源整合矿井采空区是可行的。

    2020年02期 v.20;No.116 547-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采动影响下水力致裂前后煤层顶板应力变化规律

    高厚;陈卫忠;邢天海;郑有雷;钟坤;

    煤层顶板水力致裂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研究水力致裂对采动过程中顶板岩层三维应力变化规律的影响,现场开展了煤层顶板水力致裂试验,采用光纤光栅三维应力传感器,监测得到了水力致裂前后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顶板岩层三维应力。结果表明: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前方顶板岩层中3个方向正应力均不断增加,直至达到应力峰值,其中竖直方向正应力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水平方向正应力增加幅度;水力致裂后,应力峰值位置约从工作面前方11 m向深部移动至21 m处,顶板岩层3个方向正应力的增加幅度均有所降低,其中竖直方向正应力增幅的降低程度最大,约从153%降低至94%;水力致裂可以改变采动影响下顶板岩层三维应力的变化规律,尤其是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从而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

    2020年02期 v.20;No.116 55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济三煤矿正断层下盘开采断层上应力的时空分布数值模拟

    王学滨;郭长升;邓超群;曹思雯;

    以兖矿集团济三煤矿63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模型中共包含13个岩层和1个正断层(倾角为45°)。采用界面单元模拟断层接触面和岩层接触面。在断层上布置了22个监测节点,获得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断层各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时空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面煤壁距离断层较近时,断层上存在1个压紧区,该区范围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减小且该区中心向断层中下部的煤层移动;与此同时,在压紧区后方存在1个松动区,松动区随着工作面推进而沿着断层向下拓展。根据松动区内切应力上升会增加断层滑动危险的认识,确定每两次开采之间的断层滑动危险区段多位于松动区前端。在开采瞬时稍后普遍存在正应力下降现象。根据安全系数下降确定的开采瞬时稍后断层滑动危险区段也多位于松动区前端。

    2020年02期 v.20;No.116 560-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1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安全管理

  • 核电厂主控室人员作业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研究

    张力;李智明;胡鸿;蒋建军;刘燕子;

    为了对核电厂主控室操纵员的作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并结合问卷调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DEMATEL法确定既能反映指标相互重要关系又考虑指标间相互影响的综合指标权重,应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将多个指标评价值合成为一个最终评价值。采用该方法在模拟机上对事故工况下操纵员的作业绩效进行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核电厂主控室人员绩效进行有效评价。

    2020年02期 v.20;No.116 569-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干线公路穿越城镇适应段长度确定方法研究

    吴艳霞;乔建刚;张恒;

    为了提高干线公路穿越城镇区段的行车安全性,探究公路上的车辆穿越城镇时的速度变化和驾驶员心生理特征,通过实地检测在公路穿越城镇适应段行驶的驾驶员心生理反应、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以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对适应段车辆的速度变化特征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道路情况首先定义了公路至城镇方向适应段L0和城镇至公路方向适应段L1,然后基于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车辆在通过适应段时与城镇段和公路段的速度差,同时以心率增长率为定量参数分析车辆通过适应段时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公路穿越城镇路段有必要设置适应段,并且适应段的长度对驾驶员的行为和心生理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在确保车辆速度差和驾驶员心生理变化参数都在安全阈值范围内的基础上,适应段总长度在1. 000~2. 200 km为宜。

    2020年02期 v.20;No.116 576-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物流设施规划的建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优化

    杨振宏;马悦;张梦洁;赵双静;

    建筑施工现场因其生产要素密集、施工场地受限、作业单位较多等特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为预防建筑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中因传统经验布置导致的物流成本浪费等现象,并对施工现场布置方案做出合理的评价,在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以达到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选择最优现场平面布置方案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源和成本的最优配置。对该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物流设施规划方法,可以为平面布置方案优化提供指导,应用前景较为可观。

    2020年02期 v.20;No.116 58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85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供电企业室外作业地域环境特征所致职业危害因素分级研究——以中国26个地区为例

    陈涛;孙成勋;江世雄;刘森;徐华雷;高阳;崔莉妍;

    为加强供电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科学管理,参考现有国家标准,结合对不同地域环境特征所致职业危害因素的差异性分析,建立了基于地域差异的供电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级体系。针对中国26个地区的等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低温、紫外线分级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其中,高温分级和低温分级与当地温度相关,高温分级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而低温分级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紫外线分级与中国整体地势高低相关,基本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就粉尘分级而言,除了新疆地区土壤沙化导致的等级较高外,其余地区基本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其中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地区达到最高等级。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02期 v.20;No.116 58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防相撞人因CREAM模型

    魏燕明;甘旭升;丁黎颖;孙静娟;刘飞;

    提高人的可靠性,可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差错发生的概率,改善防相撞工作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此,基于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 (CREAM)与不确定性理论建立防相撞人因失效分析模型。首先,采用CREAM扩展法,建立认知需求剖面,评价共同绩效条件,识别失效模式,预测失效概率;然后,在无客观历史数据情况下,基于不确定性理论对专家数据进行处理,修正CREAM得出的失效概率,评估事故中人的可靠性。以管制员为主体的空中相撞事故的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可对防相撞工作中人的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且过程严谨,操作性强,可信度高;还能够采集和丰富人为因素的基本数据,表明其在防相撞人因失效分析中也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0年02期 v.20;No.116 595-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航空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方法研究

    王红;郭静;王阳;

    为有效预防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对航空安全事件进行关联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P-Growth算法实现航空安全事件多层关联规则挖掘。首先,采用Pawlak属性重要度约简算法对航空安全事件属性进行约简,结合航空安全领域本体中事件属性的概念层次结构对属性编码;通过引入跨层次频繁项和修补项改进FP-Growth算法,每层设置不同的支持度自底向上对编码后的多层次属性进行挖掘,最后得到事件原因、事件结果、运行阶段、事件类型等多种事件属性之间的多层关联规则。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航空安全事件的关联分析,为减少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提供语义服务和决策支持。

    2020年02期 v.20;No.116 602-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突变理论的飞行签派员人因差错风险耦合演化研究

    肖琴;罗帆;朱本林;

    为了有效预防飞行签派员人因差错带来的航空安全问题,从内、外因素方面分析了飞行签派员人因差错风险因素,构建了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风险耦合模型,计算了人因差错风险的耦合度,分析了飞行签派员人因差错风险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考虑随机扰动因子对人因差错风险的影响,对传统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改善,并计算了随机扰动因子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飞行签派员人因差错风险的耦合度为0. 883 2,处于强耦合度区间;当内、外因素的耦合作用强度均增加时,人因差错风险会发生突变;尖点突变模型中随机扰动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 757 3,-0. 739 3)。

    2020年02期 v.20;No.116 610-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

  • 基于PCA-ELM的地震死亡人数评估

    景国勋;邢丽华;邓奇根;

    地震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震后救援工作能够快速高效的展开,建立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相结合的地震死亡人数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影响地震死亡人数的多种因素,选取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人口密度、发生时间和预报水平7项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并计算出主成分得分,作为ELM的输入;其次,对构建的ELM地震死亡人数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对选取的32组地震样本进行算例仿真,并与未经PCA处理的ELM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极限学习机算法对地震死亡人数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验证效果良好。

    2020年02期 v.20;No.116 617-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大型客车事故人员逃生决策模型研究

    张硕;余强;王一博;

    为研究客车事故后人员应急决策心理及逃生行为特征,选取110名符合我国性别、年龄分布的样本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显著性分析得到影响人员决策行为的个人因素。根据朴素贝叶斯理论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学习、训练,模拟人员的潜意识逃生决策。结合环境因素由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构建客车事故后人员逃生决策模型。进行客车事故逃生试验,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客车事故后人员的应急决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先天特征及后天经验的影响。

    2020年02期 v.20;No.116 624-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 汽油油气中典型非极性VOCs的吸附特性及竞争因素

    贾李娟;原海燕;王哲;王盛铎;李晓梦;吴晗;牛犇;

    为高效吸附、回收汽油油气,研究了微孔颗粒活性炭对非极性VOCs正己烷和苯在单组分及双组份2种情况下的静态吸附行为。通过反相气相色谱分析了正己烷与苯在活性炭表面能量位点,静态顶空法测定了正己烷与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并采用Freundlich模型方程进行了拟合分析。同时,为探究实际工艺中普遍存在的水蒸气对VOCs气体吸附的影响,分析了水蒸气存在于VOCs吸附体系时VOCs的平衡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同能量下正己烷在活性炭上的位点数更高。单组分时,正己烷与苯的吸附量基本相等;正己烷与苯初始加入量体积比为1∶1时,吸附剂活性炭与正己烷的色散力比苯强,活性炭对正己烷的选择性更高,苯的吸附量受到正己烷的抑制,而且随正己烷体积比升高,对苯的抑制更强。另外,水蒸气的存在会降低VOCs与活性炭的亲和力,导致吸附量下降,吸附等温线由优惠吸附向非优惠吸附转换。

    2020年02期 v.20;No.116 63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线-筒脉冲放电协同复合钙钛矿型催化剂De-NO_x

    董冰岩;罗婷;甘青青;赵旭武;李琼;

    采用线-筒式反应器研究了脉冲放电协同掺杂不同Co、Ni、Sr、Ce元素的La MnO_3复合钙钛矿型催化剂对NO_x脱除率的影响,利用XRD、SEM、BET技术对催化剂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螺纹棒电极去除NO_x的效果较好;对掺杂Ni、Co元素的La Mn_(0. 7)Fe_(0. 3)O_3催化剂,掺杂Ni的催化剂去除NO_x的效果优于掺杂Co的催化剂; La Mn_(0. 5)Ni_(0. 2)Fe_(0. 3)O_3催化剂A位掺杂比例为0. 3的Sr所制备的催化剂对NO转化率的效果最好,达92. 81%; A位掺杂比例0. 2的Ce所制备的催化剂对NO_x去除效果最好,达81. 31%。

    2020年02期 v.20;No.116 639-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7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细长颗粒物自由沉降过程中横向迁移特性研究

    王怡;李芸博;杨小妮;窦玥;

    为高效控制纺织行业的颗粒物污染,搭建了基于高速摄像仪的试验测试平台,针对棉、黄麻及玻璃纤维3种细长颗粒物,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了其在自由沉降过程中的横向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当颗粒物初始取向为水平方向时,在不同长径比和环境相对湿度下,3种颗粒物的无量纲横向迁移位移变化范围为-34%~26%,其中,75. 33%的颗粒物位移绝对值变化范围为0~12%;环境相对湿度增大,棉和黄麻纤维颗粒物的横向迁移均呈减小趋势,玻璃纤维因吸湿性差,横向迁移位移未呈明显规律性;环境相对湿度一定,颗粒物的横向迁移位移由大到小为棉、黄麻、玻璃;而长径比增大时,3种颗粒物的横向迁移位移并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表明长径比与横向迁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2020年02期 v.20;No.116 647-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紫外LED联合次氯酸钠灭活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因素

    聂锦旭;毛竹;李绍峰;冉治霖;王志红;乾帅;

    为了探究不同水质对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联合次氯酸钠灭活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初始氯质量浓度、初始菌液浓度、p H值、温度、无机阴阳离子浓度及腐殖酸质量浓度等6种常见水质条件来观察其分别对试验灭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灭活率随初始氯质量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初始氯质量浓度为8 mg/L时灭活率为5. 9个对数级,达到最高值;灭活率则随初始菌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在初始菌液浓度为104cfu/m L时,灭活率最高,达6. 2个对数级;灭活率随p H值上升有显著降低,酸性条件下灭活率明显好于碱性条件,在p H=6时灭活率为6. 59个对数级;灭活率随温度上升先升高后降低,在25℃时灭活率最高为5. 9个对数级。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增加会对灭活产生抑制作用,锰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同样会降低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率。溶液中腐殖酸的存在也会对灭活有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动力学分析表明,UV-LED联合次氯酸钠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反应遵从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的变化幅度表明,p H值、初始氯质量浓度和HA质量浓度对试验灭活的影响高于其他3种水质条件。

    2020年02期 v.20;No.116 65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气体扩散阴极电合成反应器中电解液导流型式对产生过氧化氢的影响

    刘广立;徐俊添;卢耀斌;曾翠平;骆海萍;苏杰;林松炜;张仁铎;

    采用2种导流方式,即S导流型和E导流型的单室电合成反应器,制备有效面积为438 cm~2的气体扩散电极,研究不同导流方式对气体扩散阴极电合成反应器制备过氧化氢(H_2O_2)的影响。结果表明,S导流型反应器中,随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减小,H_2O_2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在电流密度为25 m A/cm~2、HRT为5. 7 min时,H_2O_2质量浓度可达2 062 mg/L;当HRT为1. 1 min时,H_2O_2产率可达0. 150 kg/(m~2·h);在电流密度为25 m A/cm~2、HRT为1. 1 min时,能耗为8. 33 (k W·h)/kg,电流效率达到90%~93%。E导流型反应器中,在25 m A/cm~2下、HRT=5. 7 min时,产生的最大H_2O_2质量浓度为1 693 mg/L; HRT对H_2O_2产率影响不明显,在25 m A/cm~2、HRT=1. 1~2. 9min时,H_2O_2产率平均约为0. 125 kg/(m~2·h); HRT的减小不能显著降低能耗,在25 m A/cm~2、HRT=5. 7 min时,能耗高达14. 66 (k W·h)/kg。E导流型反应器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促使阳极气体及时排出,造成H_2O_2的产率和电流效率均降低。因此,S导流型反应器性能优于E导流型反应器。最大H_2O_2产率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可归因于较小的极板间距和气体扩散电极表面导流板的共同作用。

    2020年02期 v.20;No.116 662-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掺杂MnO_2的载钙磁性碳纳米管微波再生研究

    李绍秀;崔逸阳;黄素;赖婵;李冬梅;何智枫;柯博瀚;

    载钙磁性碳纳米管对腐殖酸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但其微波再生效率有待提高。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掺杂MnO_2的载钙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考察了掺杂MnO_2后复合材料吸附腐殖酸的性能,研究了载锰量、微波功率和时间对微波再生效率和材料温度的影响,探讨了再生溶剂量与循环再生次数对再生效果的影响,以及微波再生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载锰量增大,微波再生效率提高,腐殖酸的吸附去除率稍有下降,但复合材料仍有良好的腐殖酸吸附性能。随微波功率增大,再生效率和材料的表面温度提高。在微波功率600 W、时间10 min、粉体质量浓度100 g/L下,再生率在100%以上。经4次吸附-再生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吸附、再生性能。掺杂MnO_2后复合材料表面温度降低,可保护材料的磁性能。腐殖酸可在微波高温和MnO_2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分解,复合材料得以再生。

    2020年02期 v.20;No.116 669-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臭氧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超滤对二级出水中抗性基因的去除效能

    孙丽华;史鹏飞;张启伟;冯萃敏;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最近的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臭氧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tration,UF)组合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ARGs及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去除效能,并分析了ARGs与DOC、16S rD NA及1类整合子(intⅠ1)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为2 mg/L时,组合工艺对抗性基因tet A、tet G、tet X、suⅠl、suⅡl及intⅠ1和16S rD NA的去除效果最好,对DOC去除率为63. 5%;经拟合分析得知,ARGs的削减与DOC、inⅠt1及16S rD NA的去除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综上所述,臭氧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2020年02期 v.20;No.116 676-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BR工艺对公共建筑污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研究

    冯萃敏;庆杉;安鑫悦;王婷;陈佳琪;

    为探究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污水中常见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A、tet W、tet X)和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Ⅱ)的去除效果,评价回用水水质安全性,以某大型商业中心的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MBR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用q 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分析A/O-MBRO3/AC组合工艺对ARGs的削减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波动大、经常出现高污染高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情况,A/O-MBR-O3/AC组合工艺对水中各类ARGs的去除达2~3个数量级,使出水ARGs丰度稳定在10-0. 71~101. 93copies/m L,低于城市再生水厂的三级出水,且常规出水指标符合回用水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回用安全性;根据ARGs与16S r DNA和sulⅠ1的显著正相关性,发现膜过滤对微生物的截留作用是去除ARGs的主要因素,臭氧活性炭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RGs,且出现负去除现象,以MBR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ARGs,且16S r DNA和Ⅰ类整合子(sulⅠ1)的去除有助于ARGs的削减。

    2020年02期 v.20;No.116 6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压均质/碱协同强化土霉素菌渣溶胞效果研究

    李贵霞;霍然;钟为章;张涛;孙德智;李再兴;

    为了提高菌渣厌氧消化性能,采用碱解法、高压均质法、碱/高压均质法及高压均质/碱等4种方法对土霉素菌渣进行处理,通过考察菌渣细胞形态和COD溶出率,研究适宜土霉素菌渣溶胞处理的方法及其运行条件,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考察菌渣可生化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菌渣细胞结构均被破坏;联合作用时,高压均质和碱2种方法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且高压均质/碱法效果最好;高压均质/碱协同作用时,碱投加量对菌渣溶胞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高压均质压力和高压均质次数。最佳处理条件为Na OH投加量0. 09 g/g TS,高压均质压力120 MPa,高压均质次数3次,此时,菌渣COD溶出率达到75. 03%。BMP试验结果显示,处理后土霉素菌渣的厌氧产甲烷能力较原菌渣提高了3. 26倍。

    2020年02期 v.20;No.116 690-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考虑一次反射声的高铁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模型

    贺玉龙;陈瑞;张群;

    为了提高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预测的准确程度,在现有高速铁路声屏障声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声波在声屏障与列车车体之间的声波反射现象,推导出考虑一次反射声的高速铁路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单声源模式下,考虑一次声波反射后,声屏障插入损失比不考虑反射声的情况降低了0. 9~2. 6 d B。因此,在高速铁路声屏障设计中宜考虑噪声在声屏障与车体间的反射作用对降噪效果的影响。

    2020年02期 v.20;No.116 698-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环形桩几何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

    刘晶磊;温孟瑶;王奥运;李凯;薛晓峰;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混凝土环形桩桩长、桩间距及弧长等几何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室外环形桩的场地试验,以地表振幅降低比为评价指标对环形桩的几何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桩长与波长的比值小于0. 600时,环形桩隔振效果随桩长增大逐渐增强,该比值大于0. 600时,继续增大桩长对环形桩隔振效果的影响不显著,此时隔振效果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当桩间距与波长的比值在0. 102~0. 145时,环形桩隔振效果较好,该比值大于0. 145时,环形桩隔振效果随桩间距增加逐渐减弱;当弧长与波长的比值小于2. 20时,隔振效果随弧长增加逐渐增强,该比值大于2. 20时,继续增加弧长对环形桩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小,此时隔振效果维持在较好的水平。

    2020年02期 v.20;No.116 703-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基于AHP-熵权法的兰州市水环境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张有贤;李二强;罗东霞;柴雪迪;杜琦;

    水环境安全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评价城市水环境安全状况,立足于兰州市水环境和水资源现状,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理论,筛选了5个评价子集共28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兰州市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2010—2017年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7年兰州市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值均处在III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兰州市水环境安全状况逐步改善。其中,2011年综合评价值最高,2017年最低,临界II级。依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找出了影响兰州市水环境安全的7项控制指标,在不同控制指标的基础上,为水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改善措施和建议。

    2020年02期 v.20;No.116 709-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219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灞河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研究

    袁博;吴巍;郭梦京;郑兴;周孝德;

    为了研究溶解有机质(DOM)与水质的相关性,联合应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液相-有机碳-有机氮检测(LC-OCD-OND)技术,在河流上游源区、中游城镇与下游城市河段设置16个采样点,结合人类活动及河流地貌特征对灞河流域的影响,研究了西安市灞河水体DOM。结果表明,河水DOM主要由生物大分子、腐殖质类物质、腐殖质降解产物和低分子中性物质组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 157 mg/L、1. 746 mg/L、0. 478 mg/L、0. 361 mg/L。类腐殖荧光物质(紫外光区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主要集中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20 000的腐殖质类物质中,占DOM总量的46. 5%;类蛋白荧光物质(可见光区色氨酸和酪氨酸)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 000的生物大分子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50的低分子中性物质中,约占DOM总量的15. 1%。从源头到入灞河口,河水DOM含量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城市河段、城镇河段、源区河段。灞河水体总体腐殖化程度较弱,陆生源DOM贡献较小,下游城市河段DOM中自生源指数(BIX)相对较高,微生物及藻类代谢活动旺盛,新生自生源较多。下游污水处理厂出水对灞河下游水体中DOM组成及水质的变化具有关键作用,影响河水营养状态的潜在因子包括TN、EC、DO、生物大分子、腐殖质类物质和低分子中性物质。因此,3D-EEMs及LC-OCD-OND联用技术可以用来表征河流水质的空间异质性,并对污染物组分进行定量化判别和来源解析。

    2020年02期 v.20;No.116 719-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53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咸水淋洗对广东大万山岛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陈炳禄;朱磊;刘广立;唐常源;王志刚;汤德福;曹英杰;卢耀斌;赵兴国;

    海水对海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目前对南方海岛土壤的盐胁迫效果研究仍不多见。为了研究海岛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海水盐分对土壤的胁迫作用所导致的土壤环境问题,选取广东大万山岛土壤,利用土柱淋溶和ICP-AES测定方法,以质量分数为0、1%、3%、5%、7%的Na Cl溶液作为淋溶的盐溶液,研究了咸水淋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大万山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2. 68 cmol+/kg,有机质质量比为51. 71 g/kg,p H值为4. 99,电导率为49. 4μS/cm。结果表明,随淋洗液中盐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淋出液的p H值逐渐降低,淋出的Ca、Mg累积量逐渐增加。当淋洗液盐质量分数从0逐渐升高至7%时,土壤淋出的Ca、Mg累积量分别从2. 63 mg/kg和1. 02 mg/kg上升到218. 82mg/kg和51. 29 mg/kg。在不同质量分数盐淋洗液淋洗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发生显著变化。土壤的有机质质量比在不同质量分数盐淋洗液的淋洗下大大降低,当淋洗液的盐质量分数为7%时,土壤有机质质量比仅为9. 61 g/kg。由此可以判断,咸水淋洗对广东大万山岛土壤产生了负面影响。

    2020年02期 v.20;No.116 729-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Tessier五步法和改进BCR法分析铜尾矿中Cu、Pb、Zn赋存形态的对比研究

    陈莉薇;陈海英;武君;晁淑琳;魏琦;

    采集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尾矿库中新鲜尾矿样品,分别使用Tessier五步提取法和改进BCR提取法对其中的Cu、Pb和Zn 3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essier法得到的重金属迁移能力由大到小为Zn、Cu、Pb,而改进BCR法得到迁移能力由大到小为Cu、Zn、Pb。改进BCR法更适合应用于尾矿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分析,Tessier法提取结果回收率较差。Cu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Zn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残渣态和弱酸提取态,采用Tessier法分析的尾矿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高于改进BCR法的分析结果。

    2020年02期 v.20;No.116 735-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2623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市采暖季道路降尘PM_(2.5)重金属元素健康风险评价

    肖捷颖;朱欢欢;秦伟;周盼;安塞;郭硕;刘娟;姬亚芹;

    为了解城市道路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对道路环境工作人员和普通上班族在道路环境中的健康风险水平,于采暖季用降尘法收集石家庄市铺装道路尘样品,并利用再悬浮系统将粒径小于2. 5μm颗粒物悬浮至滤膜上,分析PM_(2.5)中载带的Cr、Mn、Co、Ni、Cu、Zn、As、Cd、Pb等9种重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道路降尘PM_(2.5)中重金属3种暴露途径的暴露量顺序由大到小为手-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在1×10~(-7)~1×10~(-1),对道路环境工作人员和普通上班族不存在非致癌风险;道路环境工作人员的致癌风险R(Cr)> 10~(-6),致癌总风险Rtotal> 10~(-6),存在致癌风险;普通上班族的Rtotal<10~(-6),不存在致癌风险;道路环境工作人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大于普通上班族,重金属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约为普通上班族7. 7倍。

    2020年02期 v.20;No.116 74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区域环境与生态

  • 河北黄骅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刘宪斌;朱浩然;郭夏青;林颖青;

    为了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控,于2018年10月在河北黄骅近岸海域采集32个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Cu、Zn、Pb、Cd和Cr的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重金属Hg和As的含量,并利用算数均值型多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北黄骅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Cu、Cd、Cr、As和Hg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 715μg/L、0. 045 0μg/L、0. 380μg/L、0. 036μg/L和0. 794μg/L,符合GB 3097—1997中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Z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 905μg/L和1. 178μg/L,符合GB 3097—1997中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算数均值型多因子指数(I=0. 528)表明,按照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河北黄骅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处于轻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大到小为Hg、Pb、Cu、Cd、Zn、As、C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40. 34)表明,河北黄骅近岸海域重金属处于低度生态风险水平。通过重金属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河北黄骅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Cu和Zn的来源相似。

    2020年02期 v.20;No.116 747-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污水再生回用对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张静;唐莲;刘子西;齐娅荣;

    立足干旱地区新兴城市银川,构建了基于污水再生回用的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污水再生回用量增长率为决策变量,设置了4种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情景方案并进行模拟预测,以人口、GDP、缺水量、COD排放总量及污水回用工程投资占GDP比重等水资源承载力特征指标作为输出变量。结果表明,方案4即近期污水再生回用增长率为15%、远期污水再生回用增长率为24%是最符合促进人口增长的发展模式;加速经济发展,增加供水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及具有良好的回用工程投资比的银川市污水再生回用发展方案,能够使银川市水资源承载力达到最优水平。

    2020年02期 v.20;No.116 756-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特性研究

    唐常源;王书琰;曹英杰;崔静思;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物源指数(Biological Index,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解析土壤中DOM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的DOM均包含4个荧光组分,为2种类腐殖质(C1、C2)和2种类蛋白组分(C3、C4)。在0~30 cm土壤层,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中的DOM主要成分是类腐殖质,桉树林土壤中的类腐殖质含量高于天然次生林,2种森林表层土壤的DOM来自陆源输入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其中桉树林土壤中DOM的陆源输入多于天然次生林。在30~60 cm土壤层,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的DOM主要成分是类蛋白,其来源是陆源输入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在60~100 cm土壤层,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土壤的DOM主要成分是类蛋白,表现出腐殖化程度弱,微生物作用影响明显。

    2020年02期 v.20;No.116 763-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9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海口市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朱为菊;丁兆建;李亚军;费小雯;邓晓东;

    为了解海口红城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研究了2016年11月、2017年3月和2017年7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结果表明,3次样品采集中共鉴定浮游植物种类141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7门56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为60种,其次为裸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分别为35种、22种和15种,隐藻门为6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1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16年11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1. 12±0. 49)×108cells/L,2017年3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4. 43±2. 31)×107cells/L,2017年7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8. 57±8. 83)×108cells/L。从浮游植物密度组成来看,2016年11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分别占43. 68%、27. 87%;其次为隐藻门和硅藻门,分别占12. 07%、10. 38%。2017年3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以绿藻门为主,占88. 78%; 2017年7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以绿藻门为主,占98. 22%。浮游植物优势种呈现一定的时间变化,在2016年11月为蓝藻门的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s erosa,绿藻门的球衣藻Chlamydomonas globosa;2017年3月为雷氏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2017年7月为蓝藻门的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绿藻门的丛球韦斯藻Westella botryoides。NMDS排序显示,水体中TN、TP和电导率是影响红城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2020年02期 v.20;No.116 77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020年1—2月国内环境事件

    钱金鑫;

    本文简要统计了2020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86起,包括沙尘天气4起,污染事件4起,地震50起,雪灾3起及其他自然灾害4起。

    2020年02期 v.20;No.116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1—2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李生才;笑蕾;

    统计了2020年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38起,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矿业事故、爆炸事故、火灾和其他事故。统计表明,在38起事故中,交通事故占50%,矿业事故占7. 89%,爆炸事故占18. 42%,火灾占7. 89%,其他事故占15. 79%。38起事故共死亡112人。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交通事故57. 14%,矿业事故占8. 04%,爆炸事故占13. 39%,火灾占7. 14%,其他事故占14. 41%。2020年1—2月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安徽(7起)、河南(5起)、浙江(4起)、广东(4起)和陕西(4起);死亡人数较多的5个省分别为安徽(27人)、河南(11人)、浙江(11人)、广东(10人)和四川(8人)。

    2020年02期 v.20;No.116 782-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书评

  • 基于环保意识专业英语应用探究——评《安全、健康与环保专业英语》

    孙艳玲;

    <正>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经过数十年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环境却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雾霾、沙尘暴、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水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社会经济以及民众健康的因素。国人的环保意识正在建立和加强,一些重污染企业被民众反对,也主动加强了环境防护设施建设。未来中国的发展,应基于环保这一前提,才能够让社会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并为民众提供一个优质的生存空间。在环保领域,中国已经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并且主动加强国际交流。学习环保领域的专业英语知识,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加强环保工作的国际交流,而且在环保工作实践中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于此,安全管理专业或环保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认真学习环保、安全领域的专业英语知识及应用技巧。《安全、健康与环保专业英语》一书主要涉及环保、安全和健康等方面专业知

    2020年02期 v.20;No.116 785-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安全理论与实践分析——评《计算机安全:原理与实践》

    廖婷;

    <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信息系统、数据库与通信工程在各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相关安全攻击愈演愈烈。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已成为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涵盖面广,教学难度大。因此,计算机安全课程在高校的普及力度应有所加大。《计算机安全:原理与实践》系统介绍计算机安全的方方面面,可为计算机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借鉴。该书的作者之一,威廉·斯托林斯教授曾13次获得年度最佳计算机科学教材奖,设计并实现基于TCP/IP和OSI的协议组的多种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安全:原理与实践》(第4版)共包括5部分:第1部分讲述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原理,主要介绍计算机安全的概念、安全功能要求和基本

    2020年02期 v.20;No.116 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时代数据库安全体系的建立与管理——评《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

    左小翠;

    <正>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信息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国家、企业纷纷建立数据库,展开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信息安全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要想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则应该建构数据库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引导合理利用数据,防止造成各种数据安全事故。《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共7章,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数据管理、应用和保护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第1章强调数据的流动性,数据产生于流动,应用价值也体现在流动,在数据应用过程中,数据产权和数据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第2章认为数据开放共享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导致数据拥有者不敢、不愿和不能对数据进行开放共享;第3章论述数据产权问题,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认为缺乏立法依据

    2020年02期 v.20;No.116 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语言规划发展与安全研究探索——评《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规划和安全研究》

    骆玉;陈月霞;何志静;

    <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重要交流工具。语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安全也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语言安全对社会安全管理的价值非常突出,若全体民众都能够坚持文明用语,那么口角引发暴力冲突的事件就会减少很多。在新时代,社会语言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这是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需要。《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规划与安全研究》作者基于我国当前语言政策研究缺乏系统整体观念和脱离现实应用趋向的不足,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将语言管理、语言服务和语言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相结合,为社会语言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全书分为4个部分14章。第1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主要探讨语言规划与母语安全,母语安全主要是指汉语安全;第2部分为第5章到第7章,主要是探讨外语教育和母语

    2020年02期 v.20;No.116 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研究——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周丹;

    <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存亡与安危。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息息相关。当前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视阈下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安全意识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权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高度重视国民安全教育。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未来的主流群体,也应该接受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然后才能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一书以

    2020年02期 v.20;No.116 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1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语境下英语教育中文化安全问题分析——评《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王乔;

    <正>安全需求,是人类的一种核心追求,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而言,安全都是保障人类生活、学习和生产的基本前提。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保护,通过一系列制度或措施,让本国文化得到发展,确保本国人民能够受到正确的文化引导。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跟世界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与世界其余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固然能够促进

    2020年02期 v.20;No.116 791-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